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救驾有功-《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

  “皇祖母洪福齐天,自有神明庇佑。”宇文霄适时地打断,声音虚弱却带着真挚的孺慕。

  “孙儿只是做了该做之事。见到皇祖母遇险,孙儿心甘情愿,万死不辞。”

  他这话说得极其巧妙,既表达了孝心,又隐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纯粹。

  他没有直接索要回报,反而强调这是发自本心的行为。

  果然,太后闻言,心中大为震动,又是感动又是愧疚。

  她紧紧握了握宇文霄的手,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好孩子!哀家知道你在宫里的难处。

  从前是哀家疏忽了,从今往后,只要有哀家在一日,定不会让你再受委屈!哀家,就是你的靠山!”

  她说着,对身旁的心腹嬷嬷使了个眼色。

  嬷嬷立刻会意,从袖中取出一份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绢帛,恭敬地递给太后。

  太后接过,亲手放在了宇文霄的枕边。

  “霄儿,这个你收好。”太后压低了声音,语气凝重。

  “这上面是一些人的名字,或在朝,或在地方,都是哀家信得过、也还能使得上几分力气的老骨头。

  往后,你若遇到难处,或需人办事,可凭此物去找他们。他们……会知道该怎么做。”

  宇文霄目光落在那一方薄薄的绢帛上,心中波澜骤起。

  他知道,这才是太后给予的最实质、最珍贵的回报。一份属于她老人家的政治资源和人脉网络!

  有了这份名单,他在朝中就不再是孤立无援,终于有了可以落子的棋盘!

  他眼中瞬间涌上恰到好处的泪光,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这份“信任”与“依靠”,

  他声音微哽,带着一丝不敢置信的颤抖:“皇祖母……这……这太贵重了!孙儿何德何能……”

  “你值得!”太后斩钉截铁,“你救了哀家的命,更让哀家看到了你的孝心、胆识和担当!

  这些东西,放在哀家这里也是闲置,交给你,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只盼你莫忘初心,谨守本分。”

  “孙儿谨记皇祖母教诲!定不负皇祖母厚望!”宇文霄郑重承诺。

  太后又嘱咐了好生休养,这才放心离去。

  太后前脚刚走不久,景仁帝后脚便到了。

  皇帝看着满屋子的礼品和床上脸色苍白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关切,有赞赏,也有一丝帝王的审视。

  “霄儿,感觉如何?太医怎么说?”景仁帝在床边坐下,语气温和。

  “劳父皇挂心,儿臣无大碍,只是皮肉伤,将养些时日便好。”宇文霄恭敬地回答。

  “这次,你做得很好!非常好!”景仁帝看着他,毫不吝啬地夸赞。

  “临危不乱,勇毅果决,更难得的是这片纯孝之心!朕心甚慰!

  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只要朕能做到,无有不允!”

  这是帝王对功臣的承诺,也是一次试探,想看看这个儿子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宇文霄心中早已计较清楚。他与皇帝之间每一次谈话都夹杂着一丝试探。

  他抬起苍白的脸,目光清澈地看向景仁帝,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开口道:“父皇,儿臣……确有一事相求。”

  “哦?但说无妨。”

  景仁帝心也不免紧张起来,他怕自己看好的儿子,也会让他失望。

  “儿臣……想向父皇求几个国子监的入学名额。”

  此话一出,景仁帝明显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错愕。

  他设想过宇文霄可能会要实权官职,可能会要丰厚赏赐,甚至可能会为母族求恩典。

  却万万没想到,他拼死换来的一个如此珍贵的许诺,竟然用在了几个国子监的名额上?

  这未免太过……小题大做?甚至有些……浪费?

  “国子监名额?”景仁帝微微蹙眉,语气带着探究,“霄儿,你应当知道,朕允你一个要求,其价值远非几个名额可比。你确定要用于此处?”

  宇文霄早已准备好说辞,他脸上适时地流露出追忆与感激交织的神情,声音也低沉了几分:

  “父皇明鉴。儿臣知道这个机会珍贵。但儿臣更知道,若非当初在长乐郡时。

  有几位志同道合、亲如手足的兄弟始终相互扶持,在儿臣困顿迷茫、遭遇危难之时屡次伸出援手,儿臣或许……根本走不到父皇跟前,更无缘承欢膝下。”

  他顿了顿,眼中真情流露:“他们与儿臣,并非血亲,却胜似血亲。

  如今儿臣侥幸得父皇眷顾,身份不同往日,但儿臣不敢或忘昔日情谊。

  他们皆有才华,只是困于地域,难觅更好的进学之阶。

  儿臣别无他求,只希望能借此机会,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也能进入国子监这等学术圣地,精进学问,将来或可为我大夏尽一份力。

  此乃儿臣私心,亦是儿臣……对过往情谊的一份报答。还望父皇成全!”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合情合理。将一个“知恩图报”、“重情重义”、“不忘本”的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

  他没有为自己谋求任何私利,而是将功劳分给了曾经的伙伴,展现了一种难得的胸襟与义气。

  景仁帝听完,脸上的错愕渐渐化为欣赏,最终化为畅快的笑容。

  他朗声笑道:“好!好一个知恩图报!好一个重情重义!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霄儿,你不仅有勇有谋,更有如此品性,实属难得!区区几个国子监名额,何足挂齿!朕准了!

  你要几个?朕即刻下旨,着吏部和国子监办理!”

  景仁帝对于这个儿子之前的调查也算是格外清晰,倒的确是知晓,那几个孩子的存在。

  的确不错。老六能够拥有那样的兄弟情义,是在深宫当中可能一辈子都体会不到的。

  “儿臣,谢父皇恩典!”

  宇文霄心中一定,知道这步棋又走对了。

  他不仅如愿为陈耀祖等人铺平了道路,更在父皇心中留下了“品行高洁”、“堪当大任”的深刻印象。

  这份无形的资本,远比那些有形的赏赐,更为珍贵。

  殿内,父子看似温情脉脉,实则心思各异,一场围绕权力与情感的博弈,在看似平淡的对话中,悄然完成。

  宇文霄的羽翼,在鲜血与谋算中,正悄然丰满。

  而且在拿到名额之后内心更是火热,马上就要与他的好友们见面了。真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