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逆旅:青铜钥记
第一章 鲈香碎影
夜。
深不见底的夜。
苏木哲的指尖悬在手机屏幕上,像悬在一柄未出鞘的剑。屏幕很亮,亮得有些刺眼,上面是炸鸡排的照片 —— 金黄的面衣裹着肉,琥珀色的酱汁像凝固的血,芝麻粒嵌在上面,像没拔干净的碎骨。
“脆到骨头都酥。”
二十七个流口水的表情包,在屏幕上翻滚,像一群饿极了的狼。
他没有动。
指尖的青白,像结了层霜。
这是第五次了。
这个月,第五次有人用食物来诱惑他。
“又在跟谁置气?”
门被推开,妈妈端着汤走进来。白瓷碗沿的油花,像一圈凝固的月光。砂锅底的筒骨,骨髓从裂璺里渗出来,像老人眼角的泪。
“喝。” 妈妈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长身体的年纪,骨头里得填点肉。”
苏木哲 “嗯” 了一声,目光却穿过纱窗。
对门的薯片声,咔嚓,咔嚓。
像有人在用钝刀割他的耳朵。
十六岁的少年,骨头里总有些反骨。别人抢的,他偏要躲;别人赞的,他偏要疑。就像此刻舌尖的鲈鱼肉,肌理里渗着姜丝的辛、料酒的醇 —— 那是妈妈用二十年火候煨出来的妥帖。他不信,那些裹着面包糠的东西,能比这更懂舌头。
夜更深了。
翻身时,后脑勺被什么硌了一下。
是枚钥匙。
青铜的,巴掌长,纹路像蜷着的蛇,鳞片棱棱分明,边缘泛着青绿色的锈,像陈年的血。
指尖刚触到金属的凉,月光突然碎了。
不是慢慢淡去,是像被人狠狠砸在地上的玻璃,哗啦啦涌成漩涡。
他只来得及抓住被角。
失重感袭来,像坠入无底的深渊。耳边的风,呼啸着,像有无数人在磨牙。
第二章 青石霉味
霉味。
先于视觉钻进鼻腔的,是霉味。
混杂着潮湿木头的腥、腐烂菜叶的甜、陈年尘土的涩,像放坏了的枇杷,黏在喉咙口,吐不出,咽不下。
苏木哲蹲在青石板路上。
裤脚沾着黑褐色的泥,像干涸的血。腰间的青铜钥匙,烫得像块烙铁,隔着薄薄的校服 T 恤,烙着皮肉,疼。
飞翘的屋檐,在头顶勾出弧线,把天空切成一块一块的,像被打碎的镜子。穿长袍的行人,擦着他的肩膀走过,袖口扫过手背,带着皂角的涩味,像砂纸蹭过皮肤。
巷口传来吆喝声。
“小哥,尝尝?”
挑担的老汉,嗓子像被砂纸磨过,缺了颗门牙的牙床,在日头下泛着黄。木筐里的糖油果子,滚圆,裹着厚糖霜,油星子滴在地上,洇出深色的印子,引得苍蝇打着旋儿追,像一群不散的幽灵。
“贡品方子,” 老汉的声音带着得意,“糖霜里掺了蜂蜜,甜到骨头缝里去!”
苏木哲瞥了一眼。
果子在日头下亮得刺眼,像浸在蜜里的石头。胃里顿时翻起腻意,酸水直往喉咙口涌。
“不必。”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太甜。”
老汉愣住了,扁担在肩头晃了晃,木筐里的果子碰撞着,发出黏腻的声响,像有人在嚼肥肉。
“多少达官贵人排队抢,” 老汉的声音提高了些,带着不解,“去年李员外家的公子,为了这口,把玉佩都押给我了!”
“别人抢的,未必是我的菜。”
苏木哲往前走。这话出口时,他忽然想起拒绝同学的那天。阳光落在教学楼的玻璃上,晃得人睁不开眼。班长赵磊把炸鸡排举到他鼻子前,油香混着孜然味扑过来,像条吐着信子的蛇。
“你是不是有病?” 赵磊的声音很尖,“全校都知道好吃!”
走不过三两步,一股恶臭猛地砸进鼻腔。
不是寻常的馊味。是混杂着粪便的腥、烂肉的腐、发酵物的酸,浓得像化不开的浆糊,糊住了鼻子,呛得人喘不过气。
街角墙根下,几个乞丐围着破碗争抢。碗里是黑褐色的糊状物,表面浮着白沫,苍蝇堆成了团,嗡嗡声盖过了街面的嘈杂,像无数把钝锯子在锯木头。
“听说西域有种‘粪酒’,” 旁边两个书生模样的人在嘀咕。青布长衫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像风中的蛛网。“用那物发酵三年,埋在桃树下吸了灵气,竟有人奉为仙酿。”
“荒唐!” 另一个啐了口唾沫,唾沫溅在青石板上,像滴落在地上的血。“孔圣人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此等秽物,猪狗都不碰!”
苏木哲听得胃里翻江倒海,转身就走。
刚拐过街角,肩膀突然被撞了一下。
一个穿锦袍的少年踉跄着后退,怀里的木盒摔在地上。丝绸衬里裹着的圆果子滚出来,黑得发亮,像没洗干净的煤球。
“你这人走路不长眼?” 锦袍少年的眉眼竖了起来,金腰带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腰侧的羊脂玉,白得像死人的脸。“知道这是什么吗?波斯进贡的‘阿月浑子’,陛下都赞过的!”
苏木哲没接话。他看着那果子,壳上沾着点丝绸的毛,像他爸烟灰缸里没烧完的烟头。
旁边酒肆里钻出个醉汉,打了个酒嗝,酒气混着韭菜味喷过来,像条腐烂的蛇。“这不是胡桃吗?去年张大户家小妾吃了,涩得直哭,扔了一地呢!”
锦袍少年的脸腾地红了,跟他腰间的玉佩一个色。“你懂个屁!这是改良过的!波斯使者亲手教的法子,用甘草水浸了七七四十九天!”
苏木哲忽然笑了。
他想起学校小卖部里的进口巧克力,包装纸上的外文歪歪扭扭,像鬼画符。女生们捧着当宝贝,说是什么 “失恋必吃的苦中甜”。他尝了一口,苦得像喝中药,舌头麻了半天。赵磊在旁边笑他 “土包子不懂品味”。
原来不管在哪,总有人把别人的评价当圣旨。
“不必赔罪。” 他后退一步,青铜钥匙在腰间凉了下去,像块冰。“你的珍品,我的鸡肋,各归其位最好。”
锦袍少年气得发抖,手指着他说不出话。随从赶紧捡起木盒,劝道:“公子息怒,犯不上跟个乡野小子置气。”
苏木哲没再理,顺着青石板路往前走。
路两旁的店铺挂着幌子,“胡饼”“酪浆” 的字样在风里晃,像招魂的幡。他闻着那些陌生的气味,忽然想起妈妈的排骨汤,想起清蒸鲈鱼的嫩,想起自己那套被同学笑 “老古董” 的味觉哲学。
原来走到天边,舌头还是自己的。
第三章 瓦肆风波
穿过两条街,前面突然热闹起来。
朱红漆的牌楼,在日头下亮得刺眼,像块凝固的血。各色人等挤成一团,喝彩声浪差点掀翻头顶的瓦,像暴雨前的雷声。
苏木哲踮脚看去。
戏台子上搭着个灶台,穿短打的厨子正抡着锅铲,火光舔着锅底,油星子溅得老高,在日头下划出金亮的弧线,像一把把飞舞的小刀。
“各位看官看好了!” 厨子的嗓门比戏台上的花脸还亮,络腮胡上沾着面粉,像落了层霜。“这道‘龙凤呈祥’,用的是岭南来的毒蛇胆,配上长白山的野蜂蜜,苦中带甜,甜里藏苦,可是咱瓦肆的招牌!”
台下一阵哄笑。
一个胖老爷拍着肚子喊,肚子上的肉颤巍巍的,像块抖动的肥肉。“王厨子,少吹牛皮!上次你那‘蚂蚁上树’,我家小厮吃了闹肚子,拉得像条脱水的泥鳅!”
厨子也不恼,举着锅铲转圈,铁铲敲得铁锅当当响,像敲锣。“客官有所不知,这滋味讲究的就是个‘险’!毒蛇胆解毒,野蜂蜜润燥,此等妙配,寻常人哪懂?就像喝烈酒,懂的人说烈,不懂的人说烧!”
苏木哲皱了皱眉。
他看着那黑绿色的蛇胆被剖开,胆汁滴进锅里,冒出刺鼻的腥气,混着蜂蜜的甜,像打翻了的药罐。周围人却看得眼睛发亮,有人掏出碎银子拍在桌上,银子的响声清脆,像骨头断裂的声音。“给我来一份!要最苦的那种!”
正看着,人群里突然起了骚动。
一个穿绿衫的姑娘被推搡着往前,发髻都散了,几缕头发贴在汗津津的脸颊上,像沾了水的蛛网。手里还攥着个油纸包,包得很紧,像藏着什么秘密。
“让开!都让开!” 她喊着,声音发颤,像风中的弦。“我爹是御医,他说这东西有毒,不能吃!”
厨子脸一沉,锅铲往灶台上一磕,发出刺耳的响声,像兵器碰撞。“小丫头片子懂什么?御医?御医还说萝卜能治喘呢,他自己怎么还咳得像破锣?”
台下哄堂大笑,笑声像潮水,差点把戏台子淹没。
绿衫姑娘急得脸通红,把油纸包往桌上一摔,里面掉出几张泛黄的宣纸,像几片干枯的叶子。“这是我从太医院偷来的方子,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蛇胆性寒,配蜂蜜会生痰!你们看!”
苏木哲凑过去看。
泛黄的宣纸上,小楷写得密密麻麻,像一群蚂蚁。果然有 “蛇胆与蜜相冲,多食损脾胃,甚者咳血” 的字样。他忽然想起生物课上学的食物相克,老师说蜂蜜和葱不能一起吃,赵磊偏说 “那是老迷信”,结果吃了半碗蜂蜜拌葱丝,当晚就上吐下泻,像条离了水的鱼。
“一派胡言!” 厨子把方子扫到地上,用脚碾了碾,鞋底与纸张摩擦的声音,像在撕人肉。“多少达官贵人吃了我的菜,个个说好,就你特殊?我看你是来砸场子的!”
绿衫姑娘咬着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像含着两颗晶莹的珠子。“我娘就是吃了这菜,咳得直吐血......”
这话一出,台下安静了些,像暴风雨前的宁静。
一个老丈摸着胡子道,胡子白得像雪。“小姑娘说得有理,吃东西还是得看自个儿身子骨。我那口子,别人都说羊肉好,她一吃就起疹子,像被毒虫咬了似的。”
厨子却跳了脚,手里的锅铲差点飞出去,像柄愤怒的剑。“你懂个屁!大家都说好,就是好!你敢说不好,就是跟瓦肆过不去!”
苏木哲突然开口。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嘈杂中划出一圈涟漪。“大家说好,未必就好。”
所有人的目光都钉在他身上,像无数根针。
厨子眯起眼,络腮胡抖了抖,像藏着只老鼠。“你这小娃娃哪来的?穿得怪模怪样,敢在这儿胡咧咧?”
“我从哪来不重要。” 苏木哲指了指台上的锅,里面的蛇胆蜜正咕嘟冒泡,像一锅沸腾的毒药。“你这菜,有人吃了舒服,有人吃了难受,凭什么非要逼着所有人说‘好’?就像有人爱吃甜,有人爱吃辣,难道爱吃辣的就是错的?”
绿衫姑娘愣了愣,突然抬头看他,眼里闪着光,像落了星星的湖。
厨子被噎得说不出话,举着锅铲的手直抖,像风中的残烛。“你...... 你这是抬杠!存心捣乱!”
“我只是觉得,舌头长在自己嘴里。” 苏木哲摸了摸腰间的青铜钥匙,已经不烫了,像块冰凉的玉。“别人的评价,听着就行,不必当真。”
正说着,人群外突然传来马蹄声。
哒哒,哒哒。
像敲在人心上的鼓点。
几个官差骑着马冲进来,举着鞭子喊,声音像打雷。“都散开!县太爷要过审案了!闲杂人等滚开!”
人群呼啦一下散了,像被风吹散的烟。
绿衫姑娘拉着苏木哲往巷子里跑,油纸包在手里颠得厉害,方子纸边角都卷了,像只受伤的蝶。“我叫林婉儿,” 她喘着气说,额前的碎发粘在脸上,像雨后的蛛网,“谢谢你刚才帮我。”
苏木哲摇摇头。
他看着林婉儿手里的方子,忽然想起妈妈总说 “吃饭得听自己的,别跟别人瞎起哄”。原来不管是现代的炸鸡排,还是古代的毒蛇胆,道理都是一样的。
舌头是自己的,滋味是自己的,何必听别人的?
第四章 药香绕梁
巷子很深。
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隧道。
林婉儿把他拉进一个小院。青砖铺地,缝隙里长着些青苔,像老人脸上的斑。墙角种着薄荷,气味凉丝丝的,混着雨后泥土的腥气,像一把锋利的刀,劈开了空气中的燥热。
正房里摆着药柜,抽屉上写着 “当归”“熟地” 的字样,木头抽屉被拉开无数次,边缘磨得发亮,像被人反复抚摸的玉。空气里飘着药香,混着点蜜饯的甜,是那种晒干的金橘饼子的味道,甜得很干净。
“这是我家药铺,” 林婉儿倒了杯茶,粗瓷碗边缘有点豁口,像颗缺了牙的嘴。“我爹出诊去了,你先歇会儿。”
苏木哲接过茶杯,水汽里浮着淡淡的菊花味,还有点说不清的草木香,像远山的气息。他看着窗外,薄荷叶子在风里晃,像无数只小巴掌在打招呼。
“你刚才为什么要拦着他们?” 他问,指尖捏着温热的碗沿,触感很踏实。
林婉儿叹了口气,指尖划过药柜上的铜环,环上的绿锈蹭在指尖,像抹不掉的记忆。“我娘以前总说,街坊们爱跟风。前年流行吃茱萸,说是能辟邪,结果好多人吃坏了肚子,我爹光配止泻药就配到半夜,药杵子都快磨平了。去年又抢着喝鹿血,说是能壮阳,我爹光治上火就治不过来,药柜里的黄连都快用完了,像被蝗虫啃过似的。”
苏木哲想起班里的同学。有人为了减肥只吃水煮菜,脸色蜡黄得像陈年宣纸;有人为了潮流天天喝奶茶,抽屉里的胃药比课本还多,像堆着的小山。他忽然觉得,古今的人其实没什么两样,总爱把别人的标准往自己身上套,仿佛不跟着走,就成了异类,就会被世界抛弃。
“你不也一样?” 林婉儿突然笑了,眼睛弯成月牙,像盛满了星光。“刚才那锦袍公子的阿月浑子,陛下都赞过,你还不是说不要?”
苏木哲也笑了。“陛下赞的,是陛下的舌头。我的舌头,认我自己的账。就像有人觉得臭豆腐香,我闻着就恶心,难道我也要逼着自己说香?那不是骗自己吗?”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脚步声。
笃,笃,笃。
很轻,却很有节奏,像敲在鼓上的手指。
一个穿灰袍的老者走进来,须发皆白,像落满了雪。背着个药箱,药箱上的铜锁叮当作响,像挂了串小铃铛,在寂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
“婉儿,这是谁?” 老者目光落在苏木哲身上,带着审视,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精明,像藏着无数个故事。
“爹,他是......”
“我叫苏木哲。” 他站起身,校服的拉链蹭着脖子有点痒,像有只小虫子在爬。“刚才在瓦肆,多亏令嫒仗义执言。”
林太医点点头,放下药箱,箱子底的玻璃药瓶碰撞着发出脆响,像碎玉落地。他打开药箱,取出个小瓷瓶,瓶口塞着软木塞,像封住了一个秘密。“尝尝这个。”
瓷瓶里装着褐色的膏子,闻着有点苦,像没放糖的凉茶。苏木哲挑了点放嘴里,先是苦,像吞了口黄连,苦得舌尖发麻;接着是涩,像咬了口没熟的柿子;最后竟透出点回甘,像雨后的青石板路,清爽得很,带着点草木的清香。
“这是‘黄连膏’,” 林太医捻着胡须,胡须上沾着的药粉簌簌落在灰袍上,像碎雪。
“黄连苦,世人皆知。” 他的声音像陈年的酒,混着药香漫开来,“可苦能败火,能醒神,就像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当年我在太医院,给先皇诊脉,他总嫌汤药苦,要加三勺蜜。我说‘陛下,蜜多了,药就死了’,他瞪我三天,最后还是捏着鼻子喝了。”
苏木哲舌尖的回甘还在,像山涧的清泉,慢慢淌过喉咙。他想起生物课本里的话 ——“味觉是基因与经验的共谋”,忽然觉得,古人早把这道理嚼透了。
“那后来呢?” 林婉儿托着腮,眼里的光比油灯还亮。
“后来?” 林太医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沟壑,“后来先皇赐我块‘真味’牌匾,说‘林老头的药,苦得痛快’。” 他指了指墙上的空白处,“可惜去年被县太爷借去‘鉴赏’,就没再还回来。”
话音刚落,院门外突然传来狗吠。
不是寻常的叫,是夹着恐惧的呜咽,像被踩住尾巴的猫。
林婉儿脸色一白,往窗边缩了缩:“是‘尝味队’的狗!他们鼻子比狼还灵!”
苏木哲摸向腰间的青铜钥匙,钥匙已经凉透,纹路在掌心硌出浅痕,像张地图。他突然想起老妇人的话 ——“这世道,能守住自己舌头的人,不多了”。
“躲进地窖。” 林太医突然掀开药柜底层的抽屉,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从后门走,往南,有片竹林能藏人。”
“那您呢?” 林婉儿抓住父亲的袖子,指节发白。
“我?” 林太医拍开她的手,往药碾子里倒了把黄连,“我这把老骨头,还能跟他们讲讲《食鉴》里的道理。” 药碾子转起来,咕噜,咕噜,像在磨碎时光。
地窖的门刚关上,院门就被踹开了。
“林太医!” 粗嗓门的衙役带着酒气冲进来,腰间的刀鞘撞在门框上,“县太爷请你去尝尝新熬的百怪羹,据说加了‘千年雪莲’呢!”
“雪莲?” 林太医冷笑,“是西域商人从粪堆里刨出来的‘雪莲’吧?”
“你找死!” 衙役的刀抽出来,寒光映在药柜的铜环上,“上次张木匠说羹里有蛆,舌头都被割了!”
地窖里,苏木哲攥紧钥匙。他听见林太医的咳嗽声,听见药罐摔碎的脆响,听见林婉儿咬着唇的呜咽。钥匙突然发烫,烫得他指尖发麻 —— 他看见地窖顶的木板缝隙里,渗进点暗红色的东西,像凝固的血。
“走!” 他拽起林婉儿,往地窖深处跑。尽头有扇小窗,爬出去就是后巷,月光在地上铺了层霜,像条冰冷的河。
跑过第三条街时,林婉儿突然停下,指着前面的高墙:“那是张大户家的果园,里面有棵老槐树,能藏人。”
树洞里很暗,能听见彼此的心跳,像擂鼓。林婉儿从怀里掏出块皱巴巴的帕子,里面包着半块金橘饼,甜香混着眼泪的咸,在黑暗里弥漫。
“我娘就是吃了王厨子的蛇胆蜜,咳了三个月,最后......” 她的声音哽在喉咙里,“我爹说,要是当时他敢跟瓦肆拼命,我娘或许还在。”
苏木哲把金橘饼推回去。“你爹不是没拼命,他是在用自己的法子守着。” 他想起林太医碾药的样子,想起那本泛黄的《食鉴》,“就像这黄连膏,苦,却是真的能治病。”
树洞里突然落下片叶子,带着夜露的凉。
林婉儿突然笑了,笑声在黑暗里发颤:“我跟你说个秘密。波斯的阿月浑子,其实就是核桃,去年我偷偷尝过,涩得能掉眼泪。可那锦袍公子非说甜,大概是怕别人笑他不懂贡品吧。”
苏木哲也笑了。他想起赵磊,每次吃炸鸡排都要拍视频发朋友圈,配文 “人间至味”,可他分明看见赵磊偷偷往垃圾桶里吐骨头 —— 那骨头根本没酥,还带着血丝。
“人为什么总爱骗自己?” 林婉儿的声音很轻,像叹息。
“因为怕。” 苏木哲靠在树干上,钥匙的凉意透过布料渗进来,“怕被说成异类,怕被孤立,怕自己坚信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 他想起自己拒绝炸鸡排时,同学眼里的怪异,像看个怪物。
墙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下,两下,三更了。
林婉儿突然抓住他的手,指尖冰凉:“我知道县太爷的秘密。他根本不是被西域商人骗了,他是想靠百怪羹控制全城 —— 谁喝了,谁就会变得跟他一样,觉得馊粥是珍馐,毒药是琼浆。”
苏木哲的心猛地一沉。他想起老妇人说的 “醉仙草”,想起那些喝了昏迷不醒的人,想起张木匠被割掉的舌头。这根本不是跟风,是场用味觉进行的囚禁。
“那金帽商人,其实是县太爷的表兄,他们把西域的烂东西运过来,换走百姓的粮食和银子。” 林婉儿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偷看过他们的账本,上面记着‘百怪羹,每碗换粟米三斗’。”
树洞里的风突然变冷,像淬了毒的刀。
苏木哲摸出青铜钥匙,月光从树缝里漏进来,照在纹路上,那些蜷着的蛇形纹路仿佛活了过来,在金属上游走。“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你要去哪?” 林婉儿拽住他,指甲掐进他的胳膊。
“去拿一样东西。” 他的声音很稳,像结了冰的湖,“能让所有人都醒过来的东西。”
他钻出树洞时,林婉儿把那半块金橘饼塞进他手里。“甜的,” 她说,“等你回来,我教你做黄连膏,苦的甜的,都尝尝。”
月光下,果园的篱笆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道道栅栏。苏木哲握紧金橘饼,甜香在舌尖散开,突然觉得,有些滋味,哪怕只尝过一次,也能记住一辈子。
第五章 馊粥惊变
老妇人的茅草屋,像只破旧的鞋,陷在巷子深处。
苏木哲蹲在柴草堆上,能看见屋顶的破洞,星星从洞里漏下来,像碎银子。老妇人正用破碗煮着什么,黑色的糊状物在锅里翻滚,散发出的馊味比墙角的霉味更甚。
“这是‘救饥方’,” 老妇人用枯枝似的手指搅着锅,“三年前饥荒,县太爷就逼着百姓喝这个,说是‘观音土混谷糠,赛过活菩萨’。” 她的声音突然发颤,“我儿子就是喝多了,肚子胀得像鼓,最后......”
锅里的糊状物溅起一滴,落在地上,立刻引来几只蟑螂,争先恐后地啃食,像在赴一场盛宴。
苏木哲想起生物课上的 “观音土”,老师说那东西不能消化,会把肠子堵死,可课本上没说,原来真的会有人逼着别人吃。
“为什么不逃?” 他问。
老妇人笑了,笑声像破锣:“往哪逃?城门盘查得比筛子还严,身上没带着‘尝味队’的腰牌,根本出不去。再说,逃出去又能去哪?天下乌鸦一般黑,说不定别的地方,连馊粥都喝不上。”
她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块干硬的窝头,麦香混着点霉味,像晒干的希望。“这是我藏了半个月的,本来想留着给路过的乞丐,现在看来,你比他们更需要。”
苏木哲没接。他想起林婉儿的金橘饼,想起林太医的黄连膏,想起妈妈的排骨汤,突然觉得,这世上最残忍的,不是毒药,是逼着你把馊粥当珍馐,还得笑着说 “好吃”。
突然,院门外传来锁链拖地的声音,像毒蛇在爬。
老妇人脸色煞白,把窝头往他怀里一塞,推着他往地窖钻:“快!是‘尝味队’的来了!他们每三天就来一次,逼着家家户户喝百怪羹,谁不喝,就拖去‘醒味堂’—— 那地方,进去的人就没出来过!”
地窖盖是块青石板,重得像座小山。苏木哲刚钻进去,就听见门被撞开的巨响,接着是老妇人的尖叫,锅碗瓢盆摔碎的脆响,还有人在狂笑:“王婆子,这次的百怪羹加了‘鲛人泪’,县太爷说,喝了能看见祖宗!”
“我不喝!那是毒药!” 老妇人的声音嘶哑,像被砂纸磨过。
“不喝?” 另一个声音更狠,“那就灌!让你尝尝张木匠的滋味 —— 舌头割了,看你还敢不敢说不!”
地窖里的黑暗突然变得粘稠,像化不开的血。苏木哲捂住耳朵,可那些声音还是往里钻:老妇人的哭喊,衙役的狞笑,馊粥泼在地上的腥气,还有...... 骨头断裂的闷响。
不知过了多久,上面安静了。
只有水滴落在水缸里的声音,滴答,滴答,像在倒计时。
苏木哲推开青石板,月光像把刀,劈进屋里。老妇人躺在地上,腿以不自然的角度扭曲着,嘴角淌着黑血,手里还攥着块碎瓷片,上面沾着馊粥的痕迹。
灶台上的破碗倒在一边,里面的 “救饥方” 洒了一地,蟑螂还在啃食,像在分食一具尸体。
苏木哲的手在抖,不是怕,是怒。他想起老妇人说的 “能守住自己舌头的人不多了”,想起她塞给自己的窝头,想起那句 “这世道”。
这世道,到底是谁的世道?
他抓起窝头,麦香混着霉味,在嘴里嚼得生疼。突然,他发现老妇人的手指蜷着,像是在护着什么。掰开一看,是块烧焦的布,上面绣着半朵菊花,和林婉儿帕子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原来......” 他的喉咙哽住了。
院门外传来风声,像有无数人在叹息。
苏木哲把老妇人抱到柴草堆上,用破席子盖住。他在墙角找到把锈迹斑斑的柴刀,握在手里,沉甸甸的。青铜钥匙在腰间发烫,烫得像团火,烧着他的血。
他要去县衙。
不是为了躲,不是为了藏,是为了那些被割掉的舌头,为了那些喝了毒药的人,为了老妇人没说完的话,为了林婉儿树洞里的眼泪。
他要让县太爷知道,舌头长在自己嘴里,滋味是自己的,谁也别想抢,谁也别想改。
夜色像墨,把他的影子吞了进去。只有那把柴刀,偶尔反射出点月光,像颗不肯熄灭的星。
第六章 夜探县衙
县衙的墙,比想象中高,墙头的碎玻璃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像一排獠牙。
苏木哲趴在墙外的草丛里,能听见里面的狗叫,比百怪羹的馊味更让人胆寒。他摸了摸手心的伤口,那是白天爬树时被树枝划破的,血珠渗出来,滴在钥匙上,纹路里的蛇仿佛活了,在金属上扭动。
“想进去?” 一个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像枯叶摩擦。
苏木哲猛地回头,看见个黑影蹲在草里,穿着破烂的短打,手里握着根铁钩,钩尖闪着冷光。是个少年,比他矮半个头,眼睛却亮得像狼崽。
“我认识你。” 少年的声音压得很低,“白天在瓦肆,你帮了林姑娘。”
苏木哲握紧柴刀:“你是谁?”
“张木匠的儿子,张小木。” 少年指了指自己的嘴,那里只有个黑洞,“我爹被割舌头那天,我躲在水缸里,看见是你撞翻了百怪羹,救了林姑娘。” 他的声音带着气流的嘶嘶声,像漏风的风箱。
苏木哲的心一沉。他想起老妇人说的 “张木匠被打了二十板子”,原来不止如此。
“我知道有条路能进去。” 张小木用铁钩指了指墙根,“排水沟,去年我掏粪时发现的,能通到县衙后院的马厩。”
排水沟里的腥臭,比街角的粪酒更甚。苏木哲蜷着身子往前爬,污水漫过脚踝,冰凉刺骨,像无数只手在拽他。张小木在前面开路,铁钩时不时敲打石壁,发出空洞的回响。
“县太爷的百怪羹里,根本没有龙涎香,” 张小木的声音在污水里泡得发闷,“是用死人骨头磨成粉,混着马尿发酵的。我爹就是发现了这个,才被割了舌头。”
苏木哲的胃里翻江倒海。他想起那些喝了百怪羹的人,眼神呆滞,嘴角挂着诡异的笑,像被抽走了魂魄。这根本不是控制味觉,是在吞噬神智。
爬出排水沟时,正撞见马厩的老马头在喂马。老头看见他们,吓得手里的草料都掉了,刚要喊,张小木突然扑过去,捂住他的嘴。
“是我,小木。” 他嘶嘶地说,“我们是来救大家的。”
老马头的眼睛突然红了,浑浊的泪滚下来:“造孽啊...... 县太爷今晚要在正堂办‘尝味宴’,逼着全城的乡绅都喝百怪羹,说是要‘统一口味,共享太平’。”
“林太医和林姑娘呢?” 苏木哲抓住老头的胳膊。
“被关在柴房,” 老马头往东边指了指,“县太爷说,等宴完了,就让他们父女‘尝尝’改良版的百怪羹 —— 加了三倍的死人骨粉。”
马厩的灯笼突然晃了晃,是巡逻的衙役来了。老马头赶紧把他们推进草料堆,用干草盖住。衙役的靴子声从外面走过,带着酒气的哼唱飘进来:“百怪羹,香又香,喝了忘了爹和娘......”
等衙役走远,苏木哲从草料堆里钻出来,手里的柴刀攥得更紧。“小木,你去救林太医他们,我去正堂。”
“你要干嘛?” 张小木的眼睛瞪得溜圆。
“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喝的到底是什么。” 苏木哲摸了摸腰间的青铜钥匙,纹路里的流光越来越亮,“我要让他们自己的舌头醒过来。”
正堂的灯火亮得像白昼,红绸子挂满梁,像铺了层血。县太爷坐在主位上,穿着绣金的袍子,手里举着个玉碗,正往嘴里倒着什么,嘴角挂着黑绿色的汁,像条吐信的蛇。
“诸位乡亲,” 他的声音像肥肉在油锅里炸,“这百怪羹,乃是天赐的仙品,喝了,就能超凡脱俗,从此不知苦滋味!”
底下的乡绅们面面相觑,手里的碗在发抖,馊味混着酒气,在空气里弥漫。苏木哲看见王厨子也在,他缩在角落,手里的锅铲还在抖,像在瓦肆那天一样。
“怎么?不敢喝?” 县太爷把玉碗一摔,碎片溅在地上,“难道你们想违抗天意?想跟张木匠一样,舌头都保不住?”
乡绅们的脸瞬间惨白,有人颤抖着端起碗,就要往嘴里送。
“住手!”
苏木哲从梁上跳下来,柴刀劈在桌案上,震得碗碟叮当作响。“这不是仙品,是毒药!里面是死人骨头和马尿!”
县太爷的脸腾地红了,像块烧红的铁:“哪来的野小子,敢在此妖言惑众!来人,把他的舌头割了!”
衙役们拔刀冲上来,刀光在灯火下闪成一片。苏木哲握紧青铜钥匙,心里默念着 “让他们看看真相”,钥匙突然爆发出刺眼的光,像颗小太阳。
光里,所有人都看见了 —— 西域商人从棺材里舀出骨头粉,县太爷往百怪羹里撒马尿,王厨子偷偷把蛇胆换成了猪胆,锦袍公子把阿月浑子扔进茅厕...... 那些被掩盖的真相,像潮水般涌出来。
“呕 ——” 有人吐了,是那个胖老爷,他吐得撕心裂肺,“我说怎么喝着像坟头的土......”
“我就说醉仙草是毒草!” 有人哭喊,“我儿子喝了,现在还像个傻子!”
衙役们手里的刀掉在地上,他们看见自己的家人喝了百怪羹,正往嘴里塞馊粥,
哭喊声像潮水般漫过正堂,乡绅们摔碎碗碟,踩着满地狼藉往外冲,撞倒了梁柱上的红绸,绸子飘落下来,像淌血的尸布。
县太爷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苏木哲,声音尖得像被踩住的猫:“抓住他!快抓住他!” 可衙役们早已乱了阵脚,有人望着光里家人的惨状,突然扔掉刀,往门外跑 —— 他要回家,把那碗还没喝完的百怪羹倒掉。
王厨子突然 “噗通” 跪在地上,对着苏木哲连连磕头,锅铲掉在脚边,发出当啷的脆响:“小爷饶命!我也是被逼的!县太爷拿我闺女要挟,我要是不按他的方子做,他就......”
“闭嘴!” 县太爷抓起桌上的玉如意砸过去,如意擦着王厨子的头皮飞过,砸碎了窗棂,月光涌进来,照亮他狰狞的脸,“都是你们这些刁民!不识好歹!真以为没了百怪羹,你们能懂什么叫美味?”
苏木哲握紧柴刀,一步步走向县太爷:“美味不是被逼出来的,更不是骗出来的。就像黄连苦,可有人觉得苦得干净;金橘甜,可有人嫌甜得发腻。你凭什么把自己的舌头当秤,称遍全城人的滋味?”
“凭什么?” 县太爷突然狂笑,笑声像破锣,“就凭我是官!你们是民!官说甜,民就得说甜;官说香,民就得说香!” 他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往嘴里倒了些粉末,“知道这是什么吗?西域来的‘忘味散’,吃了,就能忘了自己是谁,忘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甜,只记得官说的味!”
他刚要扑过来,突然像被定住似的,僵在原地。
张小木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铁钩抵着他的后心,钩尖闪着冷光:“我爹说,舌头能尝味,心能辨是非。你连心都没了,配谈滋味?”
县太爷的脸一点点变得青紫,像被百怪羹泡过的死人脸。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只发出嗬嗬的怪响 —— 原来他自己也喝了加了料的百怪羹,此刻正像那些被控制的百姓一样,慢慢失去神智。
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林太医带着人来了。他们举着火把,照亮了县衙的每一个角落,火把的光里,能看见柴房里被解救的百姓,看见粮仓里堆积如山的西域 “废料”,看见账簿上密密麻麻的罪恶。
林婉儿跑过来,绿衫上沾着草屑,眼里却闪着光:“苏木哲,我们找到解药了!是黄连和甘草,能解百怪羹的毒!”
苏木哲看着她手里的药包,突然想起林太医说的 “苦中带甘”。原来这世上最好的滋味,从来不是纯粹的甜或苦,是能在苦里尝出回甘,在甜里品出清醒。
正堂的灯火渐渐暗下去,天边泛起鱼肚白。张小木把县太爷捆在柱子上,柱子上还贴着 “民以食为天” 的匾额,此刻看来,像个巨大的讽刺。
王厨子蹲在地上,用锅铲一点点刮着桌案上的百怪羹残渣,嘴里念叨着:“我这就去给张木匠赔罪,去给所有被我害过的人赔罪......”
苏木哲走出县衙时,看见晨光里,百姓们正排队领解药,黄连的苦混着甘草的甜,在空气里弥漫,竟有种奇异的清香。他摸了摸腰间的青铜钥匙,钥匙已经凉透,纹路里的流光渐渐隐去,像完成了使命。
林婉儿追出来,手里捧着个布包:“这个给你,是我新做的黄连膏,加了点金橘蜜,不那么苦了。” 她的脸红扑扑的,像晨光里的苹果,“还有...... 我爹说,《食鉴》里缺了一页,讲的是‘少年味’,他想请你补上。”
苏木哲接过布包,指尖触到她的温度,像触到了晨光。他想起自己的清蒸鲈鱼,想起赵磊的炸鸡排,想起锦袍公子的阿月浑子,想起老妇人的窝头 —— 原来每种滋味都有它的道理,重要的不是别人说它好不好,是自己敢不敢承认,喜不
第一章 鲈香碎影
夜。
深不见底的夜。
苏木哲的指尖悬在手机屏幕上,像悬在一柄未出鞘的剑。屏幕很亮,亮得有些刺眼,上面是炸鸡排的照片 —— 金黄的面衣裹着肉,琥珀色的酱汁像凝固的血,芝麻粒嵌在上面,像没拔干净的碎骨。
“脆到骨头都酥。”
二十七个流口水的表情包,在屏幕上翻滚,像一群饿极了的狼。
他没有动。
指尖的青白,像结了层霜。
这是第五次了。
这个月,第五次有人用食物来诱惑他。
“又在跟谁置气?”
门被推开,妈妈端着汤走进来。白瓷碗沿的油花,像一圈凝固的月光。砂锅底的筒骨,骨髓从裂璺里渗出来,像老人眼角的泪。
“喝。” 妈妈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长身体的年纪,骨头里得填点肉。”
苏木哲 “嗯” 了一声,目光却穿过纱窗。
对门的薯片声,咔嚓,咔嚓。
像有人在用钝刀割他的耳朵。
十六岁的少年,骨头里总有些反骨。别人抢的,他偏要躲;别人赞的,他偏要疑。就像此刻舌尖的鲈鱼肉,肌理里渗着姜丝的辛、料酒的醇 —— 那是妈妈用二十年火候煨出来的妥帖。他不信,那些裹着面包糠的东西,能比这更懂舌头。
夜更深了。
翻身时,后脑勺被什么硌了一下。
是枚钥匙。
青铜的,巴掌长,纹路像蜷着的蛇,鳞片棱棱分明,边缘泛着青绿色的锈,像陈年的血。
指尖刚触到金属的凉,月光突然碎了。
不是慢慢淡去,是像被人狠狠砸在地上的玻璃,哗啦啦涌成漩涡。
他只来得及抓住被角。
失重感袭来,像坠入无底的深渊。耳边的风,呼啸着,像有无数人在磨牙。
第二章 青石霉味
霉味。
先于视觉钻进鼻腔的,是霉味。
混杂着潮湿木头的腥、腐烂菜叶的甜、陈年尘土的涩,像放坏了的枇杷,黏在喉咙口,吐不出,咽不下。
苏木哲蹲在青石板路上。
裤脚沾着黑褐色的泥,像干涸的血。腰间的青铜钥匙,烫得像块烙铁,隔着薄薄的校服 T 恤,烙着皮肉,疼。
飞翘的屋檐,在头顶勾出弧线,把天空切成一块一块的,像被打碎的镜子。穿长袍的行人,擦着他的肩膀走过,袖口扫过手背,带着皂角的涩味,像砂纸蹭过皮肤。
巷口传来吆喝声。
“小哥,尝尝?”
挑担的老汉,嗓子像被砂纸磨过,缺了颗门牙的牙床,在日头下泛着黄。木筐里的糖油果子,滚圆,裹着厚糖霜,油星子滴在地上,洇出深色的印子,引得苍蝇打着旋儿追,像一群不散的幽灵。
“贡品方子,” 老汉的声音带着得意,“糖霜里掺了蜂蜜,甜到骨头缝里去!”
苏木哲瞥了一眼。
果子在日头下亮得刺眼,像浸在蜜里的石头。胃里顿时翻起腻意,酸水直往喉咙口涌。
“不必。”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太甜。”
老汉愣住了,扁担在肩头晃了晃,木筐里的果子碰撞着,发出黏腻的声响,像有人在嚼肥肉。
“多少达官贵人排队抢,” 老汉的声音提高了些,带着不解,“去年李员外家的公子,为了这口,把玉佩都押给我了!”
“别人抢的,未必是我的菜。”
苏木哲往前走。这话出口时,他忽然想起拒绝同学的那天。阳光落在教学楼的玻璃上,晃得人睁不开眼。班长赵磊把炸鸡排举到他鼻子前,油香混着孜然味扑过来,像条吐着信子的蛇。
“你是不是有病?” 赵磊的声音很尖,“全校都知道好吃!”
走不过三两步,一股恶臭猛地砸进鼻腔。
不是寻常的馊味。是混杂着粪便的腥、烂肉的腐、发酵物的酸,浓得像化不开的浆糊,糊住了鼻子,呛得人喘不过气。
街角墙根下,几个乞丐围着破碗争抢。碗里是黑褐色的糊状物,表面浮着白沫,苍蝇堆成了团,嗡嗡声盖过了街面的嘈杂,像无数把钝锯子在锯木头。
“听说西域有种‘粪酒’,” 旁边两个书生模样的人在嘀咕。青布长衫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像风中的蛛网。“用那物发酵三年,埋在桃树下吸了灵气,竟有人奉为仙酿。”
“荒唐!” 另一个啐了口唾沫,唾沫溅在青石板上,像滴落在地上的血。“孔圣人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此等秽物,猪狗都不碰!”
苏木哲听得胃里翻江倒海,转身就走。
刚拐过街角,肩膀突然被撞了一下。
一个穿锦袍的少年踉跄着后退,怀里的木盒摔在地上。丝绸衬里裹着的圆果子滚出来,黑得发亮,像没洗干净的煤球。
“你这人走路不长眼?” 锦袍少年的眉眼竖了起来,金腰带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腰侧的羊脂玉,白得像死人的脸。“知道这是什么吗?波斯进贡的‘阿月浑子’,陛下都赞过的!”
苏木哲没接话。他看着那果子,壳上沾着点丝绸的毛,像他爸烟灰缸里没烧完的烟头。
旁边酒肆里钻出个醉汉,打了个酒嗝,酒气混着韭菜味喷过来,像条腐烂的蛇。“这不是胡桃吗?去年张大户家小妾吃了,涩得直哭,扔了一地呢!”
锦袍少年的脸腾地红了,跟他腰间的玉佩一个色。“你懂个屁!这是改良过的!波斯使者亲手教的法子,用甘草水浸了七七四十九天!”
苏木哲忽然笑了。
他想起学校小卖部里的进口巧克力,包装纸上的外文歪歪扭扭,像鬼画符。女生们捧着当宝贝,说是什么 “失恋必吃的苦中甜”。他尝了一口,苦得像喝中药,舌头麻了半天。赵磊在旁边笑他 “土包子不懂品味”。
原来不管在哪,总有人把别人的评价当圣旨。
“不必赔罪。” 他后退一步,青铜钥匙在腰间凉了下去,像块冰。“你的珍品,我的鸡肋,各归其位最好。”
锦袍少年气得发抖,手指着他说不出话。随从赶紧捡起木盒,劝道:“公子息怒,犯不上跟个乡野小子置气。”
苏木哲没再理,顺着青石板路往前走。
路两旁的店铺挂着幌子,“胡饼”“酪浆” 的字样在风里晃,像招魂的幡。他闻着那些陌生的气味,忽然想起妈妈的排骨汤,想起清蒸鲈鱼的嫩,想起自己那套被同学笑 “老古董” 的味觉哲学。
原来走到天边,舌头还是自己的。
第三章 瓦肆风波
穿过两条街,前面突然热闹起来。
朱红漆的牌楼,在日头下亮得刺眼,像块凝固的血。各色人等挤成一团,喝彩声浪差点掀翻头顶的瓦,像暴雨前的雷声。
苏木哲踮脚看去。
戏台子上搭着个灶台,穿短打的厨子正抡着锅铲,火光舔着锅底,油星子溅得老高,在日头下划出金亮的弧线,像一把把飞舞的小刀。
“各位看官看好了!” 厨子的嗓门比戏台上的花脸还亮,络腮胡上沾着面粉,像落了层霜。“这道‘龙凤呈祥’,用的是岭南来的毒蛇胆,配上长白山的野蜂蜜,苦中带甜,甜里藏苦,可是咱瓦肆的招牌!”
台下一阵哄笑。
一个胖老爷拍着肚子喊,肚子上的肉颤巍巍的,像块抖动的肥肉。“王厨子,少吹牛皮!上次你那‘蚂蚁上树’,我家小厮吃了闹肚子,拉得像条脱水的泥鳅!”
厨子也不恼,举着锅铲转圈,铁铲敲得铁锅当当响,像敲锣。“客官有所不知,这滋味讲究的就是个‘险’!毒蛇胆解毒,野蜂蜜润燥,此等妙配,寻常人哪懂?就像喝烈酒,懂的人说烈,不懂的人说烧!”
苏木哲皱了皱眉。
他看着那黑绿色的蛇胆被剖开,胆汁滴进锅里,冒出刺鼻的腥气,混着蜂蜜的甜,像打翻了的药罐。周围人却看得眼睛发亮,有人掏出碎银子拍在桌上,银子的响声清脆,像骨头断裂的声音。“给我来一份!要最苦的那种!”
正看着,人群里突然起了骚动。
一个穿绿衫的姑娘被推搡着往前,发髻都散了,几缕头发贴在汗津津的脸颊上,像沾了水的蛛网。手里还攥着个油纸包,包得很紧,像藏着什么秘密。
“让开!都让开!” 她喊着,声音发颤,像风中的弦。“我爹是御医,他说这东西有毒,不能吃!”
厨子脸一沉,锅铲往灶台上一磕,发出刺耳的响声,像兵器碰撞。“小丫头片子懂什么?御医?御医还说萝卜能治喘呢,他自己怎么还咳得像破锣?”
台下哄堂大笑,笑声像潮水,差点把戏台子淹没。
绿衫姑娘急得脸通红,把油纸包往桌上一摔,里面掉出几张泛黄的宣纸,像几片干枯的叶子。“这是我从太医院偷来的方子,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蛇胆性寒,配蜂蜜会生痰!你们看!”
苏木哲凑过去看。
泛黄的宣纸上,小楷写得密密麻麻,像一群蚂蚁。果然有 “蛇胆与蜜相冲,多食损脾胃,甚者咳血” 的字样。他忽然想起生物课上学的食物相克,老师说蜂蜜和葱不能一起吃,赵磊偏说 “那是老迷信”,结果吃了半碗蜂蜜拌葱丝,当晚就上吐下泻,像条离了水的鱼。
“一派胡言!” 厨子把方子扫到地上,用脚碾了碾,鞋底与纸张摩擦的声音,像在撕人肉。“多少达官贵人吃了我的菜,个个说好,就你特殊?我看你是来砸场子的!”
绿衫姑娘咬着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像含着两颗晶莹的珠子。“我娘就是吃了这菜,咳得直吐血......”
这话一出,台下安静了些,像暴风雨前的宁静。
一个老丈摸着胡子道,胡子白得像雪。“小姑娘说得有理,吃东西还是得看自个儿身子骨。我那口子,别人都说羊肉好,她一吃就起疹子,像被毒虫咬了似的。”
厨子却跳了脚,手里的锅铲差点飞出去,像柄愤怒的剑。“你懂个屁!大家都说好,就是好!你敢说不好,就是跟瓦肆过不去!”
苏木哲突然开口。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嘈杂中划出一圈涟漪。“大家说好,未必就好。”
所有人的目光都钉在他身上,像无数根针。
厨子眯起眼,络腮胡抖了抖,像藏着只老鼠。“你这小娃娃哪来的?穿得怪模怪样,敢在这儿胡咧咧?”
“我从哪来不重要。” 苏木哲指了指台上的锅,里面的蛇胆蜜正咕嘟冒泡,像一锅沸腾的毒药。“你这菜,有人吃了舒服,有人吃了难受,凭什么非要逼着所有人说‘好’?就像有人爱吃甜,有人爱吃辣,难道爱吃辣的就是错的?”
绿衫姑娘愣了愣,突然抬头看他,眼里闪着光,像落了星星的湖。
厨子被噎得说不出话,举着锅铲的手直抖,像风中的残烛。“你...... 你这是抬杠!存心捣乱!”
“我只是觉得,舌头长在自己嘴里。” 苏木哲摸了摸腰间的青铜钥匙,已经不烫了,像块冰凉的玉。“别人的评价,听着就行,不必当真。”
正说着,人群外突然传来马蹄声。
哒哒,哒哒。
像敲在人心上的鼓点。
几个官差骑着马冲进来,举着鞭子喊,声音像打雷。“都散开!县太爷要过审案了!闲杂人等滚开!”
人群呼啦一下散了,像被风吹散的烟。
绿衫姑娘拉着苏木哲往巷子里跑,油纸包在手里颠得厉害,方子纸边角都卷了,像只受伤的蝶。“我叫林婉儿,” 她喘着气说,额前的碎发粘在脸上,像雨后的蛛网,“谢谢你刚才帮我。”
苏木哲摇摇头。
他看着林婉儿手里的方子,忽然想起妈妈总说 “吃饭得听自己的,别跟别人瞎起哄”。原来不管是现代的炸鸡排,还是古代的毒蛇胆,道理都是一样的。
舌头是自己的,滋味是自己的,何必听别人的?
第四章 药香绕梁
巷子很深。
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隧道。
林婉儿把他拉进一个小院。青砖铺地,缝隙里长着些青苔,像老人脸上的斑。墙角种着薄荷,气味凉丝丝的,混着雨后泥土的腥气,像一把锋利的刀,劈开了空气中的燥热。
正房里摆着药柜,抽屉上写着 “当归”“熟地” 的字样,木头抽屉被拉开无数次,边缘磨得发亮,像被人反复抚摸的玉。空气里飘着药香,混着点蜜饯的甜,是那种晒干的金橘饼子的味道,甜得很干净。
“这是我家药铺,” 林婉儿倒了杯茶,粗瓷碗边缘有点豁口,像颗缺了牙的嘴。“我爹出诊去了,你先歇会儿。”
苏木哲接过茶杯,水汽里浮着淡淡的菊花味,还有点说不清的草木香,像远山的气息。他看着窗外,薄荷叶子在风里晃,像无数只小巴掌在打招呼。
“你刚才为什么要拦着他们?” 他问,指尖捏着温热的碗沿,触感很踏实。
林婉儿叹了口气,指尖划过药柜上的铜环,环上的绿锈蹭在指尖,像抹不掉的记忆。“我娘以前总说,街坊们爱跟风。前年流行吃茱萸,说是能辟邪,结果好多人吃坏了肚子,我爹光配止泻药就配到半夜,药杵子都快磨平了。去年又抢着喝鹿血,说是能壮阳,我爹光治上火就治不过来,药柜里的黄连都快用完了,像被蝗虫啃过似的。”
苏木哲想起班里的同学。有人为了减肥只吃水煮菜,脸色蜡黄得像陈年宣纸;有人为了潮流天天喝奶茶,抽屉里的胃药比课本还多,像堆着的小山。他忽然觉得,古今的人其实没什么两样,总爱把别人的标准往自己身上套,仿佛不跟着走,就成了异类,就会被世界抛弃。
“你不也一样?” 林婉儿突然笑了,眼睛弯成月牙,像盛满了星光。“刚才那锦袍公子的阿月浑子,陛下都赞过,你还不是说不要?”
苏木哲也笑了。“陛下赞的,是陛下的舌头。我的舌头,认我自己的账。就像有人觉得臭豆腐香,我闻着就恶心,难道我也要逼着自己说香?那不是骗自己吗?”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脚步声。
笃,笃,笃。
很轻,却很有节奏,像敲在鼓上的手指。
一个穿灰袍的老者走进来,须发皆白,像落满了雪。背着个药箱,药箱上的铜锁叮当作响,像挂了串小铃铛,在寂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
“婉儿,这是谁?” 老者目光落在苏木哲身上,带着审视,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精明,像藏着无数个故事。
“爹,他是......”
“我叫苏木哲。” 他站起身,校服的拉链蹭着脖子有点痒,像有只小虫子在爬。“刚才在瓦肆,多亏令嫒仗义执言。”
林太医点点头,放下药箱,箱子底的玻璃药瓶碰撞着发出脆响,像碎玉落地。他打开药箱,取出个小瓷瓶,瓶口塞着软木塞,像封住了一个秘密。“尝尝这个。”
瓷瓶里装着褐色的膏子,闻着有点苦,像没放糖的凉茶。苏木哲挑了点放嘴里,先是苦,像吞了口黄连,苦得舌尖发麻;接着是涩,像咬了口没熟的柿子;最后竟透出点回甘,像雨后的青石板路,清爽得很,带着点草木的清香。
“这是‘黄连膏’,” 林太医捻着胡须,胡须上沾着的药粉簌簌落在灰袍上,像碎雪。
“黄连苦,世人皆知。” 他的声音像陈年的酒,混着药香漫开来,“可苦能败火,能醒神,就像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当年我在太医院,给先皇诊脉,他总嫌汤药苦,要加三勺蜜。我说‘陛下,蜜多了,药就死了’,他瞪我三天,最后还是捏着鼻子喝了。”
苏木哲舌尖的回甘还在,像山涧的清泉,慢慢淌过喉咙。他想起生物课本里的话 ——“味觉是基因与经验的共谋”,忽然觉得,古人早把这道理嚼透了。
“那后来呢?” 林婉儿托着腮,眼里的光比油灯还亮。
“后来?” 林太医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沟壑,“后来先皇赐我块‘真味’牌匾,说‘林老头的药,苦得痛快’。” 他指了指墙上的空白处,“可惜去年被县太爷借去‘鉴赏’,就没再还回来。”
话音刚落,院门外突然传来狗吠。
不是寻常的叫,是夹着恐惧的呜咽,像被踩住尾巴的猫。
林婉儿脸色一白,往窗边缩了缩:“是‘尝味队’的狗!他们鼻子比狼还灵!”
苏木哲摸向腰间的青铜钥匙,钥匙已经凉透,纹路在掌心硌出浅痕,像张地图。他突然想起老妇人的话 ——“这世道,能守住自己舌头的人,不多了”。
“躲进地窖。” 林太医突然掀开药柜底层的抽屉,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从后门走,往南,有片竹林能藏人。”
“那您呢?” 林婉儿抓住父亲的袖子,指节发白。
“我?” 林太医拍开她的手,往药碾子里倒了把黄连,“我这把老骨头,还能跟他们讲讲《食鉴》里的道理。” 药碾子转起来,咕噜,咕噜,像在磨碎时光。
地窖的门刚关上,院门就被踹开了。
“林太医!” 粗嗓门的衙役带着酒气冲进来,腰间的刀鞘撞在门框上,“县太爷请你去尝尝新熬的百怪羹,据说加了‘千年雪莲’呢!”
“雪莲?” 林太医冷笑,“是西域商人从粪堆里刨出来的‘雪莲’吧?”
“你找死!” 衙役的刀抽出来,寒光映在药柜的铜环上,“上次张木匠说羹里有蛆,舌头都被割了!”
地窖里,苏木哲攥紧钥匙。他听见林太医的咳嗽声,听见药罐摔碎的脆响,听见林婉儿咬着唇的呜咽。钥匙突然发烫,烫得他指尖发麻 —— 他看见地窖顶的木板缝隙里,渗进点暗红色的东西,像凝固的血。
“走!” 他拽起林婉儿,往地窖深处跑。尽头有扇小窗,爬出去就是后巷,月光在地上铺了层霜,像条冰冷的河。
跑过第三条街时,林婉儿突然停下,指着前面的高墙:“那是张大户家的果园,里面有棵老槐树,能藏人。”
树洞里很暗,能听见彼此的心跳,像擂鼓。林婉儿从怀里掏出块皱巴巴的帕子,里面包着半块金橘饼,甜香混着眼泪的咸,在黑暗里弥漫。
“我娘就是吃了王厨子的蛇胆蜜,咳了三个月,最后......” 她的声音哽在喉咙里,“我爹说,要是当时他敢跟瓦肆拼命,我娘或许还在。”
苏木哲把金橘饼推回去。“你爹不是没拼命,他是在用自己的法子守着。” 他想起林太医碾药的样子,想起那本泛黄的《食鉴》,“就像这黄连膏,苦,却是真的能治病。”
树洞里突然落下片叶子,带着夜露的凉。
林婉儿突然笑了,笑声在黑暗里发颤:“我跟你说个秘密。波斯的阿月浑子,其实就是核桃,去年我偷偷尝过,涩得能掉眼泪。可那锦袍公子非说甜,大概是怕别人笑他不懂贡品吧。”
苏木哲也笑了。他想起赵磊,每次吃炸鸡排都要拍视频发朋友圈,配文 “人间至味”,可他分明看见赵磊偷偷往垃圾桶里吐骨头 —— 那骨头根本没酥,还带着血丝。
“人为什么总爱骗自己?” 林婉儿的声音很轻,像叹息。
“因为怕。” 苏木哲靠在树干上,钥匙的凉意透过布料渗进来,“怕被说成异类,怕被孤立,怕自己坚信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 他想起自己拒绝炸鸡排时,同学眼里的怪异,像看个怪物。
墙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下,两下,三更了。
林婉儿突然抓住他的手,指尖冰凉:“我知道县太爷的秘密。他根本不是被西域商人骗了,他是想靠百怪羹控制全城 —— 谁喝了,谁就会变得跟他一样,觉得馊粥是珍馐,毒药是琼浆。”
苏木哲的心猛地一沉。他想起老妇人说的 “醉仙草”,想起那些喝了昏迷不醒的人,想起张木匠被割掉的舌头。这根本不是跟风,是场用味觉进行的囚禁。
“那金帽商人,其实是县太爷的表兄,他们把西域的烂东西运过来,换走百姓的粮食和银子。” 林婉儿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偷看过他们的账本,上面记着‘百怪羹,每碗换粟米三斗’。”
树洞里的风突然变冷,像淬了毒的刀。
苏木哲摸出青铜钥匙,月光从树缝里漏进来,照在纹路上,那些蜷着的蛇形纹路仿佛活了过来,在金属上游走。“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你要去哪?” 林婉儿拽住他,指甲掐进他的胳膊。
“去拿一样东西。” 他的声音很稳,像结了冰的湖,“能让所有人都醒过来的东西。”
他钻出树洞时,林婉儿把那半块金橘饼塞进他手里。“甜的,” 她说,“等你回来,我教你做黄连膏,苦的甜的,都尝尝。”
月光下,果园的篱笆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道道栅栏。苏木哲握紧金橘饼,甜香在舌尖散开,突然觉得,有些滋味,哪怕只尝过一次,也能记住一辈子。
第五章 馊粥惊变
老妇人的茅草屋,像只破旧的鞋,陷在巷子深处。
苏木哲蹲在柴草堆上,能看见屋顶的破洞,星星从洞里漏下来,像碎银子。老妇人正用破碗煮着什么,黑色的糊状物在锅里翻滚,散发出的馊味比墙角的霉味更甚。
“这是‘救饥方’,” 老妇人用枯枝似的手指搅着锅,“三年前饥荒,县太爷就逼着百姓喝这个,说是‘观音土混谷糠,赛过活菩萨’。” 她的声音突然发颤,“我儿子就是喝多了,肚子胀得像鼓,最后......”
锅里的糊状物溅起一滴,落在地上,立刻引来几只蟑螂,争先恐后地啃食,像在赴一场盛宴。
苏木哲想起生物课上的 “观音土”,老师说那东西不能消化,会把肠子堵死,可课本上没说,原来真的会有人逼着别人吃。
“为什么不逃?” 他问。
老妇人笑了,笑声像破锣:“往哪逃?城门盘查得比筛子还严,身上没带着‘尝味队’的腰牌,根本出不去。再说,逃出去又能去哪?天下乌鸦一般黑,说不定别的地方,连馊粥都喝不上。”
她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块干硬的窝头,麦香混着点霉味,像晒干的希望。“这是我藏了半个月的,本来想留着给路过的乞丐,现在看来,你比他们更需要。”
苏木哲没接。他想起林婉儿的金橘饼,想起林太医的黄连膏,想起妈妈的排骨汤,突然觉得,这世上最残忍的,不是毒药,是逼着你把馊粥当珍馐,还得笑着说 “好吃”。
突然,院门外传来锁链拖地的声音,像毒蛇在爬。
老妇人脸色煞白,把窝头往他怀里一塞,推着他往地窖钻:“快!是‘尝味队’的来了!他们每三天就来一次,逼着家家户户喝百怪羹,谁不喝,就拖去‘醒味堂’—— 那地方,进去的人就没出来过!”
地窖盖是块青石板,重得像座小山。苏木哲刚钻进去,就听见门被撞开的巨响,接着是老妇人的尖叫,锅碗瓢盆摔碎的脆响,还有人在狂笑:“王婆子,这次的百怪羹加了‘鲛人泪’,县太爷说,喝了能看见祖宗!”
“我不喝!那是毒药!” 老妇人的声音嘶哑,像被砂纸磨过。
“不喝?” 另一个声音更狠,“那就灌!让你尝尝张木匠的滋味 —— 舌头割了,看你还敢不敢说不!”
地窖里的黑暗突然变得粘稠,像化不开的血。苏木哲捂住耳朵,可那些声音还是往里钻:老妇人的哭喊,衙役的狞笑,馊粥泼在地上的腥气,还有...... 骨头断裂的闷响。
不知过了多久,上面安静了。
只有水滴落在水缸里的声音,滴答,滴答,像在倒计时。
苏木哲推开青石板,月光像把刀,劈进屋里。老妇人躺在地上,腿以不自然的角度扭曲着,嘴角淌着黑血,手里还攥着块碎瓷片,上面沾着馊粥的痕迹。
灶台上的破碗倒在一边,里面的 “救饥方” 洒了一地,蟑螂还在啃食,像在分食一具尸体。
苏木哲的手在抖,不是怕,是怒。他想起老妇人说的 “能守住自己舌头的人不多了”,想起她塞给自己的窝头,想起那句 “这世道”。
这世道,到底是谁的世道?
他抓起窝头,麦香混着霉味,在嘴里嚼得生疼。突然,他发现老妇人的手指蜷着,像是在护着什么。掰开一看,是块烧焦的布,上面绣着半朵菊花,和林婉儿帕子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原来......” 他的喉咙哽住了。
院门外传来风声,像有无数人在叹息。
苏木哲把老妇人抱到柴草堆上,用破席子盖住。他在墙角找到把锈迹斑斑的柴刀,握在手里,沉甸甸的。青铜钥匙在腰间发烫,烫得像团火,烧着他的血。
他要去县衙。
不是为了躲,不是为了藏,是为了那些被割掉的舌头,为了那些喝了毒药的人,为了老妇人没说完的话,为了林婉儿树洞里的眼泪。
他要让县太爷知道,舌头长在自己嘴里,滋味是自己的,谁也别想抢,谁也别想改。
夜色像墨,把他的影子吞了进去。只有那把柴刀,偶尔反射出点月光,像颗不肯熄灭的星。
第六章 夜探县衙
县衙的墙,比想象中高,墙头的碎玻璃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像一排獠牙。
苏木哲趴在墙外的草丛里,能听见里面的狗叫,比百怪羹的馊味更让人胆寒。他摸了摸手心的伤口,那是白天爬树时被树枝划破的,血珠渗出来,滴在钥匙上,纹路里的蛇仿佛活了,在金属上扭动。
“想进去?” 一个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像枯叶摩擦。
苏木哲猛地回头,看见个黑影蹲在草里,穿着破烂的短打,手里握着根铁钩,钩尖闪着冷光。是个少年,比他矮半个头,眼睛却亮得像狼崽。
“我认识你。” 少年的声音压得很低,“白天在瓦肆,你帮了林姑娘。”
苏木哲握紧柴刀:“你是谁?”
“张木匠的儿子,张小木。” 少年指了指自己的嘴,那里只有个黑洞,“我爹被割舌头那天,我躲在水缸里,看见是你撞翻了百怪羹,救了林姑娘。” 他的声音带着气流的嘶嘶声,像漏风的风箱。
苏木哲的心一沉。他想起老妇人说的 “张木匠被打了二十板子”,原来不止如此。
“我知道有条路能进去。” 张小木用铁钩指了指墙根,“排水沟,去年我掏粪时发现的,能通到县衙后院的马厩。”
排水沟里的腥臭,比街角的粪酒更甚。苏木哲蜷着身子往前爬,污水漫过脚踝,冰凉刺骨,像无数只手在拽他。张小木在前面开路,铁钩时不时敲打石壁,发出空洞的回响。
“县太爷的百怪羹里,根本没有龙涎香,” 张小木的声音在污水里泡得发闷,“是用死人骨头磨成粉,混着马尿发酵的。我爹就是发现了这个,才被割了舌头。”
苏木哲的胃里翻江倒海。他想起那些喝了百怪羹的人,眼神呆滞,嘴角挂着诡异的笑,像被抽走了魂魄。这根本不是控制味觉,是在吞噬神智。
爬出排水沟时,正撞见马厩的老马头在喂马。老头看见他们,吓得手里的草料都掉了,刚要喊,张小木突然扑过去,捂住他的嘴。
“是我,小木。” 他嘶嘶地说,“我们是来救大家的。”
老马头的眼睛突然红了,浑浊的泪滚下来:“造孽啊...... 县太爷今晚要在正堂办‘尝味宴’,逼着全城的乡绅都喝百怪羹,说是要‘统一口味,共享太平’。”
“林太医和林姑娘呢?” 苏木哲抓住老头的胳膊。
“被关在柴房,” 老马头往东边指了指,“县太爷说,等宴完了,就让他们父女‘尝尝’改良版的百怪羹 —— 加了三倍的死人骨粉。”
马厩的灯笼突然晃了晃,是巡逻的衙役来了。老马头赶紧把他们推进草料堆,用干草盖住。衙役的靴子声从外面走过,带着酒气的哼唱飘进来:“百怪羹,香又香,喝了忘了爹和娘......”
等衙役走远,苏木哲从草料堆里钻出来,手里的柴刀攥得更紧。“小木,你去救林太医他们,我去正堂。”
“你要干嘛?” 张小木的眼睛瞪得溜圆。
“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喝的到底是什么。” 苏木哲摸了摸腰间的青铜钥匙,纹路里的流光越来越亮,“我要让他们自己的舌头醒过来。”
正堂的灯火亮得像白昼,红绸子挂满梁,像铺了层血。县太爷坐在主位上,穿着绣金的袍子,手里举着个玉碗,正往嘴里倒着什么,嘴角挂着黑绿色的汁,像条吐信的蛇。
“诸位乡亲,” 他的声音像肥肉在油锅里炸,“这百怪羹,乃是天赐的仙品,喝了,就能超凡脱俗,从此不知苦滋味!”
底下的乡绅们面面相觑,手里的碗在发抖,馊味混着酒气,在空气里弥漫。苏木哲看见王厨子也在,他缩在角落,手里的锅铲还在抖,像在瓦肆那天一样。
“怎么?不敢喝?” 县太爷把玉碗一摔,碎片溅在地上,“难道你们想违抗天意?想跟张木匠一样,舌头都保不住?”
乡绅们的脸瞬间惨白,有人颤抖着端起碗,就要往嘴里送。
“住手!”
苏木哲从梁上跳下来,柴刀劈在桌案上,震得碗碟叮当作响。“这不是仙品,是毒药!里面是死人骨头和马尿!”
县太爷的脸腾地红了,像块烧红的铁:“哪来的野小子,敢在此妖言惑众!来人,把他的舌头割了!”
衙役们拔刀冲上来,刀光在灯火下闪成一片。苏木哲握紧青铜钥匙,心里默念着 “让他们看看真相”,钥匙突然爆发出刺眼的光,像颗小太阳。
光里,所有人都看见了 —— 西域商人从棺材里舀出骨头粉,县太爷往百怪羹里撒马尿,王厨子偷偷把蛇胆换成了猪胆,锦袍公子把阿月浑子扔进茅厕...... 那些被掩盖的真相,像潮水般涌出来。
“呕 ——” 有人吐了,是那个胖老爷,他吐得撕心裂肺,“我说怎么喝着像坟头的土......”
“我就说醉仙草是毒草!” 有人哭喊,“我儿子喝了,现在还像个傻子!”
衙役们手里的刀掉在地上,他们看见自己的家人喝了百怪羹,正往嘴里塞馊粥,
哭喊声像潮水般漫过正堂,乡绅们摔碎碗碟,踩着满地狼藉往外冲,撞倒了梁柱上的红绸,绸子飘落下来,像淌血的尸布。
县太爷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苏木哲,声音尖得像被踩住的猫:“抓住他!快抓住他!” 可衙役们早已乱了阵脚,有人望着光里家人的惨状,突然扔掉刀,往门外跑 —— 他要回家,把那碗还没喝完的百怪羹倒掉。
王厨子突然 “噗通” 跪在地上,对着苏木哲连连磕头,锅铲掉在脚边,发出当啷的脆响:“小爷饶命!我也是被逼的!县太爷拿我闺女要挟,我要是不按他的方子做,他就......”
“闭嘴!” 县太爷抓起桌上的玉如意砸过去,如意擦着王厨子的头皮飞过,砸碎了窗棂,月光涌进来,照亮他狰狞的脸,“都是你们这些刁民!不识好歹!真以为没了百怪羹,你们能懂什么叫美味?”
苏木哲握紧柴刀,一步步走向县太爷:“美味不是被逼出来的,更不是骗出来的。就像黄连苦,可有人觉得苦得干净;金橘甜,可有人嫌甜得发腻。你凭什么把自己的舌头当秤,称遍全城人的滋味?”
“凭什么?” 县太爷突然狂笑,笑声像破锣,“就凭我是官!你们是民!官说甜,民就得说甜;官说香,民就得说香!” 他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往嘴里倒了些粉末,“知道这是什么吗?西域来的‘忘味散’,吃了,就能忘了自己是谁,忘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甜,只记得官说的味!”
他刚要扑过来,突然像被定住似的,僵在原地。
张小木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铁钩抵着他的后心,钩尖闪着冷光:“我爹说,舌头能尝味,心能辨是非。你连心都没了,配谈滋味?”
县太爷的脸一点点变得青紫,像被百怪羹泡过的死人脸。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只发出嗬嗬的怪响 —— 原来他自己也喝了加了料的百怪羹,此刻正像那些被控制的百姓一样,慢慢失去神智。
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林太医带着人来了。他们举着火把,照亮了县衙的每一个角落,火把的光里,能看见柴房里被解救的百姓,看见粮仓里堆积如山的西域 “废料”,看见账簿上密密麻麻的罪恶。
林婉儿跑过来,绿衫上沾着草屑,眼里却闪着光:“苏木哲,我们找到解药了!是黄连和甘草,能解百怪羹的毒!”
苏木哲看着她手里的药包,突然想起林太医说的 “苦中带甘”。原来这世上最好的滋味,从来不是纯粹的甜或苦,是能在苦里尝出回甘,在甜里品出清醒。
正堂的灯火渐渐暗下去,天边泛起鱼肚白。张小木把县太爷捆在柱子上,柱子上还贴着 “民以食为天” 的匾额,此刻看来,像个巨大的讽刺。
王厨子蹲在地上,用锅铲一点点刮着桌案上的百怪羹残渣,嘴里念叨着:“我这就去给张木匠赔罪,去给所有被我害过的人赔罪......”
苏木哲走出县衙时,看见晨光里,百姓们正排队领解药,黄连的苦混着甘草的甜,在空气里弥漫,竟有种奇异的清香。他摸了摸腰间的青铜钥匙,钥匙已经凉透,纹路里的流光渐渐隐去,像完成了使命。
林婉儿追出来,手里捧着个布包:“这个给你,是我新做的黄连膏,加了点金橘蜜,不那么苦了。” 她的脸红扑扑的,像晨光里的苹果,“还有...... 我爹说,《食鉴》里缺了一页,讲的是‘少年味’,他想请你补上。”
苏木哲接过布包,指尖触到她的温度,像触到了晨光。他想起自己的清蒸鲈鱼,想起赵磊的炸鸡排,想起锦袍公子的阿月浑子,想起老妇人的窝头 —— 原来每种滋味都有它的道理,重要的不是别人说它好不好,是自己敢不敢承认,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