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污名-《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

  垂拱殿内,气氛比之前更加恐慌。

  宋钦宗赵桓坐在龙椅上,身体抖得如同风中落叶,脸色惨白如纸,嘴里不住地喃喃:“太原...太原也被围了...怎么办...怎么办...”

  投降派官员们也是慌了神,但他们慌乱的方向与忠良们截然不同。

  他们不是担心国土沦丧、百姓遭殃,而是担心战火扩大,会影响他们“议和”的大计,甚至会威胁到他们自身的安全!

  “陛下!陛下勿忧!”一个官员急忙出列,“正因为太原被围,更显议和之紧迫!当更快凑齐岁币,送达金营,方可显示诚意,或可使金人暂缓攻势啊陛下!”

  “是啊陛下!当务之急,是让完颜元帅看到我们的诚意!岁币!必须再加快速度筹措!”

  “还有种师道!种师道的兵怎么还没到?!速发金牌催促进兵!护驾!护驾要紧啊!”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到处都在打仗,太危险了!必须更快地花钱买平安,并且让保镖赶紧到位!

  李纲冷眼看着这群人的表演,但脸上却不得不做出深以为然的表情,出列附和道:

  “诸位同僚所言甚是!金人两路进兵,更需陛下稳坐中枢,以柔克刚。岁币之事,确需加紧!种师道之兵,亦需火速催促进京,以安圣心,以固防务!”

  他甚至主动提出:“臣请陛下再发三道金牌,严令种师道昼夜兼程,限日抵京!京师防务,臣亦会再加紧督促,务必确保万无一失,绝不让陛下受丝毫惊扰!”

  这番话,再次说到了赵桓的心坎里!

  “准!统统准奏!”

  赵桓声音尖利地叫道,

  “李爱卿,岁币之事,由你...由你协同有司,全力督办!务必最快时间凑齐!金牌!现在就发金牌!连发十道!催那种师道速来护驾!快!快去!”

  于是,在太原被围的噩耗刺激下,一场更加疯狂的搜刮在汴京城内展开了。

  国库早已空空如也,徽宗没带走的内帑也被逼着掏出了大半。但这对于金人提出的天文数字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压力瞬间转移到了汴京城的富商巨贾、寺庙道观,以及最后的——普通百姓身上。

  如狼似虎的差役拿着加盖皇印的文书,冲进店铺、民宅,以“助饷”、“抗金”为名,实则进行着赤裸裸的抢劫!哭声、骂声、哀求声瞬间响彻了整个汴京城。

  而这一切暴行的具体执行者,在百姓眼中,便是那位深受皇帝“信任”、负责“督办”此事的守御使——李纲!

  “就是他!李纲!皇帝的走狗!”

  “什么忠臣!分明是酷吏!是佞臣!”

  “为了讨好金人,如此盘剥我等!他与蔡京之流有何区别?!”

  “不!他比蔡京更可恶!蔡京贪,他这是要我们的命去换他的富贵!”

  “我看他就是司马懿!鹰视狼顾,包藏祸心!表面忠君,实则窃国!”

  污水般的骂名,如同瘟疫般在绝望的百姓中蔓延。

  李纲过往力主抗金、刚正不阿的名声,在这滔天的民怨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他甚至被比作了历史上那些欺君罔上、残害百姓的权奸!

  一些不明真相、甚至同样被搜刮的太学生和低级官员,也开始用鄙夷和愤怒的目光看待李纲。

  消息通过隐秘渠道传回李纲府邸密室。

  李纲听完家人的禀报,身体微微晃了一下,脸色瞬间惨白如纸。

  他一生所求,不过是匡扶社稷、保全百姓,如今却落得如此千古骂名,被视作国贼!这种屈辱和痛苦,远比刀剑加身更甚百倍!

  在一旁的赵光义,将李纲的反应看在眼里。

  他亲眼看着这位忠臣为了大局,忍辱负重,配合他演那一出出“曲线救国”的戏码,如今更是在不明真相的百姓口中,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的污名和诅咒。

  赵光义并非完全铁石心肠之人。

  尤其是经历了生死、目睹了国难,此刻见到忠臣受辱,他心中百感交集,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愧疚猛地涌上心头。

  这位曾经为了皇位可以狠心对兄长下手、在位时也多有权术算计的帝王,此刻竟忍不住眼圈发红,声音哽咽起来。

  “伯纪...伯纪...”赵光义上前一步,竟有些手足无措,他看着李纲,泪水终于滚落下来,“是朕...是光义无能!累你受此奇耻大辱!朕...朕对不住你!”

  他想起自己复活以来的种种,若非李纲忍辱负重、里外周旋,局面早已不可收拾。

  而如今,所有的骂名却都由李纲一肩扛下!

  李纲听到太宗皇帝的哭声,猛地回过神来。他看到这位死而复生的祖宗皇帝为自己落泪,心中的委屈和悲愤反而被冲淡了不少。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整理衣袍,对着赵光义深深一揖:

  “陛下何出此言!臣之所为,上对得起天地祖宗,下对得起江山黎民!些许污名,何足挂齿!百姓不解,骂我李纲是奸佞,是国贼,臣...臣心中虽痛,却无悔!”

  他的声音逐渐高昂:“只要陛下仍在!只要种将军大军即至!只要仙师愿助我等!只要能保住我大宋江山不堕,华夏衣冠不绝!莫说是背负骂名,便是此刻粉身碎骨,我李纲——也受了!!!”

  最后一个“受了”字,他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震屋瓦,带着无尽的屈辱、坚毅和忠诚!

  赵光义看着眼前这位脊梁挺得笔直、甘愿背负万世骂名也要救国于危难的重臣,心中震撼无以复加!也让他对自己在位时做的一些决策深感惭愧!

  他猛地后退一步,竟不顾帝王之尊,对着李纲,撩起袍袖,便要躬身下拜!

  “伯纪深明大义,忠贯日月!光义...代赵氏列祖列宗,代大宋江山——谢过伯纪!请受光义一拜!”

  李纲大惊失色,慌忙抢上前一步,死死托住赵光义的手臂,声音带着哭腔:“陛下不可!折煞臣了!臣万万不敢受!此乃臣之本分!本分啊!”

  君臣二人,一者欲拜,一者力阻,在这狭小的密室内,皆是热泪盈眶。

  赵光义最终没有拜下去,但那份感激和信任,已深深刻入彼此心中。

  “伯纪,再忍耐片刻。”

  赵光义擦去眼泪,眼神重新变得锐利,

  “待种师道一到,待仙师助我等联络众臣,便是拨云见日之时!届时,朕定要为你正名!让天下人都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忠臣!”

  李纲重重颔首,眼中燃烧着坚定的火焰:“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