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灵鸡上市-《我的三千美男梦》

  泰安酒店的冷链车停在村口。

  经理正指挥工人搬菜筐时,我拎着两只绑脚的灵鸡走过去。

  “张经理,”我把扑棱的鸡递过去,“尝尝这个。”

  经理推了推金丝眼镜:“江老板...我们酒店有固定禽类供应商...”

  “先拿回去试。”我又塞过一篮鸡蛋,“这蛋炒出来是金黄色的。”

  他接过篮子时愣了愣——蛋壳上泛着淡淡的珠光。

  旁边搬菜的工人凑过来看:“哟!这鸡冠子...咋像玛瑙似的?”

  我掀开鸡笼门,满棚的禽群齐刷刷抬头。经理突然蹲下细看:“这羽毛...怎么比普通土鸡亮?”

  “吃的是玄云子种的灵谷。”我撒了把饲料,鸡群啄食时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经理掏出手机拍照:“江老板...这鸡多少钱一斤?”

  “六十。”我弹开粘在袖口的谷壳,“蛋两块一个。”

  他手一抖,手机差点掉进鸡食槽:“这价比进口和牛还贵...”

  “昨晚杨导剧组喝了鸡汤...”我慢悠悠补充,“苏卿雪今早痘痘消了。”

  经理突然把鸡搂紧:“我这就回酒店!让总厨做道白切鸡!”

  冷链车发动时,他探出车窗喊:“江老板!鸡先留着...我回去找徐总批预算!”

  车子一下就消失在了路口,跑的真快!

  酒店后厨,张经理把两只绑着脚的灵鸡放在台面上时,正在切菜的王大厨刀尖一顿。

  “这鸡...”王大厨用刀背拨了拨鸡冠,“哪儿来的?冠子这么红?”

  “北山村江老板那儿的。”张经理又拎出一篮鸡蛋,“说是吃灵谷长大的。”

  王大厨拿起鸡蛋对着灯照了照,蛋壳在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他二话不说,系上围裙就开始烧水。

  白切鸡下锅时,整个后厨突然安静下来。原本在熬高汤的学徒凑过来嗅了嗅:“师父...这香味...怎么带着点药香?”

  徐总推门进来时,王大厨刚把鸡捞出来。

  金黄的鸡皮在灯光下闪着油光,刀切下去时,肉汁滴在砧板上发出轻微的“滋滋”声。

  “尝尝。”王大厨递过筷子。

  徐总夹起一块鸡肉,肉质鲜嫩得不寻常。他慢慢嚼着,突然瞪大眼睛:“这鸡...吃完喉咙里暖洋洋的。”

  旁边的炒锅“刺啦”一声响,西红柿炒蛋出锅了。蛋液金黄得耀眼,西红柿的汁水把米饭染得通红。

  “明天就去下单。”徐总放下筷子,“一天十只鸡鸭鹅,两百个鸡蛋。”

  张经理赶紧记在本子上,明天赶紧去下订单!

  大早我正蹲在电子秤旁边调试刻度,就听见村口传来轮胎碾过碎石的声音。

  泰安酒店的冷链车摇摇晃晃开进来,张经理跳下车时差点踩进水坑里。

  他挥舞着手里皱巴巴的采购单,金丝眼镜都滑到了鼻尖。

  “江老板!”他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徐总昨晚把整只白切鸡都吃完了!连姜葱蘸料都拌了米饭!”

  我慢悠悠站起身,指了指棚子底下新编的竹笼。

  十几只灵鸡正安静地啄食谷粒,羽毛在晨光里泛着绸缎般的光泽。

  “每天十只鸡鸭鹅...”张经理掏出手帕擦汗,“鸡蛋要两百个...能保证吗?”

  “后山新扩了养殖场。”我掀开旁边蒙着白布的筐子,露出码放整齐的鸡蛋,“这批蛋是三天内产的。”

  张经理突然蹲下细看:“这蛋壳...怎么比昨天那批还亮?”

  “喂了新的灵谷品种。”我抓了把金黄的谷粒撒进鸡笼,“玄云子道长新培育的。”

  这时王大牛开着电动三轮车过来,车斗里装满刚摘的蔬菜。

  他跳下车嚷嚷:“江老板!西坡新孵的小鸭出壳了!”

  张经理赶紧凑过去看。竹筐里毛茸茸的鸭崽挤作一团,嫩黄的喙啄着筐壁。

  财务主任捧着账本跑来:“经理!这采购价...比市场贵三倍啊!”

  “你懂什么!”张经理指着鸡冠,“这品相...国宴厨房都找不着!”

  冷链车开始装货时,村里老人也聚过来看热闹。

  李寡妇挎着菜篮子嘀咕:“这鸡...看着就比咱家养的精神。”

  日头升高时,三十个竹笼都装上了车。

  张经理突然拉住我:“江老板...徐总问能不能每周送两只老鹅?他想炖汤养生。”

  “得加钱。”我弹开粘在袖口的鸭绒,“老鹅养三年...费粮食。”

  王大牛望着远去的车队,突然笑了:“咱村...真要成禽蛋基地了。”

  冷链车刚消失在盘山公路拐角,我就敲响了村口的老铜钟。

  村民端着饭碗从四面八方聚过来,稀饭的热气在晨光里蒸腾。

  “乡亲们!”我站上磨盘,“酒店订每天三十只鸡鸭鹅...三十块一斤收!”

  人群静了一瞬,李寡妇的筷子“啪嗒”掉进碗里:“多少?三十?”

  “鸡苗鸭苗我出!”我指向后山新搭的养殖棚,“下月要加到每天五十只!”

  王老汉突然拽住我裤腿:“江老板...老母鸡...收不收?”

  “收!”我扶起老人,“会下蛋的母鸡...每斤加五块!”

  人群“轰”地炸开锅。赵婆子掰着手指算:“俺家后院能搭三个棚...养百来只不是问题!”

  “鸡蛋也收!”我举起竹筐里温热的蛋,“两块钱一个...有多少要多少!”

  王大牛突然跳上三轮车:“俺现在就去县里买铁丝网!”

  孩子们尖叫着往家跑报信,晒谷场瞬间鸡飞狗跳。

  会计老陈掏出算盘噼啪响:“按户均养八十只算...每月能多挣七千二!”

  日头升高时,全村人都挤在养殖棚前领鸡苗。

  云初带着医学院的学生来帮忙登记,钢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