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新式兵器显威!-《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沉重的木箱,被几个侍卫抬进了甘露殿。

  箱盖一一打开。

  李世民一个箭步上前,抓起一柄横刀。

  入手微沉,手感极佳!

  流线型的刀身,和内敛的锋芒,让李世民这个见惯了神兵利器的帝王,也忍不住赞叹一声:“好刀!”

  李二目光一扫,看到殿中用来支撑香炉的一根熟铜棍,直接挥刀便斩。

  “锵!”

  足有婴儿手臂粗的实心熟铜棍,应声而断。

  反观李世民手中的横刀刀刃,光洁如新,丝毫没有卷刃。

  “嘶!”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文臣看得目瞪口呆。

  老天爷!这刀……这刀也太利了吧?!

  李世民放下横刀,又拿起一杆马槊,掂量一番,对着内侍吩咐道:

  “取一副明光铠来!”

  明光铠很快被带到。

  李世民手持马槊,刺向这副旧式明光铠。

  “噗!”

  一声轻响!

  槊锋几乎是毫不费力,便刺穿了甲片!

  接下来,李二又拿起新锻造的明光铠甲片,用旧式横刀奋力劈砍。

  结果只在甲片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白痕。

  陌刀!

  障刀!

  一连串的对比测试下来,结果让人惊悚。

  新式钢材锻造的兵器,其锋利度、坚韧度,完全碾压现有所有装备!

  “好!好!好!”

  李二红光满面,连说三个好字:“神兵!这才是真正的神兵利器!”

  “恪儿!你……你又立下一桩天大功劳!”

  “快!快告诉朕!此新式炼钢法,产量如何?可能大规模锻造?!”

  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臣也都看向李恪,眼中带着震惊、惊喜复杂之色。

  【叮!人前显圣成功!强烈震撼李世民及殿内众臣!显圣值 2000!】

  迎着李二灼热急切的目光,李恪微笑道:

  “回父皇!新式炼钢法完全可以大规模推广!”

  李世民心头一松,就听李恪继续说明现状:

  “只是,因炼制新钢所需的核心燃料‘焦炭’,产量目前尚且有限!”

  “加之精通新法的工匠为数不多,目前仅有一座炼炉可以稳定产出。”

  “一日之内,约莫能得此等新钢三十斤左右。”

  大唐的1斤,相当于668克,约后世1.33斤。

  大唐的30斤,大概相当于现在的40斤。

  三十斤?

  这个数字让李二等人微微有些失望,一天才三十斤,够打几把刀?

  “不过!”

  李恪却是话锋一转:“参与此事的匠师们,已然基本掌握了新式炼钢法的全部关键技术环节!”

  “眼下制约产量的,并非技术瓶颈,而是焦炭供应与熟练的匠师人手!”

  “只要朝廷支持,扩大焦窑的规模,增建新的炼钢炉,并着手培训更多匠人,产量必能飞速提升!”

  “儿臣相信,假以时日,日产数百斤、上千斤新钢,也绝非难事!”

  产能问题从来不是问题,大唐有的是人!

  只要技术达到,大规模量产只是时间问题。

  “好!好!好!”

  李世民听完,悬着的心彻底放下,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振奋和喜悦。

  他重重拍着李恪的肩膀,龙颜大悦:“恪儿!你真是朕的福星啊!”

  “说吧!想要什么赏赐?今日只要你开口,只要朕有的,绝无二话!”

  君王金口一开,那便是天大的赏赐!

  殿内群臣的目光,不由聚焦在李恪身上。

  然而,李恪的反应却再次出乎诸人意料。

  李恪郑重地躬身行礼,声音清晰而诚恳:“父皇!儿臣不敢居功!”

  “新式炼钢法能成功,全赖将作监丞周明兢兢业业,带领一众匠师日夜钻研,反复试验,方有今日之突破!”

  “儿臣不过动了动嘴皮子,提供了些许粗浅想法罢了,完全不值一提!”

  “父皇若要赏赐,该重赏的是周明,以及那些默默付出的匠师们!”

  “他们的名字,或许不显,但他们的汗水,才真正铸就我大唐之锋芒!”

  长孙无忌眯了眯眼,眼中浮现出一抹忧虑。

  房玄龄、杜如晦抚须颔首,眼中满是赞许。

  居功而不自傲,推功及下!这份胸襟和气度,显得极为难得和可贵!

  李世民脸上的笑意更浓,更加欣慰:“好!好一个居功不自傲!恪儿,你能有此心性,朕心甚慰!”

  随即大手一挥:“你放心,周明和所有有功匠师,朕都会重重赏赐!”

  “官职、钱财、田亩,一样都不会少!”

  “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凡是为我大唐做出贡献者,朕……绝不吝啬!”

  “但是!”

  李世民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在李恪身上,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他们的功劳要赏,恪儿你的功劳更大!”

  “若非你提出新式炼钢法,并全力支持,他们纵有巧手,也无从施展。”

  “说吧,恪儿,你想要什么赏赐?今日朕高兴,你尽管开口!”

  李世民这是铁了心要重赏李恪,不赏不行啊,恪儿立了这么多功劳。

  不封赏,李世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李世民这个人就是这样,只要是他宠爱的儿子,会往死里宠爱。

  李恪知道再推辞反而显得虚伪,脸上露出盛情难却之色,微微拱手道:

  “既然父皇如此厚爱,儿臣便斗胆开口了。”

  “父皇,您也知道,儿臣平日不喜政务,唯好读书修道,偏爱清静。”

  “长安城内虽好,但终究喧嚣了些……”

  “父皇,可否将您在终南山上的那座行宫——太和宫,赏赐于儿臣?”

  “啊?”

  此言一出,不仅李世民愣住了,连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都是一脸错愕。

  太和宫?

  就这?

  他们想过秦王会要金银、要封地、甚至要插手某个重要衙门。

  却万万没想到,他居然只要一座远离权力中心的……行宫?

  太和宫虽然精致,但毕竟是个避暑之所。

  一年住不了几天,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

  与炼钢奇术这种天大的功劳相比,这个赏赐要求,简直可以说是……

  有些“吃亏”了!

  李世民回过神来,疑惑看着李恪:“恪儿,你……你就要太和宫?”

  “儿臣只要太和宫!”

  李恪脸上露出一丝“向往清净”的笑容:

  “儿臣觉得那里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最适合读书静修。望父皇成全!”

  李世民有些无奈道:“一座行宫而已,与炼钢法相比实在不算什么!”

  “好!既然你喜欢,那朕便将太和宫赏赐于你!即日起,太和宫归你了!”

  李世民很爽快,一道口谕彻底定了下来。

  “谢父皇恩典!”

  李恪躬身谢恩。

  太和宫到手!灵脉的安放之地,总算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