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将领气质!-《当兵:从军校毕业下基层开始!》

  众人心里骂着娘,却只能再次转身,冲回楼下集合。

  这一次,速度明显快了不少。

  一分十五秒。

  “还是太慢!”

  “回去!”

  “哐当——!”

  “紧急集合!”

  ……

  这一夜,对于三连的士兵们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噩梦。

  从凌晨一点到五点。

  紧急集合的哨声像催命的魔咒,一次又一次将他们从睡梦中惊醒。

  到最后,他们甚至不需要思考,身体就能在听到声音的瞬间做出反应。

  当早操号声响起时。

  整个三连的营房,飘荡着生无可恋的气息。

  士兵们顶着硕大的黑眼圈,脸色苍白,走路都有些发飘。

  早操的队伍,第一次站得如此稀稀拉拉。

  卢彦、丁乐成、高远三人,同样一夜没睡,眼窝深陷,嗓子也喊哑了。

  早操结束后,三人来到办公室,向谭建林汇报。

  “报告!”

  “进。”

  谭建林早已穿戴整齐,精神状态看起来比他们三个好得多。

  “怎么样?”

  他随口问道。

  “报告连长,昨晚紧急集合训练顺利完成。”

  卢彦作为一排长,率先开口。

  “第一次用时一分三十二秒,问题很多。”

  “最后一次,用时四十三秒,所有着装全部符合战备要求。”

  他的声音带着嘶哑,但更多的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这个进步速度,快得惊人。

  丁乐成也补充道。

  “战士们虽然累得够呛,但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到后来,我感觉他们脑子都没醒,身体已经自己动起来了。”

  高远挠了挠头,一脸感慨地说。

  “说实话,连长,我以前也带过这种训练,但效果从来没这么好过。”

  “战士们总会有抵触情绪,磨磨蹭蹭的。”

  “这次不一样,他们虽然也骂娘,但执行命令的时候,没有半点折扣。”

  “我觉得,是您给他们立下的规矩,在他们心里扎了根。”

  高远的话,让卢彦和丁乐成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们都清楚,三连能有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根源就在于眼前这位年轻的连长。

  谭建林静静地听着。

  他知道,这就是“将领气质”在发挥作用。

  这种感觉,很奇妙。

  就像一个无形的力场,将整个三连都笼罩其中。

  让他的每一个命令,都能得到最彻底的贯彻。

  一股豪情从他心底升起。

  他仿佛看到了,一支真正的钢铁雄师,正在他的手中慢慢成型。

  “辛苦了。”

  谭建林将毛巾搭在脸盆边上。

  “让战士们抓紧时间洗漱,吃完早饭,上午补一觉。”

  “训练要抓,但休息也要保证。”

  “是!”

  三人齐声应道。

  “至于接下来的战备训练,不能只靠夜里敲管子。”

  谭建林走到自己的书桌前,拿起一支笔。

  “我需要制定一个更系统化的战备计划。”

  “从今天开始,三连的战备等级,要时刻保持在临战状态。”

  ……

  与此同时。

  总参谋部大楼,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巨大的环形会议室内,灯火通明。

  墙壁上的巨幅电子屏幕,正显示着复杂的军事地图。

  总参谋长李展均,坐在主位上。

  “今年的全军综合考核已经结束,总的来看成绩不错。”

  “尤其是陆军部队的进步,有目共睹。”

  “这说明我们前期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坐在他下首的,是总参作训部长冯承。

  冯承听到参谋长的肯定,脸上露出喜色。

  “这都是在参谋长的领导下,各级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

  李展均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说这些客套话。

  “成绩要肯定,但问题也要看到。”

  “我们的很多演习,依旧摆脱不了‘演’的成分,剧本痕迹太重,缺乏实战的突然性。”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严肃了几分。

  李展均环视一周,继续说道。

  “不过,有个好消息。”

  “上面对我们今年的工作很满意,明年的军费批下来了,很充足。”

  这话一出,在座的将领们眼睛都是一亮。

  “所以,我决定。”

  “明年的年度红蓝对抗演习,不仅要照常举行,而且要扩大规模,提升规格。”

  他将目光投向了冯承。

  “冯承同志。”

  “到!”

  冯承立刻站起身,身姿挺拔。

  “这次的演习由你来牵头负责,成立专项指挥部。”

  “保证完成任务!”

  冯承的声音洪亮,激动得脸颊都有些泛红。

  “别急着保证。”

  李展均笑了笑,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

  “我只有一个要求。”

  他收起笑容,神情严肃。

  “兵种多元化,最大限度贴近实战。”

  “我不想再看到,一场演习从头到尾就是坦克对坦克,步兵对步兵。”

  “我要看到陆航的武装直升机,看到特战分队的敌后渗透,看到电抗分队的无形绞杀。”

  “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多兵种的现代战争。”

  “你,能做到吗?”

  冯承感到自己的血液都在燃烧。

  参谋长描绘的这幅画卷,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演习形态。

  “能!”

  他再次大声回答。

  然而,当他坐下之后,那股最初的兴奋慢慢冷却下来,转而化为了困惑。

  兵种多元化。

  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可真正执行起来,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不同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一直都是老大难问题。

  空地协同的通讯协议,特战分队的情报支持,电子战的攻防边界……

  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这可不是简单地把几个不同单位拉到一起,就能实现的。

  该从哪里着手?

  又该如何破局?

  冯承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会议桌上划着圈,脑海里闪过无数个方案,又被他一一否决。

  突然,一个名字毫无征兆地跳了出来。

  谭建林。

  那时候谭建林还在侦察部队,就因为嫌弃传统的侦察模式效率太低。

  硬是搞了个什么“特战小队”。

  现在回想起来,这不就是参谋长口中“多兵种协同”的微缩版本吗?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冯承的脑海里迅速成型。

  既然全军推行难度巨大,那何不先找一个试点?

  蓝军旅,全军最精锐的假想敌部队,不就是最好的试验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