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欣欣向荣的景象!-《抗战:旅长快来拉装备》

  为了构筑更完善的防空预警体系。

  李明华亲自部署了一套独具匠心的土法防空哨外挂系统提示。

  他命人打造了数个特制的铁皮大喇叭。

  这些喇叭长约两米,喇叭口直径近一米,采用精铁打造,内壁光滑如镜。

  这些防空神器被精心安置在凤乡镇周边各个制高点上。

  呈环形分布,确保无死角覆盖全镇。

  每天白天,都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民兵战士轮流值守在这些铁皮大喇叭旁。

  他们耳朵紧贴喇叭末端,全神贯注地监听天空中的异响。

  鬼子的飞机,无论是轻盈的侦察机还是沉重的轰炸机。

  其发动机的轰鸣声都会通过这些特制喇叭被放大数倍。

  在数公里外就能被敏锐的哨兵捕捉到。

  一旦发现敌情。

  哨兵们就会通过旗语、哨声等预先约定的信号迅速传递信息。

  若是侦察机来袭,只需向团部报告,安抚百姓不必惊慌。

  若侦听到大规模机群的轰鸣,则会立即拉响防空警报,组织群众有序撤离。

  李明华还特意将凤乡镇及周边村的铁匠集中整编。

  李明华深知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性,他亲自向铁匠们说了流水线作业的理念。

  在他的指导下,凤乡镇的铁器生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无论是农具还是其他铁制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显着提升。

  然而,这一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政委李红军和王逸凡多次深入铁匠铺,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因为传统铁匠们向来将手艺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普遍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保守思想。

  经过反复的思想动员,这些老师傅们终于认识到。

  只有打破门户之见,集中人力物力,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为将来的钢铁厂、机械厂奠定基础,更好地支援抗日救国事业。

  在持续的思想教育下。

  不仅铁匠师傅们转变了观念。

  整个凤乡镇及周边村民的思想觉悟都得到了显着提高。

  镇上开办的工人夜校、农民夜校成为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阵地。

  为根据地的建设培养了大批有觉悟的新型劳动者。

  在军民共建的热潮中,凤乡镇的学校正式开学了!

  600多名学生欢天喜地地走进课堂。

  原先的林家医馆早已容纳不下这么多孩子。

  王逸凡亲自协调,将医馆周边的十几栋民宅统一规划。

  动员居民们搬迁安置后,对校舍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改造。

  说起这所学校,李明华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每天清晨,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