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针锋与针脚-《掌心的刺》

  江逸晨指尖的粉笔在白板上划过,留下一道利落的横线,将“11·3入室盗窃案”的时间线与物证链清晰分割。会议室里的空气还带着熬夜审讯后的疲惫,窗外的天刚蒙蒙亮,淡青色的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藏青色的警服上投下细碎的阴影。作为刚从部队转业一年的刑警队大队长,军旅生涯赋予他的严谨与果决,早已融入办案的每一个细节,语气不高,却带着让人心安的穿透力。

  “江队,我带刑侦科一组去复核小区监控,重点排查案发前三天凌晨两点到四点的陌生人员出入,尤其是携带大号背包或行李箱的。”坐在前排的周航率先起身,目光坚定地看向江逸晨。他与江逸晨是部队里的老战友,一同转业来到刑警队,如今身为刑侦科科长,级别虽高于大队长,却始终与江逸晨保持着最默契的搭档关系——一个定方向、协资源,一个抓执行、破难点,短短一年便联手破获了十余起大案要案,成了局里公认的“黄金搭档”。

  江逸晨抬眸,与周航对视一眼,多年军旅生涯沉淀的默契尽在不言中:“辛苦周科,注意排查监控死角,有任何发现随时同步。”他指尖轻点白板上的小区分布图,“另外,让技术组配合你们,重点比对嫌疑人可能留下的指纹和足迹,争取尽快锁定身份。部队里教的‘盯细节、不遗漏’,咱们办案也得守住这个原则。”

  “收到。”周航点头应下,警服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上一道浅浅的疤痕——那是当年在部队执行任务时留下的印记,如今与勘察现场时蹭到的灰尘交织,让他沉稳威严的科长模样,多了几分烟火气。作为刑侦科的核心,他将部队里的侦查经验融入办案,最擅长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突破口,经他手的线索,很少会有遗漏。

  散会时,同事们陆续起身离开,有人揉着太阳穴抱怨:“又要连轴转了,等这案子结了,我高低得睡上一整天。”周航收拾着桌上的文件,等众人走后,才走到江逸晨身边,压低声音问:“晚上工作室还去吗?昨天那批初中生的校服样衣,领口的走线还得再调整,不然学生穿久了容易磨脖子,早上实验小学的王老师还特意跟我提了一嘴。”

  江逸晨抬手揉了揉眉心,指尖划过眉间的细纹——那是转业后,一边适应刑警工作、熬夜分析案情,一边伏案画设计图双重打磨的痕迹。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巧的速写本,翻开,里面没有密密麻麻的案件分析,而是几笔勾勒出的校服领口草图,线条流畅,标注着“领宽3.5c明线0.8c弧度优化至15°”的细节。谁也想不到,这位刚转业一年的刑警大队长,在部队时就偷偷攒了十几年的校服设计经验——当年在部队驻守偏远地区,看到当地孩子穿着不合身的校服上学,便开始利用休假时间学习设计,闲暇时还会帮孩子们修改衣服。

  “去,”他合上速写本,小心翼翼地放进警服内袋,动作熟练得像是做了千百遍,“等我把手头的案卷汇总整理完,大概七点过去,你先去开门,把缝纫机和锁边机都预热一下,顺便把那批浅蓝色的面料拿出来晾晾,去除一下布料的异味。上次有家长反映,新衣服有点味道,咱们得注意,不能砸了‘晨航’的招牌。”

  周航应了声“好”,目光落在江逸晨内袋露出的速写本边角上,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浅笑。整个刑警队里,除了他,没人知道这位心思缜密的江大队长,还有“资深校服设计师”的身份;更没人知道,他这个刑侦科科长,还和江逸晨在转业后合伙开了一家小小的校服工作室。在外人眼里,他们是上下级、是战友,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脱下警服后,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用针脚守护孩子们的青春,就像当年在部队守护家国一样。

  江逸晨与校服设计的缘分,要追溯到他刚入伍的那年。彼时他十八岁,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热血,被分配到偏远地区驻守。一次休假,他看到当地小学的孩子们穿着松垮的旧校服,有的裤脚短了一截,有的领口磨得发亮,跑跳时衣服还会往下掉,心里很不是滋味。从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