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静心林语-《执念当铺》

  “守墓翁”化作藤木雕塑后,那片曾经的乱葬岗彻底变了模样。

  灵藤蔓生,白花如雪,四季不凋。林间气息澄澈安宁,连风声穿过藤叶都带着轻柔的沙沙声,如低语,如梵唱。

  人们称其为“静心林”,常有心烦意乱者来此徘徊,总能莫名平静下来。

  更奇的是,林中的鸟兽也显得格外温顺,连最胆小的野兔都敢在游人脚边打盹。

  有樵夫说,曾见月夜下,藤蔓发出莹莹微光,光影交织,隐约勾勒出“守墓翁”生前的轮廓,慈和地俯视着这片它用最后时光守护的土地。

  这日,一个满身煞气的刀客闯入林中,他刚经历灭门惨祸,一心复仇,胸中戾气几乎凝成实质。

  他本想找个僻静处磨刀,却被林中的安宁气息激怒,挥刀砍向一株灵藤!

  藤蔓应声而断,流出乳白色的汁液,散发出更加浓郁的宁神香气。

  刀客吸入香气,狂躁的眼神一怔,举起的刀僵在半空。

  他仿佛看见藤蔓断裂处,浮现出“守墓翁”生前为无名尸骸整理遗容的幻影,那专注而慈悲的姿态,像一盆冷水浇在他心头。

  “哐当!”长刀落地。刀客跪在藤前,肩头耸动,最终伏地痛哭,将满腔仇恨化作了泪水。他在林中结庐住下,每日修剪藤蔓,清扫落叶,戾气渐消,后来成了林子的守护者,人称“藤隐士”。

  ------

  午时,林深有灵

  静心林的名声渐渐传开,吸引来的不只有凡人。

  一位因修炼受阻、心魔丛生的修士来到林中,在白花环绕中打坐三日,醒来时眼中清明重现,瓶颈豁然开朗。他说在定中见到一位木石老者,指尖轻点其眉心,传下一段“枯木安心法”。

  一段被负心人抛弃、怨念深重的女子魂魄飘荡至此,藤蔓自发缠绕,白花轻拂其面,女子魂魄渐渐停止哭泣,眼中怨毒化为释然,对虚空一拜,消散轮回。

  甚至有一头误入歧途、嗜血成性的小妖,在林中潜伏数日,出来时竟收敛凶性,叼着一朵白花默默离去。

  镜渊映照,林中的一草一木,都浸润了“守墓翁”消散前那份极致纯粹的守护与安抚之念,与地脉结合,形成了一片独特的“静心结界”。在此地,恶念会被稀释,善念会被滋养,心神易得安宁。

  ------

  未时,画妖求静

  这日,林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正是此前那幅险些成魔的“百鬼夜行图”残卷所化的画妖。它虽被净化,但画卷本身沾染的戾气难以根除,时常躁动不安,困扰着收藏它的画师。

  画妖化为一缕淡墨烟气,在林中徘徊,所过之处,藤蔓微微卷曲,白花稍显黯淡。它传递出痛苦的意念:“吵…太吵了…里面的鬼魂…总是在哭嚎打架…我受不了了…”

  它典当的,是画卷中无法平息的“怨念杂音”;它所求的,是一处能彻底净化画卷、让其中残魂安息的“静土”。

  我们并未直接应允。玄夜银剪虚划,裁下一段最宁静的藤影;苏挽魂丝轻引,采集白花晨露;我以和光剪金线,将二者与一缕林中的“静心本源”编织成一张薄如蝉翼的“净心膜”。

  “以此膜覆于画匣,”我将薄膜递给画妖,“置于林中听涛石下,借林地脉静气滋养,七七四十九日后,或可净化。”

  画妖感激地卷起薄膜,化作青烟遁去。

  ------

  申时,画净魂安

  四十九日后,我们再到听涛石下。画匣开启,原本阴森的画面变得柔和,图中的百鬼不再狰狞,反而呈现安然沉睡或结伴游玩的模样,戾气尽消,只余下淡淡的往昔痕迹。画妖的意念也变得平和:“谢谢…它们终于安静了…我也…困了…”

  它主动散尽灵性,画卷化为飞灰,其中被净化的残魂得以解脱,纷纷投入轮回。最后一点灵光,则融入一株新生的灵藤之中。

  自此,林中那株灵藤上开出的白花,花瓣上偶尔会浮现极淡的水墨纹路,观之可宁神,被称为“画魂花”。

  ------

  酉时,林语传世

  静心林的影响日益深远。

  *有文人将林中感悟着书立说,成《静心录》,教化一方。

  *有医者采藤花白露入药,制成“安神散”,疗效显着。

  甚至皇室都派人移植灵藤,于御花园中辟“静心角”,以平息宫廷戾气。

  而“藤隐士”与后来的一些守护者,在寿终正寝后,也常选择将骨灰撒入林中,与“守墓翁”相伴,他们的善意念力进一步滋养着这片净土。

  往生簿上,“静心林”一词旁,悄然浮现一枚藤蔓缠绕白花的印记。

  ------

  戌时,心林不朽

  多年后的一个雪夜,静心林银装素裹,万籁俱寂。

  一位苦修多年的高僧在此坐化,肉身不腐,面带微笑。其弟子称,师父圆寂前曾言:“此林有真佛,乃木石之心,慈悲之念。”

  自此,静心林更添神圣色彩,成为三界一处特殊的修行圣地,无论人、妖、仙、鬼,只要心怀一丝善念,皆可在此寻得片刻安宁。

  ------

  亥时,余韵长存

  如今,静心林依旧藤蔓葱郁,白花如昔。

  当铺的多宝阁上,那片天工坊的瓦砾旁,多了一小段静心林的灵藤标本,触之温润,似有若无的沙沙声,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放下”与“安宁”的故事。

  胡离偶尔会去林中打盹,回来时九尾舒展,嘟囔着:“比咱的狐狸窝还舒服…”

  而往生簿的“净土卷”开篇,便是静心林的画像,其下注文:

  “戾气化春雨,怨念成肥泥。心若向静,无处非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