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这一觉睡得极沉,连日的疲惫和紧绷的心弦在昨夜那个出乎意料的安稳怀抱中得到了彻底的舒缓。当她悠悠转醒时,帐外天光已然大亮,柔和的光线透过鲛绡纱帘,在室内投下朦胧的光影。
身侧的位置早已空荡,只余下微微下陷的痕迹和一丝若有似无的清冽气息,提醒着昨夜并非梦境。被褥间还残留着属于另一个人的体温,温暖怔忪了片刻,才缓缓坐起身。
“小姐,您醒了?”守在外间的碧玉听到动静,轻声进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气和小心翼翼,“殿下天未亮便去上朝了,特意吩咐了不许吵醒您。”
温暖点了点头,心下微松,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样。
在碧玉的伺候下梳洗更衣,刚用了些清淡的早膳,就听得院外传来一阵恭敬却不失气势的脚步声。
周管事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比往日更添了几分郑重:“温小姐,宫里有旨意到,请您准备接旨。”
温暖心中猛地一跳,瞬间明白了什么。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裙发髻,确保无不妥之处,这才在碧玉的搀扶下,缓步走出房门。
汀兰水榭的庭院中,一位面白无须、身着宫中内侍官袍的中年太监正手持明黄卷轴,肃然而立。身后跟着几名小太监和王府属官,皆屏息静气,神色恭谨。
周管事及院内所有下人早已跪伏在地。
温暖走到院中,依着规矩,缓缓跪倒在早已备好的蒲团之上,垂首恭听。
那内侍展开圣旨,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在寂静的院落中朗朗响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温氏之女温暖,柔嘉成性,淑慎持躬,静容婉娩,克娴内则。今特赐予皇七子瑞亲王谢衍为侧妃,赐金册宝印,享亲王侧妃俸禄。尔其祗承景命,永绥福履。恪遵闺闱之礼,益懋敦伦之行。钦此!”
圣旨措辞典雅,恩宠之意却明明白白。
“臣女温暖,叩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温暖依礼叩首,声音清晰柔婉,心中却如潮水般翻涌。昨日他口中说出时已觉震惊,今日这明黄的圣旨便真切地摆在面前。
“侧妃娘娘,请接旨吧。”宣旨太监脸上堆起笑容,将圣旨恭敬地递到温暖手中。
“有劳公公。”温暖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卷轴。
周管事立刻上前,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塞入太监手中:“公公辛苦,一点茶钱,不成敬意。”
太监掂了掂分量,笑容更盛,又说了许多吉祥话,诸如“娘娘福泽深厚”、“殿下恩宠非常”之类,这才领着人告辞离去。
宣旨队伍一走,汀兰水榭内的气氛瞬间变得不同。
周管事率先带领所有下人,朝着温暖重新跪下,朗声道:“奴才/奴婢参见侧妃娘娘!恭喜侧妃娘娘!”
呼声整齐,带着由衷的敬畏与恭贺。从这一刻起,温暖在这王府中的地位,便真正奠定了。
“都起来吧。”温暖捧着那卷明黄的圣旨,轻声道。她看着眼前跪了一地的下人,看着周管事眼中愈发明显的恭敬,看着碧玉激动得微微发红的眼眶,心中百感交集。
侧妃娘娘。
这个身份,是护身符,也是枷锁;是恩宠,也是责任。
“娘娘,”周管事上前一步,躬身道,“按制,侧妃金册宝印及冠服稍后便会由内廷司送来。王府中馈及相关事宜,殿下已有吩咐,待您熟悉后,再逐步交由您掌管。”
温暖点了点头:“一切有劳周管事安排。”
“奴才分内之事。”周管事态度愈发恭谨。
回到屋内,温暖将那道圣旨轻轻放在桌案上,明黄的绸缎刺目而沉重。
早朝之上,并无太多波澜。江南税案已了,今日所议多是边防粮草、各部日常琐务。谢衍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只在皇帝问及兵部事宜时,才言简意赅地回禀几句,条理清晰,切中要害。
龙椅上的皇帝听着儿子的回禀,目光在他冷峻的脸上停留了片刻,想起昨日他那般坚定地为一个商贾之女请封,再看今日这副公事公办、毫无私情的模样,心中那点微妙的放心感又增添了几分。
散朝后,谢衍依例需往兵部衙门处理些积压公文。然而,今日坐在值房内,看着案牍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他却有些罕见的难以集中精神。
笔尖蘸了朱砂,却迟迟未落。
那道旨意,此刻应该已经送到王府了吧?
她接旨时,会是何种神情?昨夜虽已告知,但圣旨真正下达,意义终究不同。她会害怕吗?还是会……开心?
她孤身一人在这京城,除了他,再无倚仗。即便有了侧妃的名分,对于骤然踏入全然陌生环境、周遭皆是陌生人的她而言,此刻或许正是最需要他的时候。
思绪至此,谢衍忽然觉得眼前这些平日至关重要的公文变得索然无味起来。他放下笔,身体向后靠入椅背,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即使她看似平静地接受了,但终究只是个年纪轻轻的女子。 他想起昨夜她在他怀中最初僵硬而后渐渐放松、最终沉沉睡去的模样,心底某一处不易察觉的角落微微软了一下。
他该回去看看她。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迅速变得清晰而坚定。
他不再犹豫,起身扬声唤道:“承影。”
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
“备马,回府。”言简意赅,不容置疑。
“是。”承影没有任何疑问,立刻领命而去。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谢衍便已骑马离开了兵部衙门,将一众或诧异或探究的目光抛在身后。他策马穿行过京城繁华的街道,速度比平日快上几分。
回到王府,他将马鞭扔给门房,便径直朝着汀兰水榭的方向走去。
周管事闻讯赶来,见他步履匆匆,连忙跟上回禀:“殿下,宫里的旨意已宣过了,侧妃娘娘已接旨谢恩。内廷司送来的金册宝印和冠服,也已送入水榭,娘娘……”
谢衍脚步未停,只淡淡“嗯”了一声,表示知晓,目光却始终望着水榭的方向。
周管事识趣地停下脚步,垂首恭立一旁,心中暗叹殿下对这新晋侧妃的上心程度,实属罕见。
身侧的位置早已空荡,只余下微微下陷的痕迹和一丝若有似无的清冽气息,提醒着昨夜并非梦境。被褥间还残留着属于另一个人的体温,温暖怔忪了片刻,才缓缓坐起身。
“小姐,您醒了?”守在外间的碧玉听到动静,轻声进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气和小心翼翼,“殿下天未亮便去上朝了,特意吩咐了不许吵醒您。”
温暖点了点头,心下微松,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样。
在碧玉的伺候下梳洗更衣,刚用了些清淡的早膳,就听得院外传来一阵恭敬却不失气势的脚步声。
周管事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比往日更添了几分郑重:“温小姐,宫里有旨意到,请您准备接旨。”
温暖心中猛地一跳,瞬间明白了什么。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裙发髻,确保无不妥之处,这才在碧玉的搀扶下,缓步走出房门。
汀兰水榭的庭院中,一位面白无须、身着宫中内侍官袍的中年太监正手持明黄卷轴,肃然而立。身后跟着几名小太监和王府属官,皆屏息静气,神色恭谨。
周管事及院内所有下人早已跪伏在地。
温暖走到院中,依着规矩,缓缓跪倒在早已备好的蒲团之上,垂首恭听。
那内侍展开圣旨,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在寂静的院落中朗朗响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温氏之女温暖,柔嘉成性,淑慎持躬,静容婉娩,克娴内则。今特赐予皇七子瑞亲王谢衍为侧妃,赐金册宝印,享亲王侧妃俸禄。尔其祗承景命,永绥福履。恪遵闺闱之礼,益懋敦伦之行。钦此!”
圣旨措辞典雅,恩宠之意却明明白白。
“臣女温暖,叩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温暖依礼叩首,声音清晰柔婉,心中却如潮水般翻涌。昨日他口中说出时已觉震惊,今日这明黄的圣旨便真切地摆在面前。
“侧妃娘娘,请接旨吧。”宣旨太监脸上堆起笑容,将圣旨恭敬地递到温暖手中。
“有劳公公。”温暖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卷轴。
周管事立刻上前,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塞入太监手中:“公公辛苦,一点茶钱,不成敬意。”
太监掂了掂分量,笑容更盛,又说了许多吉祥话,诸如“娘娘福泽深厚”、“殿下恩宠非常”之类,这才领着人告辞离去。
宣旨队伍一走,汀兰水榭内的气氛瞬间变得不同。
周管事率先带领所有下人,朝着温暖重新跪下,朗声道:“奴才/奴婢参见侧妃娘娘!恭喜侧妃娘娘!”
呼声整齐,带着由衷的敬畏与恭贺。从这一刻起,温暖在这王府中的地位,便真正奠定了。
“都起来吧。”温暖捧着那卷明黄的圣旨,轻声道。她看着眼前跪了一地的下人,看着周管事眼中愈发明显的恭敬,看着碧玉激动得微微发红的眼眶,心中百感交集。
侧妃娘娘。
这个身份,是护身符,也是枷锁;是恩宠,也是责任。
“娘娘,”周管事上前一步,躬身道,“按制,侧妃金册宝印及冠服稍后便会由内廷司送来。王府中馈及相关事宜,殿下已有吩咐,待您熟悉后,再逐步交由您掌管。”
温暖点了点头:“一切有劳周管事安排。”
“奴才分内之事。”周管事态度愈发恭谨。
回到屋内,温暖将那道圣旨轻轻放在桌案上,明黄的绸缎刺目而沉重。
早朝之上,并无太多波澜。江南税案已了,今日所议多是边防粮草、各部日常琐务。谢衍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只在皇帝问及兵部事宜时,才言简意赅地回禀几句,条理清晰,切中要害。
龙椅上的皇帝听着儿子的回禀,目光在他冷峻的脸上停留了片刻,想起昨日他那般坚定地为一个商贾之女请封,再看今日这副公事公办、毫无私情的模样,心中那点微妙的放心感又增添了几分。
散朝后,谢衍依例需往兵部衙门处理些积压公文。然而,今日坐在值房内,看着案牍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他却有些罕见的难以集中精神。
笔尖蘸了朱砂,却迟迟未落。
那道旨意,此刻应该已经送到王府了吧?
她接旨时,会是何种神情?昨夜虽已告知,但圣旨真正下达,意义终究不同。她会害怕吗?还是会……开心?
她孤身一人在这京城,除了他,再无倚仗。即便有了侧妃的名分,对于骤然踏入全然陌生环境、周遭皆是陌生人的她而言,此刻或许正是最需要他的时候。
思绪至此,谢衍忽然觉得眼前这些平日至关重要的公文变得索然无味起来。他放下笔,身体向后靠入椅背,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即使她看似平静地接受了,但终究只是个年纪轻轻的女子。 他想起昨夜她在他怀中最初僵硬而后渐渐放松、最终沉沉睡去的模样,心底某一处不易察觉的角落微微软了一下。
他该回去看看她。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迅速变得清晰而坚定。
他不再犹豫,起身扬声唤道:“承影。”
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
“备马,回府。”言简意赅,不容置疑。
“是。”承影没有任何疑问,立刻领命而去。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谢衍便已骑马离开了兵部衙门,将一众或诧异或探究的目光抛在身后。他策马穿行过京城繁华的街道,速度比平日快上几分。
回到王府,他将马鞭扔给门房,便径直朝着汀兰水榭的方向走去。
周管事闻讯赶来,见他步履匆匆,连忙跟上回禀:“殿下,宫里的旨意已宣过了,侧妃娘娘已接旨谢恩。内廷司送来的金册宝印和冠服,也已送入水榭,娘娘……”
谢衍脚步未停,只淡淡“嗯”了一声,表示知晓,目光却始终望着水榭的方向。
周管事识趣地停下脚步,垂首恭立一旁,心中暗叹殿下对这新晋侧妃的上心程度,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