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妇人之见!-《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武士彟听完,脸上的惊怒瞬间化为后怕。

  他非但没有立刻为儿子叫屈,反而对着苏定方深深一揖,语气感激:

  “打得好!打得好啊!多谢将军秉公执法,更谢太子殿下法外开恩!”

  “是老夫教子无方,竟让这两个孽障闯下如此大祸!实在愧对殿下信任!”

  疫情严重!

  陛下已下严令,太子全权负责防疫的当口。

  自己这两个儿子公然违抗戒严令,还殴打了太子麾下的嫡系军士,这往重了说,形同于谋逆!

  如今只是挨了军棍,已是殿下看在女儿武顺的面子上,天大的恩典了!

  苏定方见武士彟如此明事理,也不再多言,抱拳一礼,便带人离去。

  待苏定方走远,武士彟立刻沉下脸,对着身边手足无措的下人喝道:

  “还愣着干什么?把这两个孽障抬进去!”

  下人们这才七手八脚地,将昏死的武家兄弟,小心翼翼地抬入府中。

  一直在内堂焦急等待的杨氏,闻讯赶来。

  看到两个继子被打得几乎不成人形的模样,眼圈一红,忍不住抱怨道:

  “这……这太子殿下也太……太狠心了……好歹也是顺儿的兄长,怎么能……怎么能下如此狠手……”

  她是武士彟的第二任妻子,也是武家兄弟的后母。

  平素这兄弟俩对她并不尊敬,但眼见如此惨状,杨氏终究是于心不忍。

  “妇人之仁!”

  武士彟猛地回头,厉声呵斥,脸色铁青:“你懂什么?这两个孽障今日给老夫闯下的是泼天大祸!”

  “他们今日能捡回一条命,没被太子殿下当场砍了脑袋,以正军法!”

  “那都是太子殿下看在顺儿的面子上,法外施恩,格外开恩了!”

  武士彟越说越气,指着门外,一脸后怕:

  “你可知如今是什么时节?豌豆疮横行!”

  “陛下震怒,授太子全权,生杀予夺!”

  “这等要命关头!”

  “别说他们两个不成器的东西,就算亲王宰相犯了禁令,也绝无轻饶之理!”

  “他们自己往刀口上撞,不打他们打谁?”

  “太子殿下这是杀鸡儆猴!是在救更多人的命!也是在救我们武家!”

  武士彟一番疾言厉色的剖析,如冷水浇头,让杨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顿时吓得不敢再言语,只是看着被抬走的兄弟俩,默默抹着眼泪。

  武士彟疲惫地闭上眼,烦躁的揉了揉眉心。

  他武家虽与太子结了亲,但在这长安城中,更需如履薄冰,谨言慎行,断不能再让这等蠢事发生了。

  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反正他已经踏上仙途了,未来长命百岁,有的是时间。

  但万万不能惹恼太子,断了这仙途啊!

  ……

  甘露殿内。

  李世民正批阅着关于河东道疫情的最新奏报,眉宇间锁着化不开的凝重。

  王德悄步上前,低声将东西两市行刑之事,原原本本地禀报了一遍。

  李世民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朱笔悬在半空。

  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赞赏。

  “好,好一个恪儿!”

  李世民看向侍立一旁的房玄龄,语气中满是快慰:

  “玄龄,你听听。朕这儿子,多有储君风范!”

  房玄龄亦是抚须微微颔首:“陛下,太子殿下此举,确是老成谋国之道。”

  “于法,他铁面无私,严格执行了自己颁布的戒严令,杖责抗令者,维护了法令的威严,此为一。”

  “于情,他最终未将人下狱,而是送回武府,给了应国公一个管教的机会,全了武良媛的颜面,也并未将事情做绝,此为二。”

  “不仅如此!”

  李世民接口道:“他选择在东西两市这人流曾最密集之处公开行刑!”

  “就是要借武家兄弟,来祭旗立威!杀鸡儆猴!”

  “让全长安的人都看清楚,违抗防疫禁令的下场!这是最有效的震慑,比朕下十道严旨都管用!”

  李世民站起身,在殿内踱了两步,冷冷道:

  “面对疫情,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既要怀柔救治,更需铁腕震慑!”

  “恪儿此举,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彰显了律法无情,不容亵渎!”

  “更重要的是!”

  “借此向天下昭示防疫政策的决心,绝不容任何人、任何关系掣肘!”

  ……

  东宫,书房。

  烛火相较于前几日,似乎燃烧得更加旺盛。

  十几个分身,依旧在不知疲倦地绘制祛病符。

  朱砂笔划过黄纸,发出连绵不绝的沙沙声,透着一股与时间赛跑的紧迫。

  绘制完成的祛病符已如小山,灵光隐隐流转,散发出令人心安的祥和气息。

  李恪本尊坐于主位,面前摊开着长安城坊图,上面已被朱笔标记了多处。

  他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眉心,虽修为精深,但连续多日心神耗费巨甚。

  既要统筹全局,又要分神绘制大量灵符,眉宇间也难免染上一丝倦色。

  “召苏定方!”李恪放下笔,声音略显低沉。

  不多时。

  一身戎装的苏定方便大步踏入书房,甲胄上甚至还带着夜间的寒露。

  他抱拳行礼:“末将苏定方,参见殿下!”

  “不必多礼!”

  李恪抬手虚扶:“戒严令执行如何?病患寻觅进展怎样?仔细报来!”

  苏定方挺直身躯,如汇报军情般开始禀报:

  “回殿下,戒严令已彻底贯彻全城!”

  “三万将士,分守各坊市要道、城门津渡,日夜巡梭,绝无懈怠。”

  “初时偶有百姓因恐慌或存疑试图外出,经劝导与警示后,均已退回。”

  “街面已彻底肃清,再无一人敢违令外出,长安如今可谓固若金汤!”

  李恪微微颔首,对此结果并不意外。

  乱世重典,沉疴用猛药,这是必要的代价。

  “病患搜寻呢?”这才是李恪更关心的问题,控制传染源是遏制疫情的关键。

  “回殿下!搜寻病患之事,亦在全力进行!”

  苏定方道:“依殿下指令,以坊为单位,由将士配合坊正,进行拉网式排查。”

  “至今,已在各坊搜寻、发现并转移至东宫隔离区之疑似及确诊豌豆疮病患,共计三百一十七人。”

  “均已按殿下吩咐,用祛病符进行治疗。”

  苏定方略一沉吟,补充了遇到的难点:

  “然!”

  “此疾有潜伏之期,且有些百姓或因恐惧,或有侥幸,存在隐匿不报之嫌。”

  “搜寻虽严!”

  “恐仍有漏网之鱼,潜藏于民居之内。”

  “末将已加派人手,增密巡查频次,重点排查曾有病患出现之坊里!”

  “力求尽快将所有病患找出,断绝传播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