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未时。
一辆温府安排的精致马车,载着盛装打扮、却依旧以清雅为主的温暖,驶向了城外归云别院。
温暖坐在车内,看着窗外流逝的风景,心中平静。马车驶过繁华的街市,逐渐走向城郊,周遭变得静谧起来。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拂过袖中那支冰凉温润的玉兰簪,簪头的花苞仿佛下一刻就要绽放。
而那日月下荷花池边的惊鸿一瞥,如同最上等的墨,洇染在了瑞王谢衍素来冷硬的心纸上,挥之不去。
回到下榻的行辕后,那双清澈惊惶却勾人心魄的秋水明眸,那抹在月光下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窈窕身影,甚至指尖那纤细腰肢不堪一握的脆弱触感,都不受控制地在他脑海中反复浮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他试图用繁忙的公务压下这莫名的躁动。查案、议事、批阅从京城快马送来的奏报……江南盐税案错综复杂,本应占据他全部心神。然而,只要稍一空闲,那女子的影像便会悄然浮现,干扰着他的思绪。
他甚至对温家后续那场拙劣的、试图用其他人顶替的“月下抚琴”感到了显而易见的不悦。并非因为那女子本身资质如何,而是因为——那不是她。那种精心算计的表演与迎合,与她月下那份不期而遇的真实、惊惶下的纯粹相比,显得格外俗不可耐,甚至是一种玷污。
这种情绪对他而言陌生而强烈。他一向冷静自持,鲜少有事物能如此牵动他的情绪。
忍耐了两日。
这两日里,他周身的气压比往常更低冷几分,伺候的下人和随行的官员都愈发小心翼翼,屏息凝神,不知是那位爷又因何事心中不豫。
直到第二日傍晚,他摒退左右,独自站在行辕最高处的露台上,看着天边那弯与那夜相似的、清泠泠的月牙,心中那股被强行压抑了两日的渴望与躁动,终于冲破了所有理智的束缚和权衡,变得清晰而坚定——
他要她。
他是谁?他是当朝七皇子,圣上最器重的儿子之一,手握权柄,地位尊崇。他想要什么,从来不需要犹豫,更不需要理由。世间万物,予取予求。
既然想要,那便要得到。
如此稀世珍宝,既然让他遇到了,就绝无可能再放手。让她留在那些只知将她当作筹码、待价而沽的俗人手中?或是将来可能被许给某个不知所谓的凡夫俗子?他想都未曾想过,便觉得一股无名火起,夹杂着一种近乎暴戾的占有欲。
温家那点攀龙附凤、借女求荣的小心思,他看得分明。但那又如何?只要最终她能乖乖待在他身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心思和代价,他甚至可以适当予以满足,权当是换取珍宝必须支付的银钱。过程和方法,在结果面前,都不值一提。
之前的那些审视、权衡、甚至因她意外缺席而产生的不快……此刻想来,竟全是多余。他只需遵循内心最原始的渴望即可。
“承影。”他转身,沉声唤道,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冷定。
贴身侍卫承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单膝跪地:“殿下。”
“去查清楚,温家大小姐温暖,平日喜好什么。”谢衍的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冷冽命令口吻,但下达的指令却与江南盐案毫无干系。
承影没有任何疑问,即刻领命而去。瑞王府的效率极高,不过半日,关于温暖的细微信息便摆在了谢衍案头——性喜静,常于闺阁看书,偶尔抚琴,尤爱玉兰,其院中便植有几株上品白玉兰。
于是,便有了那支他亲自挑选的、质地上乘、雕工精湛的羊脂白玉兰簪,和那张看似风雅邀请、实则不容拒绝的帖子。
当温明诚捧着那如同天上掉下来的帖子和玉簪,激动得语无伦次地冲向温暖院落时,谢衍正站在归云别院临湖的轩窗前,远眺着烟波浩渺的湖面以及那条通往别院的必经之路。
他负手而立,玄色衣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孤傲,俊美无俦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那双深邃若寒潭的眼眸中,却跳动着清晰而炽烈的、志在必得的火焰。
马车缓缓驶入归云别院。此处并非皇家园林,却也是江南一带极负盛名的私家园邸,以其精巧的山水布局和四季不败的名贵花木着称,非巨富权贵难以入内。此刻显然已被清场,静谧得只闻鸟鸣风声和水流潺潺。
丫鬟搀扶着温暖下车,早有别院管事模样的中年人恭敬上前引路:“温小姐,殿下已在兰汀水阁等候,请随小的来。”
温暖微微颔首,跟着管事穿过曲折的回廊。廊外景致一步一换,移步异景,足见匠心。但她此刻无暇细赏,所有的心神都凝聚在即将到来的会面上。
走到一处延伸至湖面的水阁外,管事停下脚步,躬身退至一旁。
温暖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入水阁。
水阁四面开阔,垂着轻薄的竹帘,既遮了部分日光,又让湖光山色朦胧透入,清风徐来,带着水汽和兰花的清香。而谢衍,就临窗坐在一张紫檀木茶案后。
他今日未着那日夜晚的玄色锦袍,换了一身月白云纹的常服,墨发以一根简单的玉簪束起,少了几分迫人的威压,多了几分清贵雅致,但那双深邃的眼眸望过来时,依旧带着洞察一切的锐利和不容忽视的强势。
温暖上前,依礼深深敛衽:“小女温暖,参见瑞王殿下。”
“免礼。”谢衍的声音比那夜似乎温和了些许,但依旧低沉富有磁性,“坐。”
“谢殿下。”温暖依言在他对面的蒲团上跪坐下来,姿态优雅,垂眸敛目,一副标准的大家闺秀模样。
谢衍的目光毫不避讳地落在她身上,从她鸦羽般的长睫,到挺翘的鼻尖,再到微微抿着的、色泽诱人的唇瓣,细细打量,仿佛在欣赏一件失而复得的珍宝。他注意到她发间簪着的,正是他送的那支玉兰簪,与她今日一身浅碧色衣裙相得益彰,清丽绝伦。
他的心情莫名地愉悦起来。
一辆温府安排的精致马车,载着盛装打扮、却依旧以清雅为主的温暖,驶向了城外归云别院。
温暖坐在车内,看着窗外流逝的风景,心中平静。马车驶过繁华的街市,逐渐走向城郊,周遭变得静谧起来。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拂过袖中那支冰凉温润的玉兰簪,簪头的花苞仿佛下一刻就要绽放。
而那日月下荷花池边的惊鸿一瞥,如同最上等的墨,洇染在了瑞王谢衍素来冷硬的心纸上,挥之不去。
回到下榻的行辕后,那双清澈惊惶却勾人心魄的秋水明眸,那抹在月光下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窈窕身影,甚至指尖那纤细腰肢不堪一握的脆弱触感,都不受控制地在他脑海中反复浮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他试图用繁忙的公务压下这莫名的躁动。查案、议事、批阅从京城快马送来的奏报……江南盐税案错综复杂,本应占据他全部心神。然而,只要稍一空闲,那女子的影像便会悄然浮现,干扰着他的思绪。
他甚至对温家后续那场拙劣的、试图用其他人顶替的“月下抚琴”感到了显而易见的不悦。并非因为那女子本身资质如何,而是因为——那不是她。那种精心算计的表演与迎合,与她月下那份不期而遇的真实、惊惶下的纯粹相比,显得格外俗不可耐,甚至是一种玷污。
这种情绪对他而言陌生而强烈。他一向冷静自持,鲜少有事物能如此牵动他的情绪。
忍耐了两日。
这两日里,他周身的气压比往常更低冷几分,伺候的下人和随行的官员都愈发小心翼翼,屏息凝神,不知是那位爷又因何事心中不豫。
直到第二日傍晚,他摒退左右,独自站在行辕最高处的露台上,看着天边那弯与那夜相似的、清泠泠的月牙,心中那股被强行压抑了两日的渴望与躁动,终于冲破了所有理智的束缚和权衡,变得清晰而坚定——
他要她。
他是谁?他是当朝七皇子,圣上最器重的儿子之一,手握权柄,地位尊崇。他想要什么,从来不需要犹豫,更不需要理由。世间万物,予取予求。
既然想要,那便要得到。
如此稀世珍宝,既然让他遇到了,就绝无可能再放手。让她留在那些只知将她当作筹码、待价而沽的俗人手中?或是将来可能被许给某个不知所谓的凡夫俗子?他想都未曾想过,便觉得一股无名火起,夹杂着一种近乎暴戾的占有欲。
温家那点攀龙附凤、借女求荣的小心思,他看得分明。但那又如何?只要最终她能乖乖待在他身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心思和代价,他甚至可以适当予以满足,权当是换取珍宝必须支付的银钱。过程和方法,在结果面前,都不值一提。
之前的那些审视、权衡、甚至因她意外缺席而产生的不快……此刻想来,竟全是多余。他只需遵循内心最原始的渴望即可。
“承影。”他转身,沉声唤道,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冷定。
贴身侍卫承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单膝跪地:“殿下。”
“去查清楚,温家大小姐温暖,平日喜好什么。”谢衍的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冷冽命令口吻,但下达的指令却与江南盐案毫无干系。
承影没有任何疑问,即刻领命而去。瑞王府的效率极高,不过半日,关于温暖的细微信息便摆在了谢衍案头——性喜静,常于闺阁看书,偶尔抚琴,尤爱玉兰,其院中便植有几株上品白玉兰。
于是,便有了那支他亲自挑选的、质地上乘、雕工精湛的羊脂白玉兰簪,和那张看似风雅邀请、实则不容拒绝的帖子。
当温明诚捧着那如同天上掉下来的帖子和玉簪,激动得语无伦次地冲向温暖院落时,谢衍正站在归云别院临湖的轩窗前,远眺着烟波浩渺的湖面以及那条通往别院的必经之路。
他负手而立,玄色衣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孤傲,俊美无俦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那双深邃若寒潭的眼眸中,却跳动着清晰而炽烈的、志在必得的火焰。
马车缓缓驶入归云别院。此处并非皇家园林,却也是江南一带极负盛名的私家园邸,以其精巧的山水布局和四季不败的名贵花木着称,非巨富权贵难以入内。此刻显然已被清场,静谧得只闻鸟鸣风声和水流潺潺。
丫鬟搀扶着温暖下车,早有别院管事模样的中年人恭敬上前引路:“温小姐,殿下已在兰汀水阁等候,请随小的来。”
温暖微微颔首,跟着管事穿过曲折的回廊。廊外景致一步一换,移步异景,足见匠心。但她此刻无暇细赏,所有的心神都凝聚在即将到来的会面上。
走到一处延伸至湖面的水阁外,管事停下脚步,躬身退至一旁。
温暖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入水阁。
水阁四面开阔,垂着轻薄的竹帘,既遮了部分日光,又让湖光山色朦胧透入,清风徐来,带着水汽和兰花的清香。而谢衍,就临窗坐在一张紫檀木茶案后。
他今日未着那日夜晚的玄色锦袍,换了一身月白云纹的常服,墨发以一根简单的玉簪束起,少了几分迫人的威压,多了几分清贵雅致,但那双深邃的眼眸望过来时,依旧带着洞察一切的锐利和不容忽视的强势。
温暖上前,依礼深深敛衽:“小女温暖,参见瑞王殿下。”
“免礼。”谢衍的声音比那夜似乎温和了些许,但依旧低沉富有磁性,“坐。”
“谢殿下。”温暖依言在他对面的蒲团上跪坐下来,姿态优雅,垂眸敛目,一副标准的大家闺秀模样。
谢衍的目光毫不避讳地落在她身上,从她鸦羽般的长睫,到挺翘的鼻尖,再到微微抿着的、色泽诱人的唇瓣,细细打量,仿佛在欣赏一件失而复得的珍宝。他注意到她发间簪着的,正是他送的那支玉兰簪,与她今日一身浅碧色衣裙相得益彰,清丽绝伦。
他的心情莫名地愉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