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税制改革的必要!-《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朝会结束了!

  但李恪的惊天言论,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

  这一切,李恪暂时还不得而知,或者说,即便知道,他也不会在意。

  朝会一结束。

  李恪就被李世民直接带到了甘露殿。

  李世民屏退左右,只剩下父子二人,殿门关闭,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看着气定神闲的儿子,终究是没忍住,叹了口气:

  “恪儿,你方才在朝会上太冲动,太急切了!”

  “即便你心中另有丘壑,有凌云之志,欲革除积弊,也当徐徐图之!”

  “你这般如同烈火烹油,刺激群臣,尤其那些盘根错节的世家门阀,恐逼得他们狗急跳墙啊!”

  李恪提起温着的茶壶,先为李世民斟了一杯热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轻轻吹了吹茶汤上的热气,这才抬眼看向李世民,语气云淡风轻:

  “父皇勿扰!”

  李恪抿了一口茶,放下茶杯:“有儿臣在,这天……塌不下来。”

  见他这副浑不在意的模样,李世民接过茶杯也没喝,放在一旁:

  “朕并非怀疑你的能力,只是……我大唐立国未久,眼下理应求稳,安抚四方,与民休息!”

  “若是因你此举再起风波,引发内耗动荡!”

  “最终倒霉的,只能是这天下的黎民百姓!”

  “朕,是心疼这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的子民!”

  听到父亲提及黎民百姓,李恪脸上的随意收敛了些,他正色道:

  “父皇心系万民,此忧……儿臣省的!”

  “但父皇大可放心。这天下……不会乱!”

  “因为,没有人能在儿臣面前,制造混乱!”

  “谁敢伸爪子,儿臣就剁了谁的爪子!”

  “谁想掀桌子,儿臣就连人带桌一起碾碎!”

  这番杀气腾腾的话,让李世民微微一怔。

  他沉默片刻,最终化作一声复杂的叹息:“你的本事,朕是知道的!”

  “罢了罢了!且静等两日,看看后续吧!”

  李世民端起茶汤,一口灌了下去,抹了把嘴:

  “恪儿,你方才在太极殿言,要改革税制,清丈田亩,摊丁入亩!”

  “此言……当真?

  “非一时意气,或是震慑群臣的权宜之计?”

  李恪没有任何犹豫,斩钉截铁地吐出两个字:

  “自然!父皇,此策绝非儿臣凭空臆想!”

  “更非为了与世家门阀争权夺利而刻意为之。”

  “此乃确保国祚绵长、百姓安康的必要之举!”

  “其必要性,有三!”

  李世民正襟危坐:“恪儿,你且细说!”

  李恪微微颔首:“第一,财政枯竭之危!”

  “如今朝廷税收,仍依赖于按人头收取的丁税,及名存实亡的田税。”

  “然天下土地,十之六七,被世家豪强、勋贵官僚隐匿、或者兼并!”

  “他们利用特权,逃避税赋,导致国库岁入逐年减少,朝廷用度却与日俱增!”

  “长此以往!”

  “国库空虚!”

  “一旦遇上大规模天灾或战事,朝廷将无钱粮可用,此乃亡国之兆!”

  李恪继续道:“第二,百姓困苦,民心不稳!”

  “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普通农户拥有土地极少,甚至完全没有土地,沦为佃户、流民!”

  “却要承担沉重的丁税和田租,往往辛苦一年,所得不足以果腹!”

  “而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却税赋极轻!”

  “此等不公,如同干柴遍布,只需一点火星,便可燎原!”

  “隋末之乱,根源便在于此!若不解决,我大唐迟早步其后尘!”

  李世民微微颔首,面色也变得极为凝重。

  前隋末年,地主和豪强大规模兼并土地。

  许多小农失去土地,沦为佃户或流民。

  他们无以为生,只能背井离乡,到处流浪。

  李世民就亲眼见过背井离乡的流民,多达数百万之众,令人触目惊心。

  更雪上加霜的是。

  隋朝末年连年发生自然灾害,水灾、旱灾频繁,蝗虫泛滥,庄稼歉收。

  这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的短缺,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

  李世民就亲眼见过“人相食,市有卖人肉者”,可见民不聊生到何种程度。

  这种情况下,确实如恪儿所言,只需一点火星,就会爆发大规模起义。

  公元611年,河北一带爆发了瓦岗军起义。

  此后,农民起义如星火燎原,遍及全国,前隋这座大厦,也很快倾覆!

  “第三,国家力量分散,动员能力低下!”

  李恪道:“大量人口被束缚在世家豪强的土地上作为隐户、佃户,朝廷无法有效掌控和动员。”

  “无论是征兵、征役,都受到极大掣肘。”

  “一个强大的王朝,必须能直接将力量,触及到基层的每一个子民!”

  “而非被中间的地方豪强、世家门阀所阻隔!”

  说到这里,李恪看向李世民:“而一旦推行‘清丈田亩,摊丁入亩’!”

  “其利有四!”

  “其一,国库必将空前充盈!”

  “将税赋与土地直接挂钩,地多者多交,地少者少交,无人可以逃避。”

  “朝廷岁入将成倍,甚至数倍增长!”

  “届时,父皇无论想做什么,练兵强军、兴修水利、开拓疆土、赈济灾民,都将有充足的底气!”

  “其二,极大减轻无地、少地农民之负担!”

  “废除按人头收税,无数贫苦百姓肩上最沉重的一座大山将被移除!”

  “他们得以喘息,生活改善,必将对朝廷、对父皇感恩戴德,民心归附,江山才能真正稳固!”

  “其三!”

  “打击世家门阀经济根基,强化中央集权!”

  “此策直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财富,将极大削弱其经济实力,使其再难有力量与朝廷抗衡。”

  “同时,朝廷通过清丈田亩,能真正摸清天下土地、人口底数,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其四,鼓励耕作,提升土地效率!”

  “拥有大量土地者,为了平衡税赋压力,必然会更加用心经营土地,提升产出效率。”

  “而普通农民负担减轻,也有余力改良耕作。”

  “长远来看,于国于民,皆有大益!”

  李恪目光炯炯:“父皇,此策看似酷烈,实则是壮士断腕,刮骨疗毒!”

  “是为我大唐祛除积弊,注入生机的不二法门!”

  李世民静静听着,脸上的神色从最初的凝重,渐渐变为深思、决绝。

  “恪儿之忧,朕,明白了!只是这其中艰难,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