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学校的认可(获评“年度优秀新教师”)-《掌心的刺》

  2007年深圳的六月,蝉鸣早早在龙三中的凤凰木间织起了网。期末复习的节奏像鼓点般越敲越密,林晚星刚把最后一本七年级(3)班的语文作业批改完,红笔在“优秀”二字上轻轻顿了顿,抬头就看见办公室门口探进来个熟悉的身影——是教务处的王老师,手里攥着个烫金红信封,脸上的笑意比窗外的阳光还暖。

  “晚星,忙完啦?”王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来,把红信封稳稳放在她的教案本上,信封上“年度优秀新教师推荐表”几个字格外醒目,“刚开完校委会,一致通过推荐你去区里参评‘年度优秀新教师’,下周三前填好表交过来,材料咱们一起帮你捋。”

  林晚星捏着信封的指尖猛地顿住,惊讶地抬头,眼里满是不敢相信:“王老师,我……我才入职两年,学校里好多老教师经验比我丰富,怎么能推荐我呢?”她下意识想起2005年刚入职时的窘迫——第一次上公开课,紧张到把“百草园”说成“百花园”,是王老师悄悄递来张写着教案重点的纸条;第一次处理学生打架,站在走廊里不知如何开口,是李老师教她“先听孩子说,再讲道理”。比起这些前辈,她总觉得自己还有太多不足。

  王老师笑着坐在她对面的椅子上,随手拿起桌上的作业本翻了翻,指尖划过李伟那本字迹工整的本子:“你呀,就是太低调。这两年你的进步,学校领导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你带的三班,语文平均分从2005年你刚接手时的年级倒数第三,提到了今年的正数第五;就说李伟,以前是出了名的‘问题学生’,上课睡觉、作业不交,现在不仅能考到85分,还成了班里的‘进步标兵’。上次家长开放日,他奶奶特意拉着校长说‘多亏了林老师,我家李伟才变好了’,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林晚星看着作业本上李伟写的作文《我的老师》,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想起2006年冬天的那些午后,她在教室帮李伟补拼音,他反复读错“酝酿”的“酿”,却没放弃,直到读对才肯放学;想起去年期末,李伟拿着78分的成绩单,红着眼眶说“林老师,我终于及格了”——这些细碎的瞬间,原来都被大家看在眼里。

  “可参评要准备教学案例和获奖证明,我……”林晚星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老师打断:“你的教学案例早就被教务处存档了!去年你上的《春》那节公开课,区里的教研员听完还特意问‘这个年轻老师是谁,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让学生真学真悟’;至于获奖证明,你指导李伟参加今年区里的‘春日征文’,他拿了三等奖,这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材料。”

  王老师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里满是鼓励:“这是学校对你的认可,也是给年轻老师的机会。别犹豫,好好准备,争取把区里的奖项也拿回来,给咱们龙三中争光。”

  王老师走后,林晚星握着那个红信封,指尖轻轻摩挲着烫金的字迹,心里又激动又忐忑。她拿出手机,想给江哲发消息,却又怕自己准备不好辜负期待。直到手机屏幕亮起,弹出江哲的消息“下班在学校门口等你,买了你爱吃的荔枝”,她才笑着按下了输入键:“江哲,学校推荐我参评‘年度优秀新教师’了。”

  傍晚的风带着荔枝的清甜,江哲骑着电动车停在学校门口,车筐里的荔枝还带着水珠。林晚星坐在后座,抱着他的腰,把脸贴在他温热的背上,声音里带着点雀跃:“王老师说,我的教学案例和李伟的获奖证明都能用,还说同事们会帮我一起准备材料。”

  江哲的电动车顿了一下,随即传来他爽朗的笑声:“我就知道你能行!晚上我给你做红烧肉,咱们好好庆祝。你别担心,你平时怎么教学生、怎么跟家长沟通,我都看在眼里,你是我见过最用心的老师。”

  回到林晚星那间月租两百的小出租屋,江哲系上围裙就扎进了厨房,“滋滋”的炒菜声很快填满了小小的空间。林晚星坐在掉漆的茶几旁,小心翼翼地拆开红信封,拿出推荐表认真填写。“个人教学理念”那栏,她想了很久,最后一笔一划写下“用爱心浇灌成长,用耐心静待花开”——这是她两年来最真切的教学心得,也是她对每个学生的承诺。

  吃饭时,江哲把最大块的红烧肉夹到她碗里:“你别太紧张,就把平时的工作如实写下来。你熬夜改作业、课间帮学生补课、周末去家访,这些都是最真实的东西,比什么华丽的辞藻都管用。”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要是材料太多整理不过来,我晚上帮你分类,你专心写教学总结就行。”

  林晚星咬着红烧肉,心里暖暖的。她想起江哲筹备“启航教育”时的坚持——2006年底,为了找合适的商铺,他顶着寒风跑遍了龙三中周边的五个小区;为了制定课程方案,他翻出师范时的笔记熬夜修改;就算装修队临时涨价,他也没退缩,自己动手刷墙、贴地板。比起江哲的韧劲,她这点忐忑似乎也没那么重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星利用课余时间整理参评材料。她从抽屉里翻出2005年至今的教学笔记,挑选出《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济南的冬天》这三堂最有代表性的公开课案例,每篇案例后面都附上了学生的课堂反馈和课后作业分析;她把李伟从2005年的41分成绩单,到2006年的78分,再到今年的85分,一一复印下来,旁边标注着“分层辅导计划”和“每周补习时长”;她还去教务处找王老师,要来了2006-2007学年的学生评教表,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林老师上课很有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