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球”房车停在工地旁相对阴凉的树荫下,成了陈星灼临时的“行宫”。她穿着简单的T恤和长裤(在周凛月严防死守下,终于放弃了人字拖,改穿了一双透气的网面运动鞋),悠闲地坐在遮阳棚下的小桌旁,面前放着一杯刚泡好的、香气氤氲的白茶。旁边的小型静音冰箱里,冰镇着给周凛月准备的鲜榨果汁和几样她爱吃的小零食。她手里拿着平板,屏幕上是荷兰船厂发来的最新进度报告和工程照片,偶尔抬眼看看远处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堡垒入口,眼神平静,带着一种大局已定的从容。
囤货大业早已进入了“佛系”阶段。除了偶尔遇到品质极佳的特定成品菜会顺手收几十份进空间,鲜肉、海鲜、水果、蔬菜这些对时效要求极高的品类已经彻底停止大规模采购。日常所需,完全是随缘。逛超市或市场时看到新鲜水灵的,就买一点,够两人吃一两顿即可。空间里堆积如山的各类成品菜,各类生鲜,各类罐头、冻干、真空米面、调味料……别说两年,按照陈星灼现在日益精进、且只需满足两人份量的厨艺水平,三辈子都绰绰有余。
她想了下她俩平常的食量,午餐和晚餐,通常就是简单的两菜一汤。周凛月下午的零食和水果消耗量巨大,常常到了晚饭时间还捧着肚子喊“吃不下”,陈星灼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只会默默把分量再减少些。只要不浪费,空间里的物资是取之不尽的。
这天傍晚,夕阳将天边染成橘红。周凛月终于结束了和张工、王工以及几个室内设计师长达数小时的“鏖战”。从空间功能区划分的争论,到墙面材料的环保性和隔音性,再到某个卫生间的管道走向是否合理……她感觉自己脑细胞死了一大片,嗓子也快冒烟了。脸上、头发上不可避免地沾了些灰尘,精心搭配的工装裤膝盖处也蹭上了一小块灰白的印记。
她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向“煤球”,远远就看到陈星灼那副岁月静好的模样——清爽、悠闲、甚至带着一丝惬意的慵懒,慢悠悠地品着茶,与周围尘土飞扬、热火朝天的工地环境格格不入。
一股无名火“噌”地就窜了上来!
周凛月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带着一身“战场”归来的硝烟味儿(主要是灰尘味)和怨气,一屁股坐在陈星灼对面的椅子上,气鼓鼓地瞪着她。
“哟,周工辛苦了。” 陈星灼抬眼,看到她灰扑扑的小脸和炸毛的头发,眼底掠过一丝笑意,顺手把桌上那杯冰镇好的橙汁推过去。
周凛月抓起橙汁“咕咚咕咚”灌了大半杯,冰凉的液体稍稍压下了火气,但委屈感却更盛了。她把杯子往桌上一放,发出“哐当”一声,控诉道:“陈星灼!你看看你!你再看看我!” 她指了指自己沾灰的脸颊和裤子,“我在里面跟打仗一样,嗓子都说哑了,你倒好!在这里喝茶乘凉,岁月静好!你还有没有点良心!结了婚就不宠老婆了是吧?!”
陈星灼被她这突如其来的控诉弄得有点懵,随即又觉得她这副气呼呼、脏兮兮又理直气壮的样子可爱得紧。她忍住想伸手给她擦脸的冲动,挑了挑眉,语气带着点无辜的调侃:“周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空间规划和室内设计是你的强项,我掺和进去只会添乱。核聚能、星链、‘方舟’那边,我可没闲着。” 她晃了晃手里的平板,“我这叫各司其职,资源优化配置。”
“我不管!” 周凛月耍起了小性子,身体往前一倾,隔着桌子凑近陈星灼,大眼睛里满是控诉,“反正我看着你在这里这么舒服,我心里就不舒服!我累死累活,你清闲享福!不公平!”
陈星灼看着她近在咫尺、沾着灰尘却依旧生动的脸庞,还有那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的鼻尖,心底软得一塌糊涂。她知道周凛月不是真的抱怨工作,而是在向她撒娇,寻求关注和安慰。她放下平板,伸出手,用指腹极其轻柔地蹭掉她脸颊上的一点灰痕。
“好,不公平。” 陈星灼顺着她的话,声音放得又低又柔,“那周工想怎么罚我?嗯?”
“明天!” 周凛月立刻抓住机会,斩钉截铁,“明天你跟我一起下工地!不准再躲在‘煤球’里当老干部!”
“好的。” 陈星灼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应下,眼底是纵容的笑意,“明天全天候听候周工差遣,端茶递水,指哪打哪,绝无怨言。”
这干脆的态度总算让周凛月心里舒坦了些,那股莫名的委屈和烦躁也消散了大半。她哼了一声,算是勉强满意,又拿起果汁喝了一口,开始絮絮叨叨地吐槽今天讨论时遇到的几个奇葩方案和沟通不畅的点。
陈星灼安静地听着,适时递上纸巾让她擦汗,眼神专注而温柔。她知道,周凛月需要的,或许只是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哪怕只是形式上的。
果然,第二天一早,陈星灼就换上了一身和周凛月同款的深色耐磨工装,头发利落地束起,戴好安全帽,陪着周凛月一起钻进了堡垒内部。她虽然对室内设计的具体细节不发表意见,但强大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让她在周凛月与设计师、工程师们讨论管道走向、承重墙位置、通风效率等硬核问题时,能迅速理解关键点,并适时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或建议,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她更像一个冷静而高效的“技术顾问”和“执行监督者”,无形中分担了周凛月大量的压力和处理事情的精力。
-------------------------------------------------------------------------------------------
七月底的暑气未消,陈星灼和周凛月告别了西南腹地初具雏形的堡垒,驾驶着“煤球”回到了位于东南沿海的仓库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海风的咸腥和一种无形的紧迫感——距离她们计划中的“全面收缩”节点,还有一年。仓库,这个曾经物资流转的核心枢纽,也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仓库外围巨大的雨棚已经拆除,露出原本略显空旷的水泥地坪。如今,里面堆积如山的物资早已完成了处理,也不会有特别大宗的货物到来。仓库厨房内部,在方师傅这位定海神针的带领下,运转得井井有条。食材的预处理、炒制,装箱……一切都形成了高效的流水线。方师傅甚至能根据以前的菜品,主动调整菜单和加工计划,几乎不需要陈星灼和周凛月再额外操心厨房的具体运作。
陈星灼的日常变得相对简单:每天就是完成厨房送货的任务。
赵刚和李峰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甚至有些乐不思蜀。李峰在附近的工业区找了个女朋友,换班后常常不见人影,脸上总带着点傻笑。赵刚则还是兢兢业业,完成每天的安保任务。
唯一有点变化的,是小章师傅。自从看到两人手上除了原先的订婚钻戒,又多了那对婚戒,再刷到她们朋友圈里那九宫格由顶级婚礼摄影师操刀的官宣照片(每一张都美得如同电影海报,将两人的缱绻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她那点若有似无的心思算是彻底烟消云散了。死心之后,人反而轻松了,跟陈星灼相处时不再有那种小心翼翼的别扭感,恢复了本来性格里直来直去的本色,讨论起面点更加顺畅随意。周凛月对此乐见其成。
接下来的半年,忙碌而有序。她们抽空又去了一趟堡垒工地。工程的进度快得令人欣喜,在张工、王工和施工团队的全力投入下,内部的功能分区、管线铺设、基础装修都已接近尾声,效率远超预期。张工兴奋地预估,整体完工时间可能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
陈星灼看着热火朝天的现场,听着进度汇报,脸上并未露出太多喜色,反而更加严肃地叮嘱:“进度可喜,但质量是生命线,张工,王工,务必盯紧每一个细节。我们还有时间,质量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 她的目光扫过那些正在安装的厚重防爆门和通风过滤系统,“几个出口的水密门一定能承受的起几十上百吨的压力。” 两位工程师心中一凛,立刻收起了些许兴奋,郑重保证。
腊月二十几,年关将近。仓库里弥漫着过年的气氛,方师傅带着大家做了大扫除,提前发了丰厚的年终奖。放假通知一下,大厨带着小徒弟们带着大包小裹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归途。偌大的仓库瞬间安静下来。
陈星灼和周凛月没有片刻停留,锁好仓库大门,直奔机场。她们的目的地是——泰国。这次没有物资压力,纯粹是仓库最后接货加一点放松。
行程很随意。先在曼谷停留几天。正值国内寒冬,温暖湿润的曼谷成了热门避寒地,街头巷尾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两人牵着手,淹没在考山路的人潮里,吃着街边的芒果糯米饭、烤香蕉、冬阴功小摊;钻进遍地开花的7-11,扫荡各种新奇的饮料、零食和即食餐;也随大流去了金碧辉煌的大王宫和香火鼎盛的四面佛。
然而,周凛月很快就兴致缺缺。“人太多了,挤得头疼。” 她皱着眉,看着眼前摩肩接踵的景象,“感觉像在国内逛黄金周的景点,没什么意思。” 原本计划中的悠闲漫步,变成了人潮中的艰难跋涉。那些富丽堂皇的寺庙和佛像,在喧嚣的人声中,也似乎失去了几分庄严。
陈星灼本就不爱凑热闹,见她如此,便从善如流:“那我们去普吉?那边清静点,正好去收货。”
两人立刻改签了机票,逃离了曼谷的喧嚣,飞往熟悉的普吉岛。
普吉的阳光、海风和老镇悠闲的节奏,瞬间抚平了周凛月在曼谷积攒的烦躁。她们熟门熟路地联系了中介,明确了仓库和公寓将在一个半月后正式退租,时间非常充裕,无需赶工。
这次到港的货物极其单一,也极其重要——油料。
货船到达港口,卸下油罐装车,再来到仓库,为了运输安全和规避风险,这批油料被分散在四艘不同的中型油轮上,采用“蚂蚁搬家”的策略,每周只有一艘船靠港卸货。这种安排虽然拉长了接收周期,但大大降低了单次运输的体量和被特别关注的风险。
陈星灼的工作变得规律而专注。每周固定的两天,她会独自前往仓库,在卸完货后,悄无声息地转移进空间。
周凛月实在受不了油料那股浓重的味道,则享受着普吉最后的悠闲时光。她常常独自一人去以正街逛逛,买些特色的小玩意儿和零食;或者找家安静的海边咖啡馆,一坐就是半天,拿着笔写写画画,看着潮起潮落。偶尔,她会抬头看向仓库方向,想象着陈星灼在那个地方工作的样子,等着她忙完来找她。
普吉岛的日子在规律与悠闲中流淌。每周一次的油料接驳如同精确的钟摆,陈星灼独自往返于码头那片充斥着工业气息的钢铁丛林与仓库和储油罐之间,将维系未来的“黑色血液”悄然纳入空间。而周凛月,则在等待的间隙里,悄然酝酿着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她们婚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
对周凛月而言,新年是刻在骨子里的团圆与喜庆。幼时有爷爷奶奶的呵护,虽不富贵,但那份围炉守岁、穿新衣、收压岁钱的温暖记忆从未褪色。她
囤货大业早已进入了“佛系”阶段。除了偶尔遇到品质极佳的特定成品菜会顺手收几十份进空间,鲜肉、海鲜、水果、蔬菜这些对时效要求极高的品类已经彻底停止大规模采购。日常所需,完全是随缘。逛超市或市场时看到新鲜水灵的,就买一点,够两人吃一两顿即可。空间里堆积如山的各类成品菜,各类生鲜,各类罐头、冻干、真空米面、调味料……别说两年,按照陈星灼现在日益精进、且只需满足两人份量的厨艺水平,三辈子都绰绰有余。
她想了下她俩平常的食量,午餐和晚餐,通常就是简单的两菜一汤。周凛月下午的零食和水果消耗量巨大,常常到了晚饭时间还捧着肚子喊“吃不下”,陈星灼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只会默默把分量再减少些。只要不浪费,空间里的物资是取之不尽的。
这天傍晚,夕阳将天边染成橘红。周凛月终于结束了和张工、王工以及几个室内设计师长达数小时的“鏖战”。从空间功能区划分的争论,到墙面材料的环保性和隔音性,再到某个卫生间的管道走向是否合理……她感觉自己脑细胞死了一大片,嗓子也快冒烟了。脸上、头发上不可避免地沾了些灰尘,精心搭配的工装裤膝盖处也蹭上了一小块灰白的印记。
她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向“煤球”,远远就看到陈星灼那副岁月静好的模样——清爽、悠闲、甚至带着一丝惬意的慵懒,慢悠悠地品着茶,与周围尘土飞扬、热火朝天的工地环境格格不入。
一股无名火“噌”地就窜了上来!
周凛月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带着一身“战场”归来的硝烟味儿(主要是灰尘味)和怨气,一屁股坐在陈星灼对面的椅子上,气鼓鼓地瞪着她。
“哟,周工辛苦了。” 陈星灼抬眼,看到她灰扑扑的小脸和炸毛的头发,眼底掠过一丝笑意,顺手把桌上那杯冰镇好的橙汁推过去。
周凛月抓起橙汁“咕咚咕咚”灌了大半杯,冰凉的液体稍稍压下了火气,但委屈感却更盛了。她把杯子往桌上一放,发出“哐当”一声,控诉道:“陈星灼!你看看你!你再看看我!” 她指了指自己沾灰的脸颊和裤子,“我在里面跟打仗一样,嗓子都说哑了,你倒好!在这里喝茶乘凉,岁月静好!你还有没有点良心!结了婚就不宠老婆了是吧?!”
陈星灼被她这突如其来的控诉弄得有点懵,随即又觉得她这副气呼呼、脏兮兮又理直气壮的样子可爱得紧。她忍住想伸手给她擦脸的冲动,挑了挑眉,语气带着点无辜的调侃:“周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空间规划和室内设计是你的强项,我掺和进去只会添乱。核聚能、星链、‘方舟’那边,我可没闲着。” 她晃了晃手里的平板,“我这叫各司其职,资源优化配置。”
“我不管!” 周凛月耍起了小性子,身体往前一倾,隔着桌子凑近陈星灼,大眼睛里满是控诉,“反正我看着你在这里这么舒服,我心里就不舒服!我累死累活,你清闲享福!不公平!”
陈星灼看着她近在咫尺、沾着灰尘却依旧生动的脸庞,还有那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的鼻尖,心底软得一塌糊涂。她知道周凛月不是真的抱怨工作,而是在向她撒娇,寻求关注和安慰。她放下平板,伸出手,用指腹极其轻柔地蹭掉她脸颊上的一点灰痕。
“好,不公平。” 陈星灼顺着她的话,声音放得又低又柔,“那周工想怎么罚我?嗯?”
“明天!” 周凛月立刻抓住机会,斩钉截铁,“明天你跟我一起下工地!不准再躲在‘煤球’里当老干部!”
“好的。” 陈星灼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应下,眼底是纵容的笑意,“明天全天候听候周工差遣,端茶递水,指哪打哪,绝无怨言。”
这干脆的态度总算让周凛月心里舒坦了些,那股莫名的委屈和烦躁也消散了大半。她哼了一声,算是勉强满意,又拿起果汁喝了一口,开始絮絮叨叨地吐槽今天讨论时遇到的几个奇葩方案和沟通不畅的点。
陈星灼安静地听着,适时递上纸巾让她擦汗,眼神专注而温柔。她知道,周凛月需要的,或许只是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哪怕只是形式上的。
果然,第二天一早,陈星灼就换上了一身和周凛月同款的深色耐磨工装,头发利落地束起,戴好安全帽,陪着周凛月一起钻进了堡垒内部。她虽然对室内设计的具体细节不发表意见,但强大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让她在周凛月与设计师、工程师们讨论管道走向、承重墙位置、通风效率等硬核问题时,能迅速理解关键点,并适时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或建议,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她更像一个冷静而高效的“技术顾问”和“执行监督者”,无形中分担了周凛月大量的压力和处理事情的精力。
-------------------------------------------------------------------------------------------
七月底的暑气未消,陈星灼和周凛月告别了西南腹地初具雏形的堡垒,驾驶着“煤球”回到了位于东南沿海的仓库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海风的咸腥和一种无形的紧迫感——距离她们计划中的“全面收缩”节点,还有一年。仓库,这个曾经物资流转的核心枢纽,也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仓库外围巨大的雨棚已经拆除,露出原本略显空旷的水泥地坪。如今,里面堆积如山的物资早已完成了处理,也不会有特别大宗的货物到来。仓库厨房内部,在方师傅这位定海神针的带领下,运转得井井有条。食材的预处理、炒制,装箱……一切都形成了高效的流水线。方师傅甚至能根据以前的菜品,主动调整菜单和加工计划,几乎不需要陈星灼和周凛月再额外操心厨房的具体运作。
陈星灼的日常变得相对简单:每天就是完成厨房送货的任务。
赵刚和李峰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甚至有些乐不思蜀。李峰在附近的工业区找了个女朋友,换班后常常不见人影,脸上总带着点傻笑。赵刚则还是兢兢业业,完成每天的安保任务。
唯一有点变化的,是小章师傅。自从看到两人手上除了原先的订婚钻戒,又多了那对婚戒,再刷到她们朋友圈里那九宫格由顶级婚礼摄影师操刀的官宣照片(每一张都美得如同电影海报,将两人的缱绻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她那点若有似无的心思算是彻底烟消云散了。死心之后,人反而轻松了,跟陈星灼相处时不再有那种小心翼翼的别扭感,恢复了本来性格里直来直去的本色,讨论起面点更加顺畅随意。周凛月对此乐见其成。
接下来的半年,忙碌而有序。她们抽空又去了一趟堡垒工地。工程的进度快得令人欣喜,在张工、王工和施工团队的全力投入下,内部的功能分区、管线铺设、基础装修都已接近尾声,效率远超预期。张工兴奋地预估,整体完工时间可能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
陈星灼看着热火朝天的现场,听着进度汇报,脸上并未露出太多喜色,反而更加严肃地叮嘱:“进度可喜,但质量是生命线,张工,王工,务必盯紧每一个细节。我们还有时间,质量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 她的目光扫过那些正在安装的厚重防爆门和通风过滤系统,“几个出口的水密门一定能承受的起几十上百吨的压力。” 两位工程师心中一凛,立刻收起了些许兴奋,郑重保证。
腊月二十几,年关将近。仓库里弥漫着过年的气氛,方师傅带着大家做了大扫除,提前发了丰厚的年终奖。放假通知一下,大厨带着小徒弟们带着大包小裹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归途。偌大的仓库瞬间安静下来。
陈星灼和周凛月没有片刻停留,锁好仓库大门,直奔机场。她们的目的地是——泰国。这次没有物资压力,纯粹是仓库最后接货加一点放松。
行程很随意。先在曼谷停留几天。正值国内寒冬,温暖湿润的曼谷成了热门避寒地,街头巷尾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两人牵着手,淹没在考山路的人潮里,吃着街边的芒果糯米饭、烤香蕉、冬阴功小摊;钻进遍地开花的7-11,扫荡各种新奇的饮料、零食和即食餐;也随大流去了金碧辉煌的大王宫和香火鼎盛的四面佛。
然而,周凛月很快就兴致缺缺。“人太多了,挤得头疼。” 她皱着眉,看着眼前摩肩接踵的景象,“感觉像在国内逛黄金周的景点,没什么意思。” 原本计划中的悠闲漫步,变成了人潮中的艰难跋涉。那些富丽堂皇的寺庙和佛像,在喧嚣的人声中,也似乎失去了几分庄严。
陈星灼本就不爱凑热闹,见她如此,便从善如流:“那我们去普吉?那边清静点,正好去收货。”
两人立刻改签了机票,逃离了曼谷的喧嚣,飞往熟悉的普吉岛。
普吉的阳光、海风和老镇悠闲的节奏,瞬间抚平了周凛月在曼谷积攒的烦躁。她们熟门熟路地联系了中介,明确了仓库和公寓将在一个半月后正式退租,时间非常充裕,无需赶工。
这次到港的货物极其单一,也极其重要——油料。
货船到达港口,卸下油罐装车,再来到仓库,为了运输安全和规避风险,这批油料被分散在四艘不同的中型油轮上,采用“蚂蚁搬家”的策略,每周只有一艘船靠港卸货。这种安排虽然拉长了接收周期,但大大降低了单次运输的体量和被特别关注的风险。
陈星灼的工作变得规律而专注。每周固定的两天,她会独自前往仓库,在卸完货后,悄无声息地转移进空间。
周凛月实在受不了油料那股浓重的味道,则享受着普吉最后的悠闲时光。她常常独自一人去以正街逛逛,买些特色的小玩意儿和零食;或者找家安静的海边咖啡馆,一坐就是半天,拿着笔写写画画,看着潮起潮落。偶尔,她会抬头看向仓库方向,想象着陈星灼在那个地方工作的样子,等着她忙完来找她。
普吉岛的日子在规律与悠闲中流淌。每周一次的油料接驳如同精确的钟摆,陈星灼独自往返于码头那片充斥着工业气息的钢铁丛林与仓库和储油罐之间,将维系未来的“黑色血液”悄然纳入空间。而周凛月,则在等待的间隙里,悄然酝酿着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她们婚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
对周凛月而言,新年是刻在骨子里的团圆与喜庆。幼时有爷爷奶奶的呵护,虽不富贵,但那份围炉守岁、穿新衣、收压岁钱的温暖记忆从未褪色。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