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献俘大典!-《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李恪成功炼化凌霄天宫,转眼便三日后。

  长安。

  天刚蒙蒙亮。

  然而承天门外的巨大广场,及相连的御街两侧,早已被金吾卫清场并把守。

  五步一岗!

  十步一哨!

  甲胄鲜明,兵刃寒光熠熠,肃杀之气弥漫。

  然而。

  在肃杀之外,是难以抑制的喧嚣与狂热。

  得到消息的长安百姓,早早挤满了御街,翘首以盼,人声鼎沸如雷。

  真正是万人空巷!

  更有无数外国使臣,西域、吐蕃、高昌、薛延陀、新罗、百济……

  身着各色奇装异服,在特定的观礼区等待。

  他们神色各异,或敬畏,或惊惧,或谄媚,或深沉,小声交流着。

  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更是早早按品秩着朝服,于承天门前广场列队等候。

  随着吉时已至。

  “咚!咚!咚!”

  浑厚而庄重的景阳钟声响彻云霄,一连响了九次,象征着礼制极致。

  刹那间。

  鼓乐齐鸣!

  庄严的宫廷礼乐奏响,仪仗队高举旌旗、伞盖、金瓜钺斧,自宫门内鱼贯而出,分列两旁。

  “陛下驾到!”

  全场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着最隆重的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垂十二旒的冕冠。

  在李恪等诸王、及重臣的簇拥下,龙行虎步,登上承天门前的高大祭台。

  李世民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接受着万民与使臣的注视,不怒自威。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拜见天可汗!”

  无论是金吾卫将士、长安百姓,还是外国使臣、大小官员,纷纷行礼。

  “平身!”

  李世民抬手。

  “谢陛下!”

  “谢伟大的天可汗!”

  所有人纷纷起身。

  “开始吧!”

  李世民坐于御座上。

  礼部尚书孔颖达应声出列,高声宣告道:

  “献……俘……始!”

  轰隆隆!

  整齐的步伐声由远及近,如闷雷滚过大地。

  所有人循着声音望去,首先入场的,是苏定方亲自率领的得胜之师!

  虽然仅仅只有3000人,作为献俘代表。

  但个个身披精良玄甲,手持染过血的长戟陌刀,步伐铿锵,眼神锐利。

  浑身散发着百战老兵,才有的铁血煞气!

  他们方一出现,那冲天的气势,便让围观的百姓,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更让那些属国使臣面色发白,暗自心惊。

  而在得胜之师后。

  一队队吐谷浑俘虏,在将士的押解下,垂头丧气,步履蹒跚地走入广场。

  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

  与一旁雄壮威武的唐军形成了天壤之别!

  队伍的最前方,正是被特意“打扮”过,却难掩颓败之色的慕容伏允。

  他身着属于吐谷浑可汗的旧袍,却敞胸露怀,脖子上还套着一根绳索。

  由两名魁梧的唐军武士牵拉着,就像牵着一头待宰的牲口,狼狈不堪。

  “看!那就是吐谷浑可汗!叫什么来着?”

  “呸!臭蛮子!犯我大唐,就是这个下场!”

  “陛下威武!大唐万胜!陛下威武!”

  百姓的欢呼声、唾骂声、议论声汇成一片,如海啸般冲击着那些俘虏。

  慕容伏允脸色惨白,身体微微颤抖,心里满是悲愤和屈辱,几乎无法站立。

  吐谷浑的俘虏队伍漫长而浩荡,足足走了近半个时辰,才全部进入广场。

  黑压压的俘虏绵延跪伏,如同秋日被霜打过的野草,瑟瑟发抖,再无半分昔日纵马草原的骄狂。

  孔颖达身着玄端礼袍,手持玉圭,面容肃穆,步履沉稳地行至祭坛前。

  面向太庙方向,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洪亮而庄重的声音传遍广场:

  “维大唐贞观五年,岁次辛卯,六月十八!

  嗣天子臣世民,敢昭告于皇祖景皇帝、皇考元皇帝,及列祖列宗神位之前:

  伏惟我朝,承天受命,继圣开统,德被寰宇,仁泽八方。

  然有吐谷浑者,僻处西陲,本沐王化。

  乃敢负隅忘恩,屡悖臣节,寇我边陲,掠我生民,罪愆滔天,人神共愤!

  朕恪遵祖训,体天行诛,特命苏定方为帅,统率王师,恭行天罚。

  王师所向,雷霆万钧,旌旗所指,顽寇溃散;刀锋所向,酋首授首。

  犁庭扫穴,克定其国,俘其丑类,献于阙下!

  此役,赖祖宗之灵佑,凭将士之用命,扬我大唐赫赫天威于绝域,靖万里之烽烟,安亿兆之黎庶!

  今执其俘馘,陈于庙门,昭告成功,以慰先灵。虔修禋祀,庶歆格思。

  伏愿神鉴,永绥邦家,保我无疆之业!

  尚飨!”

  孔颖达声若洪钟,字字铿锵,如黄钟大吕,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既申明了吐谷浑的罪状,彰显征伐的正义;

  又歌颂了李世民的圣明决策与将士的卓着战功;

  最后祈愿祖宗保佑大唐国运永昌,无疆之业。

  最后一个“飨”字落下,余音在承天门前回荡,更添几分肃穆与神圣。

  跪伏于地的俘虏将头埋得更低,身体抖若筛糠。

  而观礼的四方使节,无不感受到那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天朝威严与磅礴气运!

  随后,李世民起身,接过内侍奉上的玉爵,将美酒洒向大地,祭祀天地。

  最后,李世民面向万民与使臣,声若洪钟:

  “蕞尔吐谷浑,不识天命,屡犯王疆!”

  “今朕遣天兵,擒其酋首,灭其宗庙!此乃天罚,亦彰我大唐赫赫武德!”

  “自今日起,吐谷浑之地,永为大唐疆土!”

  “四方诸国,当以此为鉴,恪守臣礼,共沐天恩!”

  “若有冥顽不灵,窥伺王化者……犹如此獠!”

  李世民如今也是炼气三重,声音在灵力的加持下,清晰传遍整个广场。

  每一个字都带着雷霆之力,敲打在众人心头。

  那些属国使臣,无不凛然垂首,不敢直视。

  大唐帝王的威严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就在李世民话音落下的瞬间,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间暗了下来。

  “轰!”

  紧接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庞大威压,宛如潮水般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

  “怎么回事?!”

  “天怎么黑了?”

  观礼的百姓瞬间骚动起来,惊慌抬头望天。

  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各国使臣亦是面露惊疑,纷纷交头接耳。

  所有人感到一阵心悸,仿佛被巨石压住胸口。

  就连端坐于祭坛御座上的李世民,也是眉头微蹙,心中一惊。

  什么情况?

  “嗷!!!”

  就在所有人惊疑不定之际,一道高亢威严的龙吟,似九天惊雷,猛地炸响!

  恐怖的龙吟声浪滚滚,震得人耳膜生疼,承天门的瓦片都在簌簌作响。

  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全都望向声音来源。

  然后看到了这一生,都无法忘怀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