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疾牵着马,一路送李逋出东门。
李逋远远就看到杜长旗三人的身影,对林疾说:“你回去吧,记住我的话,我离开后你们去青槐村住,记住!保护好你姐姐。”
“嗯。”林疾怏怏不乐:“公子,让我跟你去吧!庞墩哥教我的火鸦符已经画得很熟练了,说不定能帮上忙。”
李逋瞥了眼少年头顶两百出头的战力值:“不行!”
山君蹲在肩头,舔着爪子插嘴:“这小子画符确实有天赋。”
李逋劝道:“邺城凶险,等我回来,便托人让你进奉天司,那里有的是任务让你磨炼。”
林疾开心道:“说定了!”
哄走他,李逋策马出城。杜长旗、柳氏、杜长缨迎上来,拱手道:“公子,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李逋还礼:“杜长旗司卫,你我是平级,此行我若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尽管指正。我就一句话,这次任务,咱们当同心协力。”
杜长旗道:“一定!公子也不必客气,叫我老杜就行。”
这时,城墙上突然传来清朗的笑声:“还有我!”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道青色身影从城墙上跃下,衣袂翻飞间稳稳落在几人面前,这人正是手持白玉折扇的崔玉。
杜长旗见此人面生,下意识按住铁枪。
柳氏和杜长缨也立即摆出戒备的架势,三人成犄角之势将崔玉围在中间。
“且慢!”李逋抬手制止:“这位是我特意请来的帮手,崔玉崔公子,大家不必紧张。”
崔玉笑吟吟地拱手:“在下内堂乙级司卫崔玉,见过诸位。”
杜长旗目光在崔玉身上来回扫视:“内堂乙级司卫都是有数的,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
崔玉道:“在下隶属风信堂,常年外派,最近才回的京城。”
李逋打趣道:“放心,崔公子实力远在你我之上,有他在咱们定能顺顺利利的完成任务。”
杜长旗察觉到李逋的话不对,这分明是故意将崔玉架在火上烤,便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是自己人,我等实力微弱,这一路还要多多依仗崔公子。”
“好说,好说。”崔玉合拢折扇,轻轻敲打掌心,斜睨李逋一眼,心中暗道:“好个李小子,我易容改扮,本为潜伏,你倒好,上来就准备拿我当枪使。”
李逋假装没看见,自顾自地整理着马鞍:“崔公子没带马?莫非打算凭两条腿走去邺城?”
“这就不劳李司卫费心。”崔玉淡然一笑。
“好,那就不管你,咱们走!”李逋翻身上马,扬鞭而去。
清晨的官道上还带着雨后的湿润,凉爽宜人。可随着日头渐高,毒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正午时分,空气变得闷热难耐。马蹄踏起的尘土粘在众人汗湿的脸上,形成一道道泥痕。
“吁——!”李逋勒住缰绳:“这该死的老阳。先休息一会,过了午时再走不迟。”
几人翻身下马,杜长旗回头眺望来路,不见崔玉身影:“要不多等崔公子一会?”
杜长缨道:“谁让他装大头,这会儿怕是在后面吃灰呢。”
话音未落,忽见前方一道白影飞回来。只见崔玉背生晶莹蝉翼,落在众人面前,折扇轻摇:“怎么不走了?”
李逋一阵无语,直接躺在树荫下休息。
杜长旗见崔玉依旧神采奕奕,暗自心惊。他原本以为李逋说崔玉实力超群不过是场面话,可这一路行来,此人竟始终以蛊翼飞行,速度丝毫不逊于骏马。要知道,蛊修除战斗外,平时不会轻易催动蛊虫。
因为每使用一次,宿主都要付出相应代价。可这崔玉却似全然不在意,仿佛体内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杜长旗道:“崔公子好本事。”
柳氏递过水囊,试探道:“如果我没看错,这玉蝉翅想必是军旅蛊虫之一的风行蝉蛊吧?”
“差不多。”崔玉接过水囊,随口敷衍。
“这女人倒有几分眼力,不过崔玉驾驭的可不是风行蝉,而是变异的眠蝉蛊。”问蛊提醒李逋:“眠蝉蛊生性虽不好斗,但在大荒中也是威名赫赫的存在。”
李逋悄悄开启武王钱,望向崔玉,只见他头顶数字飞速飙升,战斗力赫然高达:十六万!!!
他倒吸一口凉气,真是又惊又喜。
崔玉本能的察觉到什么,猛然回头。
李逋心头一跳,急忙移开视线。
“武王钱?”崔玉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师尊竟然把武王钱也传给了他?
难道真如百草吏所言,这娃子是师尊私生子不成?他原本以为所谓‘小司主’不过是传言,可今日亲眼见到武王钱,这个想法不禁动摇了几分。
山君叉着腿靠在树上,正低着头舔宝贝,抬眼见崔玉怔怔的望着这边:“喂,你看什么看?没见过这么雄壮的蛋蛋?”
李逋咳嗽一声。
余光瞥见山君头顶明晃晃的2525的战力值,后背沁出冷汗。这蠢猫还不知死活地冲着崔玉龇牙咧嘴,若真动起手来,怕是一个照面都扛不住。
李逋喊道:“你这懒猫,还不快去放风?”
山君回头见李逋不断挤眉弄眼,心里也意识到不对,这才蹿上树梢,做出一副眺望四野的样儿。
崔玉自幼便在顾九川身边修行,知道武王钱拥有‘见钱眼开’的神通,并未戳破李逋的小心思。
这时,杜长旗笑着上前:“公子,再往前五十里就出京畿,到邺城有两条路能过大河,一条是颉文县古渡口,另一条是双炀城,不知咱们要走哪一条路?”
去双炀城那不等于是羊入虎口吗?
李逋想都没想,便回答:“自然是去颉文县。”
杜长旗欲言又止:“这——”
“怎么了?你是想说颉文县有危险?”
“危险倒算不上。就是那里有些古怪,何况颉文古渡年久失修,不知还能不能通行。”
“钱我有的是,把渡口修好就行,无非多耽误些日子罢了。”
李逋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土,扭头对崔玉道:“你要是着急,大可以先走一步。”
崔玉一收白玉扇:“先到未必先得。正好我也代师尊去祭拜一下故人。”言罢,他振翅先行。
李逋上马:“走,三天内,咱们争取赶到去颉文县!”
一行人整顿行装,再度启程。
路上,柳氏悄悄凑近杜长旗,低声道:“夫君,颉文县的事,你刚才怎么不跟公子说清楚?”
杜长旗苦笑一声:“你以为我不想?可小司主与杨氏有仇,一定不会从双炀城走。颉文县虽有些古怪,但咱们只要不多管闲事,应该无碍。算了,等到再说吧。”
三天后,夕阳西沉,一行人绕过双炀城后,顺着大河东进,不久便望见颉文县的轮廓。
然而,当他们真正走近时,李逋却忽然勒住马缰,眉头不自觉地皱起来。
这县城静得可怕。
城门洞开,却不见半个守卫。下马走进街道,见一群奇怪的男子,头戴黑漆高儒冠,身着浆洗得发白的宽袖长袍,排着队,捧着书,站在豆腐摊位前。
队首男子机械式地指指货物。
豆腐娘伸出一只手,男子用书掩面,接过豆腐,把钱扔进瓦罐里。
杜长缨道:“这人傻的吧,一块小豆腐能值十个大钱?”
崔玉道:“古人云,非礼勿视。”
李逋眼中闪过一丝讥讽,他方才看得真切——那儒生递钱时,宽大袖袍下的小指分明在豆腐娘手心轻佻地勾了一下。
豆腐娘浑身一颤,却不敢声张,只得缩回手,在围裙上使劲擦擦。
那队首男子提着豆腐,走路时迈着方步,一板一眼,活像提线木偶。
崔玉笑道:“《礼记·玉藻》有云君子之容舒迟,没想到在这里见到活物了。”
那男子从李逋一行人身边经过,口中机械地背诵着:“君子慎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可那双贼眼珠却不断往柳氏身上扯,哈喇子都快从嘴角掉出来。
杜长缨抬腿就是一脚,狠狠踹在那儒生腰眼上:“看你娘的看!”
那儒生栽倒在地,手中的豆腐摔得稀烂:“啊!我的圣贤豆腐!”
李逋道:“靠,原来会说话,我还以为哑巴呢。”
杜长旗见四周儒生齐齐看过来,喝道:“司卫办案,看什么看,还不滚!”
众儒生顿时如惊弓之鸟,相互推搡着想要逃离。
“我数到三,再不跑的人都跟我去衙门!”
“一!”
“二!”
李逋远远就看到杜长旗三人的身影,对林疾说:“你回去吧,记住我的话,我离开后你们去青槐村住,记住!保护好你姐姐。”
“嗯。”林疾怏怏不乐:“公子,让我跟你去吧!庞墩哥教我的火鸦符已经画得很熟练了,说不定能帮上忙。”
李逋瞥了眼少年头顶两百出头的战力值:“不行!”
山君蹲在肩头,舔着爪子插嘴:“这小子画符确实有天赋。”
李逋劝道:“邺城凶险,等我回来,便托人让你进奉天司,那里有的是任务让你磨炼。”
林疾开心道:“说定了!”
哄走他,李逋策马出城。杜长旗、柳氏、杜长缨迎上来,拱手道:“公子,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李逋还礼:“杜长旗司卫,你我是平级,此行我若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尽管指正。我就一句话,这次任务,咱们当同心协力。”
杜长旗道:“一定!公子也不必客气,叫我老杜就行。”
这时,城墙上突然传来清朗的笑声:“还有我!”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道青色身影从城墙上跃下,衣袂翻飞间稳稳落在几人面前,这人正是手持白玉折扇的崔玉。
杜长旗见此人面生,下意识按住铁枪。
柳氏和杜长缨也立即摆出戒备的架势,三人成犄角之势将崔玉围在中间。
“且慢!”李逋抬手制止:“这位是我特意请来的帮手,崔玉崔公子,大家不必紧张。”
崔玉笑吟吟地拱手:“在下内堂乙级司卫崔玉,见过诸位。”
杜长旗目光在崔玉身上来回扫视:“内堂乙级司卫都是有数的,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
崔玉道:“在下隶属风信堂,常年外派,最近才回的京城。”
李逋打趣道:“放心,崔公子实力远在你我之上,有他在咱们定能顺顺利利的完成任务。”
杜长旗察觉到李逋的话不对,这分明是故意将崔玉架在火上烤,便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是自己人,我等实力微弱,这一路还要多多依仗崔公子。”
“好说,好说。”崔玉合拢折扇,轻轻敲打掌心,斜睨李逋一眼,心中暗道:“好个李小子,我易容改扮,本为潜伏,你倒好,上来就准备拿我当枪使。”
李逋假装没看见,自顾自地整理着马鞍:“崔公子没带马?莫非打算凭两条腿走去邺城?”
“这就不劳李司卫费心。”崔玉淡然一笑。
“好,那就不管你,咱们走!”李逋翻身上马,扬鞭而去。
清晨的官道上还带着雨后的湿润,凉爽宜人。可随着日头渐高,毒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正午时分,空气变得闷热难耐。马蹄踏起的尘土粘在众人汗湿的脸上,形成一道道泥痕。
“吁——!”李逋勒住缰绳:“这该死的老阳。先休息一会,过了午时再走不迟。”
几人翻身下马,杜长旗回头眺望来路,不见崔玉身影:“要不多等崔公子一会?”
杜长缨道:“谁让他装大头,这会儿怕是在后面吃灰呢。”
话音未落,忽见前方一道白影飞回来。只见崔玉背生晶莹蝉翼,落在众人面前,折扇轻摇:“怎么不走了?”
李逋一阵无语,直接躺在树荫下休息。
杜长旗见崔玉依旧神采奕奕,暗自心惊。他原本以为李逋说崔玉实力超群不过是场面话,可这一路行来,此人竟始终以蛊翼飞行,速度丝毫不逊于骏马。要知道,蛊修除战斗外,平时不会轻易催动蛊虫。
因为每使用一次,宿主都要付出相应代价。可这崔玉却似全然不在意,仿佛体内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杜长旗道:“崔公子好本事。”
柳氏递过水囊,试探道:“如果我没看错,这玉蝉翅想必是军旅蛊虫之一的风行蝉蛊吧?”
“差不多。”崔玉接过水囊,随口敷衍。
“这女人倒有几分眼力,不过崔玉驾驭的可不是风行蝉,而是变异的眠蝉蛊。”问蛊提醒李逋:“眠蝉蛊生性虽不好斗,但在大荒中也是威名赫赫的存在。”
李逋悄悄开启武王钱,望向崔玉,只见他头顶数字飞速飙升,战斗力赫然高达:十六万!!!
他倒吸一口凉气,真是又惊又喜。
崔玉本能的察觉到什么,猛然回头。
李逋心头一跳,急忙移开视线。
“武王钱?”崔玉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师尊竟然把武王钱也传给了他?
难道真如百草吏所言,这娃子是师尊私生子不成?他原本以为所谓‘小司主’不过是传言,可今日亲眼见到武王钱,这个想法不禁动摇了几分。
山君叉着腿靠在树上,正低着头舔宝贝,抬眼见崔玉怔怔的望着这边:“喂,你看什么看?没见过这么雄壮的蛋蛋?”
李逋咳嗽一声。
余光瞥见山君头顶明晃晃的2525的战力值,后背沁出冷汗。这蠢猫还不知死活地冲着崔玉龇牙咧嘴,若真动起手来,怕是一个照面都扛不住。
李逋喊道:“你这懒猫,还不快去放风?”
山君回头见李逋不断挤眉弄眼,心里也意识到不对,这才蹿上树梢,做出一副眺望四野的样儿。
崔玉自幼便在顾九川身边修行,知道武王钱拥有‘见钱眼开’的神通,并未戳破李逋的小心思。
这时,杜长旗笑着上前:“公子,再往前五十里就出京畿,到邺城有两条路能过大河,一条是颉文县古渡口,另一条是双炀城,不知咱们要走哪一条路?”
去双炀城那不等于是羊入虎口吗?
李逋想都没想,便回答:“自然是去颉文县。”
杜长旗欲言又止:“这——”
“怎么了?你是想说颉文县有危险?”
“危险倒算不上。就是那里有些古怪,何况颉文古渡年久失修,不知还能不能通行。”
“钱我有的是,把渡口修好就行,无非多耽误些日子罢了。”
李逋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土,扭头对崔玉道:“你要是着急,大可以先走一步。”
崔玉一收白玉扇:“先到未必先得。正好我也代师尊去祭拜一下故人。”言罢,他振翅先行。
李逋上马:“走,三天内,咱们争取赶到去颉文县!”
一行人整顿行装,再度启程。
路上,柳氏悄悄凑近杜长旗,低声道:“夫君,颉文县的事,你刚才怎么不跟公子说清楚?”
杜长旗苦笑一声:“你以为我不想?可小司主与杨氏有仇,一定不会从双炀城走。颉文县虽有些古怪,但咱们只要不多管闲事,应该无碍。算了,等到再说吧。”
三天后,夕阳西沉,一行人绕过双炀城后,顺着大河东进,不久便望见颉文县的轮廓。
然而,当他们真正走近时,李逋却忽然勒住马缰,眉头不自觉地皱起来。
这县城静得可怕。
城门洞开,却不见半个守卫。下马走进街道,见一群奇怪的男子,头戴黑漆高儒冠,身着浆洗得发白的宽袖长袍,排着队,捧着书,站在豆腐摊位前。
队首男子机械式地指指货物。
豆腐娘伸出一只手,男子用书掩面,接过豆腐,把钱扔进瓦罐里。
杜长缨道:“这人傻的吧,一块小豆腐能值十个大钱?”
崔玉道:“古人云,非礼勿视。”
李逋眼中闪过一丝讥讽,他方才看得真切——那儒生递钱时,宽大袖袍下的小指分明在豆腐娘手心轻佻地勾了一下。
豆腐娘浑身一颤,却不敢声张,只得缩回手,在围裙上使劲擦擦。
那队首男子提着豆腐,走路时迈着方步,一板一眼,活像提线木偶。
崔玉笑道:“《礼记·玉藻》有云君子之容舒迟,没想到在这里见到活物了。”
那男子从李逋一行人身边经过,口中机械地背诵着:“君子慎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可那双贼眼珠却不断往柳氏身上扯,哈喇子都快从嘴角掉出来。
杜长缨抬腿就是一脚,狠狠踹在那儒生腰眼上:“看你娘的看!”
那儒生栽倒在地,手中的豆腐摔得稀烂:“啊!我的圣贤豆腐!”
李逋道:“靠,原来会说话,我还以为哑巴呢。”
杜长旗见四周儒生齐齐看过来,喝道:“司卫办案,看什么看,还不滚!”
众儒生顿时如惊弓之鸟,相互推搡着想要逃离。
“我数到三,再不跑的人都跟我去衙门!”
“一!”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