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的尾迹还缠着麦香,舷窗外的金红色就慢慢淡了,风裹着的甜暖里,悄悄渗进一丝清冽的香——不像麦芒那样带着阳光的燥,倒像浸了晨露的花,轻轻飘过来,就把空气染得软乎乎的。林晚摸了摸兜里的麦粉袋,指尖沾着的麦粉混着花茶的余温,竟和这新香缠在一起,甜得更有层次了。
“是桂花开了。”顾淮深的织网泛着浅淡的银白,新字在光里慢慢舒展:“桂子月中落,香随夜月来。”星舰往下沉时,先听见的不是风声,是细碎的“簌簌”声,像有人在轻轻摇着花树,接着便是陶罐碰撞的脆响,混着一句温软的女声:“慢些倒,别洒了今年的头道酿。”
芽芽早把爪子上的麦粉舔干净了,此刻正趴在舷窗上,鼻子凑得近,连胡须都在抖。它尾巴尖还沾着那根麦芒,现在又落了片小小的桂花瓣,晃一下,花瓣就跟着打个转,像在和风玩闹。大星灵从舷窗飞出去,翅膀扫过远处的树冠,顿时有金桂如雨般落下,在它身后铺了条香软的路。
星舰刚停稳,芽芽就窜了出去,小身子钻进一片老桂树里。那些桂树长得高大,枝桠交错着遮了天,金黄的花瓣缀满枝头,风一吹就往下掉,落在芽芽背上,像披了件碎金的小披风。它“呜呜”叫着,用爪子扒拉着树干,像是在找花瓣里藏着的声音。
林晚跟着顾淮深走下舷梯,脚刚落地,就踩在铺了一层厚桂花瓣的土路上,软得像踩在云里,连脚步声都被花瓣吞了去。眼前是个小小的桂园,十几棵老桂树围着一座青瓦小院,院门口摆着排陶瓮,瓮口用棉纸封着,纸上印着淡淡的桂影,旁边放着个旧木勺,勺柄上缠着圈深褐色的布条,摸上去糙糙的,却带着暖。
“客人来啦?”院门口的竹帘被掀开,一位穿着蓝布衫的老婆婆走出来,手里端着个白瓷碗,碗里盛着琥珀色的液体,飘着几朵完整的桂花。她的发髻上别着枝晒干的桂枝,耳坠是用桂木刻的小铃铛,走动时轻轻响,和花瓣落地的声音混在一起。“快进来坐,刚酿好的桂花酒,凉透了,解乏。”
顾淮深走到陶瓮旁,指尖拂过瓮身的纹路——那纹路是手工刻的,歪歪扭扭,像小孩子画的画,瓮口的棉纸上,还留着指腹反复摩挲的痕迹。“这是老头子年轻时刻的。”老婆婆笑着递过白瓷碗,“他说桂花要配好瓮,不然香就跑了。现在他眼睛花了,刻不动了,就每天坐在树下,帮我捡落在瓮口的花瓣。”
林晚接过碗,抿了一口桂花酒,清甜的酒香里裹着桂香,咽下去时,竟尝出了麦粉的暖甜,还有一丝淡淡的茶香——是兜里的麦粉袋和花茶包蹭到了手上,此刻沾在碗沿,混进了酒里。她低头时,看见碗底沉着片小小的麦芒,不知是从芽芽尾巴上掉下来的,还是跟着星舰的风飘来的。
“奶奶,爷爷又在捡花瓣啦!”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从桂树后跑出来,手里捧着个竹篮,篮里装满了金黄的桂花,花瓣上还沾着露水。她的裙摆上缝着个桂花瓣形状的布贴,跑起来时,布贴跟着晃,像朵会动的小桂花。“爷爷说,今天的花瓣最香,要多捡些,泡在酒里,等在外的小叔回来,就能喝到最新鲜的酿。”
顾淮深抬头看向桂树顶,那里坐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手里拿着个小竹耙,正慢慢耙着枝桠上的花瓣。他的衣角沾着桂粉,袖口磨出了毛边,却笑得很暖,看见林晚他们,就挥了挥手里的耙子:“别站着呀,来尝尝老婆子蒸的桂花糕,刚出锅的,还热乎着呢!”
林晚跟着走进小院,院里摆着张石桌,桌上放着个竹制的蒸笼,笼盖一掀,白汽裹着桂香和米香涌出来,里面的桂花糕方方正正,表面嵌着几颗完整的桂花,像撒了碎金。石桌旁放着个旧石臼,臼底还沾着没碾完的桂花瓣,旁边的木槌上缠着和陶瓮勺柄一样的褐布条,显然是被反复用了许多年。
“这石臼是我们刚成亲时买的。”老婆婆拿起木槌,轻轻碾了碾石臼里的花瓣,“那时候他总嫌我碾的桂花不够细,抢着帮我捶,结果把自己的手捶红了,还嘴硬说不疼。现在呀,换我帮他捶了,他眼睛看不清,只能坐在旁边,帮我数花瓣够不够。”
正说着,石臼旁的桂树忽然晃了晃,落下一阵桂花雨,雨里浮起一道暖影——年轻的老爷爷正握着年轻老婆婆的手,一起捶着石臼里的桂花,笑着说:“再捶几下,这香就能钻到骨子里去,等咱们有了孩子,就让他闻着这桂香长大。”暖影里的老婆婆刚要笑,影子就慢慢散了,只留桂香落在石臼里,和新碾的花瓣混在一起。
“小叔要回来啦!”小女孩忽然指着远处的小路喊。林晚抬头看,只见一个背着行囊的年轻人快步走来,行囊上沾着些尘土,却别着枝新鲜的桂枝。“爹,娘!”年轻人笑着跑过来,接过老婆婆手里的桂花酒,一口饮下,“还是家里的桂酒香,在外头走了再远,都记着这味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爷爷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来,里面是片压干的桂花瓣,边缘都磨得发毛了。“这是你小时候摘的第一片桂花,我和你娘压在罐子里,每年换一片新的,就盼着你回来,能再闻闻家里的桂香。”他说着,把布包递给年轻人,眼里的笑像浸了桂花酒,暖得很。
顾淮深指了指院门口的木牌,那木牌上刻着个“桂守”,旁边画着一棵老桂树,枝桠上挂着个小陶瓮,和眼前的一模一样。老婆婆笑着点头:“每酿一瓮新酒,我们就刻一道,就想着,不管他走多远,只要闻着这桂香,就知道家在这儿等着。”
林晚摸了摸兜里的麦粉袋,又看了看手里的白瓷碗,忽然发现,碗底的麦芒上沾了点桂花酒,甜香里混着麦香、茶香,像把之前的旅途都裹在了一起。顾淮深的织网又亮了,新字裹着桂香浮上来:“桂香浸月,岁岁盼安。”
远处的桂园尽头,有炊烟从另一座青瓦小院升起,混着桂香往这边飘,像是在招手。芽芽从桂树后钻出来,背上的桂花落了一地,小爪子上沾了点桂花糕的碎屑,蹭得林晚裤脚都是黄印。老爷爷正帮年轻人整理行囊,老婆婆拿着那个旧木槌,继续碾着石臼里的桂花,把桂香碾得满园都是,落在花瓣上,化成小小的银光点。大星灵蹲在桂树顶上,翅膀沾着片桂花瓣,朝他们晃了晃脑袋。
星舰缓缓升起时,林晚回头看桂园。老爷爷、老婆婆和年轻人正围着石桌笑,旧木槌的光映在石臼里,连风都染了酒的甜。桂香跟着风往上飘,缠在星舰的尾迹里,和之前的饭香、果香、茶香、麦香混在一起,像在说:别急,下一处的炊烟下,正飘着新的暖呢,等着呢。
桂影在身后慢慢远了,前方的炊烟却更浓了。林晚摸了摸兜里的麦粉袋和刚装的桂花酒,忽然懂了——那些藏在桂香、桂花酒里的盼,和茶园的茶、果檐的果干、石灶的饭、麦浪的糕一样,从不是遥遥的望。是用桂树记着归期,用陶瓮守着味道,等每个远行的人,都能在老地方,尝一口甜的、暖的,像从来没离开过一样。而星舰的尾迹里,饭香、果香、茶香、麦香、桂香正缠在一起,往更浓的炊烟里去,那里还有新的暖,在等着他们。
“是桂花开了。”顾淮深的织网泛着浅淡的银白,新字在光里慢慢舒展:“桂子月中落,香随夜月来。”星舰往下沉时,先听见的不是风声,是细碎的“簌簌”声,像有人在轻轻摇着花树,接着便是陶罐碰撞的脆响,混着一句温软的女声:“慢些倒,别洒了今年的头道酿。”
芽芽早把爪子上的麦粉舔干净了,此刻正趴在舷窗上,鼻子凑得近,连胡须都在抖。它尾巴尖还沾着那根麦芒,现在又落了片小小的桂花瓣,晃一下,花瓣就跟着打个转,像在和风玩闹。大星灵从舷窗飞出去,翅膀扫过远处的树冠,顿时有金桂如雨般落下,在它身后铺了条香软的路。
星舰刚停稳,芽芽就窜了出去,小身子钻进一片老桂树里。那些桂树长得高大,枝桠交错着遮了天,金黄的花瓣缀满枝头,风一吹就往下掉,落在芽芽背上,像披了件碎金的小披风。它“呜呜”叫着,用爪子扒拉着树干,像是在找花瓣里藏着的声音。
林晚跟着顾淮深走下舷梯,脚刚落地,就踩在铺了一层厚桂花瓣的土路上,软得像踩在云里,连脚步声都被花瓣吞了去。眼前是个小小的桂园,十几棵老桂树围着一座青瓦小院,院门口摆着排陶瓮,瓮口用棉纸封着,纸上印着淡淡的桂影,旁边放着个旧木勺,勺柄上缠着圈深褐色的布条,摸上去糙糙的,却带着暖。
“客人来啦?”院门口的竹帘被掀开,一位穿着蓝布衫的老婆婆走出来,手里端着个白瓷碗,碗里盛着琥珀色的液体,飘着几朵完整的桂花。她的发髻上别着枝晒干的桂枝,耳坠是用桂木刻的小铃铛,走动时轻轻响,和花瓣落地的声音混在一起。“快进来坐,刚酿好的桂花酒,凉透了,解乏。”
顾淮深走到陶瓮旁,指尖拂过瓮身的纹路——那纹路是手工刻的,歪歪扭扭,像小孩子画的画,瓮口的棉纸上,还留着指腹反复摩挲的痕迹。“这是老头子年轻时刻的。”老婆婆笑着递过白瓷碗,“他说桂花要配好瓮,不然香就跑了。现在他眼睛花了,刻不动了,就每天坐在树下,帮我捡落在瓮口的花瓣。”
林晚接过碗,抿了一口桂花酒,清甜的酒香里裹着桂香,咽下去时,竟尝出了麦粉的暖甜,还有一丝淡淡的茶香——是兜里的麦粉袋和花茶包蹭到了手上,此刻沾在碗沿,混进了酒里。她低头时,看见碗底沉着片小小的麦芒,不知是从芽芽尾巴上掉下来的,还是跟着星舰的风飘来的。
“奶奶,爷爷又在捡花瓣啦!”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从桂树后跑出来,手里捧着个竹篮,篮里装满了金黄的桂花,花瓣上还沾着露水。她的裙摆上缝着个桂花瓣形状的布贴,跑起来时,布贴跟着晃,像朵会动的小桂花。“爷爷说,今天的花瓣最香,要多捡些,泡在酒里,等在外的小叔回来,就能喝到最新鲜的酿。”
顾淮深抬头看向桂树顶,那里坐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手里拿着个小竹耙,正慢慢耙着枝桠上的花瓣。他的衣角沾着桂粉,袖口磨出了毛边,却笑得很暖,看见林晚他们,就挥了挥手里的耙子:“别站着呀,来尝尝老婆子蒸的桂花糕,刚出锅的,还热乎着呢!”
林晚跟着走进小院,院里摆着张石桌,桌上放着个竹制的蒸笼,笼盖一掀,白汽裹着桂香和米香涌出来,里面的桂花糕方方正正,表面嵌着几颗完整的桂花,像撒了碎金。石桌旁放着个旧石臼,臼底还沾着没碾完的桂花瓣,旁边的木槌上缠着和陶瓮勺柄一样的褐布条,显然是被反复用了许多年。
“这石臼是我们刚成亲时买的。”老婆婆拿起木槌,轻轻碾了碾石臼里的花瓣,“那时候他总嫌我碾的桂花不够细,抢着帮我捶,结果把自己的手捶红了,还嘴硬说不疼。现在呀,换我帮他捶了,他眼睛看不清,只能坐在旁边,帮我数花瓣够不够。”
正说着,石臼旁的桂树忽然晃了晃,落下一阵桂花雨,雨里浮起一道暖影——年轻的老爷爷正握着年轻老婆婆的手,一起捶着石臼里的桂花,笑着说:“再捶几下,这香就能钻到骨子里去,等咱们有了孩子,就让他闻着这桂香长大。”暖影里的老婆婆刚要笑,影子就慢慢散了,只留桂香落在石臼里,和新碾的花瓣混在一起。
“小叔要回来啦!”小女孩忽然指着远处的小路喊。林晚抬头看,只见一个背着行囊的年轻人快步走来,行囊上沾着些尘土,却别着枝新鲜的桂枝。“爹,娘!”年轻人笑着跑过来,接过老婆婆手里的桂花酒,一口饮下,“还是家里的桂酒香,在外头走了再远,都记着这味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爷爷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来,里面是片压干的桂花瓣,边缘都磨得发毛了。“这是你小时候摘的第一片桂花,我和你娘压在罐子里,每年换一片新的,就盼着你回来,能再闻闻家里的桂香。”他说着,把布包递给年轻人,眼里的笑像浸了桂花酒,暖得很。
顾淮深指了指院门口的木牌,那木牌上刻着个“桂守”,旁边画着一棵老桂树,枝桠上挂着个小陶瓮,和眼前的一模一样。老婆婆笑着点头:“每酿一瓮新酒,我们就刻一道,就想着,不管他走多远,只要闻着这桂香,就知道家在这儿等着。”
林晚摸了摸兜里的麦粉袋,又看了看手里的白瓷碗,忽然发现,碗底的麦芒上沾了点桂花酒,甜香里混着麦香、茶香,像把之前的旅途都裹在了一起。顾淮深的织网又亮了,新字裹着桂香浮上来:“桂香浸月,岁岁盼安。”
远处的桂园尽头,有炊烟从另一座青瓦小院升起,混着桂香往这边飘,像是在招手。芽芽从桂树后钻出来,背上的桂花落了一地,小爪子上沾了点桂花糕的碎屑,蹭得林晚裤脚都是黄印。老爷爷正帮年轻人整理行囊,老婆婆拿着那个旧木槌,继续碾着石臼里的桂花,把桂香碾得满园都是,落在花瓣上,化成小小的银光点。大星灵蹲在桂树顶上,翅膀沾着片桂花瓣,朝他们晃了晃脑袋。
星舰缓缓升起时,林晚回头看桂园。老爷爷、老婆婆和年轻人正围着石桌笑,旧木槌的光映在石臼里,连风都染了酒的甜。桂香跟着风往上飘,缠在星舰的尾迹里,和之前的饭香、果香、茶香、麦香混在一起,像在说:别急,下一处的炊烟下,正飘着新的暖呢,等着呢。
桂影在身后慢慢远了,前方的炊烟却更浓了。林晚摸了摸兜里的麦粉袋和刚装的桂花酒,忽然懂了——那些藏在桂香、桂花酒里的盼,和茶园的茶、果檐的果干、石灶的饭、麦浪的糕一样,从不是遥遥的望。是用桂树记着归期,用陶瓮守着味道,等每个远行的人,都能在老地方,尝一口甜的、暖的,像从来没离开过一样。而星舰的尾迹里,饭香、果香、茶香、麦香、桂香正缠在一起,往更浓的炊烟里去,那里还有新的暖,在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