第121章 秋收-《七零年代生存日志》

  过了秋分,这天气一天比一天觉出冷来了。

  这田野间的庄稼也由绿蔓蔓的转黄,大豆的豆荚都鼓鼓的要涨出来了。

  低年级的孩子们都开始放秋假了。

  所谓的秋假,就是让孩子们回家帮着家里头忙秋收。

  芳芳严重怀疑之所以有秋假这个玩意儿,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回家帮着干活。

  毕竟孩子们也算不上多大的劳动力,之所以能够放假,是因为很多学校的老师是农村户口,可能他们也需要回家帮着进行秋收。

  也是到了日子了,过了白露节气,花生谷子什么的都开始成熟了。

  尤其是花生,原来原来绿油油的花生蔓子开始发黄了,黄绿掺和着,看上去就是成熟的样子。

  好在这段日子没什么雨水,老农民都忙着下地收粮。

  所以这会儿的田间地头上,到处都是抢收的人。

  大妞跟芳芳趁着一早一晚不上班的工夫,也在抢收门口地里的粮食。

  他们开的地不算大,只种了两沟的花生。

  几个人连机器都不用 直接蹲地里头用手往外拔。

  虽说有点废手,但是地方不大量不多,干起来倒也快。

  不过这个活儿都没轮到她俩干,宋边疆一个人就干了。

  人家趁着下班的工夫 ,小半天的就给薅完了。

  等着芳芳跟大妞回来,俩人就提着大篮子搬着小马扎,直接在地里头摘花生。

  这个活儿说累人也累人,说不累人倒也算轻松。

  小山放了学也跟着帮忙。“咱今年这个花生,长得还挺实诚。”

  芳芳捏开一个,两个粒儿,倒也算饱满。

  “看着这个长的还行,就是不知道能打多少斤。”

  大妞握着一把,啪啪啪的,直接摔打,掉下来的花生掉进篮子里头。

  没一会儿就满了。

  虎子跟小山忙着提出去,就直接倒在门口道路上。

  这地方平常没什么车经过,他们打扫干净了,直接在这平地上晾晒。

  “这东西得晒几天?”

  芳芳看看天,“好日头晒个两三天得就行了。”

  行,这一片摘完,就剩下晒了呗。

  大妞一片,芳芳一片,再加上另外几片地里,大家都在那摘呢。

  陈大娘的花生已经摘完了,她的地里头都已经揽了一遍了。

  这会儿都摊开在门口那晒着呢。

  老太太闲不住,过来帮着他们摘。

  “这些都好好的拾掇出来,弄完了咱就上北面去拦花生。弄得多了咱就送去油坊,怎么也能换点油。”

  芳芳农村孩子,知道花生的主要作用就是榨油。

  初中课本就学了,中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南方是油菜,北方是大豆,辽东山东地区,花生也是比较重要的油料作物。

  “我看着豆子也熟了,得赶紧割了,不然等着爆了,还得下地捡豆子去。”

  陈大娘点点头 ,“可真是,我看着有的豆角好爆了。明儿一早我就把我那一片割了去。”

  芳芳手上不闲着,嘴上问着。

  “大娘,这个花生和大豆,哪一个出油多啊?”

  “其实真要比起来,花生的出油多,大豆出油比不上。”

  “花生的出油率高,那咱为什么不全种成花生,还得种这一片子大豆呢?”

  陈大娘倒也没寻思这个,“这不是样样都种点吗?那会种的时候,咱那个花生种就不够。”

  好吧,看来不是自己不想多种,而是因为种子不够的事儿。

  “那明年的时候多开一点地方都种上花生得了。

  其实真比起来,我感觉花生油味儿要比豆油味儿好,那豆油炒菜总有股子豆腥味儿。”

  “哎呦,你光想呀,哪有那么些地方种啊?

  咱开一点儿的地,种点花生,种点儿大豆,然后平常买点猪大油板油的,靠点油渍啦,揍合着,这一年的油怎么也够吃点。”

  1975年了,已经1975年快年底了,就这个时候油还是非常的金贵的,那油票发下来领了油,都吃不到月底。

  他们这个地方有矿,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发达和富裕的,就这种地方生活都非常的艰苦。

  芳芳不知道,如果再穷一些的地方,再偏远一些的地方,是不是一年到头连油都吃不上。

  “那咱们快点收拾,收拾好了之后上人家闲下来的地里头去刨花生。”

  话虽是这么说,但这会都是集体经济,集体的地里头,人家村里收完花生,也会派老人和孩子去捡剩下的花生。

  他们想去揽花生,还得看人家让不让,甚至有可能都是别人已经揽过一遍的,那样的地里头他们要找到剩余的花生豆,估计都不太容易。

  “行啊,知足吧,今年这就算不错了,你不知道俺们上年来也没开地,连这点花生都没有呢。”

  几个人一起干活,时间过得也快,倒也不觉得累。

  “哦哟,我看着这片地,咱这花生收的,可比在村里头的地里头长得多。”

  嗯是吗?

  “可不是咋的,我跟虎子上北面那片地看了,他们那地里的花生长得,可不如咱这里长得好。”

  小山跟他们学话,“我都看见了,他们在那儿摘花生,好些人根本就顾不上干活。

  一边捡花生一边摘了往自己兜里装,还有人摘了就扒皮吃了。

  一会儿吃一点一会儿吃一点,吃的嘴角都是白沫沫。

  估计他们刚吃花生都吃饱了,家去都不用吃饭了。”

  啊!

  好吧,毕竟不是干自己的活儿,那集体的东西肯定是吃起来不心疼,偷起来才带劲。

  至于干活儿偷懒这个事儿,集体种地就跟上班一个样儿,反正都是拿工资,大家都干就你不干,估计也不影响什么。

  她上学那会儿就学过,大集体时代,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叫她去,她也不能愿意干,毕竟她也不是啥道德高尚的人。

  自留地倒是能伺候好了,毕竟这东西生产出来都是自己的!

  不过,“他们不怕监工抓着吗?”

  “这有什么好怕的,一个队里头,基本上都是本家本当的,甚至一个村里头都是本家本当的,能有什么事儿?

  干活累了,饿了还不能吃口儿啊,只要不是偷的太多,没人管。”

  行吧,是她格局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