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陛下可曾闻昔日曹子建乎?-《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程咬金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堆起真诚的笑容,一脸赞叹道:

  “回陛下!老臣是个粗人,不会说那些文绉绉的话!但秦王殿下……”

  “殿下不仅文思敏捷,诗才惊世,更勇武无双,胆魄过人!”

  “真乃天地间一等一的好男儿,颇有……颇有陛下您当年之风采啊!”

  他这番话,七分真情,三分刻意,既夸了李恪,又把功劳归结于“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谓滴水不漏。

  果然!

  听到老程如此夸赞自己的儿子,尤其最后那句“有陛下之风采”,李世民嘴角翘起,心里很是受用。

  谁不喜欢听别人夸自己儿子呢?

  李二捋须轻笑,对程咬金的回答十分满意,话锋却是一转,温和道:

  “说起来,朕今日一见你家七娘,叫莹莹是吧?也是个极好的孩子!”

  “英姿飒爽,箭术超群,颇有你之风,将门虎女,名不虚传啊!”

  李二先是夸赞了程莹莹,然后微微一顿,目光落在程咬金脸上,笑道:

  “朕看恪儿与七娘,年纪相仿,皆是文武双全,站在一起甚是般配。”

  “朕有意撮合他们二人,与知节你结个姻亲,不知……知节意下如何?”

  与重臣联姻,以稳固统治,笼络人心,这确实是李世民一贯的作风。

  历史上,他与众多心腹重臣都结成了姻亲:

  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娶了长乐公主;杜如晦的儿子杜荷娶了城阳公主;

  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了高阳公主……

  李二甚至还想把女儿嫁给尉迟恭,只是被尉迟恭以“妻虽陋相与共贫贱久矣”为由婉拒了。

  如今,李二将目光投向程咬金最出色的女儿,其政治考量,不言而喻。

  尽管事先已有猜测,可亲耳从皇帝口中听到这桩婚约,程咬金还是觉得头皮一阵发麻,心里暗暗叫糟。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陛下果然看上七娘了!

  “陛下,这……”

  程咬金面露为难之色,似乎不知该如何开口拒绝这“天大的恩典”。

  “嗯?”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皱起眉头:“怎么?知节这是不愿意?”

  “是觉得朕的恪儿配不上你家七娘?还是……有什么别的难言之隐?”

  李二的语气虽然还算平和,但那股帝王无形的压力,已经弥漫开来。

  程咬金顿觉压力山大,连忙起身,躬身道:

  “陛下息怒!”

  “臣绝无此意!”

  “秦王殿下天潢贵胄,又兼文武双全!”

  “能看得上小女,那是小女天大的福分,更是我程家满门的荣耀!”

  “老臣岂有不愿之理?只是……只是……”

  老程吭吭哧哧,一时有些不知如何应对。

  李世民看着他,语气放缓了些,轻叹道:

  “知节啊,你我名为君臣,实为兄弟,是一起刀口舔血过来的过命交情。”

  “这里没有外人,你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不必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程咬金暗暗叫苦不迭,皇帝的“兄弟”听听就好,当真就是傻子了。

  但他知道,今天若不给陛下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恐怕难以过关。

  老程脸色连连变换,最终把心一横,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将额头紧紧贴在冰凉的金砖地面上:

  “臣有罪!”

  “若是臣存心欺瞒陛下,便是欺君之罪!”

  “可若如实相告心中所想,恐……恐又有妄议天家,挑拨离间之罪!”

  “臣……臣进退两难,请陛下先治臣之罪!”

  他这番以退为进,先把最重的罪名给自己扣上,反而显得格外真诚。

  李二的眉头皱成了“川”字:“不过一桩儿女姻亲,你情我愿便可,何至于让你说出这等重话?”

  “知节,朕恕你无罪!你且起来,给朕如实说来!朕要听你的真心话!”

  程咬金闻言,深吸了几口气,仿佛下定了天大的决心,依旧跪伏在地:

  “陛下可曾闻,昔日魏武之子,曹子建呼?”

  “曹子建”三个字一出,李世民先是愣了两秒,旋即豁然起身,指着程咬金,脸色变得铁青:

  “程!知!节!你这老匹夫!你……你竟敢!”

  李世民何等聪明,岂会听不明白程咬金这话里的意思?

  昔日曹子建,也是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七步成诗,名满天下。

  但那又如何?

  其兄曹丕继位后,对其百般猜忌、打压、迫害,屡次徙封,严加监看。

  最终曹植郁郁寡欢,年仅四十便潦倒而终!

  程咬金这话,分明就是把李恪比作了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曹子建。

  而将太子李承乾,隐晦地比作了那曹丕。

  这是赤裸裸地预言!

  预言他百年之后,新君继位,如今表现如此耀眼夺目的李恪,必然会落得和曹植一样被猜忌、压制、甚至可能不得善终的下场。

  这已不仅仅是婉拒婚事了!这简直是在诛心,是在妄议天家血脉亲情,是在预言他死后子孙相残的惨剧!

  这是帝王最大的忌讳,李世民如何不怒?

  换做任何其他一个臣子,敢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李世民早就雷霆震怒,当场下令拖出去治罪了。

  但……

  这是程咬金!

  是跟随他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等,屡建战功的猛将!

  是玄武门之变时为他死守宫门,无数次救他于危难,可以托付性命的老兄弟!

  李世民指着程咬金,手指都在颤抖,但最终还是化作一声无奈的长叹。

  他重重坐回御座,胸膛依旧起伏不定。

  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起来吧!”

  程咬金如蒙大赦,却不敢起身,只是稍稍抬起头,保持着请罪的姿态。

  李世民闭上眼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知节,你的心思,朕明白了!”

  “但朕告诉你,曹子建的悲剧,断然不会发生在朕的孩子们身上!”

  “朕!”

  “绝不会让那般悲剧重演!你就不要在这里胡思乱想,危言耸听了!”

  “陛下圣明!”

  老程恭敬回道。

  李二顿了顿,语气变得意兴阑珊,挥了挥手:“至于这亲事……也罢!”

  “既然你心有顾虑,朕也不愿勉强。此事……就此作罢,休要再提!”

  “你下去吧!”

  “谢陛下不治臣妄言之罪!微臣……告退!”

  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老程连忙叩首谢恩,然后躬着身子,一步步快速退出了甘露殿,后背的衣衫早已被冷汗浸透。

  老程是聪明人,摊上李二这样的皇帝,他才敢如此直言相告,换做别人……

  比如汉武帝!

  就算给老程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说,那简直与找死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