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大朝会!-《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在原本的历史中,贞观九年,李靖大破吐谷浑,慕容伏允被迫自杀。

  其子慕容顺投降,并被李世民立为新的可汗,吐谷浑成为唐朝附庸。

  最后便宜了谁?

  答案是:吐蕃!

  松赞干布趁着吐谷浑衰败虚弱绝佳时机,整合高原诸部,迅速崛起!

  并将这片吐谷浑故地,乃至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一步步蚕食吞并。

  最终彻底成为大唐西南心腹大患,困扰百年!

  就连大唐名将薛仁贵,也在大非川之战败于吐蕃,六万大军全军覆没。

  这是薛仁贵一生中的最大败绩,被贬为平民,此后,再未得到重用!

  此战也彻底打破了薛仁贵的不败神话,将薛仁贵从神坛给拉了下来。

  “而如今,我们做得更绝,吐谷浑彻底没了!”

  李恪悠然道:“留下了一片空白之地。”

  “面对这样一块几乎不设防的战略要地,正在崛起的吐蕃,会不动心吗?”

  “本王可以断定,若大唐置之不理,这片土地很快,就会落入吐蕃之手!”

  “殿下明见万里!末将……未曾思虑至此!”苏定方心悦诚服地躬身。

  “不过也无妨!”

  李恪摆摆手,面色轻松:“想占就占吧!占了才好呢!正好打包带走!”

  “……”

  苏定方一时有些无言,但回想起这一个月来的战斗,感觉跟做梦一样。

  第一战拿下慕容伏允,吐谷浑群龙无首,剩下的战斗恍若秋风扫落叶。

  他带领将士们在前面拼杀,殿下负责打包。

  愣是用了短短一个月,将吐谷浑全部带走。

  类似的办法,对吐蕃显然也是有用的。

  “殿下英明!”

  苏定方心悦诚服。

  李恪摆摆手:“此战,我军俘获无算,拓土千里,确是大获全胜。”

  “但是,苏烈,我军依然有伤亡!阵亡一千二百零三人,本王很不满!”

  让苏定方心头一凛,下意识地就要请罪:

  “殿下,末将……”

  “这不能怪你!”

  李恪抬手打断了他:“但本王要的不是惨胜,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本王要的,是零伤亡!是彻彻底底的完胜!”

  “是让所有敢于挡在我大唐铁蹄面前的敌人,都绝望地发现,他们连伤到我军一根汗毛都做不到!”

  这番话里的霸道与野心,让苏定方心神震荡。

  李恪话锋一转:“故而,本王欲传你一门武道筑基功法:《龙象劲》!”

  “《龙象劲》?”

  苏定方一怔。

  “不错!”

  李恪负手而立,语气带着毋庸置疑的权威:

  “此乃锤炼肉身、激发潜能的无上法门!”

  “无需灵根,凡铁血将士皆可修习!你便带着全军将士,自即日起,日夜苦修,不辍不息!”

  “待炼至小成,可增数百斤气力,筋骨强健,耐力悠长,寻常刀剑难伤!”

  “若能炼至大成……”

  “便可身具龙象之力,徒手便有千斤巨力!”

  “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劈砍斫杀,当者披靡!纵是敌军重甲,亦能一拳破之!”

  “什么?!千……千斤巨力?!徒手?”

  苏定方再也维持不住镇定,失声惊呼起来。

  他本就是顶尖猛将,深知在战场上,多几十斤力气就是生与死的差距!

  徒手千斤是什么概念?已经不是人了!是人形凶兽!若是整支军队都……

  他简直不敢想象这样一支军队出现在战场上的情景,会是何等的可怕!

  李恪继续道:“待到此军修炼有成,本王便会将其交予你全权统领。”

  “他日随本王北上,征伐桀骜不驯的薛延陀!”

  “西出阳关,踏平野心勃勃的西突厥!”

  “东渡辽水,将屡次挑衅的高句丽连根拔起!”

  “而本王,不希望再看到任何一份阵亡名单!”

  “不希望再听到任何一声重伤者的哀嚎!”

  “本王要的,是零伤亡!是绝对的胜利!”

  “你,明白吗?”

  苏定方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顶门,他“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声音狂热:

  “末将苏烈!谨遵殿下之令!必不负殿下所托!定将此军练成天下第一强军,为殿下扫平一切之敌!”

  “刀锋所指,有我无敌!伤亡必将成为历史!”

  “很好!”

  李恪言罢,不再多言,拿出一枚玉简,递了过去:

  “此物便是记载《龙象劲》全篇功法之玉简,以神念探入即可阅览。”

  “稍后进入洞天世界,你便可先行研习参悟。”

  苏定方连忙伸出双手,如接过绝世珍宝般,小心翼翼地捧住那枚玉简。

  “末将谢殿下厚赐!定不负殿下期望!”

  李恪微微颔首,放出山海乾坤印,将包括苏定方在内的所有人全部收入。

  做完这一切,李恪放出神风舟,冲天而起,很快消失在视野尽头。

  ……

  长安。

  太极殿。

  今日是六月十五。

  依照祖制。

  每月朔、望两日,凡京中五品及以上官员,皆需身着朝服,入宫觐见,奏报政务,商议国事。

  是为大朝会,乃是一月之中最为隆重的朝会!

  晨曦微露,威严肃穆的太极殿内人满为患。

  文武百官按品阶分列左右,身着各色禽兽补子的朝服,手持玉笏,垂首恭立。

  李世民高踞于丹陛之上的龙椅,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玄色十二章纹衮服,面容沉静,不怒自威。

  此刻,出班陈奏的乃是工部尚书段纶,他手持玉笏,声音洪亮:

  “启奏陛下,前番陛下与兵部、吏部议定,特旨筹建大唐皇家军事学院!”

  “臣奉旨后,率将作监官员及精通堪舆之士,于长安周边详加勘察选址。”

  “经多方勘验,比对水土、交通、地势、风水,最终暂定于龙首原东南,泸水、潏水交汇之处!”

  “此地地势高敞,视野开阔,水陆便利,且远离市井喧嚣,适宜演武修文!”

  “初步规划用地约两千亩,详细图册及预算,臣已具本呈送陛下御览,伏请圣裁。”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首,显然对此选址颇为满意,正欲开口。

  “咻!”

  一道尖锐的破空之声,自殿外高空传来,由远及近,迅疾无比。

  不等殿前侍卫反应,一道青蒙蒙的流光,倏忽间便已射入大殿之内。

  流光戛然而止,稳稳停在了御阶之前。

  光芒敛去,现出一个挺拔如松的身影。

  正是驾驭神风舟,自数千里外吐谷浑故地,闯入太极殿大朝会的李恪。

  刹那间。

  太极殿落针可闻!

  所有官员齐刷刷看向李恪,眼中带着惊愕。

  李恪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袍,对着御座上的李世民,从容躬身行礼:

  “儿臣李恪,随大军远征吐谷浑归来。幸不辱命,特来向父皇复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