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喜气洋洋-《科举:寒门毒士》

  苏家为了庆贺苏文考中解元要举办‘开贺宴’,请附近的乡邻大吃三天流水席,不但不收礼不说,就连乞丐来了都有肉吃。

  冯家。

  “父亲,苏锦绣中了头名解元!”冯思远冲进小院,兴奋的大嚷大叫,“报子已经来报喜了,现在的苏家门口是热闹非凡。”

  “锦绣中头名解元虽然在意料之中,但也值得高兴。”冯良才兴奋的放下了毛笔,“你我虽然是长辈,也当过去贺喜。”

  于是冯家一家人出门前往苏府道贺,去的人有冯良才,冯思远,柳夫人以及冯疏影。

  到了苏府之后,冯良才向苏文道贺口称贤婿,苏文恭敬的回应。

  两家人、或者说一大家人喜气洋洋、喜上眉梢。

  客套之后冯良才建议苏文来年就去参加会试,争取在会试中个进士或前三甲什么的。如果中了的话,苏文将是大梁王朝历史上最年轻的进士,甚至最年轻的状元。

  他的建议和苏文的想法不谋而合,会试也是三年一考,错过了明年春天就还要等三年。

  虽然三年时间对苏文整个古代人生来说不算长,尤其是会试对人生的重要性来看三年并不算什么。但在苏文看来还是太长了。

  如果三年时间窝在清河县里,简直是在浪费生命。

  考进士对每个举人来说是最优的晋升途径,正如明朝王世贞说的那样‘举人如登舟,进士方到岸’。

  也就是说中了举人代表权力的游戏刚刚开始,考中了进士就算正式登录游戏了。

  对于举人来说如果三次考不中进士,就可以由朝廷选拔之后,当七品知县或者八品教谕。

  举人担任知县的难度很大,但如果某个县地处偏远,穷山恶水,进士都不想去的话,就可以轮到那些功名更低的举人去担任。

  县令在王朝的权力游戏中位置很低,几乎可以忽略。

  甚至一些县府条件差到连举人都不愿意去,比如他老爹当年去的莺歌县,是十几年没有县令。

  就在人群谈话间,本地县丞带着几个衙役过来给苏文赠送匾额,匾额上写着‘文魁’两个大字。

  古时候能考中举人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完全可以当上一县之文魁。

  苏文让人把文魁匾额挂在门上,显示荣耀。

  自从上任县令徐志林死后,清河县的县令一直由县丞代任。

  古代交通讯息不发达,事情都过去两个多月了,朝廷正式任命的县令还没有来。

  如果长时间没有新县令到任的话,县丞就会升任县令。

  苏文猜测之所以没有新的县令来,估计他们是怕了。清河县有冯家这个巨无霸、地头蛇,他们听到冯家的名字内心就在打退堂鼓。

  那些举人也不笨,他们大概猜得出徐志林的死可能有蹊跷。

  除了送文魁匾额之外,县丞还给他送来了50两用于建牌坊的银子,和他自己送的1000两贺礼银子。

  自从徐志林死后,这位县丞非常乖,处处听冯家指挥,俨然冯家的走狗。

  给苏文送的贺礼,也是顶格的一千两。

  当然,县丞如此懂事,冯家也不会亏待他。

  中庸之道,讲究的就是不偏不倚,双方都过得去才是王道。

  就在苏文忙着应酬各路人马的时候,苏清怡也没有闲着。

  她开始指挥下人收拾苏府,为明天就要开始到流水席腾出位置摆桌席。流水席不但苏府里面要摆,甚至还要摆到苏府大门外。

  桌子不够她打算从冯家借一些过来,那样就够了。

  到了明天,如果来的客人身份地位比较高就请到里面去吃,如果身份地位一般,就去外面的桌席。

  至于那十八个家丁和工匠们们的家眷,则是准备专门的酒席,让他们在家属大院里吃。

  “欣儿,你带人去府门外设立一个棚子,专门接待那些前来讨食的乞儿。”苏清怡开始指挥旁边的女护卫李素欣。

  “遵命!”李素欣答应一声,叫上几个家丁出去了。

  搭建棚子需要很多器材,但苏家本来就有两个木匠,平时没事就在做这些。

  古代大户人家一旦遇到大喜事,都会给平民、乞丐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可怜人一些恩惠,行善积德以求让家族更加兴旺。

  “灵儿,你去县府几家酒楼请一些厨子过来帮忙,现在就去。”苏清怡又向钱晓灵吩咐起来,“三天的流水席苏府里的厨子肯定忙不过来,至于工钱嘛,就不要和他们计较了。还有该买多少食材买那些食材,让那些厨子帮忙合计,他们是专业的。”

  “开贺宴过后一起算账,苏家不会少他们的。”

  “遵命。”钱晓灵转身离去。

  “对了,陈家庄的乡亲虽然住的远,还是要请他们过来吃席的。”苏清怡思忖着有哪些没想到的地方,“翠墨你去一趟陈家庄,告诉乡亲们少爷中了解元这件喜事,让他们明天带着全家老小来吃,让一名家丁跟着你免得路上遇到危险。”

  “是,小姐。”

  “来人,去城里裁缝铺,给老爷定制一套举人服。”

  秀才只能穿青衿而举人则是可以穿蓝绸镶边举人服,彰显其地位。

  ……

  苏清怡很忙碌,但她忙碌的很开心。

  另外一边。

  冯家人和县丞知道苏文今天必定很忙,因此寒暄一会儿之后就告辞离开。

  就在他们离开后不久,又有一群人前来道贺。

  “请问诸位是……”看到眼前的面孔不认识,苏文问道。

  “在下李清东,是李家庄一名庠生,听闻苏老爷高中头名解元,特来向苏老爷道贺。”其中一人说道,以前苏文只能被称为苏公子,但中举之后,完全可以被称作苏老爷,向旁边一人招手那人立刻过来,“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苏老爷笑纳。”

  “多谢李先生了。”苏文一看,他送的贺礼是一个箱子,里面大概装的都是银子。

  “苏公子繁忙,李某就不打扰了。”李清东送完贺礼立刻离开,非常识趣。苏文猜测他的礼物箱子里必定有他的名帖,否则给苏文送礼的人那么多,弄错就划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