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如胶似漆-《水性杨花儿》

  “我要几辈子缠着你,疼你,稀罕你,好不好?”

  赵小山的眼神火辣辣的,他的脸也有点发烫,杨花儿感觉到了。

  “我也不会放过你,缠着你好几辈子,哼!”

  杨花儿捏着赵小山的下巴,凶巴巴地说。

  农村人,都不愿意说爱,几辈子的纠缠,已经算是很动听的情话了。

  拗口的情话说出了口,杨花儿和赵小山都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心结解开了之后,赵小山也没有放过杨花儿。

  杨花儿偷偷地笑了。

  看来,她的一番的精心准备,没有浪费。

  杨花儿就不信,赵小山真的能做柳下惠。

  “说你稀罕我。”

  情到浓时,赵小山忍不住要求杨花儿。

  “我——稀罕你,很稀罕很稀罕你!”

  杨花儿乖巧地应答。

  “我想把命给你!”

  赵小山发自内心的对杨花儿说。

  年轻小伙子的热烈,杨花儿觉得很受用。

  “那我就不客气了,我的东西,一点都不要浪费哦!”

  杨花儿轻笑一声。

  杨花儿是真的想,一辈子都迷住赵小山。

  让赵小山只为她一个人心动。

  最好,不看其她女人一眼。

  最好,让赵小山觉得,其她女人都是乏味的。

  为此,杨花儿用尽了浑身的解数,她不觉得丢人。

  能拴住男人的心,是女人最大的本事。

  赵小山觉得头皮发麻。

  赵小山能做的,就是离杨花儿近一点,更近一点,更近一点。

  杨花儿真的没有想到,和赵小山敞开心扉之后。

  她和赵小山在一起,会更动人。

  如胶似漆。

  杨花儿终于体会到了,那种水乳交融的愉悦感。

  杨花儿有点羞赧。

  又满足又开心,杨花儿与赵小山的这次争吵,在两个人的耳鬓厮磨中,终于结束了。

  杨花儿的心结,也终于解开了。

  ……

  赵小山在杨花儿那待了很晚。

  起码超过八点了。

  这次,杨花儿没有着急撵赵小山走。

  杨花儿和赵小山说了很多话。

  男人和女人之间,有时候长嘴真的很重要。

  杨花儿第一次,告诉赵小山,在她心中,已经容不下别的男人了。

  不管是林军,还是赵大山,都像是过眼云烟。

  而现在,杨花儿的心,已经被一个人填得满满的。

  赵小山更是如此。

  听了杨花儿的话,赵小山更是掏心掏肺的对杨花儿。

  年轻的赵小山,恨不得能将心扒出来,捧到了杨花儿的面前。

  感受到了赵小山浓烈的爱意。

  杨花儿很满足。

  一整天的患得患失。

  细细碎碎一边说着傻话,赵小山和杨花儿一边傻笑。

  脸都笑疼了。

  “花儿,你这头发,还真的特别。”

  赵小山摸着杨花儿的齐刘海,柔声地说道。

  “像不像十八岁的小姑娘?”

  杨花儿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赵小山说道。

  杨花儿的话,让赵小山很意外。

  “不到十八岁,杨花儿,你是我的小妹妹。”

  赵小山的嘴巴很甜,他知道,杨花儿有时候,是介意自己比他大的。

  “我叫你小哥哥,你答应不?”

  杨花儿心情很好,她在琢磨着,要不要向赵小山坦白,其实他比赵小山大了不止两岁?

  “好了,花儿,我以后,就做你哥哥了,我的花儿,永远十八!”

  赵小山的话,让杨花儿轻笑出声。

  气氛太美妙了。

  杨花儿不想破坏。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杨花儿不打算和赵小山坦白自己的真实年龄了。

  有情人之间,情到浓时,谁还在意年龄呢?

  这样就挺好的。

  又和杨花儿腻歪了半天,赵小山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赵小山临走的时候,杨花儿将铁饭盒,又还给了赵小山。

  杨花儿神秘兮兮地对赵小山说:“饭盒回去打开,里面有粮食。”

  杨花儿的话,弄得赵小山心里直痒痒。

  也不知道杨花儿在饭盒里,给他装了什么粮食?

  赵小山偷偷摸摸地离开了杨花儿家,就像做贼一样。

  还是惦记着饭盒里的东西。

  还没等到家,赵小山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饭盒。

  借着月光,赵小山眼巴巴的看着饭盒。

  饭盒里,并没有什么粮食。

  也不是什么吃的。

  饭盒里有一块手表。

  赵小山心中一动。

  那个年代,一块手表可是值不少钱。

  杨花儿可真舍得给自己花钱啊。

  赵小山赶紧将手表戴到左手腕上,他上下打量着手表,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除了手表,饭盒里还有一张纸条。

  赵小山拿到纸条,只见杨花儿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字——绝交。

  “小样,还学我。”

  赵小山小声地嘟囔了一句。

  迫不及待地展开了纸条。

  纸条上,只有六个字:一辈子跟着你。

  杨花儿的字很稚嫩,但这六个字,对赵小山而言,却有千斤重。

  赵小山将纸条贴在心脏的位置,他觉得身心舒畅。

  不愧是杨花儿,短短六个字,胜过了他的长篇大论。

  踏着月光,赵小山很宝贝地将纸条收进饭盒中。

  哼着歌,赵小山心情舒畅地往家走去。

  看来,杨花儿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