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太子司马驹-《蛊道无常》

  朱衣男子起身,走向阁楼西侧的屏风,按动机关,屏风后现出一条窄梯。

  “随我来。”

  李逋跟着他拾级而上,木梯在脚下吱呀作响。

  登至尽头,朱衣男子推开头顶暗格,一方清冷天光倾泻而下。原来这才是彩楼的第九层——露天观星台。

  凛冽夜风卷着碎雪呼啸而过,吹得朱衣男子衣袍翻飞。他束发的玉冠不知何时已松,几缕灰白发丝凌乱飘动。

  “你和我,从前可曾见过?”朱衣男子问。

  “应当是没有。”李逋摇头。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朱衣男子神色复杂:“祝夜山提起你时,我竟不知为何,对你个陌生人心生信任……这种羁绊着实让人奇怪。”

  李逋亦有同感,但不同的是,他心头萦绕着某种预感。若眼前这人遭遇不测,自己必将会大祸临头。

  夜风骤急,将这不祥的预感吹得愈发清晰。

  “小心——”李逋刚要提醒,却见朱衣男子已站在围栏边缘。

  “你觉得我能赢下这局棋吗?”

  李逋早知这朱衣男子的身份,此人正是京城皇族的轴心人,景国太子司马驹。

  “为什么不说话?”司马驹问。

  “殿下想要活棋容易,想要赢,难!”李逋道。

  “为什么?”

  “因为你太着急了。”

  “哦,此话怎讲?”

  “贩人一案了结后,殿下为何还要派兵前往千金寨?是为了争一口气,还是为了别的?这事应该交给朝廷军队处理,不应该由长林军出面。”

  “十岁为太子,而今十三载春秋过去,本该是大好年华,可却少年白头。有人说我比父皇还要显老,算命的说我活不过三十,你信吗?”

  “我信不信不重要,关键是殿下信不信?”

  司马驹沉默片刻,突然叹道:“不知多少人向我献策,欲借藩王之手,逼迫贾太后退位,你怎么想?”

  “借藩王之力,无异于是玩火,稍有不慎便引火烧身。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看殿下愿不愿意下狠心。”

  话说到这李逋停住,他相信司马驹明白未尽之言。

  贾太后是当朝皇帝司马仲名义上的‘母亲’,然而司马仲却是个憨傻儿,这样一来贾后便可借此垂帘听政,玩弄权术。对司马驹而言,真正的障碍不是贾太后,而是那个坐在龙椅上的痴傻皇帝。

  因此只要皇帝司马仲一死,身为太子的他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继位。历来只有太后听政的先例,却从未有过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规矩。

  就像清朝末年,咸丰帝死后慈禧垂帘听政,等同治死后,便选光绪为皇帝。若论辈分同治与光绪是“兄弟”,这样一来那拉氏依然是西太后,权力始终掌握在她手里。

  司马驹闻言,长叹一气:“外界都说我司马氏背弃大燧而立国,立国不正。还有人说伏惟圣朝唯以孝治天下。若我真做出弑父夺位的事,这大景朝连最后的字也都站不住了,真到那时,民厌之,天弃之!”

  “殿下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李逋沉声道:“不过我们都需要时间。”

  “多久?”

  “徐徐图之,至少五年。“

  “有把握吗?”

  “我只是一枚棋子,能发挥多少作用,全看执棋者。”

  司马驹张开手,五指盖地,仿佛要抓住满城的灯火:“我明白了。”

  他取下腰间盘龙玉佩扔给李逋:“拿着它,百草吏就不会向你讨债。以后需要什么尽管去找祝夜山,他会全力支持你的。”

  李逋接过玉佩,心中暗自苦笑。

  自打他离开孙家,先是卷入贩人案,如今又深陷景国朝堂这滩浑水,真不知何时才能脱身,去驿传司与赵大哥相见。

  下楼时,李逋向问蛊求解,为何司马驹会对他凭空生出信任感?

  不久,两个字浮现李逋脑海中——恨蛊。

  李逋这才想起来在废京皇城中,他曾向女尸谢久立过一个誓言,发誓永远会保护她的血脉,没想到竟在此时应验。

  “谢久是傻皇帝司马仲的生母,那太子司马驹便是她的孙子,这一家子可真够麻烦的。”

  “若恨蛊留在你元神中的那根‘刺’爆发,本座也救不了你。”问蛊道。

  “洒洒水啦。”李逋笑道:“刚才我甚至还怀疑性取向有问题,原来是这么回事,真是自己吓自己。”

  问蛊听后,一阵无语。

  李逋与王猛汇合,俩人离开彩楼,刚出门就见一名瘸腿老头坐在门口石像上,支着脑袋打瞌睡。

  好巧不巧,李逋朝他望了一眼。

  那老头突然睁眼,跳下石像,潦草的乱发中露出夜枭似的绿眼珠。

  “小兔崽子!老子可算堵到你了!”

  李逋头皮一麻,拔腿就跑。

  可没想到刚迈开腿就被百草吏一拐杖打倒,藤杖胁在他脖颈上:“祝夜山说过,今夜我便能讨债,你欠老夫的五千功勋,现在就要还!”

  “等等!”李逋喊道:“不是两千吗?怎么变成五千了?”

  “两千?你小子做梦呢!本金两千,逾期利息八百,老夫追债的辛苦费一千二……”

  “跑腿费比利息还贵?”

  “那可不!我这把老骨头容易吗?对了,再加上祝夜山恐吓老夫的精神损失费五百,一共五千五百点功勋,折合白银五十五万两,少一个子我都不放过你。”

  “我要不还,你能怎么样!”

  “不还?不还更好,老夫这副身子早陈旧不堪,正名正言顺的换个满意的躯壳。”

  “你个老玻璃离我远点!”李逋忙掏出盘龙玉佩:“老头你看清楚!这可是太子的信物!”

  百草吏眯起老花眼,缓缓收起藤杖,行礼参拜:“老臣见过太子。”

  李逋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别呀,我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