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缓缓离开码头,亲人们的身影在视野中渐渐变小,最终化作岸边模糊的黑点。
陈耀祖站在船头,迎着凛冽的河风,深深吸了一口气,将那份不舍压在心底,目光投向水天相接的远方。
水路行程颇为顺利。他们乘坐的客船吃水颇深,航行平稳。
一个多月的船上生活,几人并未虚度。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船舱内温书、讨论文章。
偶尔也到甲板上观赏两岸冬日的景致,看那皈依的寒鸦,萧索的村落,以及逐渐变得开阔平坦的中原大地。
王富贵和姚宗胜带的几个护卫果然专业,将三人的起居照顾得妥妥帖帖,连船家都对他们礼敬有加。
虎子更是勤快,跑前跑后,学着伺候笔墨,打理行李,很快就适应了书童的角色。
眼神里充满了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学习的热忱。
水路尽头,他们换乘了早已预订好的马车。
相较于水路,陆路更为颠簸,但也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帝国腹地的风貌。
官道宽阔,车马络绎不绝,虽偶有听闻山匪劫道的传言,但或许是他们的车队看起来并不豪奢。
又或许是他们亮出的秀才文书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毕竟袭击有功名的学子,罪名非同小可,一路上竟真的平安无事,连个毛贼的影子都没见到。
时间在车轮的辗转中流逝,眼看距离年关只剩下不到半月,陈耀祖估算着行程,再有个十来日,应该就能抵达那座传说中的帝都了。
而此时的京城,宇文霄早已做好了安排。
知道几位好兄弟前来京城,人生地不熟,必有许多不便。
自接到他们启程的消息后,他便派了心腹内侍,每日在几个主要的城门口轮流值守。
一旦发现陈耀祖等人的踪迹,立刻飞马回报,他必将亲自出宫迎接。
这段时间,宇文霄在皇宫中也并非无所事事。
自从舍身救驾,赢得太后毫无保留的支持后,他在宫中的处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份太后给予的名单,成了他编织自己势力网络的起点。
他借着养伤和侍奉太后的机会,以“身边人伺候不力,惊扰祖母休养”为由,不动声色地将毓庆宫东配殿乃至他所能影响范围内的宫人进行了一轮彻底的清洗和换血。
那些来历不明、心思各异的眼线被逐一剔除,换上了经由太后渠道推荐或他自己暗中考察后认为忠诚可靠之人。
当然,与丁老大人的接触也没有断,而丁老大人的胆子也果然大。
现在就敢让家中的女眷小辈接触他了,看样子的确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
如今,他所居的宫殿,虽不敢说铁板一块,但至少核心区域已基本掌控在自己手中,确保了言行的相对安全。
同时,他也开始利用太后的资源,谨慎地与名单上的一些官员建立了初步联系。
宇文霄做这些他知道瞒不过他那几个兄弟跟父皇的眼睛。
但他也不在意, 这样的局面,本来就是父皇想要看到的。
只要不是太过,对于这样的事情,景仁帝的确,乐见其成。
宇文霄就像一位耐心的棋手,在波谲云诡的皇宫中,悄然布下一枚枚棋子。
等待着与昔日兄弟汇合后,共同在这权力的棋盘上,落下更为关键的一着。
京城,这座汇聚了无数野心与梦想的城池,正等待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到来。
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三人,连同随从书童,历经一个多月的舟车劳顿,终于在这一日晌午,踏入了大夏王朝的心脏——京城。
甫一穿过那巍峨高耸、守卫森严的城门,一股前所未有的喧嚣与繁华气息便扑面而来,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宽阔笔直的御道仿佛没有尽头,两侧楼宇鳞次栉比,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其精美与宏伟远超长乐郡。
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身着各色服饰的商人、官员、百姓穿梭不息,各种口音的叫卖声、谈笑声、车马声交织成一片,构成了一幅活色生生的盛世画卷。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香料、脂粉乃至运河水流混合的复杂气味,浓郁而充满活力。
“我的个乖乖……”王富贵下意识地喃喃出声,眼睛瞪得溜圆,只觉得眼睛都快不够用了。
姚宗胜也是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镇定,但微微颤抖的手指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震撼。
陈耀祖虽面色沉静,心中亦是波澜起伏,这便是权力的中心,天下英才汇聚之地!
然而,还未等他们细细品味这帝都气象,旁边一辆看似朴素、实则用料做工极为考究的马车旁。
一位身着青灰色短褂、眼神精明干练的中年男子便快步迎了上来。
他目光在陈耀祖三人身上迅速一扫,随即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却不卑微,声音清晰地问道:
“敢问三位公子,可是姓陈、王、姚?自长乐郡而来?”
陈耀祖心中一动,与王、姚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上前一步,从容应道:“正是。阁下是?”
那男子脸上立刻堆起更诚挚的笑容,再次躬身:
“小人邓峰,奉家主之命,特在此迎候三位公子多时了。车马已备好,请三位公子上车,小人这便送诸位去落脚之处。”
听闻“家主”二字,三人立刻心领神会,端起了身份,将方才那片刻的震撼与好奇尽数收敛。
他们知道,在这遍地权贵的京城,一言一行都需谨慎,此刻他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身后那位“家主”——六皇子宇文霄的颜面。
若表现得如同乡巴佬进城,徒惹人笑话不说,更会连累廷霄哥被人看轻。
“有劳邓管事。”陈耀祖微微颔首,语气平和,举止间已带上了几分沉稳气度。王富贵和姚宗胜也收敛了神色,默然跟上。
几人登上马车,本以为京城再大,片刻也该到了。
谁知马车穿街过巷,行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窗外的景致从极度繁华的商业区。
逐渐变为相对安静、但宅邸愈发显得深阔规整的区域。几人这才真切体会到京城“地大物博”的含义。
终于,在一个半时辰后,马车驶入了一条清净的巷子,停在了一处青砖灰瓦的院落前。
众人下车,打量眼前居所。
院门并不张扬,但门楣、门环皆用料讲究,透着一股低调的雅致。
邓峰上前推开院门,侧身引请,一边介绍道:“三位公子,这便是家主为各位准备的暂居之所。
院子虽不算阔大,但胜在位置极佳,离国子监仅隔两条街,步行不过一盏茶的功夫。
且此处环境清幽,左邻右舍多是些清贵的翰林官儿或世家旁支,治安极好,最适合几位公子这样的读书人静心向学。”
陈耀祖几人闻言,心中已是满意了七八分。待走进院内,更是觉得眼前一亮,别有洞天。
入门便是一个精巧的前院,虽不大,却垒石为山,引水为池,池中几尾锦鲤悠然游动。
旁边竟还辟了一小块花圃,时值冬日,里面却有几株名品兰草在特意搭建的小暖棚内吐露幽芳,可见原主人品味不凡。
院中树木修剪得宜,虽是落叶季节,枝干形态却自有一股画意。整个前院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陈耀祖站在船头,迎着凛冽的河风,深深吸了一口气,将那份不舍压在心底,目光投向水天相接的远方。
水路行程颇为顺利。他们乘坐的客船吃水颇深,航行平稳。
一个多月的船上生活,几人并未虚度。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船舱内温书、讨论文章。
偶尔也到甲板上观赏两岸冬日的景致,看那皈依的寒鸦,萧索的村落,以及逐渐变得开阔平坦的中原大地。
王富贵和姚宗胜带的几个护卫果然专业,将三人的起居照顾得妥妥帖帖,连船家都对他们礼敬有加。
虎子更是勤快,跑前跑后,学着伺候笔墨,打理行李,很快就适应了书童的角色。
眼神里充满了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学习的热忱。
水路尽头,他们换乘了早已预订好的马车。
相较于水路,陆路更为颠簸,但也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帝国腹地的风貌。
官道宽阔,车马络绎不绝,虽偶有听闻山匪劫道的传言,但或许是他们的车队看起来并不豪奢。
又或许是他们亮出的秀才文书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毕竟袭击有功名的学子,罪名非同小可,一路上竟真的平安无事,连个毛贼的影子都没见到。
时间在车轮的辗转中流逝,眼看距离年关只剩下不到半月,陈耀祖估算着行程,再有个十来日,应该就能抵达那座传说中的帝都了。
而此时的京城,宇文霄早已做好了安排。
知道几位好兄弟前来京城,人生地不熟,必有许多不便。
自接到他们启程的消息后,他便派了心腹内侍,每日在几个主要的城门口轮流值守。
一旦发现陈耀祖等人的踪迹,立刻飞马回报,他必将亲自出宫迎接。
这段时间,宇文霄在皇宫中也并非无所事事。
自从舍身救驾,赢得太后毫无保留的支持后,他在宫中的处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份太后给予的名单,成了他编织自己势力网络的起点。
他借着养伤和侍奉太后的机会,以“身边人伺候不力,惊扰祖母休养”为由,不动声色地将毓庆宫东配殿乃至他所能影响范围内的宫人进行了一轮彻底的清洗和换血。
那些来历不明、心思各异的眼线被逐一剔除,换上了经由太后渠道推荐或他自己暗中考察后认为忠诚可靠之人。
当然,与丁老大人的接触也没有断,而丁老大人的胆子也果然大。
现在就敢让家中的女眷小辈接触他了,看样子的确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
如今,他所居的宫殿,虽不敢说铁板一块,但至少核心区域已基本掌控在自己手中,确保了言行的相对安全。
同时,他也开始利用太后的资源,谨慎地与名单上的一些官员建立了初步联系。
宇文霄做这些他知道瞒不过他那几个兄弟跟父皇的眼睛。
但他也不在意, 这样的局面,本来就是父皇想要看到的。
只要不是太过,对于这样的事情,景仁帝的确,乐见其成。
宇文霄就像一位耐心的棋手,在波谲云诡的皇宫中,悄然布下一枚枚棋子。
等待着与昔日兄弟汇合后,共同在这权力的棋盘上,落下更为关键的一着。
京城,这座汇聚了无数野心与梦想的城池,正等待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到来。
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三人,连同随从书童,历经一个多月的舟车劳顿,终于在这一日晌午,踏入了大夏王朝的心脏——京城。
甫一穿过那巍峨高耸、守卫森严的城门,一股前所未有的喧嚣与繁华气息便扑面而来,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宽阔笔直的御道仿佛没有尽头,两侧楼宇鳞次栉比,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其精美与宏伟远超长乐郡。
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身着各色服饰的商人、官员、百姓穿梭不息,各种口音的叫卖声、谈笑声、车马声交织成一片,构成了一幅活色生生的盛世画卷。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香料、脂粉乃至运河水流混合的复杂气味,浓郁而充满活力。
“我的个乖乖……”王富贵下意识地喃喃出声,眼睛瞪得溜圆,只觉得眼睛都快不够用了。
姚宗胜也是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镇定,但微微颤抖的手指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震撼。
陈耀祖虽面色沉静,心中亦是波澜起伏,这便是权力的中心,天下英才汇聚之地!
然而,还未等他们细细品味这帝都气象,旁边一辆看似朴素、实则用料做工极为考究的马车旁。
一位身着青灰色短褂、眼神精明干练的中年男子便快步迎了上来。
他目光在陈耀祖三人身上迅速一扫,随即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却不卑微,声音清晰地问道:
“敢问三位公子,可是姓陈、王、姚?自长乐郡而来?”
陈耀祖心中一动,与王、姚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上前一步,从容应道:“正是。阁下是?”
那男子脸上立刻堆起更诚挚的笑容,再次躬身:
“小人邓峰,奉家主之命,特在此迎候三位公子多时了。车马已备好,请三位公子上车,小人这便送诸位去落脚之处。”
听闻“家主”二字,三人立刻心领神会,端起了身份,将方才那片刻的震撼与好奇尽数收敛。
他们知道,在这遍地权贵的京城,一言一行都需谨慎,此刻他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身后那位“家主”——六皇子宇文霄的颜面。
若表现得如同乡巴佬进城,徒惹人笑话不说,更会连累廷霄哥被人看轻。
“有劳邓管事。”陈耀祖微微颔首,语气平和,举止间已带上了几分沉稳气度。王富贵和姚宗胜也收敛了神色,默然跟上。
几人登上马车,本以为京城再大,片刻也该到了。
谁知马车穿街过巷,行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窗外的景致从极度繁华的商业区。
逐渐变为相对安静、但宅邸愈发显得深阔规整的区域。几人这才真切体会到京城“地大物博”的含义。
终于,在一个半时辰后,马车驶入了一条清净的巷子,停在了一处青砖灰瓦的院落前。
众人下车,打量眼前居所。
院门并不张扬,但门楣、门环皆用料讲究,透着一股低调的雅致。
邓峰上前推开院门,侧身引请,一边介绍道:“三位公子,这便是家主为各位准备的暂居之所。
院子虽不算阔大,但胜在位置极佳,离国子监仅隔两条街,步行不过一盏茶的功夫。
且此处环境清幽,左邻右舍多是些清贵的翰林官儿或世家旁支,治安极好,最适合几位公子这样的读书人静心向学。”
陈耀祖几人闻言,心中已是满意了七八分。待走进院内,更是觉得眼前一亮,别有洞天。
入门便是一个精巧的前院,虽不大,却垒石为山,引水为池,池中几尾锦鲤悠然游动。
旁边竟还辟了一小块花圃,时值冬日,里面却有几株名品兰草在特意搭建的小暖棚内吐露幽芳,可见原主人品味不凡。
院中树木修剪得宜,虽是落叶季节,枝干形态却自有一股画意。整个前院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