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口碑传开,生意越来越火!-《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

  林烨顺着二哥手指的方向回头,供销社墙角那张新贴的传单被石块压着,边角已经有些发皱。他走近几步,伸手摸了摸纸面,是粗糙的草纸,字迹歪斜但工整,内容和他们写的一模一样——“修房补漏、门窗加固、家具翻新,随叫随到”。

  不是他们贴的。

  “有人照着咱们的样子又写了一张。”林烨低声说。

  二哥咧嘴笑了:“嘿,这是帮咱们打广告呢!”

  林烨没笑,只把那张纸往里按了按,重新用石块压实。他心里清楚,能有人这么做,说明昨天那户人家确实满意,而且愿意开口替他们说话。口碑这东西,一开始就是靠一户带一户。

  两人没再耽搁,顺着原路往回走,特意绕去老茶馆外墙。那里的传单还在,只是右下角被人撕去一块,下面多了一行炭笔写的字:“午时巷口等,要修门。”

  林烨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折下一张草纸,把留言抄了下来,叠好塞进内袋。

  “看来真有人找上门了。”二哥搓着手,语气兴奋。

  “先回去吃饭,下午按顺序来。”林烨说着,转身朝村口走。

  当天午后,他们在约定的巷口见到了留字的人。是个中年妇人,家里厨房的门轴坏了,门板歪斜关不严。林烨现场看了看,拆下旧轴,换上一段硬木削成的新轴,又调了门框位置,半个时辰就弄好了。妇人掏出一块五毛钱,连声说值。

  这一单虽小,但紧跟着第二天,菜市口那张贴单子底下又多了两条留言。一户要补屋顶,一户想做个碗柜。林烨照旧先去看现场,估了工时和材料,当场谈好价钱,定下动工时间。

  从那天起,活儿开始接连不断。

  第三天来了个年轻人,说是朋友家屋顶漏雨,修完之后滴水不漏,让他赶紧来找。林烨接了单,带着二哥赶过去一看,是间老屋,前后两进,后屋檐塌了一角。两人忙了一整天,换了三根檩条,重铺了半边瓦,收了八块钱。

  晚上回家,二哥一边啃着窝头一边数今天挣的钱:“三单,十八块二!比摆摊一个月赚得都多!”

  林烨没说话,坐在炕沿翻看记账本,把每一笔收入都清清楚楚记下。他知道,现在不是光算钱的时候,而是得稳住节奏。

  可活儿越来越多,人手不够的问题很快冒了出来。有天早上同时来了三个人,一个要修窗,一个要做床,还有一个急着盖鸡舍。二哥一拍大腿就要全接,林烨拦住了。

  “先看哪个最急。”他说,“漏水的优先,家具往后排。”

  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定个规矩:每天最多接三单,先看现场,再报价,口头约定就算数,不收定金也不拖工期。谁要是临时加急,得看有没有空档。

  这法子一试,果然顺了不少。客户也觉得他们办事靠谱,不乱接活,反而更愿意等。

  半个月下来,林烨明显感觉到变化。以前得守在传单旁边等人问,现在经常一早出门,还没走到地方,就有人在路上截住他们。老茶馆老板还主动帮忙传话:“那兄弟俩手艺实诚,修不好不要钱,你们放心找。”

  最让二哥乐的是,有天他们路过西巷,看见一个老头正拿着炭笔,在墙上照着他们的格式写新的传单。老头见他们来了,嘿嘿一笑:“我儿子在城外种地,房子漏雨,等不及你们去,干脆我自己贴一张,早点让人看见。”

  林烨走过去,默默递上一张草纸:“用这个吧,写完贴墙角就行。”

  老头接过纸,连连道谢。

  生意越做越顺,可人也越累。连续十几天早出晚归,中午就在客户家随便吃点,晚上回来脚底发软。母亲看他们瘦了一圈,有天悄悄拉住林烨说:“别太拼,钱赚不完。”

  林烨点头应了,但没停下。

  他知道系统任务是一个月五十块,现在已经过了二十天,账本上记的收入是四十七块六毛。只要再接两单,就能完成。

  可他没打算停。

  这天傍晚,他们刚从一户人家做完门框回来,天色将暗。二哥扛着工具包,走得有点踉跄,嘴里嘟囔:“明天能不能歇一天?腰都快断了。”

  林烨摇摇头:“东街李家刚才托人捎话,说要修堂屋梁,得去看看。”

  “又是修房?”二哥叹气,“咱俩迟早变成专门修破屋子的了。”

  “破屋子也得有人修。”林烨脚步没停,“而且,没人修,才轮得到我们。”

  第二天一早,他们去了李家。那屋子看着比之前几户都老,梁柱都有些发黑。林烨上去检查了一圈,发现主梁中间裂了道缝,得加撑木。他跟主人谈好十二块钱,工期两天。

  活干到一半,隔壁邻居凑过来瞧热闹,看完直点头:“你这手法稳当,不是那种糊弄人的。”

  中午吃饭时,那人又来了,说自己家灶台塌了,问他们能不能顺手看看。

  林烨吃完最后一口饭,擦了擦嘴:“看完再说。”

  结果这一看,又敲定了一单七块钱的活。

  月底最后三天,林烨翻出账本,一笔笔核对。二哥蹲在门口劈柴,时不时抬头问一句:“够五十了吗?”

  林烨合上本子:“六十二块七毛。”

  二哥手里的斧子顿在半空:“真……超额了?”

  “嗯。”林烨把本子塞进抽屉,“而且,这才刚开始。”

  晚上一家人吃饭,桌上难得加了个炒蛋。父亲喝了口酒,笑着对二哥说:“你三弟这路子,走对了。”

  二哥咧嘴直笑,夹了一筷子菜塞进嘴里。

  饭后,林烨坐回炕上,掏出记账本又看了一遍。油灯昏黄,纸上的数字一个个清晰分明。他手指慢慢划过最后一行,停了几秒,轻轻合上。

  窗外传来二哥的声音:“三儿,明天东村李家要盖耳房,你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