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太监监军-《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

  月色下,北京,北城墙。

  崇祯皇帝朱由检,裹着一件厚重的狐裘,亲自登上了城头。

  寒风刺骨,他却浑然不觉。

  他走在刚刚加固过的城墙上,脚下的青砖平整而坚实。

  他伸出手,触摸着冰冷的墙体,甚至亲自用手指去抠挖墙缝里的灰浆。

  纹丝不动。

  崇祯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久违的欣慰。

  “好,做得好!”

  就在这时,他看到不远处,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臣,正挽着袖子,与一群士兵一同,嘿呦嘿呦地搬运着沉重的石料。

  是礼部尚书,钱象坤。

  “爱卿……”

  崇祯快步上前。

  钱象坤见到皇帝,大惊失色,连忙要跪下行礼,却被崇祯一把扶住。

  “爱卿快快平身!”

  崇祯看着钱象坤满头的热汗和粗布衣衫上的泥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国难当头,爱卿不辞劳苦,与士卒同甘共苦,实乃我大明之幸,百官之楷模!”

  他动情地说道:“你无罪,你有功!”

  钱象坤老泪纵横,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这短暂的君臣相得,让崇祯连日来焦躁的心,得到了些许慰藉。

  他带着这份难得的好心情,继续巡视,走向东城防区。

  然而,当东直门的城防景象映入眼帘时,他脸上的笑意,瞬间凝固。

  取而代之的,是山雨欲来般的阴沉。

  这里的城墙,与北面简直是天壤之别。

  没有坚实的新砖,只有几根粗劣的圆木,胡乱捆绑着,作为所谓的“加固”。

  大段大段的墙体,依旧是风化多年的旧墙,上面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纹,有些地方甚至用手一抠,就能掉下一大块酥脆的墙皮。

  崇祯的拳头,在袖中死死攥紧。

  就在这时。

  一名负责监察的太监张彝宪,连滚带爬地冲了过来,脸上满是惊惶。

  “陛……陛下!不好了!”

  他的声音尖利,带着哭腔。

  “刑部大狱……狱中的犯人,越狱了!”

  轰!

  崇祯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

  他紧绷到极致的神经,在这一刻,彻底断裂。

  “废物!”

  一声惊天动地的咆哮,在寂静的夜空中炸响。

  崇祯的胸口剧烈起伏,双目赤红,状若癫狂。

  “传旨!”

  他指着城下,声音嘶哑得如同两块破铁在摩擦。

  “给朕追!所有逃犯,就地格杀,一个不留!”

  “遵……遵旨!”

  张彝宪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跑去传令。

  崇祯的怒火,却远未平息。

  他猛地转身,对着身后的一众随从咆哮。

  “传刑部尚书乔允升!工部尚书张凤翔!还有所有工部的郎中、员外郎!让他们,立刻,马上,给朕滚过来!”

  半个时辰后。

  东直门外的长街上,灯火通明。

  乔允升、张凤翔等一众朝廷大员,被勒令跪在冰冷的街道中央,一个个瑟瑟发抖,面无人色。

  崇祯站在他们面前,如同地狱里走出的阎罗。

  “狱牢不牢,城防敷衍!”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刺骨的寒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一阵毛骨悚然。

  “朕要尔等,何用?!”

  他猛地一脚,狠狠踹在工部尚书张凤翔的肩上,将这个平日里养尊处优的二品大员,踹得在地上滚了两圈。

  “来人!”

  崇祯指着地上跪着的一片官员,发出了不似人声的嘶吼。

  “给朕打!”

  “每人,八十廷杖!!”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哭喊声,求饶声,响成一片。

  然而,崇祯置若罔闻。

  锦衣卫的校尉面无表情地拖过长凳,将一个个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大人,死死按住。

  首辅李标闻讯赶来,跪在崇祯面前,苦苦哀求。

  “陛下,息怒啊!工期紧迫,人力物力皆有不足,张尚书他们,已是尽心尽力了啊!”

  “尽力?!”

  崇祯厉声反驳,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这就是他们的尽力?!”

  他指着那豆腐渣一样的城墙,又指着京师的方向。

  “宗庙社稷,皆系于此墙!朕的江山,朕的子民,就靠这堆烂泥来守吗?!”

  “懈怠公务,便是误国!误国,便是死罪!”

  “打!”

  “给朕狠狠地打!”

  “啪!”

  “啪!”

  沉重的杖棍,带着风声,一下下地落在皮肉之上。

  凄厉的惨叫,划破夜空。

  有三名体弱的工部郎中,平日里养尊处优,哪里受过这等酷刑,竟在杖刑之中,活活被打断了气!

  当场毙命!

  鲜血,染红了长街。

  李标瘫在地上,面如死灰。

  所有官员,噤若寒蝉。

  崇祯的怒火,却依旧在燃烧。

  他看着那三具尚有余温的尸体,眼中没有丝毫怜悯。

  “再传朕旨意!”

  “蓟辽总督刘策,丧城失地,罪无可赦,着,即刻处死!”

  杀戮的阴云,笼罩了整个京师。

  ……

  深夜,文华殿。

  崇祯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里,殿外的血腥味仿佛还未散去。

  白日的暴怒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入骨髓的疲惫与冰冷的猜忌。

  他将自己信王府时的旧人,太监杨春、王成德召到面前。

  “你们说,那些文官,是不是都盼着朕的江山,早点完蛋?”

  他的声音,在空寂的殿内,显得格外幽冷。

  杨春和王成德对视一眼,跪伏在地,一言不发。

  但他们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回答。

  崇祯明白了。

  他彻底明白了。

  这些读着圣贤书的文臣,满口仁义道德,心里想的却全是党同伐异,全是自家的利益!

  国难当头,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守城,而是如何敷衍,如何保全自己!

  靠不住!

  全都靠不住!

  这一夜,崇祯彻夜未眠。

  当第二天黎明的微光,照进大殿时,这位年轻的帝王,眼中只剩下一片死寂的疯狂。

  他连发四道旨意。

  “传旨!命王应朝掌管京师行营!”

  “传旨!命沈良佐提督九门!”

  “传旨!命吕直总理皇城门禁!”

  “传旨!命李凤翔节制京营!”

  王应朝、沈良佐、吕直、李凤翔……

  这四个人,全都是他当年在信王府时的贴身太监!

  这一刻,崇祯亲手推倒了祖宗留下的规矩,将京师所有的军权、防务,全部交到了他唯一能够信任的家奴手中。

  那个曾让大明王朝乌烟瘴气的制度——太监监军。

  在亡国的前夜,被这位试图励精图治的皇帝,以一种决绝而又讽刺的方式,彻底复活。

  朝野,为之震动。

  而远在良乡的陈阳,在得到这个消息时,只是平静地,将手中的一颗棋子,落在了棋盘上。

  “啪。”

  声音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