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看到自己那个世界的作品能在这个朝代引起如此多得喜爱,陈耀祖也是心中自豪。
当然更多的是欣喜。
毕竟对于他来说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旁边的王富贵还在得意地碎碎念着后续的剧情,声音虽不大。
但周围都是竖着耳朵等更新、对剧情极度敏感的书迷,立刻就有耳朵尖的人捕捉到了他的话语。
“什么?!这位兄台,你……你刚才说……第九册?神仙姐姐不是妹妹了?”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猛地抓住王富贵的胳膊,激动地问道。
这一下如同捅了马蜂窝,瞬间,无数道目光“唰”地集中到王富贵身上。
“兄台!你竟已看过第十册?”
“快!快告诉我们后续如何了?”
“王姑娘和段誉到底怎么样了?”
“兄台何处得来的?书肆明明还未到货!”
王富贵先是一惊,随即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终于轮到他显摆的时刻了!
他挺起胸膛,清了清嗓子,故作神秘道:“咳咳,不瞒诸位,在下与那‘搬运公子’乃是同乡。在我们那边,第十册早已发售了。”
他享受着众人羡慕惊讶的目光,但还是保留了一丝底线,没有彻底剧透:
“大家稍安勿躁,我只能说,剧情定然不会让大家失望。
各位心中的神仙姐姐,定会有一个……嗯……不错的结局。”他话说得含糊,却更勾得人心痒难耐。
立刻就有几个衣着华贵的公子哥围了上来,掏出钱袋:
“兄台!你那第十册可带在身上?在下愿出重金购买!”
“我出双倍!只求先睹为快!”
“兄台,那搬运公子究竟是何方神圣?家住何处?年方几何?我等仰慕其才华,只想结识一番,或是……交流一下剧情!”
有人语气急切,那架势,说不清是想送礼还是想寄刀片。
陈耀祖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被团团围住的王富贵,再听到那些想要打听“搬运公子”底细的话,只觉得头皮发麻,后背冷汗涔涔。
他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心里疯狂默念:“马甲千万要捂牢!千万要捂牢!”
这要是被人知道他就是那个“不干人事”、疯狂“发刀片”还差点让主角“兄妹遍地走”的搬运公子。
恐怕今天很难全须全尾地走出这书肆门口了……
再说了,剧情可是金庸老爷子想出来的。
赚钱虽好,但小命更要紧啊!陈耀祖打定主意,这个秘密,必须烂在肚子里!
从书肆那狂热的人群中“突围”出来,三人皆有种哭笑不得的恍惚感。
王富贵还在回味方才被众星捧月的得意,陈耀祖没好气得瞪了这家伙一眼。差点引发“暴动”。
这点小插曲很快被市集的喧嚣与人间的烟火气冲淡。
休假的最后半日,采购才是正经事!
秋意渐浓,街上叫卖糖炒栗子的摊子格外多。
那混合着焦糖与栗子香的温热气息,霸道地钻进鼻腔,勾得人走不动道。
陈耀祖在一个老伯的摊前停下,那栗子个个油光锃亮,裂开着金黄的口子,露出饱满的果肉。
“老伯,来半袋不炒的!”
陈耀祖果断掏出铜钱。
他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书院冬日的情景:
窗外朔风呼啸,屋内炭盆烧得正旺,偶尔爆出噼啪轻响,几颗圆滚滚的栗子埋在热灰里,不一会儿便“噗”地一声绽开,香气瞬间盈满小小的斋舍。
那暖烘烘、甜糯糯的滋味,足以慰藉苦读的寒夜。
除了栗子,他们又采购了不少耐存放的吃食:
甜糯的红薯、耐嚼的肉脯、喷香的芝麻饼,张小花给带的辣酱和咸菜更是用油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生怕漏了味道。
王富贵甚至还买了一小包价格不菲的蜜饯果子,美其名曰“补充脑力”。
等到他们大包小包、心满意足得准备妥当后,发现姚宗胜早已等候在小院外多时。
他正优哉游哉地走进院子里,品着陈清芷泡的粗茶,一见他们这“满载而归”的架势,眼睛顿时亮了。
“哟!采购归来?可曾忘了你们远在舅家、心却与你们同在的挚友我啊?”
他起身迎上来,扇子指向那几个塞得满满当当的书篓,语气酸溜溜又充满期待。
陈耀祖三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道:“想白吃?”
姚宗胜立刻拱手作揖,表情夸张:“岂敢岂敢!愿以劳力换取,回去帮诸位铺床叠被,打扫斋舍,如何?”
“这还差不多!”王富贵嘿嘿一笑,率先从自己书篓里掏出几包肉脯和芝麻饼,塞进姚宗胜空荡荡的书篓里。
陈耀祖也分了他一大捧栗子和红薯。赵廷霄默默地将自己的东西分了一小半过去。
姚宗胜的书篓很快也变得沉甸甸起来,他掂了掂重量,脸上笑开了花:“够意思!今日上山,我负责背最重的那个包裹!”
当日黄昏,告别家人,四人踏上了返程之路。
下山时轻装简从,身轻如燕;上山时,却是“负重前行”,步履维艰。
每个书篓都塞得滚圆,手里还提着几个包袱,四人走一段歇一段,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王富贵哀嚎:“我的娘诶,这比晨跑还累!我感觉我不是回书院读书,是去逃荒的!”
姚宗胜也用扇子猛扇风,苦中作乐道:“非也非也,我等这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只不过路径是用吃食铺就的。”
陈耀祖擦着汗,回头望了望来路,笑道:“现在辛苦点,想到晚上有热乎乎的烤红薯和香喷喷的肉脯,是不是又有劲了?”
这话如同给快耗尽的油灯添了勺油,几人顿时又咬咬牙,互相鼓着劲,继续往上爬。
说来也怪,虽然累得够呛,但竟无人真的抱怨。
一方面是对美食的期待支撑着,另一方面,他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书院数月,每日不辍的晨跑、马术训练,让他们的体魄确实强健了许多。
若放在入学前,这般负重爬山,怕是早就瘫在半道上了。
终于抵达书院,天色尚早。四人没急着休息,而是默契地开始打扫斋舍。
离家两日,桌案床铺已落了一层薄灰。他们将带回来的东西分门别类放好:
吃食仔细收进防潮的陶罐或挂在通风处,笔墨纸砚整理归位,干净的衣物叠放整齐。
王富贵一边收拾一边念叨:“可得收严实点,听说书院里耗子精得很,专偷好吃的。
要是引来一窝,啃了书本不说,晚上窸窸窣窣的,咱就别想睡了,还得被左右同窗骂死。”
这番话说得几人更加小心,姚宗胜甚至找了些碎布条,将罐子口塞得密不透风。
收拾妥当,小小的斋舍焕然一新,弥漫着淡淡的食物香气和皂角的清新味道,充满了生活的踏实感。
休假的松弛感很快被紧张的备考氛围取代。
鸿儒书院的第一次月考,如同悬在每位新生头顶的一柄利剑,悄然逼近。
当然更多的是欣喜。
毕竟对于他来说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旁边的王富贵还在得意地碎碎念着后续的剧情,声音虽不大。
但周围都是竖着耳朵等更新、对剧情极度敏感的书迷,立刻就有耳朵尖的人捕捉到了他的话语。
“什么?!这位兄台,你……你刚才说……第九册?神仙姐姐不是妹妹了?”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猛地抓住王富贵的胳膊,激动地问道。
这一下如同捅了马蜂窝,瞬间,无数道目光“唰”地集中到王富贵身上。
“兄台!你竟已看过第十册?”
“快!快告诉我们后续如何了?”
“王姑娘和段誉到底怎么样了?”
“兄台何处得来的?书肆明明还未到货!”
王富贵先是一惊,随即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终于轮到他显摆的时刻了!
他挺起胸膛,清了清嗓子,故作神秘道:“咳咳,不瞒诸位,在下与那‘搬运公子’乃是同乡。在我们那边,第十册早已发售了。”
他享受着众人羡慕惊讶的目光,但还是保留了一丝底线,没有彻底剧透:
“大家稍安勿躁,我只能说,剧情定然不会让大家失望。
各位心中的神仙姐姐,定会有一个……嗯……不错的结局。”他话说得含糊,却更勾得人心痒难耐。
立刻就有几个衣着华贵的公子哥围了上来,掏出钱袋:
“兄台!你那第十册可带在身上?在下愿出重金购买!”
“我出双倍!只求先睹为快!”
“兄台,那搬运公子究竟是何方神圣?家住何处?年方几何?我等仰慕其才华,只想结识一番,或是……交流一下剧情!”
有人语气急切,那架势,说不清是想送礼还是想寄刀片。
陈耀祖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被团团围住的王富贵,再听到那些想要打听“搬运公子”底细的话,只觉得头皮发麻,后背冷汗涔涔。
他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心里疯狂默念:“马甲千万要捂牢!千万要捂牢!”
这要是被人知道他就是那个“不干人事”、疯狂“发刀片”还差点让主角“兄妹遍地走”的搬运公子。
恐怕今天很难全须全尾地走出这书肆门口了……
再说了,剧情可是金庸老爷子想出来的。
赚钱虽好,但小命更要紧啊!陈耀祖打定主意,这个秘密,必须烂在肚子里!
从书肆那狂热的人群中“突围”出来,三人皆有种哭笑不得的恍惚感。
王富贵还在回味方才被众星捧月的得意,陈耀祖没好气得瞪了这家伙一眼。差点引发“暴动”。
这点小插曲很快被市集的喧嚣与人间的烟火气冲淡。
休假的最后半日,采购才是正经事!
秋意渐浓,街上叫卖糖炒栗子的摊子格外多。
那混合着焦糖与栗子香的温热气息,霸道地钻进鼻腔,勾得人走不动道。
陈耀祖在一个老伯的摊前停下,那栗子个个油光锃亮,裂开着金黄的口子,露出饱满的果肉。
“老伯,来半袋不炒的!”
陈耀祖果断掏出铜钱。
他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书院冬日的情景:
窗外朔风呼啸,屋内炭盆烧得正旺,偶尔爆出噼啪轻响,几颗圆滚滚的栗子埋在热灰里,不一会儿便“噗”地一声绽开,香气瞬间盈满小小的斋舍。
那暖烘烘、甜糯糯的滋味,足以慰藉苦读的寒夜。
除了栗子,他们又采购了不少耐存放的吃食:
甜糯的红薯、耐嚼的肉脯、喷香的芝麻饼,张小花给带的辣酱和咸菜更是用油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生怕漏了味道。
王富贵甚至还买了一小包价格不菲的蜜饯果子,美其名曰“补充脑力”。
等到他们大包小包、心满意足得准备妥当后,发现姚宗胜早已等候在小院外多时。
他正优哉游哉地走进院子里,品着陈清芷泡的粗茶,一见他们这“满载而归”的架势,眼睛顿时亮了。
“哟!采购归来?可曾忘了你们远在舅家、心却与你们同在的挚友我啊?”
他起身迎上来,扇子指向那几个塞得满满当当的书篓,语气酸溜溜又充满期待。
陈耀祖三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道:“想白吃?”
姚宗胜立刻拱手作揖,表情夸张:“岂敢岂敢!愿以劳力换取,回去帮诸位铺床叠被,打扫斋舍,如何?”
“这还差不多!”王富贵嘿嘿一笑,率先从自己书篓里掏出几包肉脯和芝麻饼,塞进姚宗胜空荡荡的书篓里。
陈耀祖也分了他一大捧栗子和红薯。赵廷霄默默地将自己的东西分了一小半过去。
姚宗胜的书篓很快也变得沉甸甸起来,他掂了掂重量,脸上笑开了花:“够意思!今日上山,我负责背最重的那个包裹!”
当日黄昏,告别家人,四人踏上了返程之路。
下山时轻装简从,身轻如燕;上山时,却是“负重前行”,步履维艰。
每个书篓都塞得滚圆,手里还提着几个包袱,四人走一段歇一段,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王富贵哀嚎:“我的娘诶,这比晨跑还累!我感觉我不是回书院读书,是去逃荒的!”
姚宗胜也用扇子猛扇风,苦中作乐道:“非也非也,我等这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只不过路径是用吃食铺就的。”
陈耀祖擦着汗,回头望了望来路,笑道:“现在辛苦点,想到晚上有热乎乎的烤红薯和香喷喷的肉脯,是不是又有劲了?”
这话如同给快耗尽的油灯添了勺油,几人顿时又咬咬牙,互相鼓着劲,继续往上爬。
说来也怪,虽然累得够呛,但竟无人真的抱怨。
一方面是对美食的期待支撑着,另一方面,他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书院数月,每日不辍的晨跑、马术训练,让他们的体魄确实强健了许多。
若放在入学前,这般负重爬山,怕是早就瘫在半道上了。
终于抵达书院,天色尚早。四人没急着休息,而是默契地开始打扫斋舍。
离家两日,桌案床铺已落了一层薄灰。他们将带回来的东西分门别类放好:
吃食仔细收进防潮的陶罐或挂在通风处,笔墨纸砚整理归位,干净的衣物叠放整齐。
王富贵一边收拾一边念叨:“可得收严实点,听说书院里耗子精得很,专偷好吃的。
要是引来一窝,啃了书本不说,晚上窸窸窣窣的,咱就别想睡了,还得被左右同窗骂死。”
这番话说得几人更加小心,姚宗胜甚至找了些碎布条,将罐子口塞得密不透风。
收拾妥当,小小的斋舍焕然一新,弥漫着淡淡的食物香气和皂角的清新味道,充满了生活的踏实感。
休假的松弛感很快被紧张的备考氛围取代。
鸿儒书院的第一次月考,如同悬在每位新生头顶的一柄利剑,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