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偏西时,温暖已经花出去十八元七角,换来堆成小山的收获。除了粮食山货,还有一坛子农家自酿米酒、半扇熏好的野猪肉、甚至还有两只活蹦乱跳的兔子——周嫂子说养到过年宰了,皮毛能做手套。
这么多东西你怎么拿回去?周嫂子发愁地看着地上十几个布袋。
正说着,生产队长走过来:秦副团长家的?村里有驴车,给你送一趟。
温暖连忙道谢,又从兜里掏出两块钱:不能白用队里的牲口。
队长推辞不过,最后收了一块,招呼两个后生来装车。回程路上,驴车吱呀吱呀地走在山路上,温暖和周嫂子坐在粮袋上,一人捧着一把刚炒的南瓜子嗑。
要我说,你还缺口腌菜缸。周嫂子吐着瓜子皮,老孙头家有多余的,明天我带你去看看?
温暖点头,心里却在盘算这些物资怎么存放。粮食得防潮,山货要防虫,活兔得搭个笼子...
到家时已是傍晚。两个小伙子帮着把东西搬进堂屋,温暖给他们一人抓了把水果糖。送走人后,她锁好院门,开始分门别类地整理——耐存的粮食放到空房间,近期要吃的放在厨房,活兔暂时关进鸡笼旁的空木箱。
刚收拾完,门外传来脚步声。温暖警觉地抬头,却见秦厉大步走进院子,军装下摆沾着泥水。
你怎么...她惊讶地迎上去。
任务提前完成。秦厉环顾堆满物资的堂屋,眉头微挑,这是...
温暖有些心虚:去村里买了点东西...
秦厉走到米袋前,掂了掂重量,又看了看那半扇野猪肉,最后目光落在那包松茸干上。
花了多少?
十...十八块多。温暖小声补充,但都是必需品...
出乎意料,秦厉竟低笑一声,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递给她:这个月的津贴。
温暖打开一看,整整一百零五元,还有一叠崭新的票据。
不够再说。秦厉转身去舀水洗脸,明天我去砍些竹子,给兔子搭个窝。
温暖捏着钱站在原地,突然觉得鼻子发酸。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这样纵容她的,大概也只有他了。
夜色渐浓,新买的粮食静静堆在墙角,散发着淡淡的谷物香。温暖煮了锅松茸粥,切了盘熏肉,两人坐在暖烘烘的炕上吃饭。煤油灯的光晕笼罩着他们,将影子投在贴满旧报纸的土墙上,温馨而安宁。
——
清晨推开门,温暖第一次看见了山里的霜。
院里的石板路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踩上去会发出细微的碎裂声。两只芦花鸡缩在窝里不肯出来,只有呼出的白气证明它们还活着。温暖呵出一口白雾,转身回屋加了件毛衣。
今天要去村里?秦厉系着武装带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军用水壶。
温暖往壶里灌热水:嗯,和周嫂子去买些坛坛罐罐。她顿了顿,天冷了,你中午...
营部有炉子。秦厉接过水壶,指尖在她手背上轻轻一蹭,早点回来。
这几乎成了他们每天的固定对话。温暖目送他离开,转身去厨房盛了碗热粥,就着昨晚的剩菜匆匆吃完。
村里的集市比上次冷清许多,但卖陶器的老孙头还在。温暖挑了三个大肚腌菜缸、五个带盖的陶罐,又买了几个竹编的粮囤。
温妹子,来!周嫂子突然神秘地拽她袖子,老猎户在卖好东西。
集市角落,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人蹲在地上,面前摊着块蓝布,上面摆着几样山货——野蜂蜜、风干的野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小捆用红绳系着的山参。
三十年以上的。老人竖起三根手指,三十块,不还价。
周嫂子倒吸一口凉气:老李头,你抢钱呢?
温暖却蹲下身,小心地拿起那捆参。参须完整,芦头清晰,虽然不算极品,但确实是野生的。她想起秦厉常年训练留下的暗伤,又想到山里漫长的寒冬...
我要了。她掏出钱,您这儿其他山货我也包了。
老猎户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笑得满脸皱纹:闺女爽快!他转身从背篓里又掏出两包东西,送你点刺五加和黄芪,配着参炖汤,补气血!
回程时,周嫂子盯着温暖怀里那个装着山参的布包,欲言又止。
太贵了?温暖问。
不是...周嫂子叹气,就是觉得你待秦副团长真好。
温暖笑而不语。她没说的是,在某个古代世界,她曾跟御医学过药理。这支参配上空间里的几味药材,足够调制一整个冬天的补汤。
驴车晃晃悠悠地走在山路上。温暖小心地护着怀里的山参,听着周嫂子絮絮叨叨地说着村里的闲话。
...老张家媳妇生了对双胞胎...村西头的知青和会计闺女好上了...周嫂子突然压低声音,对了,听说你们军区要来个文工团?
温暖摇头:没听秦厉说。
我男人说的。周嫂子神秘兮兮,说是来慰问演出,其实啊...她做了个意味深长的表情,给单身干部相看的。
温暖失笑:都什么年代了...
你可别不当回事!周嫂子急了,文工团那些姑娘,一个个水灵灵的,听说去年...
话没说完,驴车突然一个颠簸。温暖怀里的布包滑落,那捆山参滚了出来。她慌忙去捡,却没注意自己的袖口沾上了泥土。
哎呀!周嫂子帮她拍打衣服,这么好的料子...
温暖这才发现自己的确与村里人格格不入——虽然穿着朴素的深色衣裳,努力融入其中,但料子都是上好的棉布,针脚细密得不像手工缝制。她不动声色地拢了拢袖子:没事,回去洗洗就好。
这么多东西你怎么拿回去?周嫂子发愁地看着地上十几个布袋。
正说着,生产队长走过来:秦副团长家的?村里有驴车,给你送一趟。
温暖连忙道谢,又从兜里掏出两块钱:不能白用队里的牲口。
队长推辞不过,最后收了一块,招呼两个后生来装车。回程路上,驴车吱呀吱呀地走在山路上,温暖和周嫂子坐在粮袋上,一人捧着一把刚炒的南瓜子嗑。
要我说,你还缺口腌菜缸。周嫂子吐着瓜子皮,老孙头家有多余的,明天我带你去看看?
温暖点头,心里却在盘算这些物资怎么存放。粮食得防潮,山货要防虫,活兔得搭个笼子...
到家时已是傍晚。两个小伙子帮着把东西搬进堂屋,温暖给他们一人抓了把水果糖。送走人后,她锁好院门,开始分门别类地整理——耐存的粮食放到空房间,近期要吃的放在厨房,活兔暂时关进鸡笼旁的空木箱。
刚收拾完,门外传来脚步声。温暖警觉地抬头,却见秦厉大步走进院子,军装下摆沾着泥水。
你怎么...她惊讶地迎上去。
任务提前完成。秦厉环顾堆满物资的堂屋,眉头微挑,这是...
温暖有些心虚:去村里买了点东西...
秦厉走到米袋前,掂了掂重量,又看了看那半扇野猪肉,最后目光落在那包松茸干上。
花了多少?
十...十八块多。温暖小声补充,但都是必需品...
出乎意料,秦厉竟低笑一声,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递给她:这个月的津贴。
温暖打开一看,整整一百零五元,还有一叠崭新的票据。
不够再说。秦厉转身去舀水洗脸,明天我去砍些竹子,给兔子搭个窝。
温暖捏着钱站在原地,突然觉得鼻子发酸。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这样纵容她的,大概也只有他了。
夜色渐浓,新买的粮食静静堆在墙角,散发着淡淡的谷物香。温暖煮了锅松茸粥,切了盘熏肉,两人坐在暖烘烘的炕上吃饭。煤油灯的光晕笼罩着他们,将影子投在贴满旧报纸的土墙上,温馨而安宁。
——
清晨推开门,温暖第一次看见了山里的霜。
院里的石板路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踩上去会发出细微的碎裂声。两只芦花鸡缩在窝里不肯出来,只有呼出的白气证明它们还活着。温暖呵出一口白雾,转身回屋加了件毛衣。
今天要去村里?秦厉系着武装带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军用水壶。
温暖往壶里灌热水:嗯,和周嫂子去买些坛坛罐罐。她顿了顿,天冷了,你中午...
营部有炉子。秦厉接过水壶,指尖在她手背上轻轻一蹭,早点回来。
这几乎成了他们每天的固定对话。温暖目送他离开,转身去厨房盛了碗热粥,就着昨晚的剩菜匆匆吃完。
村里的集市比上次冷清许多,但卖陶器的老孙头还在。温暖挑了三个大肚腌菜缸、五个带盖的陶罐,又买了几个竹编的粮囤。
温妹子,来!周嫂子突然神秘地拽她袖子,老猎户在卖好东西。
集市角落,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人蹲在地上,面前摊着块蓝布,上面摆着几样山货——野蜂蜜、风干的野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小捆用红绳系着的山参。
三十年以上的。老人竖起三根手指,三十块,不还价。
周嫂子倒吸一口凉气:老李头,你抢钱呢?
温暖却蹲下身,小心地拿起那捆参。参须完整,芦头清晰,虽然不算极品,但确实是野生的。她想起秦厉常年训练留下的暗伤,又想到山里漫长的寒冬...
我要了。她掏出钱,您这儿其他山货我也包了。
老猎户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笑得满脸皱纹:闺女爽快!他转身从背篓里又掏出两包东西,送你点刺五加和黄芪,配着参炖汤,补气血!
回程时,周嫂子盯着温暖怀里那个装着山参的布包,欲言又止。
太贵了?温暖问。
不是...周嫂子叹气,就是觉得你待秦副团长真好。
温暖笑而不语。她没说的是,在某个古代世界,她曾跟御医学过药理。这支参配上空间里的几味药材,足够调制一整个冬天的补汤。
驴车晃晃悠悠地走在山路上。温暖小心地护着怀里的山参,听着周嫂子絮絮叨叨地说着村里的闲话。
...老张家媳妇生了对双胞胎...村西头的知青和会计闺女好上了...周嫂子突然压低声音,对了,听说你们军区要来个文工团?
温暖摇头:没听秦厉说。
我男人说的。周嫂子神秘兮兮,说是来慰问演出,其实啊...她做了个意味深长的表情,给单身干部相看的。
温暖失笑:都什么年代了...
你可别不当回事!周嫂子急了,文工团那些姑娘,一个个水灵灵的,听说去年...
话没说完,驴车突然一个颠簸。温暖怀里的布包滑落,那捆山参滚了出来。她慌忙去捡,却没注意自己的袖口沾上了泥土。
哎呀!周嫂子帮她拍打衣服,这么好的料子...
温暖这才发现自己的确与村里人格格不入——虽然穿着朴素的深色衣裳,努力融入其中,但料子都是上好的棉布,针脚细密得不像手工缝制。她不动声色地拢了拢袖子:没事,回去洗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