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你看这个数成不成-《吾家厨房有点田》

  她几乎要按捺不住跳起来,幸好及时稳住心神,只是眼睛骤然亮得惊人。

  她怎么早没想到、比起费时费力、且工具不慎齐全的红薯粉条,做豆腐显然是更快、更稳妥的来钱路子!

  豆子家里现成就有,刚收上来的,颗粒饱满。

  家里现在有百来斤豆子,她快速心算了一下,现在市面上豆子一文钱一斤。

  这东西在现在的时代并不是精贵的主食,大多都用来熬粥,喂猪。

  一斤豆子大概能产出三到四斤豆腐,以及一堆豆渣。

  豆腐可以拿去卖、豆渣也可以用来做粗粮饼子或者后面做肥料。

  按市面价,这豆腐一斤能卖二到三文钱......按最低两文钱计算,那一斤豆子就能赚六文!

  这可是暴利的东西!

  豆腐这东西,家家户户日常都要吃。

  关键是,脑子里并没有出现有关豆腐的记忆。

  这玩意在这年代怕是还没有出现......

  就算出现,即便一时做不出花样,光是白嫩的水豆腐,每日里挑去镇上或村里卖,也是一笔稳定的进项。

  她的心思立刻活络起来,前世拍过的传统手工豆腐制作流程清晰地在脑中回放:泡豆、磨浆、过滤、煮浆、点卤、压制成型……每一步都记得真切。

  然而,兴奋劲儿刚上来,就被一盆冷水浇了个清醒......石磨!

  做豆腐最紧要的是有一盘石磨来磨豆浆,不然估计是累死也做不出来。

  可石磨这东西不是木质的会便宜,在古代还是农家都算是大件。

  大石磨甚至比牲畜都要贵,那小的呢?

  她蹙起眉头,不知道一盘小些的石磨要多少银钱。

  不过也没关系,先去打听打听石磨的价钱。

  若实在贵得离谱,再想别的法子,或是借别人家的用用,就是麻烦了点。

  脚下不知不觉走到了陈爷爷家门口。

  陈爷爷正就着门口的光亮,眯着眼打磨一个木盆的边沿。

  “陈爷爷。”许安宁站在院门外喊道。

  “宁姐儿来了?”陈爷爷抬起头,“这回又要做啥家什了?”

  许安宁抿嘴笑了笑,走进院子:“想请您再做几样晾东西的家什。”

  她蹲下捡起一根小木棍,在泥地上划拉起来:“想要几个长方形的浅盘,大概这么长,这么宽,”

  她比划着大概的尺寸:“厚度嘛,大概半指深就成,底板得平整,边沿呢,稍稍拢起这么一点点。”

  她用手指量出大概半寸的高度:“能拢住东西不往外掉就成。”

  陈爷爷放下手里的活,凑过来看她画的线,又抬眼看看她:“这种浅木盘,晒米麦嫌浅,晾青菜又嫌小,你这是要晾啥金贵东西?”

  许安宁笑了笑:“是想做些山野吃食,用来定型的。”

  又道:“东西得铺平了晾晒,形状才会看起来好看点。之前的竹匾太深,边缘又是圆的,不好用。”

  “哦,是要个规整的晾盘。”陈爷爷是老师傅,一说就明白了,他点了点头。

  “这简单,我给你用些好点的杉木板子拼就成,接缝边上连接的地方弄平整,底板弄光溜点,边沿也磨圆润了。”

  “哎,就是这个意思!麻烦您了陈爷爷。”许安宁心下欢喜,“这样的浅盘,您先给我做五个吧,工料钱一块算给您。”

  五个这么大的晾盘,晒上两次就够了。

  “成。”陈爷爷爽快地应着,心里已开始琢磨用哪几块料了。

  许安宁想了想制作豆腐得大量容器,家里的陶盆瓦罐明显不够用。

  思考一下,又开口道:“陈爷爷,还想再麻烦您一件东西。”

  “哦?宁姐儿今日这是要开张做大生意了?还要什么,一并说来。”陈爷爷打趣道,手里拿着炭笔在一块木料上记着尺寸。

  许安宁笑了笑,用手比划着:“想要一个……大概这么长,这么宽,深度大概这么高的木框子。”

  她大致比划出一个一尺见方,半尺来深的方正框子模样。

  然后又道:“这个框子底板不能封死,得留出缝隙来,好让里头的东西能沥出水分。”

  “还得做一个能严实盖进去的盖子,盖子要比框口小一圈,能活动才行。”

  陈爷爷一听就明白了大半:“这是要用来压东西定型,沥水用的?”

  他琢磨了一下:“底板用窄木条拼,中间留细缝,倒是不难。盖子上还得能压重物?”

  “对,陈爷爷您真厉害!”许安宁点头。

  “最好这框子能拆还能装,后面用完还可以清洗,不然日子久了怕里面藏脏东西。”

  陈爷爷听许安宁夸自己,那真是乐的见牙不见眼。

  他心情大好,又眯眼想了一下,点点头:“成!我明白了。做个能拆拼的沥水框子,底板留出缝,再加个活盖。这东西做得精细些。”

  许安宁这下放心了。

  有了这特制的沥水框,后面无论是做豆腐,还是尝试其他需要脱模沥水的食材,都方便多了。

  她接着道:“还想跟您买个现成的大木盆,再要一个大木桶。”

  “这个有现成的。”陈爷爷指着墙角一排新做好的木盆木桶,“你看哪个喜欢,直接拿走就是。”

  许安宁挑了个大小适中,木质细密的木盆和一个厚实的大木桶。

  仔细看过了那几样相中的家什,心里大致有了数,这才开口问价。

  “陈爷爷,您给瞧瞧,方才说的那五块晾糕用的浅盘,加上那个大号木盆木桶,还有这个沥水框这几样拢共要多少银钱?”

  陈爷爷走到堆放材料的地方,在心里算了一下:“这晾盘要做成你说的那种方正平整,板子得选差不多的,接缝处也得多费些工夫。五个浅盘,便算你六十文吧。”

  接着,他指了指墙角那几个做好的盆桶:“那大号木盆,二十文。做大桶用的木料厚实,得三十文。这个沥水框就算你二十五文。”

  他顿了顿:“这几样加起来,浅盘六十,木盆二十,大桶三十,沥水箱二十五文……拢共是一百三十五文。宁姐儿,你看这个数成不成?”

  还好。

  这数目比自己刚刚估的价还少了些,她松了口气。

  而且是连工带料一起的,已经不算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