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平康坊-《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

  没多久,两人就来到了平康坊附近的崇仁坊。

  仙师,您走路得再垮些。李泰一本正经地指导何健旺走路。

  他做了个揣袖子的动作,活脱脱个市井老油条。

  何健旺看得目瞪口呆:你小子平时没少偷溜出来吧?

  李泰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实不相瞒,...一些公务需要实地考察...

  公务?何健旺斜眼看他,去平康坊考察?

  真的!李泰急得直跺脚,平康坊不仅是...那个地方,还是长安最大的书画交易市场。我在那儿认识了好几个西域来的画师,他们教我...

  话没说完,街角突然转出某个朝廷大员的马车。

  李泰反应极快,一把拽着何健旺躲到路边胡饼摊后,动作熟练得令人心疼。

  魏王殿下,何健旺幽幽道,考察工作很到位啊。

  李泰讪笑着递过两个铜板,买了两张热乎乎的胡饼,塞给何健旺一张:仙师尝尝,这家用的是陇西来的胡麻,特别香。

  咬了口胡饼,何健旺不得不承认这小胖子确实会吃,否则这一身肉从哪里来的?

  这饼面皮酥脆,内里绵软,胡麻香气在舌尖炸开,比他之前在宫里吃的精致点心更胜一筹。(主角渐渐吃惯了唐朝食物了)

  其实...李泰突然压低声音,我出来不只是为了玩。父皇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坐在宫里,哪知道百姓是喜是忧?

  他指着远处几个正在修水渠的民夫:比如他们,从去年开始就抱怨官府发的工钱不足。我查了查,竟然是户部有人克扣...

  何健旺惊讶地看着这个满脸稚气的小胖子,难怪太宗皇帝这么宠爱他,确实有一定真才实学的。

  说着说着,两人转过崇仁坊,就听见人声渐渐鼎沸。前方街口立着座彩楼,檐角挂着红灯笼,隐约有丝竹声飘来。

  李泰突然紧张地拽住何健旺袖子:仙师,那就是平康坊了。咱们先说好,待会一切听我的,可不能乱来...

  “行,都听你的,带路吧!”何健旺笑着答应,然后跟着李泰来到平康坊南曲的彩楼前。

  只见他刚露了个脸,二楼雕花窗就一声推开,探出个满头珠翠的脑袋。

  哎哟喂!这不是李小郎君嘛!那妇人声音尖细得能戳破耳膜,今儿个什么风把您吹来啦?

  何健旺惊诧地看向身旁的小胖子,后者已经挺起圆滚滚的肚子,摆出副老成持重的模样:孙妈妈,近日可有新谱的曲子?

  有有有!被称作孙妈妈的老鸨提着裙子噔噔噔跑下楼,脸上褶子笑成了一朵菊花,白小娘子新得了首《春莺啭》,就等着您来品评呢!

  何健旺被这阵仗惊得后退半步,低声道:你小子到底来了多少回?

  李泰耳根通红,强装镇定:都说了是来考察民间艺术的...

  话没说完,坊内突然涌出五六个妙龄女子,个个绫罗绸缎,香风扑面。

  为首的红衣女子一把挽住李泰胳膊:李小郎君可算来了!

  另一个翠衫姑娘也不甘示弱,揪住李泰另一边袖子:郎君答应听奴家弹新曲的,可不能食言!

  小胖子被拉得左摇右晃,活像个掉进狼窝的小羊羔。

  何健旺惊的嘴都张的老大,这场景可比电视剧有意思多了。

  孙妈妈眼尖,立刻注意到何健旺:这位郎君面生得很,可是李小郎君的朋友?

  咳咳,李泰好不容易从脂粉堆里挣出脑袋,这位是何...何郎君,从岭南来的大商贾,你们可要好好招待。

  一听大商贾三字,姑娘们眼睛更亮了。

  何健旺还没反应过来,手里就被塞了盏温热的酒,左右胳膊各挂上个软玉温香的身子。

  何公子尝尝这酒~

  公子听口音不像岭南人呀~

  李泰在旁边挤眉弄眼,用口型无声地说:看吧,就说只是听曲的。

  跟着姑娘们穿过挂满红灯笼的回廊,何健旺才发现这平康坊与想象中截然不同。

  没有露骨的调笑,反倒处处透着雅致。

  假山流水间设着琴台,回廊转角摆着棋枰,就连空气中浮动的都是檀香混着墨香的味道。

  最终,两人选了个靠窗的位置,这儿比较安静,对楼内的情况一目了然,又不会被外面的喧哗打扰。

  接着李泰掏出银钱,示意今儿个有客人,要清静些,下次再跟姑娘们交流。

  姑娘们虽然有些不情愿,却还是领了赏钱纷纷离去。

  等姑娘们离开,李泰凑过来小声讲解,这儿分南曲北曲,南曲多是诗书传家的姑娘们唱,北曲则由...

  正说着,前方月洞门内传来铮铮琵琶声。

  李泰眼睛一亮:是白小娘子的轮指!

  厅内设着十数张矮几,已有不少文人打扮的宾客跪坐聆听。

  中央琴台上,着月白襦裙的少女低眉信手,指尖在四弦上翻飞。

  何健旺这个现代人虽不懂乐理,也能听出那旋律时而如珠落玉盘,时而似雨打芭蕉,确实有些意思。

  这是《霓裳》第一叠,李泰陶醉地眯起眼,去年上元节,白小娘子在花萼楼当着满城士子的面弹过...

  曲至半酣,忽听的一声脆响。

  何健旺转头看去,后排两个锦袍男子正怒目相视,地上碎了个酒盏。

  王兄何必动怒?年轻些的男子冷笑,不过是一些典故罢了,也要争抢?

  李十九!年长者拍案而起,你方才分明暗讽我诗作俚俗!

  满座宾客见怪不怪,反倒有几人露出看好戏的表情。

  白小娘子琴音未断,只是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要打出去打,前排摇扇子的华服公子懒洋洋道,别耽误我们听曲。

  谁知那二人非但没动手,反而同时整了整衣冠。

  年长者突然转身对琴台一揖:白姑娘,王某偶得佳句,不知可否借琵琶一用?

  白小娘子微微一笑,抱着琵琶起身让位。

  只见那王姓文人坐下后深吸一口气,五指猛地划过琴弦。

  开始弹奏起来,虽然指法生疏,但胜在气势磅礴。等完结时,还挑衅地瞪了对面一眼。

  李泰捂着嘴偷笑:这是太原王氏的公子,跟陇西李氏那位斗了三个月了,就为争白小娘子一盏茶。

  何健旺正看得有趣,忽见那李姓青年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支玉箫:王兄既然献丑,李某也只好现眼了。

  清越的箫声骤然加入琵琶,竟是分毫不差地和上了节奏。两人一个弹一个吹,眼神厮杀得火花四溅,乐曲却被演绎得意外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