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的深圳,黏腻的风裹着荔枝园的甜香,从晨光书店的百叶窗缝里钻进来,落在林晚星攥得发潮的手机壳上。她指尖反复蹭着屏幕边缘——那里因为无数次刷新“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页面,已经磨出了一道浅白的印子,可页面中央“暂无录取信息”的灰色字体,始终像块石头,压得她心口发闷。书店里的老吊扇转得慢悠悠,扇叶扫过空气的“嗡嗡”声,混着偶尔进来的顾客翻动书页的“沙沙”声,没让人觉得清净,反倒把那股没着没落的焦虑,衬得更明显了。
高考结束已经满一个月了。
估分那天算的490分,起初还让她松过口气——去年深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录取线是486分,多出的4分,足够她在心里垫上块“稳了”的小石头。可这一个月里,网上的“录取线预测”像涨潮的水,把那点底气一点点漫没:论坛里有人说“今年师范热,汉语言专业分数线至少涨5分”;贴吧里晒估分的考生扎堆,495分的都在担心“能不能擦线进”;连张磊帮她查的“往年录取位次”,都显示今年报考人数比去年多了近两千人。每看一条消息,林晚星心里的石头就沉一分,到后来,连晚上做梦都在算分,梦见自己文综主观题漏了要点,英语作文扣了5分,最后总分刚好差1分,惊醒时枕头上全是汗。
“晚星,帮我拿本《朝花夕拾》,要带插画的版本,给我家小孙女看。”门口传来熟客赵姨的声音,她是隔壁小区的退休护士,每天下午都会来书店坐会儿,说“看会儿散文能心静”。
林晚星赶紧回神,从儿童书架第三层抽出那本粉蓝色封面的《朝花夕拾》——她记得赵姨的小孙女
高考结束已经满一个月了。
估分那天算的490分,起初还让她松过口气——去年深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录取线是486分,多出的4分,足够她在心里垫上块“稳了”的小石头。可这一个月里,网上的“录取线预测”像涨潮的水,把那点底气一点点漫没:论坛里有人说“今年师范热,汉语言专业分数线至少涨5分”;贴吧里晒估分的考生扎堆,495分的都在担心“能不能擦线进”;连张磊帮她查的“往年录取位次”,都显示今年报考人数比去年多了近两千人。每看一条消息,林晚星心里的石头就沉一分,到后来,连晚上做梦都在算分,梦见自己文综主观题漏了要点,英语作文扣了5分,最后总分刚好差1分,惊醒时枕头上全是汗。
“晚星,帮我拿本《朝花夕拾》,要带插画的版本,给我家小孙女看。”门口传来熟客赵姨的声音,她是隔壁小区的退休护士,每天下午都会来书店坐会儿,说“看会儿散文能心静”。
林晚星赶紧回神,从儿童书架第三层抽出那本粉蓝色封面的《朝花夕拾》——她记得赵姨的小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