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望海亭约与星轨之秘-《太子妃的嫁妆是半座孤坟》

  观星阁的拜帖,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颗石子,在东宫凝香苑内激荡起层层涟漪。帖子上的字迹空灵,内容却重若千钧。“璇玑之主”这个称呼,更是让苏璎珞心潮起伏。它直接指向了那块神秘的星图石板,也意味着观星阁对她在北溟幽穴乃至皇城内的动向,可能了如指掌。这个神秘组织的首次正式接触,是福是祸,难以预料。

  苏璎珞没有擅自决定,她立刻让青黛将拜帖秘密送交正在处理政务的皇甫宸。事关重大,且可能涉及东海之行与归墟之眼的终极秘密,必须由他定夺。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皇甫宸便匆匆赶回凝香苑,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则是锐利与审慎。他仔细查看了拜帖,指尖在那星象落款上轻轻摩挲,陷入沉思。

  “观星阁……终于忍不住现身了。”他低声自语,目光深邃,“‘璇玑之主’,他们果然认得此物。京郊望海亭,三日后子时……时间地点都选得巧妙,既避开了皇城耳目,又留足了准备时间。”

  “殿下,此约……我们去吗?”苏璎珞问道,心中有些忐忑。观星阁太过神秘,其立场模糊不清,此次相约,吉凶难测。

  皇甫宸抬眼看向她,目光坚定:“去,为何不去?东海之行,势在必行。我们对归墟之眼的了解太少,观星阁既然以观测天机闻名,手中必然掌握着至关重要的信息。这是一个机会,或许能解开星图之谜,找到安全前往归墟之眼的方法。当然,也可能是陷阱。”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冷冽:“但即便是陷阱,也要闯一闯。墨影!”

  “属下在。”墨影如同鬼魅般现身。

  “立刻派人秘密勘察望海亭周边地形,确保没有大规模埋伏。三日后,你亲自带领影卫中最精锐的好手,提前潜伏于亭外三里之内,没有本王信号,不得妄动,但若亭内有变,需即刻接应。”

  “是!”

  “玄青子道长,”皇甫宸又看向一旁的玄青子,“届时劳烦您随行,负责辨识可能存在的阵法、禁制以及对方可能动用的非常手段。”

  “贫道义不容辞。”

  安排完护卫事宜,皇甫宸才对苏璎珞道:“此次会面,对方指明要见你这位‘璇玑之主’,你将是主角。届时,你只需稳住心神,一切有本王在旁周旋。重点在于弄清他们的真实意图,以及……获取关于归墟之眼和星图使用的信息。”

  苏璎珞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

  接下来的三天,东宫表面平静,暗地里却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苏璎珞更是抓紧一切时间修炼调息,努力将身体状态调整至最佳,同时反复观摩研究那星图石板,试图在会面前能多掌握一丝主动。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到了约定之日,入夜后,一辆看似普通的青篷马车在数名打扮成家丁模样的影卫护卫下,悄无声息地驶出了皇城东门,向着京郊的望海亭而去。

  望海亭坐落于一座临海的断崖之上,地势险要,视野开阔。今夜月明星稀,海风带着咸腥气息呼啸而过,卷起层层浪涛拍击崖壁的轰鸣声,更添几分旷野的寂寥与神秘。

  子时将至,马车在距离望海亭一里外的一片小树林边停下。皇甫宸与苏璎珞下了车,玄青子紧随其后。三人都穿着深色的便服,披着斗篷,遮住了面容。墨影及其手下早已如同融入了夜色,消失不见。

  三人步行至望海亭外。只见亭中已然伫立着一道身影。那人同样身着深色斗篷,背对着他们,面向大海,身形挺拔,仿佛与这夜色海天融为一体,若非亲眼所见,几乎难以察觉其存在。

  感受到来人,亭中之人缓缓转过身。斗篷的兜帽下,是一张看起来约莫三十许岁的面庞,面容普通,并无甚出奇之处,唯有一双眼睛,澄澈如同孩童,却又深邃如同包含了整片星空,仿佛能看透世间一切虚妄。他目光扫过皇甫宸和玄青子,最后落在苏璎珞身上,微微颔首,声音平和,不带丝毫烟火气:“星轨流转,终得一会。这位便是身负‘璇玑’印记的苏姑娘吧?还有太子殿下,玄青子道长,幸会。”

  他一口道破三人身份,显然对己方情况极为了解。

  “阁下如何称呼?”皇甫宸上前一步,将苏璎珞隐隐护在身后,语气不卑不亢。

  “名字不过代号,观星阁中,皆以星宿为名。阁下可称我为‘玉衡’。”男子淡然一笑,目光再次转向苏璎珞,更确切地说,是望向她怀中隐隐散发微光的部位,“苏姑娘,可否将‘璇玑’请出一观?”

  苏璎珞看了皇甫宸一眼,见他微微颔首,便从怀中取出了那块星图石板。当石板暴露在空气中时,其上的星辰光点似乎受到了某种牵引,变得更加明亮活跃,与天上真实的星辰隐隐呼应。

  玉衡看到石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叹:“果然是它……失落已久的‘周天星辰图’碎片之一,璇玑石。看来,北溟幽穴的封印得以暂时稳固,苏姑娘功不可没,亦证明了你确是应运而生的守门人之一。”

  他话语中的信息量极大,不仅点明石板来历(周天星辰图碎片),更直接肯定了苏璎珞在北溟幽穴的作用和身份。

  “守门人?之一?”苏璎珞捕捉到关键词汇。

  “不错。”玉衡点点头,“守护这个世界免受‘归墟之眼’背面那些存在的侵蚀,并非一人一族之力可为。苏氏血脉是钥匙,是真龙之气是基石,而我观星阁,则是观测者与引路者。我们世代观测星象,推演天机,便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引导正确的力量,前往正确的地点。”

  他顿了顿,看向皇甫宸:“殿下身负的龙气,至阳至刚,是稳定归墟之门、抵御幽冥之力的关键。而苏姑娘的净化血脉,则是净化门扉、修复裂隙的根本。二者缺一不可。”

  这番话,与苏璎珞之前的推断不谋而合,也间接表明了观星阁至少在此事上,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阁下今日相约,不会只是为了确认我们的身份吧?”皇甫宸直接切入主题,“归墟之眼究竟是何所在?前往东海,又需要做何准备?幽冥宗在其中,又扮演何种角色?”

  玉衡对于皇甫宸的直白并不意外,他抬手,指向茫茫东海的方向:“归墟之眼,并非寻常意义上的地点。它是现实世界与……其他层面的一个交汇点,一个不断吞噬与诞生的漩涡。其具体位置飘忽不定,唯有依靠‘璇玑石’指引,在特定星象下,方能找到其入口。”

  “至于幽冥宗,”玉衡的语气凝重了几分,“他们并非单纯的破坏者。他们所信奉的‘幽冥之主’,极可能是被封印在归墟之眼另一侧的某个古老存在的一缕意识投影。他们妄图打开归墟之门,接引其主降临,重塑此界法则。北溟幽穴的封印松动,不过是他们计划中的一环,真正的目标,始终是归墟之眼。”

  “我们该如何阻止他们?”苏璎珞急切问道。

  “赶在他们之前,找到并稳定归墟之眼。”玉衡道,“璇玑石是关键。但它目前只是碎片,力量不全,需要以真龙之气激发,再以苏氏血脉引导,方能显现完整的星路。此外,东海之上,并非坦途,有天然形成的空间乱流,有守护归墟的古老海兽,也有幽冥宗布下的重重阻碍。你们需要一艘能抵御风浪与异常力量的船,以及熟悉东海航路、值得信赖的船员。”

  他手腕一翻,掌心出现一枚非金非木、刻满细密星纹的令牌,递给苏璎珞:“此乃‘星引令’,凭此令,可至东海之滨的‘流波城’,寻找一位名为‘沧澜居士’的船匠。他是阁外成员,精通奇门遁甲与船舶建造,或可为你们打造合适的航船。至于船员……或许,你们可以留意一下近期在流波城出没的,那些被称为‘逐浪客’的航海者,他们中,或有身怀异术、不畏艰险之人。”

  信息一条条展开,东海之行的轮廓逐渐清晰,但前路的艰险也愈发具体。不仅有自然的天堑,更有幽冥宗和未知海兽的威胁。

  “观星阁为何不亲自出手?”皇甫宸问出了关键问题。

  玉衡坦然道:“观星阁的誓言,是观测与指引,而非直接介入因果。过度干预,会引发不可预知的天机反噬。我们只能提供信息和有限的帮助,真正的道路,需要你们自己去走。况且……”他目光悠远地望向星空,“我们的敌人,也并非只有幽冥宗。星空的深处,亦有目光在注视着这里。”

  这话意味深长,暗示着可能还存在更强大的、未知的威胁。

  接下来,玉衡又详细解答了苏璎珞关于如何更好地运用血脉之力激发璇玑石的一些疑问,其见解独到,让苏璎珞受益匪浅。会持续了近一个时辰,玉衡将该交代的事情交代完毕,便拱手告辞,身影如同融入了夜色,几个闪烁便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

  望海亭中,只剩下皇甫宸、苏璎珞和玄青子三人,以及怀中那块似乎变得更加沉重的璇玑石。海风依旧,涛声依旧,但他们的心境,却已大不相同。

  东海之行,从模糊的目标变成了清晰无比、且迫在眉睫的任务。流波城,沧澜居士,逐浪客……一系列新的名字和地点,构成了下一段征程的起点。

  “回去吧。”皇甫宸打破沉默,声音沉稳,“我们需要尽快制定详细的计划。朝中的事情,必须加快处理了。”

  返回东宫的马车上,苏璎珞紧紧握着那枚星引令和璇玑石,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夜景,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归墟之眼,那个连观星阁都讳莫如深的地方,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而他们这支由太子、前朝守墓人后裔、道门高真以及未来可能加入的航海者们组成的队伍,又能否在那片吞噬一切的眼眸前,守护住这个世界的安宁?

  答案,或许就在那波涛汹涌的东海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