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衣男子起身,走向阁楼西侧的屏风,按动机关,屏风后现出一条窄梯。
“随我来。”
李逋跟着他拾级而上,木梯在脚下吱呀作响。
登至尽头,朱衣男子推开头顶暗格,一方清冷天光倾泻而下。原来这才是彩楼的第九层——露天观星台。
凛冽夜风卷着碎雪呼啸而过,吹得朱衣男子衣袍翻飞。他束发的玉冠不知何时已松,几缕灰白发丝凌乱飘动。
“你和我,从前可曾见过?”朱衣男子问。
“应当是没有。”李逋摇头。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朱衣男子神色复杂:“祝夜山提起你时,我竟不知为何,对你个陌生人心生信任……这种羁绊着实让人奇怪。”
李逋亦有同感,但不同的是,他心头萦绕着某种预感。若眼前这人遭遇不测,自己必将会大祸临头。
夜风骤急,将这不祥的预感吹得愈发清晰。
“小心——”李逋刚要提醒,却见朱衣男子已站在围栏边缘。
“你觉得我能赢下这局棋吗?”
李逋早知这朱衣男子的身份,此人正是京城皇族的轴心人,景国太子司马驹。
“为什么不说话?”司马驹问。
“殿下想要活棋容易,想要赢,难!”李逋道。
“为什么?”
“因为你太着急了。”
“哦,此话怎讲?”
“贩人一案了结后,殿下为何还要派兵前往千金寨?是为了争一口气,还是为了别的?这事应该交给朝廷军队处理,不应该由长林军出面。”
“十岁为太子,而今十三载春秋过去,本该是大好年华,可却少年白头。有人说我比父皇还要显老,算命的说我活不过三十,你信吗?”
“我信不信不重要,关键是殿下信不信?”
司马驹沉默片刻,突然叹道:“不知多少人向我献策,欲借藩王之手,逼迫贾太后退位,你怎么想?”
“借藩王之力,无异于是玩火,稍有不慎便引火烧身。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看殿下愿不愿意下狠心。”
话说到这李逋停住,他相信司马驹明白未尽之言。
贾太后是当朝皇帝司马仲名义上的‘母亲’,然而司马仲却是个憨傻儿,这样一来贾后便可借此垂帘听政,玩弄权术。对司马驹而言,真正的障碍不是贾太后,而是那个坐在龙椅上的痴傻皇帝。
因此只要皇帝司马仲一死,身为太子的他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继位。历来只有太后听政的先例,却从未有过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规矩。
就像清朝末年,咸丰帝死后慈禧垂帘听政,等同治死后,便选光绪为皇帝。若论辈分同治与光绪是“兄弟”,这样一来那拉氏依然是西太后,权力始终掌握在她手里。
司马驹闻言,长叹一气:“外界都说我司马氏背弃大燧而立国,立国不正。还有人说伏惟圣朝唯以孝治天下。若我真做出弑父夺位的事,这大景朝连最后的字也都站不住了,真到那时,民厌之,天弃之!”
“殿下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李逋沉声道:“不过我们都需要时间。”
“多久?”
“徐徐图之,至少五年。“
“有把握吗?”
“我只是一枚棋子,能发挥多少作用,全看执棋者。”
司马驹张开手,五指盖地,仿佛要抓住满城的灯火:“我明白了。”
他取下腰间盘龙玉佩扔给李逋:“拿着它,百草吏就不会向你讨债。以后需要什么尽管去找祝夜山,他会全力支持你的。”
李逋接过玉佩,心中暗自苦笑。
自打他离开孙家,先是卷入贩人案,如今又深陷景国朝堂这滩浑水,真不知何时才能脱身,去驿传司与赵大哥相见。
下楼时,李逋向问蛊求解,为何司马驹会对他凭空生出信任感?
不久,两个字浮现李逋脑海中——恨蛊。
李逋这才想起来在废京皇城中,他曾向女尸谢久立过一个誓言,发誓永远会保护她的血脉,没想到竟在此时应验。
“谢久是傻皇帝司马仲的生母,那太子司马驹便是她的孙子,这一家子可真够麻烦的。”
“若恨蛊留在你元神中的那根‘刺’爆发,本座也救不了你。”问蛊道。
“洒洒水啦。”李逋笑道:“刚才我甚至还怀疑性取向有问题,原来是这么回事,真是自己吓自己。”
问蛊听后,一阵无语。
李逋与王猛汇合,俩人离开彩楼,刚出门就见一名瘸腿老头坐在门口石像上,支着脑袋打瞌睡。
好巧不巧,李逋朝他望了一眼。
那老头突然睁眼,跳下石像,潦草的乱发中露出夜枭似的绿眼珠。
“小兔崽子!老子可算堵到你了!”
李逋头皮一麻,拔腿就跑。
可没想到刚迈开腿就被百草吏一拐杖打倒,藤杖胁在他脖颈上:“祝夜山说过,今夜我便能讨债,你欠老夫的五千功勋,现在就要还!”
“等等!”李逋喊道:“不是两千吗?怎么变成五千了?”
“两千?你小子做梦呢!本金两千,逾期利息八百,老夫追债的辛苦费一千二……”
“跑腿费比利息还贵?”
“那可不!我这把老骨头容易吗?对了,再加上祝夜山恐吓老夫的精神损失费五百,一共五千五百点功勋,折合白银五十五万两,少一个子我都不放过你。”
“我要不还,你能怎么样!”
“不还?不还更好,老夫这副身子早陈旧不堪,正名正言顺的换个满意的躯壳。”
“你个老玻璃离我远点!”李逋忙掏出盘龙玉佩:“老头你看清楚!这可是太子的信物!”
百草吏眯起老花眼,缓缓收起藤杖,行礼参拜:“老臣见过太子。”
李逋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别呀,我还是
“随我来。”
李逋跟着他拾级而上,木梯在脚下吱呀作响。
登至尽头,朱衣男子推开头顶暗格,一方清冷天光倾泻而下。原来这才是彩楼的第九层——露天观星台。
凛冽夜风卷着碎雪呼啸而过,吹得朱衣男子衣袍翻飞。他束发的玉冠不知何时已松,几缕灰白发丝凌乱飘动。
“你和我,从前可曾见过?”朱衣男子问。
“应当是没有。”李逋摇头。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朱衣男子神色复杂:“祝夜山提起你时,我竟不知为何,对你个陌生人心生信任……这种羁绊着实让人奇怪。”
李逋亦有同感,但不同的是,他心头萦绕着某种预感。若眼前这人遭遇不测,自己必将会大祸临头。
夜风骤急,将这不祥的预感吹得愈发清晰。
“小心——”李逋刚要提醒,却见朱衣男子已站在围栏边缘。
“你觉得我能赢下这局棋吗?”
李逋早知这朱衣男子的身份,此人正是京城皇族的轴心人,景国太子司马驹。
“为什么不说话?”司马驹问。
“殿下想要活棋容易,想要赢,难!”李逋道。
“为什么?”
“因为你太着急了。”
“哦,此话怎讲?”
“贩人一案了结后,殿下为何还要派兵前往千金寨?是为了争一口气,还是为了别的?这事应该交给朝廷军队处理,不应该由长林军出面。”
“十岁为太子,而今十三载春秋过去,本该是大好年华,可却少年白头。有人说我比父皇还要显老,算命的说我活不过三十,你信吗?”
“我信不信不重要,关键是殿下信不信?”
司马驹沉默片刻,突然叹道:“不知多少人向我献策,欲借藩王之手,逼迫贾太后退位,你怎么想?”
“借藩王之力,无异于是玩火,稍有不慎便引火烧身。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看殿下愿不愿意下狠心。”
话说到这李逋停住,他相信司马驹明白未尽之言。
贾太后是当朝皇帝司马仲名义上的‘母亲’,然而司马仲却是个憨傻儿,这样一来贾后便可借此垂帘听政,玩弄权术。对司马驹而言,真正的障碍不是贾太后,而是那个坐在龙椅上的痴傻皇帝。
因此只要皇帝司马仲一死,身为太子的他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继位。历来只有太后听政的先例,却从未有过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规矩。
就像清朝末年,咸丰帝死后慈禧垂帘听政,等同治死后,便选光绪为皇帝。若论辈分同治与光绪是“兄弟”,这样一来那拉氏依然是西太后,权力始终掌握在她手里。
司马驹闻言,长叹一气:“外界都说我司马氏背弃大燧而立国,立国不正。还有人说伏惟圣朝唯以孝治天下。若我真做出弑父夺位的事,这大景朝连最后的字也都站不住了,真到那时,民厌之,天弃之!”
“殿下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李逋沉声道:“不过我们都需要时间。”
“多久?”
“徐徐图之,至少五年。“
“有把握吗?”
“我只是一枚棋子,能发挥多少作用,全看执棋者。”
司马驹张开手,五指盖地,仿佛要抓住满城的灯火:“我明白了。”
他取下腰间盘龙玉佩扔给李逋:“拿着它,百草吏就不会向你讨债。以后需要什么尽管去找祝夜山,他会全力支持你的。”
李逋接过玉佩,心中暗自苦笑。
自打他离开孙家,先是卷入贩人案,如今又深陷景国朝堂这滩浑水,真不知何时才能脱身,去驿传司与赵大哥相见。
下楼时,李逋向问蛊求解,为何司马驹会对他凭空生出信任感?
不久,两个字浮现李逋脑海中——恨蛊。
李逋这才想起来在废京皇城中,他曾向女尸谢久立过一个誓言,发誓永远会保护她的血脉,没想到竟在此时应验。
“谢久是傻皇帝司马仲的生母,那太子司马驹便是她的孙子,这一家子可真够麻烦的。”
“若恨蛊留在你元神中的那根‘刺’爆发,本座也救不了你。”问蛊道。
“洒洒水啦。”李逋笑道:“刚才我甚至还怀疑性取向有问题,原来是这么回事,真是自己吓自己。”
问蛊听后,一阵无语。
李逋与王猛汇合,俩人离开彩楼,刚出门就见一名瘸腿老头坐在门口石像上,支着脑袋打瞌睡。
好巧不巧,李逋朝他望了一眼。
那老头突然睁眼,跳下石像,潦草的乱发中露出夜枭似的绿眼珠。
“小兔崽子!老子可算堵到你了!”
李逋头皮一麻,拔腿就跑。
可没想到刚迈开腿就被百草吏一拐杖打倒,藤杖胁在他脖颈上:“祝夜山说过,今夜我便能讨债,你欠老夫的五千功勋,现在就要还!”
“等等!”李逋喊道:“不是两千吗?怎么变成五千了?”
“两千?你小子做梦呢!本金两千,逾期利息八百,老夫追债的辛苦费一千二……”
“跑腿费比利息还贵?”
“那可不!我这把老骨头容易吗?对了,再加上祝夜山恐吓老夫的精神损失费五百,一共五千五百点功勋,折合白银五十五万两,少一个子我都不放过你。”
“我要不还,你能怎么样!”
“不还?不还更好,老夫这副身子早陈旧不堪,正名正言顺的换个满意的躯壳。”
“你个老玻璃离我远点!”李逋忙掏出盘龙玉佩:“老头你看清楚!这可是太子的信物!”
百草吏眯起老花眼,缓缓收起藤杖,行礼参拜:“老臣见过太子。”
李逋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别呀,我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