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这才拉过女儿的手,仔仔细细地端详着,指腹轻轻摩挲着她眼底的一抹淡青,满眼都是藏不住的关切。
“你瞧瞧,脸颊都瘦削了,眼下也发青。可是近来天热,胃口不济,夜里又没歇好?”她注意到,女儿的脸色虽尚可,眉宇间却透着一股掩不住的倦意,方才起身时,动作也比往日更缓了些。
“你这孩子,是不是累着了?”周氏心疼地伸手,想抚一抚女儿的脸颊。
孙妙青但笑不语。
她没有躲,反而顺势捉住母亲探来的手,轻轻引着它,放到了自己尚且平坦的小腹上。
温热的掌心,隔着几层柔软的丝绸,贴上了一片温软。
周氏的手猛地一僵。
殿内一瞬间安静得只剩下冰鉴融化的微弱水滴声。
她整个人都愣住了,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的手,又猛地抬起,望向女儿含笑的眼睛。那眼神里,有惊,有疑,更有不敢置信的狂喜在一点点升腾。
她的嘴唇哆嗦着,半天挤不出一个字。
孙妙青看着母亲的样子,终于忍不住,轻轻点了点头。
“轰”的一声,周氏脑子里那根紧绷的弦,彻底断了。前一刻还满心满眼的政治风波、家族危亡,在这一刻,全被冲得一干二净!
“老天爷!祖宗保佑!”
周氏的眼泪瞬间涌出,她想抱住女儿,又怕碰坏了什么,双手悬在半空,激动得语无伦次:“是……是真的?我的乖女儿,你……你又有了?”
孙妙青笑着扶她坐稳:“额娘小声些,月份还浅呢。”
“对对,小声些!”周氏迭声应着,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她小心翼翼地,用指尖再次碰了碰那个地方,仿佛那是什么绝世的珍宝。“什么时候的事?身子可难受?害不害口?想吃什么酸的辣的只管说,额娘给你想法子弄来!”
一连串的问题砸得孙妙青有些发懵。她看着母亲那副又哭又笑、手足无措的模样,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她凑到母亲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轻轻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额娘,卫太医瞧过了,他说……里头揣着的不止一个呢。”
周氏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眼泪在里头打着转,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我的老天爷……这是天大的福气啊!”她嘴里念叨着,手却抖得更厉害了,“可……可这怀双胎最是凶险,你这身子……怎么受得住啊!”
巨大的喜悦之后,是排山倒海般的担忧。一个塔斯哈就让她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如今竟是两个!
“额娘,您别自己吓自己。”孙妙青轻轻拍着母亲的手背,语气沉稳,带着一股令人安心的力量,“卫太医和春喜都说脉象稳得很。您放宽心,女儿心里有数。”
她安抚住母亲,话锋一转:“倒是哥哥,昨日在皇上面前回话,可还妥当?”
提到儿子,周氏脸上瞬间闪过骄傲,但旋即又被一层后怕的灰白所笼罩。
“妥当,怎能不妥当!”她的声音压得极低,仿佛那勤政殿里的君王威压,能穿过宫墙,至今还压在心头。“你哥哥回来,把殿上的话一字不落地都与我学了。我听得后心那股凉气,现在都没散干净!幸亏你提前送了信,一字一句地教他怎么回话!不然那‘小舅子’三个字砸下来,他那个榆木脑袋,怕是真的就顺着杆子爬上去应了!”
周氏现在想起来,手心都还是黏腻的冷汗。
“他但凡应对错一个字,咱们孙家,就不是今日这番光景了!那可是万劫不复啊!”
“哥哥如今也开窍了。”孙妙青安抚道,“他知道在君父面前只有君臣,这便是天大的长进。皇上既赐婚又许恩典,便是认可了他,也认可了咱们孙家。”她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吹了吹浮沫,“皇上要见的,本就不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孙家大爷,而是一个战战兢兢、深知君臣之别的苏州织造。他把自己骂得一文不值,把功劳全推给皇上,这才是聪明。孙家以后,就不单是靠女儿一个人在宫里撑着了。”
“是啊。”周氏感慨万千,心头的巨石总算落地,“张家那头,我也按你的意思备了厚礼送去。张夫人是个明白人,回话说一切但凭皇上和娘娘做主,他们张家绝无二话。”
“这就好。”孙妙公点了点头,凝视着母亲,语气温和却透着不容置喙的郑重,“您只管把心放回肚子里,等着抱外孙,等着给哥哥操办婚事。”
她顿了顿,话锋再转,眼底闪过一丝幽光:“不过,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夹紧尾巴。从前咱们家是块不起眼的石头,没人理会。如今,可成了旁人眼里的一块肥肉了,盯着的人多着呢。”
“额娘,这张家的姑娘,不是咱们寻常人家聘进门的媳妇。”
周氏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面色也跟着凝重:“我省得。她是皇上赐下的体面,是你哥哥日后仕途的依仗,更是咱们孙家在前朝立稳脚跟的另一条腿。”
孙妙青见母亲通透至此,心里彻底安稳:“额娘明白就好。所以,她进了门,您可不能拿出婆母的款来压她。”
周氏闻言竟笑了,嗔怪地拍了拍女儿的手背:“你当你额娘还是从前在苏州府,只晓得管后宅那一亩三分地的老太太?这京城的水有多深,我如今也算见了些门道了。”
她凑近女儿,声音压得更低:“你放心,我早盘算好了。这张小姐的嫁妆一抬进门,我便将府里管家的对牌、库房的钥匙,一并都交到她手上。我就说自个儿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只管颐养天年,含饴弄孙。这孙家的中馈,往后就由她这个当家奶奶来掌。我绝不插手,也绝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这番话,倒是让孙妙青有些意外之喜。将中馈大权直接交出,不仅是信任,更是姿态。是做给尚书府看的,也是做给那位高坐龙椅的君王看的。
“额娘能这般想,女儿就彻底放心了。”孙妙青由衷地笑了。
“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周氏握紧女儿的手,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落在她依旧平坦的小腹上,声音里是压抑不住的狂喜,“你哥哥有你提点,前程稳了。你如今又……又有了这天大的喜事……咱们孙家,这是祖坟上冒了冲天的青烟了!我只盼着你平平安安地,把这两个金疙瘩生下来。往后,咱们家才算真正在这京城里,把根扎牢了!”
孙妙青轻抚腹部,眼中也漾着温柔。是啊,哥哥的仕途与张家的联姻,是孙家这棵大树的枝干。而这几个孩子,才是让这棵树能千年不倒的根。
母女二人正说着体己话,孙妙青脸上的笑意却慢慢淡了下去。她屏退左右,只留下春喜和周氏的心腹张嬷嬷守在殿门外。
殿内陡然安静,只听得见冰鉴融化时偶尔发出的细微脆响。
周氏见她神色如此郑重,心也跟着提了起来:“怎么了,青儿?”
“宫里都好。”孙妙青握住母亲的手,那温热粗糙的触感让她分外心安。“额娘,我接下来要说的话,事关我孙家百年荣辱,甚至……生死存亡。您听了之后,出了这个门,就要烂在肚子里,回去只可说与哥哥一人听。”
周氏的心一下子悬到嗓子眼,反手握紧女儿冰凉的手指:“你说,额娘听着。”
孙妙青斟酌着词句,缓缓开口:“额娘可还记得,京中每年开春,那场躲不掉的天花?”
“天花”二字一入耳,周氏的脸色瞬间煞白。她如何能不记得?多少金尊玉贵的小少爷小小姐,都没能熬过这一劫。
“自然记得。咱们塔斯哈……将来也要过这一关,我每每想起,这心就跟被针扎似的疼。”
“正是为此。”孙妙青的语气沉静如水,却带着石破天惊的分量,“女儿前些时日,连着三晚做了同一个梦。梦里有位白胡子的老神仙,自称药王菩萨座下仙童,他说我孙家有福,不忍见我儿塔斯哈日后面临痘劫,特来……赐下一道避劫的仙法。”
周氏的嘴巴微微张开,整个人都听懵了。
孙妙青不给她反应的时间,继续说道,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近乎蛊惑的神秘:“那仙法,骇人听闻。神仙说,乡野间那些挤牛乳的妇人,手上时常会生一种牛身上的疮,名为牛痘。染了此痘,不过是手臂起几个脓包,发几日低热便能痊愈。可但凡染过此痘的,便一生一世,再不会被‘痘神’所侵。”
周氏听得云里雾里:“这……又是为何?”
“神仙说,此乃以小劫,换大劫。”孙妙青的目光锁住母亲,一字一顿,“若取牛痘之浆,以针浅刺于人臂之上,人为地引来这‘小劫’,此人……便能获得终生不染天花之能。”
“什么?!”周氏这次是真的听明白了。听明白的瞬间,她浑身血液都像被冻住,随即又被一把火点燃,烧得她魂飞魄散。
她猛地从榻上弹起,保养得宜的脸因极度的惊骇而扭曲,声音陡然拔高,尖利得刺耳:“胡闹!青儿,你疯了!这是从哪里听来的邪术!”
她指着孙妙青,手指都在发抖:“把牛身上的脓水弄到人身上?!那是妖法!是巫蛊!是想把我们孙家往断头台上送啊!”周氏的声音里带着哭腔,“你是不是怀着身子,冲撞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魔怔了!”
孙妙青却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她安稳地坐在那里,端起白玉茶盏,慢悠悠地呷了一口。那份极致的平静,与周氏的惊慌失措形成了割裂般的对比。
直到母亲的声音因激动而破音,她才缓缓抬眼,目光清凌凌地看过去。
“额娘,您先坐下。”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您说,是每年眼睁睁看着京城里无数孩子夭折,连宫里的皇子公主都难逃此劫可怕,还是手臂上起几个无关痛痒的包,换来一世平安可怕?”
周氏被她堵得一噎,心里的恐惧却半分未减。她依言坐下,身子僵得像块木头,嘴里还在哆嗦:“那也不能用牛身上的脏东西啊!我的儿,这事要是传出去,御史的唾沫星子都能把咱们孙家给淹死!他们会说咱们行巫蛊之术!你哥哥刚得的恩典,转头就得被抄家下大狱!”
“所以,这事不能叫‘巫蛊’。”孙妙青放下茶盏,白瓷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她身子微微前倾,一双美目锁住母亲。
“额娘,它得叫‘献策’。”
一字一句,都像小锤,不轻不重地敲在周氏的心尖上。
“额娘,您想,天花是什么?是悬在皇上头顶,悬在满朝文武头顶,悬在整个大清所有王公贵族头顶的一把刀。每年开春,这把刀都要落下来一次,谁也不知道会砍中谁家的孩子。谁能把这把刀拿开,谁就是活人无数的在世菩萨,是天底下第一号的功臣。”
孙妙青顿了顿,声音里透出一丝蛊惑:“这份功劳,比哥哥查十年江南的账册,比孙家捐一百万两银子给国库,都要大上千倍万倍。”
周氏彻底愣住了。她脑子里乱成一团浆糊,一边是“妖法巫蛊”带来的灭顶之灾,一边是女儿口中那“泼天的功劳”,两股力量疯狂拉扯,让她头皮阵阵发麻。
孙妙青看穿了她的动摇,继续加了一把火:“哥哥的性子,您比我清楚。让他跟朝堂上那些老狐狸斗心眼,他不行。但他为人敦厚,做事踏实,让他照着我写的方子,一板一眼地去办事,他最合适不过。这道救命的方子,就是我给哥哥铺的青云路。一条谁也抢不走,谁也撼动不了,直通云霄的路!”
“你的意思是……”周氏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一个匪夷所思却又带着致命诱惑的念头在她脑中疯狂成型,“让……让你哥哥,把这法子……献给皇上?”
“不是献。”孙妙青纠正道,唇边泛起一丝极淡的、运筹帷幄的笑意,“是‘发现’。”
“苏州乡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牛痘可防天花的规律。他心忧皇嗣安危,心系天下百姓,不忍见苍生受苦,于是……亲身试验,几经周折,九死一生,才终于敢将此法呈于御前。”她看着母亲,轻声问道:“您说,这样的故事,皇上爱不爱听?”
周氏的眼睛越瞪越大,心跳快得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她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幅画面:她的儿子,跪在金銮殿上,身后是万民感念的牌位,身前是龙心大悦的君王!
可随即,一个更恐怖的念头攫住了她。
“亲……亲身试验?!”周氏的声音又变了调,“青儿,你要让你哥哥去染那牛痘?!不行!绝对不行!”
“那倒不必。”孙妙青说得云淡风轻,“哥哥是做大事的人,怎能轻易涉险。不过,总得有人先试。”
她定定地看着母亲,目光亮得惊人。
“额娘,这富贵,从来都是险中求。您是想让孙家永远做个看皇上和年大将军脸色的江南织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是想让孙家,成为连皇上都得高看一眼、倚重万分,能与国同休的功臣世家?”
周氏被这番话问得哑口无言。她的目光在女儿平静又坚定的脸上,和那依旧平坦却孕育着孙家未来的小腹上来回移动。
织造……功臣世家……塔斯哈……肚子里的两个……
良久,她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我回去,跟你哥哥说。”
她的手还在抖,眼神里满是后怕与挣扎,“但是青儿,这事……这事要是出了半点岔子……”
“不会。”孙妙青打断了她,语气里没有半分转圜的余地,“这事只让哥哥多找些郎中,多做些实验观察。”
她顿了顿,补充了最后一句话。
“确保万无一失,再报上去。”
****
夏日的午后,暑气蒸腾,连太液池边拂来的风都带着一股温吞的水汽。柳荫深处,蝉鸣聒噪,一声高过一声,搅得人心烦意乱。
淳贵人方淳意一手撑着自己已颇为显怀的腰,一手拿着帕子不住地扇着风,小嘴嘟得老高:“这天是铁了心要把人烤成肉干了!本就怀着身子怕热,才走这么一小会儿,我脑门上的汗就没停过。姐姐,你怎么样?可仔细着别中了暑气。”
她身旁的莞嫔甄嬛,身孕刚满三月,身形尚未有太多变化,只是眉宇间添了几分孕期的慵懒。她见淳意走得有些吃力,便扶着崔槿汐的手,特意放慢了脚步,闻言只是浅笑。
“你呀,都这么大的月份了,还跟从前一样坐不住。若是在殿里待着,有冰鉴镇着,哪里会热。”
“在殿里闷也闷死了!”方淳意亲昵地挽住甄嬛的胳膊,撒娇似的晃了晃,“咱们都得多走走,太医不也这么说嘛!再说,难得出来,还是跟姐姐在一起有意思。”
甄嬛任由她拉着,脸上的笑意温和。看着淳意那圆滚滚的肚子和依旧不脱稚气的脸庞,她心中既是羡慕,又有些怜爱。淳意如今圣眷正浓,又怀着近七个月的龙裔,是宫里人人艳羡的对象。只是她到底年纪小,心性单纯,这泼天的富贵,不知是福是祸。
两人正沿着湖边白玉栏杆慢慢走着,忽见几个小宫女凑在一处,压着嗓子,眉飞色舞地窃窃私语。
方淳意耳朵尖,眼珠子一转,立刻就来了兴致。
“哎,姐姐你听,”她好奇地凑到甄嬛耳边,“她们好像在说……慧嫔娘娘?”
甄嬛停下脚步,崔槿汐会意,朝旁边的小允子递了个眼色。小允子悄无声息地过去,片刻后又悄无声-息地回来,附在崔槿汐耳边回了话。
崔槿汐这才走到甄嬛身侧,低声禀报:“回小主,是慧嫔娘娘的母亲,昨日得了皇上恩旨,进宫来探望了。”
“真的呀?”方淳意一听,眼睛都亮了,语气里全是羡慕,“那可太好了!慧嫔娘娘一定高兴坏了!”
她下意识地抚摸着自己的肚子,掰着手指头数着:“我进宫也有几年了,还一次都没见过我额娘呢。慧嫔娘娘真有福气。”
起初的羡慕过后,那点少女心性的委屈便慢慢浮了上来。她看着甄嬛,声音也低了下去:“菀姐姐先前也见过伯母,如今慧嫔娘娘也见了家人……真好。”
那句“真好”,说得又轻又软。
甄嬛心头微动,温言劝慰:“你别急,你的好日子也快到了。”
“还要等多久呀,”方淳意撅起了嘴,那点委屈变成了显而易见的失落,“姐姐又拿我当小孩子。可我也想额娘做的芙蓉酥了,还有阿玛从南边给我带的糖渍青梅,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
她眼圈微微泛红,虽然极力忍着,但那份浓重的想念,却怎么也藏不住。
崔槿汐最是玲珑剔透,见状立刻上前一步,柔声劝解道:“淳小主快别伤心了,您如今身子重,可不能动气,仔细让暑气侵了身子,倒叫您额娘在宫外为您担忧了。”
她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又递过去一个定心丸。
“再说了,小主您还愁这个做什么?按着宫里的旧例,嫔妃怀有龙裔,满了八个月,身子稳妥之后,便可请旨,允亲眷入宫探视,以慰思亲之苦。”
崔槿汐看了一眼方淳意高高隆起的小腹,那笑容安详又笃定。
“小主您算算,您的好日子,可不就在眼前了?倒是菀嫔娘娘,还得再等上几个月呢。”
“真的?!”
方淳意瞬间雨过天晴,方才的愁云惨雾被这句话吹得一干二净。她惊喜地抓住甄嬛的手臂,确认似的又问了一遍:“姐姐,槿汐姑姑说的是真的?再过一个多月,我就能见我额娘了?”
甄嬛含笑点头:“宫里确有这个旧例。到时我陪你一同去向皇上请旨。”
“太好了!太好了!”方淳意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她拉着甄嬛,已经开始报菜名了,“等我能见额娘了,我一定要她给我带城南福顺斋的驴打滚,还有西街那家王记的豌豆黄!宫里的虽然精致,可就是没有那个味道!”
她叽叽喳喳地说着,从点心铺子说到家里养的那只懒猫,再说到她阿玛的书房里又添了什么新奇的西洋玩意儿,方才的失落一扫而空,又变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淳贵人。
甄嬛静静地听着,唇边始终挂着一抹温柔的笑。她能理解方淳意这份单纯的快乐。在这四方宫墙之内,任何一点关于“家”的讯息,都足以成为支撑人走下去的蜜糖。
只是,她心里却不像方淳意那般轻松。
慧嫔的母亲能进宫,固然是皇恩浩荡,可背后又牵扯着多少前朝的利益交换?孙家如今靠上了张廷玉,又得了皇上赐婚的体面,慧嫔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那淳意呢?她能临盆在即,备受恩宠,除了她天真烂漫的性子讨皇上喜欢,她父亲在前朝的位置,又占了多少分量?
这些念头一闪而过,她没有让其在心底停留太久。想得太多,只会徒增烦恼。她如今最重要的事,是护好自己和淳意,让她们都能安安稳稳地,生下腹中的孩子。
一阵风过,湖面泛起粼粼波光,吹散了些许暑热。
甄嬛觉得有些乏了,正准备让槿汐扶着回宫歇息,眼角的余光却瞥见远处一队人。
那是一队内务府的太监,为首的那个捧着朱漆描金的托盘,上面盖着明黄色的绸布,晃眼得很。后面跟着几个小太监,手里也都捧着礼盒,一个个垂着头,走得又稳又快。
看那方向,既不是去她们的碧桐书院,也不是淳贵人住的闲月阁。
方淳意也瞧见了,一双杏眼亮晶晶的,好奇地伸长了脖子:“咦,那是给谁送赏赐的?好大的排场!姐姐,你说会不会是皇上知道我馋了,特地送来的江南新到的点心?”
甄嬛看着她那副馋猫样,不由失笑。
崔槿汐却没笑,只不动声色地对身后的小允子递了个眼色。小允子会意,一溜烟跑了过去,跟那队太监末尾的一个说了几句话,又飞快地跑了回来。
他跑到近前,先是看了一眼甄嬛,又瞟了一眼正抚着肚子满眼期盼的淳贵人,神色间有些古怪,最后还是凑到崔槿汐耳边,用蚊子哼哼似的音量飞快地回禀。
崔槿汐听完,脸上那点得体的笑意,一点点地僵住了。
甄嬛的心也跟着往下一沉。“怎么了?”
崔槿汐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什么不好的东西压下去,这才俯身,声音压得极低:“回小主,是……是皇上给的赏赐。”
这本是喜事,可她的语气半点喜气也无。
“送去哪儿的?”甄嬛追问。
崔槿汐的嘴唇抿成了一条线,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清凉殿。”
清凉殿。
这三个字一出,连空气都仿佛凝滞了。
方淳意脸上的笑也凝固了,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滚烫的脸颊,喃喃道:“给……给华妃的?”
甄嬛没说话,只是看着崔槿汐。她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
崔槿汐的声音更低了,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颤音:“小允子打听清楚了。为首那个托盘里,盖着明黄绸缎的,是苏州织造孙家今年新贡的……湖光锦。”
她顿了顿,每个字都说得异常艰难。
“听说,此锦轻软如云,透气如纱,最是难得。今年一共就得了两匹,一匹留在了勤政殿,给皇上裁制夏衫……”
“另一匹呢?”方淳意急急地问,她已经预感到了什么,小脸涨得通红,连声音都尖了些。
崔槿汐闭了闭眼,终于把那句最残忍的话说了出来。
“另一匹,赏去了清凉殿。”
甄嬛嘴角的笑意彻底淡了下去。
她握着方淳意的手,只觉得那夏日午后拂过湖面的风,不知何时竟带上了一丝挥之不去的燥热。
宫中人人都知道,湖光锦是苏州织造今年新贡的绝品,最是宜制夏衫。如今宫中怀有龙裔的,只有她和淳意二人,正是最畏热、最需要这等珍稀料子的时候。
皇上却连问都未问一句,径直赏去了清凉殿。
方淳意脸上的笑容也一并消失了。
她看看那远去的一队人,又看看甄嬛,方才那满心的欢喜像是被戳破的肥皂泡,只剩下黏腻的失望。
她的小嘴又撅了起来,这次却不是撒娇,而是实打实的气恼。
“凭什么呀?”
她声音不大,却清清楚楚。
“咱们俩怀着龙胎,热得跟火炉似的,她那清凉殿,听名字就凉快,还要这个做什么嘛!”
方淳意越想越气,跺了跺脚,拉着甄嬛的手摇了摇,满脸都写着不服气。
“姐姐……”方淳意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颤抖,“皇上……是不是忘了我们了?”
她天真地想,或许只是忘了。
“怎么会?”崔槿汐连忙上前,柔声安抚着,眼神却不敢直视淳贵人那双写满了委屈的眼睛,“淳小主别多想,皇上日理万机,许是一时没顾上。您和菀嫔娘娘身子重,可不能动气。”
这话说得,连她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
方淳意没再说话,只是下意识地摸着自己滚圆的肚子,小声嘟囔了一句:“可是……我们热呀。”
我们才是最热的人啊。
这句孩子气的抱怨,像一根细细的针,扎进了甄嬛的心里。
忘了?
甄嬛在心里冷笑一声。他怎么会忘。他记得清楚得很。
他记得要用这匹湖光锦去安抚年世兰,好让她继续给前朝的兄长写信报喜,让他哥哥年羹尧觉得圣眷正浓,可以更加得意忘形。
他记得清清楚楚,她们两个怀着身孕的嫔妃,不过是他这盘大棋上,用来反衬年氏恩宠的背景罢了。
道理她都懂。
可懂归懂,心里的那股凉意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圣眷,荣宠,乃至腹中这个千辛万苦才盼来的孩子,在这四方宫墙之内,原来都抵不过前朝的一步棋。
她和淳意,怀着龙裔,顶着毒日头在园子里散步,热得汗湿重衣。
而皇上,却把最适合消暑的料子,送给了那个住在清凉殿里,根本不怕热的女人。
甄嬛扶着崔槿汐的手,指尖微微收紧,稳住自己的身形。她看着方淳意那副快要哭出来的可怜模样,心中忽然涌起的不是自伤自怜,而是一股冷得彻骨的清明。
她不能倒下,更不能在这里露出半分怨怼。
“槿汐,”甄嬛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任何波澜,“扶淳贵人回闲月阁吧,天太热了,仔细身子。”
她转过头,看向清凉殿的方向,那里的殿宇在日光下金碧辉煌,刺得人眼睛生疼。
湖光锦是么?
送得好。
火上浇油,才能烧得更旺,也才能……烧得更快。
她收回目光,唇边甚至泛起了一丝极淡的笑意,那笑意看得崔槿汐心里一突。
“姐姐……”方淳意还想说什么。
“回去吧,”甄嬛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是从未有过的温和,却也带着不容置喙的决断,“听话。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高高兴兴的,养好身子,平安诞下皇子,比什么锦缎都强。”
她看着淳意懵懂的脸,在心中补完了后半句。
这才是她们最要紧的。
“你瞧瞧,脸颊都瘦削了,眼下也发青。可是近来天热,胃口不济,夜里又没歇好?”她注意到,女儿的脸色虽尚可,眉宇间却透着一股掩不住的倦意,方才起身时,动作也比往日更缓了些。
“你这孩子,是不是累着了?”周氏心疼地伸手,想抚一抚女儿的脸颊。
孙妙青但笑不语。
她没有躲,反而顺势捉住母亲探来的手,轻轻引着它,放到了自己尚且平坦的小腹上。
温热的掌心,隔着几层柔软的丝绸,贴上了一片温软。
周氏的手猛地一僵。
殿内一瞬间安静得只剩下冰鉴融化的微弱水滴声。
她整个人都愣住了,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的手,又猛地抬起,望向女儿含笑的眼睛。那眼神里,有惊,有疑,更有不敢置信的狂喜在一点点升腾。
她的嘴唇哆嗦着,半天挤不出一个字。
孙妙青看着母亲的样子,终于忍不住,轻轻点了点头。
“轰”的一声,周氏脑子里那根紧绷的弦,彻底断了。前一刻还满心满眼的政治风波、家族危亡,在这一刻,全被冲得一干二净!
“老天爷!祖宗保佑!”
周氏的眼泪瞬间涌出,她想抱住女儿,又怕碰坏了什么,双手悬在半空,激动得语无伦次:“是……是真的?我的乖女儿,你……你又有了?”
孙妙青笑着扶她坐稳:“额娘小声些,月份还浅呢。”
“对对,小声些!”周氏迭声应着,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她小心翼翼地,用指尖再次碰了碰那个地方,仿佛那是什么绝世的珍宝。“什么时候的事?身子可难受?害不害口?想吃什么酸的辣的只管说,额娘给你想法子弄来!”
一连串的问题砸得孙妙青有些发懵。她看着母亲那副又哭又笑、手足无措的模样,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她凑到母亲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轻轻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额娘,卫太医瞧过了,他说……里头揣着的不止一个呢。”
周氏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眼泪在里头打着转,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我的老天爷……这是天大的福气啊!”她嘴里念叨着,手却抖得更厉害了,“可……可这怀双胎最是凶险,你这身子……怎么受得住啊!”
巨大的喜悦之后,是排山倒海般的担忧。一个塔斯哈就让她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如今竟是两个!
“额娘,您别自己吓自己。”孙妙青轻轻拍着母亲的手背,语气沉稳,带着一股令人安心的力量,“卫太医和春喜都说脉象稳得很。您放宽心,女儿心里有数。”
她安抚住母亲,话锋一转:“倒是哥哥,昨日在皇上面前回话,可还妥当?”
提到儿子,周氏脸上瞬间闪过骄傲,但旋即又被一层后怕的灰白所笼罩。
“妥当,怎能不妥当!”她的声音压得极低,仿佛那勤政殿里的君王威压,能穿过宫墙,至今还压在心头。“你哥哥回来,把殿上的话一字不落地都与我学了。我听得后心那股凉气,现在都没散干净!幸亏你提前送了信,一字一句地教他怎么回话!不然那‘小舅子’三个字砸下来,他那个榆木脑袋,怕是真的就顺着杆子爬上去应了!”
周氏现在想起来,手心都还是黏腻的冷汗。
“他但凡应对错一个字,咱们孙家,就不是今日这番光景了!那可是万劫不复啊!”
“哥哥如今也开窍了。”孙妙青安抚道,“他知道在君父面前只有君臣,这便是天大的长进。皇上既赐婚又许恩典,便是认可了他,也认可了咱们孙家。”她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吹了吹浮沫,“皇上要见的,本就不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孙家大爷,而是一个战战兢兢、深知君臣之别的苏州织造。他把自己骂得一文不值,把功劳全推给皇上,这才是聪明。孙家以后,就不单是靠女儿一个人在宫里撑着了。”
“是啊。”周氏感慨万千,心头的巨石总算落地,“张家那头,我也按你的意思备了厚礼送去。张夫人是个明白人,回话说一切但凭皇上和娘娘做主,他们张家绝无二话。”
“这就好。”孙妙公点了点头,凝视着母亲,语气温和却透着不容置喙的郑重,“您只管把心放回肚子里,等着抱外孙,等着给哥哥操办婚事。”
她顿了顿,话锋再转,眼底闪过一丝幽光:“不过,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夹紧尾巴。从前咱们家是块不起眼的石头,没人理会。如今,可成了旁人眼里的一块肥肉了,盯着的人多着呢。”
“额娘,这张家的姑娘,不是咱们寻常人家聘进门的媳妇。”
周氏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面色也跟着凝重:“我省得。她是皇上赐下的体面,是你哥哥日后仕途的依仗,更是咱们孙家在前朝立稳脚跟的另一条腿。”
孙妙青见母亲通透至此,心里彻底安稳:“额娘明白就好。所以,她进了门,您可不能拿出婆母的款来压她。”
周氏闻言竟笑了,嗔怪地拍了拍女儿的手背:“你当你额娘还是从前在苏州府,只晓得管后宅那一亩三分地的老太太?这京城的水有多深,我如今也算见了些门道了。”
她凑近女儿,声音压得更低:“你放心,我早盘算好了。这张小姐的嫁妆一抬进门,我便将府里管家的对牌、库房的钥匙,一并都交到她手上。我就说自个儿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只管颐养天年,含饴弄孙。这孙家的中馈,往后就由她这个当家奶奶来掌。我绝不插手,也绝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这番话,倒是让孙妙青有些意外之喜。将中馈大权直接交出,不仅是信任,更是姿态。是做给尚书府看的,也是做给那位高坐龙椅的君王看的。
“额娘能这般想,女儿就彻底放心了。”孙妙青由衷地笑了。
“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周氏握紧女儿的手,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落在她依旧平坦的小腹上,声音里是压抑不住的狂喜,“你哥哥有你提点,前程稳了。你如今又……又有了这天大的喜事……咱们孙家,这是祖坟上冒了冲天的青烟了!我只盼着你平平安安地,把这两个金疙瘩生下来。往后,咱们家才算真正在这京城里,把根扎牢了!”
孙妙青轻抚腹部,眼中也漾着温柔。是啊,哥哥的仕途与张家的联姻,是孙家这棵大树的枝干。而这几个孩子,才是让这棵树能千年不倒的根。
母女二人正说着体己话,孙妙青脸上的笑意却慢慢淡了下去。她屏退左右,只留下春喜和周氏的心腹张嬷嬷守在殿门外。
殿内陡然安静,只听得见冰鉴融化时偶尔发出的细微脆响。
周氏见她神色如此郑重,心也跟着提了起来:“怎么了,青儿?”
“宫里都好。”孙妙青握住母亲的手,那温热粗糙的触感让她分外心安。“额娘,我接下来要说的话,事关我孙家百年荣辱,甚至……生死存亡。您听了之后,出了这个门,就要烂在肚子里,回去只可说与哥哥一人听。”
周氏的心一下子悬到嗓子眼,反手握紧女儿冰凉的手指:“你说,额娘听着。”
孙妙青斟酌着词句,缓缓开口:“额娘可还记得,京中每年开春,那场躲不掉的天花?”
“天花”二字一入耳,周氏的脸色瞬间煞白。她如何能不记得?多少金尊玉贵的小少爷小小姐,都没能熬过这一劫。
“自然记得。咱们塔斯哈……将来也要过这一关,我每每想起,这心就跟被针扎似的疼。”
“正是为此。”孙妙青的语气沉静如水,却带着石破天惊的分量,“女儿前些时日,连着三晚做了同一个梦。梦里有位白胡子的老神仙,自称药王菩萨座下仙童,他说我孙家有福,不忍见我儿塔斯哈日后面临痘劫,特来……赐下一道避劫的仙法。”
周氏的嘴巴微微张开,整个人都听懵了。
孙妙青不给她反应的时间,继续说道,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近乎蛊惑的神秘:“那仙法,骇人听闻。神仙说,乡野间那些挤牛乳的妇人,手上时常会生一种牛身上的疮,名为牛痘。染了此痘,不过是手臂起几个脓包,发几日低热便能痊愈。可但凡染过此痘的,便一生一世,再不会被‘痘神’所侵。”
周氏听得云里雾里:“这……又是为何?”
“神仙说,此乃以小劫,换大劫。”孙妙青的目光锁住母亲,一字一顿,“若取牛痘之浆,以针浅刺于人臂之上,人为地引来这‘小劫’,此人……便能获得终生不染天花之能。”
“什么?!”周氏这次是真的听明白了。听明白的瞬间,她浑身血液都像被冻住,随即又被一把火点燃,烧得她魂飞魄散。
她猛地从榻上弹起,保养得宜的脸因极度的惊骇而扭曲,声音陡然拔高,尖利得刺耳:“胡闹!青儿,你疯了!这是从哪里听来的邪术!”
她指着孙妙青,手指都在发抖:“把牛身上的脓水弄到人身上?!那是妖法!是巫蛊!是想把我们孙家往断头台上送啊!”周氏的声音里带着哭腔,“你是不是怀着身子,冲撞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魔怔了!”
孙妙青却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她安稳地坐在那里,端起白玉茶盏,慢悠悠地呷了一口。那份极致的平静,与周氏的惊慌失措形成了割裂般的对比。
直到母亲的声音因激动而破音,她才缓缓抬眼,目光清凌凌地看过去。
“额娘,您先坐下。”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您说,是每年眼睁睁看着京城里无数孩子夭折,连宫里的皇子公主都难逃此劫可怕,还是手臂上起几个无关痛痒的包,换来一世平安可怕?”
周氏被她堵得一噎,心里的恐惧却半分未减。她依言坐下,身子僵得像块木头,嘴里还在哆嗦:“那也不能用牛身上的脏东西啊!我的儿,这事要是传出去,御史的唾沫星子都能把咱们孙家给淹死!他们会说咱们行巫蛊之术!你哥哥刚得的恩典,转头就得被抄家下大狱!”
“所以,这事不能叫‘巫蛊’。”孙妙青放下茶盏,白瓷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她身子微微前倾,一双美目锁住母亲。
“额娘,它得叫‘献策’。”
一字一句,都像小锤,不轻不重地敲在周氏的心尖上。
“额娘,您想,天花是什么?是悬在皇上头顶,悬在满朝文武头顶,悬在整个大清所有王公贵族头顶的一把刀。每年开春,这把刀都要落下来一次,谁也不知道会砍中谁家的孩子。谁能把这把刀拿开,谁就是活人无数的在世菩萨,是天底下第一号的功臣。”
孙妙青顿了顿,声音里透出一丝蛊惑:“这份功劳,比哥哥查十年江南的账册,比孙家捐一百万两银子给国库,都要大上千倍万倍。”
周氏彻底愣住了。她脑子里乱成一团浆糊,一边是“妖法巫蛊”带来的灭顶之灾,一边是女儿口中那“泼天的功劳”,两股力量疯狂拉扯,让她头皮阵阵发麻。
孙妙青看穿了她的动摇,继续加了一把火:“哥哥的性子,您比我清楚。让他跟朝堂上那些老狐狸斗心眼,他不行。但他为人敦厚,做事踏实,让他照着我写的方子,一板一眼地去办事,他最合适不过。这道救命的方子,就是我给哥哥铺的青云路。一条谁也抢不走,谁也撼动不了,直通云霄的路!”
“你的意思是……”周氏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一个匪夷所思却又带着致命诱惑的念头在她脑中疯狂成型,“让……让你哥哥,把这法子……献给皇上?”
“不是献。”孙妙青纠正道,唇边泛起一丝极淡的、运筹帷幄的笑意,“是‘发现’。”
“苏州乡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牛痘可防天花的规律。他心忧皇嗣安危,心系天下百姓,不忍见苍生受苦,于是……亲身试验,几经周折,九死一生,才终于敢将此法呈于御前。”她看着母亲,轻声问道:“您说,这样的故事,皇上爱不爱听?”
周氏的眼睛越瞪越大,心跳快得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她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幅画面:她的儿子,跪在金銮殿上,身后是万民感念的牌位,身前是龙心大悦的君王!
可随即,一个更恐怖的念头攫住了她。
“亲……亲身试验?!”周氏的声音又变了调,“青儿,你要让你哥哥去染那牛痘?!不行!绝对不行!”
“那倒不必。”孙妙青说得云淡风轻,“哥哥是做大事的人,怎能轻易涉险。不过,总得有人先试。”
她定定地看着母亲,目光亮得惊人。
“额娘,这富贵,从来都是险中求。您是想让孙家永远做个看皇上和年大将军脸色的江南织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是想让孙家,成为连皇上都得高看一眼、倚重万分,能与国同休的功臣世家?”
周氏被这番话问得哑口无言。她的目光在女儿平静又坚定的脸上,和那依旧平坦却孕育着孙家未来的小腹上来回移动。
织造……功臣世家……塔斯哈……肚子里的两个……
良久,她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我回去,跟你哥哥说。”
她的手还在抖,眼神里满是后怕与挣扎,“但是青儿,这事……这事要是出了半点岔子……”
“不会。”孙妙青打断了她,语气里没有半分转圜的余地,“这事只让哥哥多找些郎中,多做些实验观察。”
她顿了顿,补充了最后一句话。
“确保万无一失,再报上去。”
****
夏日的午后,暑气蒸腾,连太液池边拂来的风都带着一股温吞的水汽。柳荫深处,蝉鸣聒噪,一声高过一声,搅得人心烦意乱。
淳贵人方淳意一手撑着自己已颇为显怀的腰,一手拿着帕子不住地扇着风,小嘴嘟得老高:“这天是铁了心要把人烤成肉干了!本就怀着身子怕热,才走这么一小会儿,我脑门上的汗就没停过。姐姐,你怎么样?可仔细着别中了暑气。”
她身旁的莞嫔甄嬛,身孕刚满三月,身形尚未有太多变化,只是眉宇间添了几分孕期的慵懒。她见淳意走得有些吃力,便扶着崔槿汐的手,特意放慢了脚步,闻言只是浅笑。
“你呀,都这么大的月份了,还跟从前一样坐不住。若是在殿里待着,有冰鉴镇着,哪里会热。”
“在殿里闷也闷死了!”方淳意亲昵地挽住甄嬛的胳膊,撒娇似的晃了晃,“咱们都得多走走,太医不也这么说嘛!再说,难得出来,还是跟姐姐在一起有意思。”
甄嬛任由她拉着,脸上的笑意温和。看着淳意那圆滚滚的肚子和依旧不脱稚气的脸庞,她心中既是羡慕,又有些怜爱。淳意如今圣眷正浓,又怀着近七个月的龙裔,是宫里人人艳羡的对象。只是她到底年纪小,心性单纯,这泼天的富贵,不知是福是祸。
两人正沿着湖边白玉栏杆慢慢走着,忽见几个小宫女凑在一处,压着嗓子,眉飞色舞地窃窃私语。
方淳意耳朵尖,眼珠子一转,立刻就来了兴致。
“哎,姐姐你听,”她好奇地凑到甄嬛耳边,“她们好像在说……慧嫔娘娘?”
甄嬛停下脚步,崔槿汐会意,朝旁边的小允子递了个眼色。小允子悄无声息地过去,片刻后又悄无声-息地回来,附在崔槿汐耳边回了话。
崔槿汐这才走到甄嬛身侧,低声禀报:“回小主,是慧嫔娘娘的母亲,昨日得了皇上恩旨,进宫来探望了。”
“真的呀?”方淳意一听,眼睛都亮了,语气里全是羡慕,“那可太好了!慧嫔娘娘一定高兴坏了!”
她下意识地抚摸着自己的肚子,掰着手指头数着:“我进宫也有几年了,还一次都没见过我额娘呢。慧嫔娘娘真有福气。”
起初的羡慕过后,那点少女心性的委屈便慢慢浮了上来。她看着甄嬛,声音也低了下去:“菀姐姐先前也见过伯母,如今慧嫔娘娘也见了家人……真好。”
那句“真好”,说得又轻又软。
甄嬛心头微动,温言劝慰:“你别急,你的好日子也快到了。”
“还要等多久呀,”方淳意撅起了嘴,那点委屈变成了显而易见的失落,“姐姐又拿我当小孩子。可我也想额娘做的芙蓉酥了,还有阿玛从南边给我带的糖渍青梅,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
她眼圈微微泛红,虽然极力忍着,但那份浓重的想念,却怎么也藏不住。
崔槿汐最是玲珑剔透,见状立刻上前一步,柔声劝解道:“淳小主快别伤心了,您如今身子重,可不能动气,仔细让暑气侵了身子,倒叫您额娘在宫外为您担忧了。”
她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又递过去一个定心丸。
“再说了,小主您还愁这个做什么?按着宫里的旧例,嫔妃怀有龙裔,满了八个月,身子稳妥之后,便可请旨,允亲眷入宫探视,以慰思亲之苦。”
崔槿汐看了一眼方淳意高高隆起的小腹,那笑容安详又笃定。
“小主您算算,您的好日子,可不就在眼前了?倒是菀嫔娘娘,还得再等上几个月呢。”
“真的?!”
方淳意瞬间雨过天晴,方才的愁云惨雾被这句话吹得一干二净。她惊喜地抓住甄嬛的手臂,确认似的又问了一遍:“姐姐,槿汐姑姑说的是真的?再过一个多月,我就能见我额娘了?”
甄嬛含笑点头:“宫里确有这个旧例。到时我陪你一同去向皇上请旨。”
“太好了!太好了!”方淳意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她拉着甄嬛,已经开始报菜名了,“等我能见额娘了,我一定要她给我带城南福顺斋的驴打滚,还有西街那家王记的豌豆黄!宫里的虽然精致,可就是没有那个味道!”
她叽叽喳喳地说着,从点心铺子说到家里养的那只懒猫,再说到她阿玛的书房里又添了什么新奇的西洋玩意儿,方才的失落一扫而空,又变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淳贵人。
甄嬛静静地听着,唇边始终挂着一抹温柔的笑。她能理解方淳意这份单纯的快乐。在这四方宫墙之内,任何一点关于“家”的讯息,都足以成为支撑人走下去的蜜糖。
只是,她心里却不像方淳意那般轻松。
慧嫔的母亲能进宫,固然是皇恩浩荡,可背后又牵扯着多少前朝的利益交换?孙家如今靠上了张廷玉,又得了皇上赐婚的体面,慧嫔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那淳意呢?她能临盆在即,备受恩宠,除了她天真烂漫的性子讨皇上喜欢,她父亲在前朝的位置,又占了多少分量?
这些念头一闪而过,她没有让其在心底停留太久。想得太多,只会徒增烦恼。她如今最重要的事,是护好自己和淳意,让她们都能安安稳稳地,生下腹中的孩子。
一阵风过,湖面泛起粼粼波光,吹散了些许暑热。
甄嬛觉得有些乏了,正准备让槿汐扶着回宫歇息,眼角的余光却瞥见远处一队人。
那是一队内务府的太监,为首的那个捧着朱漆描金的托盘,上面盖着明黄色的绸布,晃眼得很。后面跟着几个小太监,手里也都捧着礼盒,一个个垂着头,走得又稳又快。
看那方向,既不是去她们的碧桐书院,也不是淳贵人住的闲月阁。
方淳意也瞧见了,一双杏眼亮晶晶的,好奇地伸长了脖子:“咦,那是给谁送赏赐的?好大的排场!姐姐,你说会不会是皇上知道我馋了,特地送来的江南新到的点心?”
甄嬛看着她那副馋猫样,不由失笑。
崔槿汐却没笑,只不动声色地对身后的小允子递了个眼色。小允子会意,一溜烟跑了过去,跟那队太监末尾的一个说了几句话,又飞快地跑了回来。
他跑到近前,先是看了一眼甄嬛,又瞟了一眼正抚着肚子满眼期盼的淳贵人,神色间有些古怪,最后还是凑到崔槿汐耳边,用蚊子哼哼似的音量飞快地回禀。
崔槿汐听完,脸上那点得体的笑意,一点点地僵住了。
甄嬛的心也跟着往下一沉。“怎么了?”
崔槿汐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什么不好的东西压下去,这才俯身,声音压得极低:“回小主,是……是皇上给的赏赐。”
这本是喜事,可她的语气半点喜气也无。
“送去哪儿的?”甄嬛追问。
崔槿汐的嘴唇抿成了一条线,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清凉殿。”
清凉殿。
这三个字一出,连空气都仿佛凝滞了。
方淳意脸上的笑也凝固了,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滚烫的脸颊,喃喃道:“给……给华妃的?”
甄嬛没说话,只是看着崔槿汐。她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
崔槿汐的声音更低了,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颤音:“小允子打听清楚了。为首那个托盘里,盖着明黄绸缎的,是苏州织造孙家今年新贡的……湖光锦。”
她顿了顿,每个字都说得异常艰难。
“听说,此锦轻软如云,透气如纱,最是难得。今年一共就得了两匹,一匹留在了勤政殿,给皇上裁制夏衫……”
“另一匹呢?”方淳意急急地问,她已经预感到了什么,小脸涨得通红,连声音都尖了些。
崔槿汐闭了闭眼,终于把那句最残忍的话说了出来。
“另一匹,赏去了清凉殿。”
甄嬛嘴角的笑意彻底淡了下去。
她握着方淳意的手,只觉得那夏日午后拂过湖面的风,不知何时竟带上了一丝挥之不去的燥热。
宫中人人都知道,湖光锦是苏州织造今年新贡的绝品,最是宜制夏衫。如今宫中怀有龙裔的,只有她和淳意二人,正是最畏热、最需要这等珍稀料子的时候。
皇上却连问都未问一句,径直赏去了清凉殿。
方淳意脸上的笑容也一并消失了。
她看看那远去的一队人,又看看甄嬛,方才那满心的欢喜像是被戳破的肥皂泡,只剩下黏腻的失望。
她的小嘴又撅了起来,这次却不是撒娇,而是实打实的气恼。
“凭什么呀?”
她声音不大,却清清楚楚。
“咱们俩怀着龙胎,热得跟火炉似的,她那清凉殿,听名字就凉快,还要这个做什么嘛!”
方淳意越想越气,跺了跺脚,拉着甄嬛的手摇了摇,满脸都写着不服气。
“姐姐……”方淳意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颤抖,“皇上……是不是忘了我们了?”
她天真地想,或许只是忘了。
“怎么会?”崔槿汐连忙上前,柔声安抚着,眼神却不敢直视淳贵人那双写满了委屈的眼睛,“淳小主别多想,皇上日理万机,许是一时没顾上。您和菀嫔娘娘身子重,可不能动气。”
这话说得,连她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
方淳意没再说话,只是下意识地摸着自己滚圆的肚子,小声嘟囔了一句:“可是……我们热呀。”
我们才是最热的人啊。
这句孩子气的抱怨,像一根细细的针,扎进了甄嬛的心里。
忘了?
甄嬛在心里冷笑一声。他怎么会忘。他记得清楚得很。
他记得要用这匹湖光锦去安抚年世兰,好让她继续给前朝的兄长写信报喜,让他哥哥年羹尧觉得圣眷正浓,可以更加得意忘形。
他记得清清楚楚,她们两个怀着身孕的嫔妃,不过是他这盘大棋上,用来反衬年氏恩宠的背景罢了。
道理她都懂。
可懂归懂,心里的那股凉意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圣眷,荣宠,乃至腹中这个千辛万苦才盼来的孩子,在这四方宫墙之内,原来都抵不过前朝的一步棋。
她和淳意,怀着龙裔,顶着毒日头在园子里散步,热得汗湿重衣。
而皇上,却把最适合消暑的料子,送给了那个住在清凉殿里,根本不怕热的女人。
甄嬛扶着崔槿汐的手,指尖微微收紧,稳住自己的身形。她看着方淳意那副快要哭出来的可怜模样,心中忽然涌起的不是自伤自怜,而是一股冷得彻骨的清明。
她不能倒下,更不能在这里露出半分怨怼。
“槿汐,”甄嬛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任何波澜,“扶淳贵人回闲月阁吧,天太热了,仔细身子。”
她转过头,看向清凉殿的方向,那里的殿宇在日光下金碧辉煌,刺得人眼睛生疼。
湖光锦是么?
送得好。
火上浇油,才能烧得更旺,也才能……烧得更快。
她收回目光,唇边甚至泛起了一丝极淡的笑意,那笑意看得崔槿汐心里一突。
“姐姐……”方淳意还想说什么。
“回去吧,”甄嬛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是从未有过的温和,却也带着不容置喙的决断,“听话。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高高兴兴的,养好身子,平安诞下皇子,比什么锦缎都强。”
她看着淳意懵懂的脸,在心中补完了后半句。
这才是她们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