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周末清晨,明德中学的阶梯教室格外热闹。50岁的江哲穿着整洁的浅灰色衬衫,手里拿着一沓彩色手册,正忙着给陆续到场的家长们分发资料。教室前排的投影幕布上,“父亲性别教育工作坊——不要求男孩‘必须坚强’”的标题格外醒目,旁边还贴着几张手绘漫画:有的画着小男孩委屈哭泣却被爸爸说“男孩子不能哭”,有的画着男孩想玩布娃娃却被阻止“这是女孩玩的”,每一幅都戳中了不少父亲的心事。
“江老师,您这工作坊太及时了!我家小子昨天摔了一跤,明明疼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却硬说‘我不疼’,问他怎么了也不肯说,我这心里急得慌!”刚坐下的陈爸爸拿着手册,语气里满是焦虑。他身边的李爸爸也点头附和:“我家孩子更离谱,学校组织手工课,他想做个小花篮,却因为同学说‘男生做这个太娘’,偷偷把材料扔了,回来还跟我发脾气,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沟通。”
江哲笑着坐下,耐心倾听两位父亲的烦恼,手里的笔记本飞快记录着。其实筹备这个工作坊,源于他半年前的一次意外发现——儿子江逸晨高二时,曾因为设计校服被同学嘲笑“男生搞设计没出息”,偷偷躲在房间里哭,却不肯跟家人说;后来在电子维修课上,有个男生因为怕焊接失误被嘲笑“不勇敢”,宁愿放弃实操也不肯请教,这些事让江哲意识到,很多父亲都在无形中给男孩套上了“必须坚强”的枷锁,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
“各位爸爸,咱们先做个小调查。”江哲拿起话筒,目光扫过全场,“请觉得‘男孩不能轻易哭’的举手;觉得‘男孩应该多学理科,少学艺术’的举手;觉得‘男孩要让着女孩,不能跟女孩计较’的举手。”话音刚落,超过一半的父亲举起了手,有的还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江哲没有评判,而是打开投影,播放了一段提前录制的视频——视频里,几位10到16岁的男孩面对镜头,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上次我爷爷去世,我特别难过,想跟爸爸哭,爸爸却说‘男孩子要坚强,不许哭’,我只好躲在被子里偷偷哭。”
“我
“江老师,您这工作坊太及时了!我家小子昨天摔了一跤,明明疼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却硬说‘我不疼’,问他怎么了也不肯说,我这心里急得慌!”刚坐下的陈爸爸拿着手册,语气里满是焦虑。他身边的李爸爸也点头附和:“我家孩子更离谱,学校组织手工课,他想做个小花篮,却因为同学说‘男生做这个太娘’,偷偷把材料扔了,回来还跟我发脾气,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沟通。”
江哲笑着坐下,耐心倾听两位父亲的烦恼,手里的笔记本飞快记录着。其实筹备这个工作坊,源于他半年前的一次意外发现——儿子江逸晨高二时,曾因为设计校服被同学嘲笑“男生搞设计没出息”,偷偷躲在房间里哭,却不肯跟家人说;后来在电子维修课上,有个男生因为怕焊接失误被嘲笑“不勇敢”,宁愿放弃实操也不肯请教,这些事让江哲意识到,很多父亲都在无形中给男孩套上了“必须坚强”的枷锁,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
“各位爸爸,咱们先做个小调查。”江哲拿起话筒,目光扫过全场,“请觉得‘男孩不能轻易哭’的举手;觉得‘男孩应该多学理科,少学艺术’的举手;觉得‘男孩要让着女孩,不能跟女孩计较’的举手。”话音刚落,超过一半的父亲举起了手,有的还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江哲没有评判,而是打开投影,播放了一段提前录制的视频——视频里,几位10到16岁的男孩面对镜头,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上次我爷爷去世,我特别难过,想跟爸爸哭,爸爸却说‘男孩子要坚强,不许哭’,我只好躲在被子里偷偷哭。”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