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从“不许哭”到“我陪你”的家庭改变-《掌心的刺》

  深秋的周末午后,明德中学的阶梯教室还残留着暖光,江哲正低头整理桌上的“家长反馈表”,指尖划过一行行字迹——“第一次知道儿子哭不是‘软弱’,是需要被看见”“再也不说‘男孩不许哭’,以后会陪他慢慢说心事”“原来我以前的‘鼓励’,反而把孩子推远了”。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是首期“父亲性别教育工作坊”结束后,32位父亲留下的心声,每一句都像一颗小石子,在江哲心里激起层层涟漪。

  “江老师,您看这份反馈!”协助整理资料的志愿者小陈拿着一张表格跑过来,语气里满是激动,“这位张爸爸说,昨天儿子考试没考好,躲在房间里哭,他没有像以前一样说‘这点事有什么好哭的’,而是递了杯牛奶坐在旁边,儿子居然主动跟他说‘爸爸,我怕你失望’,最后父子俩聊了快一小时!”

  江哲接过表格,看着上面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的字迹,想起三天前工作坊刚开始的场景——32位父亲坐在教室里,有人抱着胳膊满脸怀疑,有人低头刷着手机,还有人小声议论“男孩不就是要坚强吗,这有什么好学的”。当时他心里还有些忐忑,担心自己准备的内容不够有说服力,可现在看着这些反馈,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其实刚开始,我也没把握能改变多少。”江哲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墙上的“工作坊回顾”照片上——有父亲们角色扮演时的局促,有听到男孩心声视频时的沉默,还有分享自己故事时的红眼眶。“你还记得那位李爸爸吗?第一天来的时候,他说‘我从小被我爸揍着长大,不哭才是男子汉,我儿子也得这样’,结果最后提交反馈时,他写了满满两页纸,说自己错了。”

  小陈点点头,翻出李爸爸的反馈表:“记得!他说工作坊上看那个‘男孩躲在被子里哭’的视频时,突然想起自己儿子上次摔断胳膊,明明疼得发抖,却硬说‘不疼’,当时他还夸儿子‘勇敢’,现在才知道孩子是怕他生气。他还说以后要每天跟儿子聊十分钟,听他说学校的事。”

  江哲拿出手机,打开“父亲成长群”,里面正热闹地聊着——张爸爸发了一张儿子画的画,配文“儿子说这是‘我们聊天的样子’,以前他从不跟我分享这些”;王爸爸发了一段语音,说自己陪儿子拼乐高,儿子居然跟他说“爸爸,其实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