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把纸从衣兜里拿出来,看了眼上面的字迹。他刚答应完工人提前支薪的事,心里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队伍表面上安静下来,但人心怎么稳住,还得再想办法。
他转身往临时办公室走,门是半旧的木板门,踩上去有点响。屋里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铁皮柜。他坐下,打开系统界面,找到“团队激励”那一栏。光标闪了两下,弹出两条建议:一是设立月度优秀工人奖,奖金十元,外加一张优先录用卡;二是办一场技能比赛,第一名能拿到一套高级木工工具。
林烨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让大伙觉得干得多不只是为了多拿几毛,而是有人看得见。他点下确认,开始写公告内容。文字不复杂,一条条列清楚:评选标准看工作量、质量合格率和安全表现,三项都有系统记录,每周公示一次。比赛定在半个月后,项目包括砌砖、搭模、绑钢筋,每个项目前三名都有奖励。
写完他打印出来,纸张刚出炉还有点热。他起身往外走,顺手把文件折好塞进衣服内袋。
二哥正在卸料区指挥水泥车倒车,听见脚步声抬头看了眼。“又弄新花样?”他嗓门不小,带着点怀疑。
林烨站定,“计件工资让大家安心干活,但现在需要更进一步。得有人带头拼,别人都跟着动起来。”
“十块钱不少了,工具更是稀罕物。”二哥皱眉,“可这些东西从哪来?咱们报价压得狠,后期要是周转不开……”
“现在省小钱,以后出大乱子。”林烨打断,“县医院这个项目才刚开始,不能有一点松动。人稳住了,进度才能提上去。你想想,要是哪个队中途散了,人家第一个查的就是我们。”
二哥没说话,手指在车门边缘敲了两下。他知道弟弟说得对,但也知道钱有多紧。他叹了口气,“那你打算怎么评?谁说了算?”
“数据系统自动统计,记账员每天核对,陈伯和小虎做监督组,全程公开。”林烨说,“你不信别人,总信他们俩吧?”
二哥点点头,终于没再拦着。
天快黑时,林烨把公告贴到了公告栏旁边。原来的工资表还在,边上多了这张新纸。几个路过的人停下来看,有人念出声:“每月评一次优秀工人?还发奖状?”
“奖状是小事,那十块钱才是真金白银。”另一个年轻瓦工凑近,“再加上优先录用卡,下次接大活肯定先叫他。”
“我听说那工具套装能换三把好锯子。”有人低声议论,“要是赢了比赛,以后干活都省力气。”
夜里风有点凉,但围在公告栏前的人没散得太快。有人掏出烟盒背面开始算自己最近的工作量,也有人直接问小虎什么时候开始登记评比数据。
第二天清晨五点半,天刚蒙亮,工地东侧的操作区已经有动静。两个年轻工人在清理模板上的旧灰,动作比平时利索。一个老师傅蹲在钢筋堆旁检查弯钩角度,嘴里嘟囔着:“合格率要算进去,差一点都不行。”
林烨六点整到料台,一眼就看出不同。平时这个时候只有零星几个人到场,今天多半班组都提前开工。有人主动向他汇报昨晚的准备情况,也有小组长开始讨论如何分配任务才能提高效率。
“看来你是赌对了。”二哥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他身后,手里拎着一壶热水,“这些人以前巴不得少干点,现在倒像是怕被落下。”
林烨没回头,“他们不怕累,怕白干。现在规则明明白白摆在这儿,谁都不吃亏。”
“可万一有人钻空子呢?”二哥问,“比如故意砸坏工具,好让别人扣分?”
“系统有行为记录。”林烨说,“安全巡查每小时一次,异常动作会标记。再说,监督组由老工人组成,谁耍花招,他们第一个不答应。”
二哥喝了口热水,没再说话。他看着远处一群人在练绑钢筋的速度,手里的杯子慢慢放了下来。
上午九点,第一批材料运到。林烨在核对单据时,听见背后传来笑声。几个工人围在一起看记账本,其中一个指着某一行说:“你上星期平均每天砌七百八十九块,离‘优秀’就差十一块!下周加把劲啊!”
那人挠头笑,“我今晚回家让我婆娘给我炖鸡,吃饱了好拼命。”
中午吃饭时间,食堂门口的讨论全是评比和比赛的事。有人提议组织练习小组,专门打磨技术;还有人找陈伯请教搭模的细节,说不想光靠数量赢,也想拿个技术奖。
林烨坐在桌边吃饭,碗里的菜已经凉了。他没在意,目光扫过整个场地。每一个操作区都有人在忙碌,连最角落的废料堆放点都被重新整理过。没有人偷懒,也没有人闲坐。
系统提示音轻轻响起。
【团队积极性指数上升至87%,贡献点 30】
他放下筷子,掏出本子,在“管理优化”一页写下几行字:增加技能培训频次,调整监督组轮值安排,准备第一次周数据公示流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下午三点,一个小工跑来找他。
“林队,我能报名当监督组候补吗?识字,也会用算盘。”
林烨抬头看了他一眼。这是之前最爱混日子的那个年轻人,现在脸上满是认真。
“明早贴名单,三人候选,大家投票。”他说,“你能说服别人,你就上。”
那人点头,转身跑了。
太阳偏西,工人们陆续收工。公告栏前又聚了一圈人,这次是在看系统导出的第一份周数据初稿。数字清清楚楚印在纸上,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有三项评分。
“我质量合格率居然排第三?”一个瘦高个木工瞪大眼,“我以为我昨天那批模板有点歪……”
“系统拍了照,自动检测偏差。”小虎站在旁边解释,“超过标准的一律不算合格量。”
人群发出一阵低呼。有人开始盘算下周怎么提升自己的分数,也有人当场跟同伴商量结对练习。
林烨站在料台边缘,看着这一切。风吹过来,吹起他袖口的一角。他没动,只是把手插进裤兜,摸了摸里面那张还没公布的培训计划表。
二哥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
“你还记得咱爹当年带村里的队盖祠堂吗?”
林烨拧开瓶盖喝了一口。
“记得。最后因为工钱没分匀,闹翻了。”
“你现在做的,比他强。”二哥说。
林烨没回应这句话,只是望着远处正在试绑钢筋的年轻人。那人一遍遍拆了重来,直到动作流畅为止。
天色渐暗,最后一辆运输车开出工地。林烨走到公告栏前,伸手按了按新贴的激励方案,确认它没被风吹走。
他转身准备回办公室,忽然听见东侧传来喊声。
“林队!我们组商量好了,明天早上六点开始集体练模板安装,你要不要来看看?”
林烨停下脚步。
他回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那边站着五六个人,手里拿着工具,脸上全是期待。
他迈步朝他们走去。
他转身往临时办公室走,门是半旧的木板门,踩上去有点响。屋里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铁皮柜。他坐下,打开系统界面,找到“团队激励”那一栏。光标闪了两下,弹出两条建议:一是设立月度优秀工人奖,奖金十元,外加一张优先录用卡;二是办一场技能比赛,第一名能拿到一套高级木工工具。
林烨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让大伙觉得干得多不只是为了多拿几毛,而是有人看得见。他点下确认,开始写公告内容。文字不复杂,一条条列清楚:评选标准看工作量、质量合格率和安全表现,三项都有系统记录,每周公示一次。比赛定在半个月后,项目包括砌砖、搭模、绑钢筋,每个项目前三名都有奖励。
写完他打印出来,纸张刚出炉还有点热。他起身往外走,顺手把文件折好塞进衣服内袋。
二哥正在卸料区指挥水泥车倒车,听见脚步声抬头看了眼。“又弄新花样?”他嗓门不小,带着点怀疑。
林烨站定,“计件工资让大家安心干活,但现在需要更进一步。得有人带头拼,别人都跟着动起来。”
“十块钱不少了,工具更是稀罕物。”二哥皱眉,“可这些东西从哪来?咱们报价压得狠,后期要是周转不开……”
“现在省小钱,以后出大乱子。”林烨打断,“县医院这个项目才刚开始,不能有一点松动。人稳住了,进度才能提上去。你想想,要是哪个队中途散了,人家第一个查的就是我们。”
二哥没说话,手指在车门边缘敲了两下。他知道弟弟说得对,但也知道钱有多紧。他叹了口气,“那你打算怎么评?谁说了算?”
“数据系统自动统计,记账员每天核对,陈伯和小虎做监督组,全程公开。”林烨说,“你不信别人,总信他们俩吧?”
二哥点点头,终于没再拦着。
天快黑时,林烨把公告贴到了公告栏旁边。原来的工资表还在,边上多了这张新纸。几个路过的人停下来看,有人念出声:“每月评一次优秀工人?还发奖状?”
“奖状是小事,那十块钱才是真金白银。”另一个年轻瓦工凑近,“再加上优先录用卡,下次接大活肯定先叫他。”
“我听说那工具套装能换三把好锯子。”有人低声议论,“要是赢了比赛,以后干活都省力气。”
夜里风有点凉,但围在公告栏前的人没散得太快。有人掏出烟盒背面开始算自己最近的工作量,也有人直接问小虎什么时候开始登记评比数据。
第二天清晨五点半,天刚蒙亮,工地东侧的操作区已经有动静。两个年轻工人在清理模板上的旧灰,动作比平时利索。一个老师傅蹲在钢筋堆旁检查弯钩角度,嘴里嘟囔着:“合格率要算进去,差一点都不行。”
林烨六点整到料台,一眼就看出不同。平时这个时候只有零星几个人到场,今天多半班组都提前开工。有人主动向他汇报昨晚的准备情况,也有小组长开始讨论如何分配任务才能提高效率。
“看来你是赌对了。”二哥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他身后,手里拎着一壶热水,“这些人以前巴不得少干点,现在倒像是怕被落下。”
林烨没回头,“他们不怕累,怕白干。现在规则明明白白摆在这儿,谁都不吃亏。”
“可万一有人钻空子呢?”二哥问,“比如故意砸坏工具,好让别人扣分?”
“系统有行为记录。”林烨说,“安全巡查每小时一次,异常动作会标记。再说,监督组由老工人组成,谁耍花招,他们第一个不答应。”
二哥喝了口热水,没再说话。他看着远处一群人在练绑钢筋的速度,手里的杯子慢慢放了下来。
上午九点,第一批材料运到。林烨在核对单据时,听见背后传来笑声。几个工人围在一起看记账本,其中一个指着某一行说:“你上星期平均每天砌七百八十九块,离‘优秀’就差十一块!下周加把劲啊!”
那人挠头笑,“我今晚回家让我婆娘给我炖鸡,吃饱了好拼命。”
中午吃饭时间,食堂门口的讨论全是评比和比赛的事。有人提议组织练习小组,专门打磨技术;还有人找陈伯请教搭模的细节,说不想光靠数量赢,也想拿个技术奖。
林烨坐在桌边吃饭,碗里的菜已经凉了。他没在意,目光扫过整个场地。每一个操作区都有人在忙碌,连最角落的废料堆放点都被重新整理过。没有人偷懒,也没有人闲坐。
系统提示音轻轻响起。
【团队积极性指数上升至87%,贡献点 30】
他放下筷子,掏出本子,在“管理优化”一页写下几行字:增加技能培训频次,调整监督组轮值安排,准备第一次周数据公示流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下午三点,一个小工跑来找他。
“林队,我能报名当监督组候补吗?识字,也会用算盘。”
林烨抬头看了他一眼。这是之前最爱混日子的那个年轻人,现在脸上满是认真。
“明早贴名单,三人候选,大家投票。”他说,“你能说服别人,你就上。”
那人点头,转身跑了。
太阳偏西,工人们陆续收工。公告栏前又聚了一圈人,这次是在看系统导出的第一份周数据初稿。数字清清楚楚印在纸上,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有三项评分。
“我质量合格率居然排第三?”一个瘦高个木工瞪大眼,“我以为我昨天那批模板有点歪……”
“系统拍了照,自动检测偏差。”小虎站在旁边解释,“超过标准的一律不算合格量。”
人群发出一阵低呼。有人开始盘算下周怎么提升自己的分数,也有人当场跟同伴商量结对练习。
林烨站在料台边缘,看着这一切。风吹过来,吹起他袖口的一角。他没动,只是把手插进裤兜,摸了摸里面那张还没公布的培训计划表。
二哥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
“你还记得咱爹当年带村里的队盖祠堂吗?”
林烨拧开瓶盖喝了一口。
“记得。最后因为工钱没分匀,闹翻了。”
“你现在做的,比他强。”二哥说。
林烨没回应这句话,只是望着远处正在试绑钢筋的年轻人。那人一遍遍拆了重来,直到动作流畅为止。
天色渐暗,最后一辆运输车开出工地。林烨走到公告栏前,伸手按了按新贴的激励方案,确认它没被风吹走。
他转身准备回办公室,忽然听见东侧传来喊声。
“林队!我们组商量好了,明天早上六点开始集体练模板安装,你要不要来看看?”
林烨停下脚步。
他回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那边站着五六个人,手里拿着工具,脸上全是期待。
他迈步朝他们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