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破例!皇孙封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太和宫。

  寝殿之外。

  李恪默默等待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和苏妙卿相处久了,自然而然产生了感情。

  现在她生孩子,李恪还是非常紧张和担心的。

  萧文心等几位妃妾也陪在一旁,默默等待。

  忽然!

  一声嘹亮的啼哭响起,众人不由精神一振。

  不多时。

  产婆抱着一个裹在明黄色锦缎襁褓中的婴儿,满脸堆笑地走了出来。

  她对着李恪深深一福,声音里充满喜悦: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娘娘为您诞下了一位小王子!母子平安!”

  李恪一步上前,小心翼翼从产婆手中接过孩子。

  小家伙皮肤红皱,眼睛紧闭,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实在谈不上多漂亮。

  但在李恪眼中,却是这世间最珍贵的瑰宝。

  两世为人,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一股源自血脉深处的喜悦涌上心头。

  饶是李恪这个修仙者,眼眶也微微有些发热。

  “好!好!辛苦了!”

  李恪连声道好:“来人!看赏!重重有赏!”

  早有准备的内侍立刻端上一个沉甸甸的托盘,上面赫然是两块金锭。

  产婆何曾见过如此豪阔的赏赐,激动得连连叩首谢恩,欢天喜地地退了下去。

  打发了产婆,李恪抱着初临人世的长子,轻轻推开寝殿的门,走了进去。

  殿内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但很快被清雅的熏香冲淡了许多。

  苏妙卿躺在床榻上,脸色有些苍白,额发也被汗水濡湿,贴在脸颊上。

  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一双美眸亮晶晶的,正一眨不眨望着门口。

  见到李恪抱着孩子进来,她脸上立刻绽放出温柔而灿烂的笑容。

  “妙卿,辛苦了!”

  李恪坐到床边,轻轻握住苏妙卿有些冰凉的手,语气充满了怜惜与感激。

  “能给殿下生下孩子,是妾身的荣幸!不辛苦!”

  苏妙卿微微摇头,声音轻柔却带着急切:“殿下,快让妾身看看孩子!”

  李恪笑着,小心翼翼将孩子递到她的臂弯里。

  苏妙卿低头看着怀中那小小的一团,眼中瞬间溢满了如水般的慈爱与温柔。

  “皱巴巴的!好丑!”

  苏妙卿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孩子柔嫩的脸颊,抬头望向李恪,恳求道:

  “殿下,您……您给我们儿子起个名字吧!”

  李恪看着眼前这温馨的一幕,沉吟片刻: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李恪温柔看向苏妙卿和儿子,微笑道:

  “我儿乃寡人长子,当有承载江山社稷之器量,庇护万民之胸怀。”

  “便从这诗中取意,单名一个‘稷’字如何?”

  “李稷……稷乃百谷之长,社稷之根本!”

  “愿我儿将来能成为大唐之栋梁,擎天之柱石!”

  “李稷……稷儿……”

  苏妙轻声重复着这个名字,越品越是喜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殿下起的名真好!妾身代稷儿,谢过殿下!”

  她低头,对着怀中的婴儿柔声道:“稷儿,听到了吗?你有名字了……”

  看着这母子相依的画面,李恪心中温宁。

  他也有儿子了!

  萧文心和一众妻妾,就站在李恪身后。

  虽然脸上也都带着高兴的笑容,但眼底深处,却难以抑制羡慕之色。

  妙卿竟如此有福气!

  入门并非最早,却率先为殿下诞下了子嗣,而且还是至关重要的长子!

  这不仅是身为女子莫大的荣光,更是在王府之中安身立命最坚实的依靠。

  她们伺候殿下的时日也不算短了,可这肚皮却始终不见动静,叫她们如何能不心急?

  虽然殿下对她们很好,但在这深宫王府之中,没有子嗣的妃妾,就如无根浮萍,总是少了几分底气。

  尤其萧文心。

  不由自主抚过自己依旧平坦的小腹,眉眼间笼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忧愁。

  她嫁入这秦王府已近半载,是殿下的正妃。

  殿下待她也是最好的,一个月里足有大半时间,都是歇在她的房中。

  雨露恩泽最多!

  可偏偏……偏偏她的肚子至今没有动静。

  “若是……若是我也能为殿下生下一儿半女,该有多好……”

  萧文心在心里无声地叹息,那抹忧愁更深了,心里也开始胡思乱想。

  自己迟迟不能怀孕,是不是身体有问题?

  ……

  甘露殿!

  李世民正与房玄龄、杜如晦、戴胄等几位心腹重臣商议红薯种植之事。

  殿内气氛严肃,唯有君臣几人低沉的议论声。

  忽然。

  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即是内侍总管王德,略显激动的高声禀报:

  “陛下!天大的喜报!终南山太和宫急报!”

  “秦王殿下之孺人苏氏,于一个时辰前,顺利诞下一位小王子!母子平安!”

  这声音宛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打破了殿内的肃穆。

  “什么?恪儿有后了?!”

  御座之上,李世民先是一愣,随即猛地站起身,脸上瞬间惊喜所取代。

  他向前急走两步,连声追问:“当真?果真是一位小王子?母子都平安?”

  “千真万确,陛下!秦王府长史亲自遣人送来的喜报!”王德激动说道。

  “好!好!好!”

  李世民抚掌大笑,畅快的笑声在殿堂内回荡:

  “朕的恪儿,有后了!朕,做也阿翁了!”

  李二兴奋踱着步子,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抑制不住。

  李恪在他心中地位特殊,不仅是爱子。

  更是屡立奇功,身负仙缘的国之栋梁。

  如今李恪喜得贵子,意味着他这一脉后继有人,国本必然更为稳固。

  其中的象征意义和政治意义,对李世民而言,甚至超过了弄孙之乐。

  “恭喜陛下!”

  “贺喜陛下!”

  房玄龄、杜如晦、戴胄等人亦是面露笑容,齐齐躬身道贺。

  他们自然明白陛下为何如此欣喜,秦王得子,于国于家,确是大喜之事。

  李世民停下脚步,脸上笑容微敛,略一沉吟:

  “传朕旨意!”

  “秦王李恪,为国之柱石,今喜得麟儿,朕心甚慰!特赐:

  赏秦王黄金万两,东海明珠十斛,蜀锦千匹,良马百骑,以贺弄璋之喜!

  赐苏氏,孺人位份,赐诰命,赏宫中上用绸缎、首饰、补品若干!”

  这一连串的赏赐已然厚重无比,足见圣心。

  然而,李世民接下来的赏赐,更是让殿内几位重臣都心中一震!

  “此外!”

  “朕之皇孙,特破例,敕封其为……‘中山王’!食邑三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