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回到刘家村-《抗战:旅长快来拉装备》

  李云龙指着那些火炮,瞪大眼睛问道。

  林峰,这些炮都是你们独立营的?从哪弄来的?

  林峰脸上难掩得意之色,特别是瞥见柱子惊讶的表情时。

  他挺直腰板汇报道:报告团长,这些都是我们缴获的战利品!

  李云龙更加困惑了:缴获的?

  我记得上次在石贝口战场,你们独立营的山炮不是都被我收编了吗?

  怎么又冒出来这么多?你们最近又在哪里打了鬼子?

  就在贾家村缴获的。林峰回答得干脆利落。

  贾家村?李云龙一脸不可思议。

  不可能!你们在贾家村不是已经缴获过一批武器了吗?

  林峰嘿嘿一笑,解释道。

  团长,这些是在贾家村另一个秘密地下军火库发现的。

  接着他把发现军火库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李云龙、赵刚、张大彪、柱子和邢副团长听完后,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柱子忍不住喃喃道:这...这运气也太好了吧?

  这也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小鬼子怎么会在贾家村设立两个军需仓库?

  李云龙长叹一声,重重地拍了拍林峰的肩膀。

  好家伙!难怪你们营长李明华这么大方,把原来的三门山炮都给了我。

  原来还藏着这么多好东西!

  说着说着,李云龙突然反应过来。

  这小子居然还跟我哭穷,骗我去旅长那里要老兵!真是狡猾得很!

  林峰不敢接话,只是得意地瞟了柱子一眼。

  但随即又紧张地盯着李云龙——他太怕这位团长又故技重施,打劫他们的火炮了。

  要知道,李云龙可是已经走过独立营两次大炮了!

  团、团长,要是没什么事,我先归队了?林峰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云龙不耐烦地挥挥手:滚吧滚吧!

  如蒙大赦的林峰赶紧溜之大吉,暗自庆幸这次总算保住了火炮。

  看着林峰远去的背影。

  李云龙转身对赵刚、邢副团长和张大彪等人豪气干云地宣布。

  现在我宣布,咱们独立团绝对是386旅战斗力最强的团了!

  771团、772团都得靠边站!

  李云龙兴奋地搓着手:真没想到啊,咱们独立团现在居然有六门山炮。

  再加上这么多步兵炮,独立营的火炮和团直属炮兵加起来。

  都快赶上两个炮营的规模了!这火力配置,简直太带劲了!

  柱子擦了擦嘴角的口水,凑上前谄媚道。

  团长,要不咱们再从独立营那边几门炮过来?

  您知道的,全团就数我最会用炮,交给我保管绝对物尽其用!

  李云龙笑骂一声,一巴掌拍在柱子肩上。

  你小子还好意思说!现在独立营战士都管你叫土匪柱,战士们看见你都绕着走!

  这番话引得赵刚、邢副团长和张大彪等人哄堂大笑。

  笑罢,李云龙正色对张大彪、王怀宝和沈泉三位营长说道。

  虽然你们没李明华那么好的运气。

  但那小子每次都是抢着接最危险的任务,发展部队也够拼命。

  你们看看,人家独立营现在都上千号人了,都快赶上咱们半个独立团了!

  你们都给我加把劲啊!

  还有,以后你们三个营要是借用柱子的炮兵,打完仗必须把炮弹补上!

  上次借炮打炮楼和鬼子据点,到现在都没还清呢!

  张大彪三人闻言面露尴尬。

  但还是挺直腰板高声应道:是!团长!我们一定加倍努力!

  话虽如此,三人心里却暗自叫苦:李明华这发展速度简直不讲道理。

  当初他只带了12名战士出去。

  如今独立营都快赶上半个独立团的规模了,这让他们怎么追赶?

  与此同时,李明华和王逸凡正率领独立营向刘家村行进。

  由于携带的战利品太多——特别是那些重火炮和成堆的白面、粮食,队伍行进速度并不快。

  尽管比团主力提前了大半天出发,最终却几乎同时抵达阳村附近的团部驻地。

  所以当一营、二营、三营的战士们看到独立营满载而归的场景时。

  无不羡慕得两眼放光——只见独立营的战士们或背或扛,带着堆积如山的战利品。

  崭新的武器弹药、成袋的白面、整箱的罐头...看得众人直流口水。

  战士们纷纷议论起来:

  独立营的同志运气也太好了吧?

  不仅全歼了小泉大队,还缴获这么多好东西!

  是啊,哪像咱们,这次白跑一趟,就消灭了鬼子一个小队,连牙缝都不够塞!

  早知道当初就该报名去独立营!你看他们的装备多精良!

  就连一些班长、排长听到这些议论,原本想出声制止。

  但转念一想:自己何尝不羡慕独立营的待遇?独立营简直富得流油!

  独立营的战士们听到这些议论。

  虽然肩上扛着沉重的物资,却个个昂首挺胸,士气高涨。

  这种被人羡慕的感觉,让他们浑身又充满了干劲。

  当李明华率领独立营回到刘家村时,村民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出征时只有500多人的队伍,如今竟壮大到近1200人!

  原有的营房显然不够用了,李明华不得不立即着手安排新的驻地。

  刘家村的乡亲们和战士们立即行动起来,热火朝天地扩建临时营房。

  由于之前有过多次合作经验,大家配合得十分默契。

  李明华特意嘱咐王逸凡给帮忙的乡亲们分发一些物资作为酬谢。

  值得一提的是,在歼灭小泉大队的战斗中,战士们缴获了上千套日军军服。

  这些军服到时候经过乡亲们精心拆洗、改制,很快就变成了崭新的八路军军装。

  第二天,王逸凡按照惯例组织新兵和民兵召开诉苦大会。

  这是李明华定下的铁规矩。

  无论是招募的新兵还是投诚的伪军俘虏,都必须参加诉苦教育。

  通过这种方式,让战士们深刻认识到。

  八路军为谁而战——为穷苦百姓打天下。

  八路军为何而战——赶走侵略者,建立新社会。

  八路军的性质——人民的子弟兵。

  这种政治教育可以显着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

  让战士们明白了革命的意义,在战斗中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团结。

  实践已经证明,这套方法成效显着,必须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