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上,李煜的罩袍被朔风吹的猎猎作响。
他默然俯瞰着死寂的北城,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禀大人!”
“西南角楼已经被我部夺下!”
一名传信轻兵急匆匆的跑上城墙,带来了一些新消息。
“进来说。”
李煜收回目光,回身往了门楼正厅。
他在主位上坐定,才向那名亦步亦趋的传令兵问道。
“与本官仔细说说,李忠那边的情况。”
南城角楼一事,便是由李煜的亲兵李忠,领着两什兵丁前去督办的。
“是!”
传令兵是个顺义军户出身的老卒,他再次躬身揖礼,言辞并不怯场。
“李忠大人率我等一路通行无阻,直至西南角楼,皆未见尸影。”
“我等遂搬石抵盾,现以盾墙遮蔽城墙步道,眼下正待大人重新示下将令!”
“嗯......”李煜微微颔首,夸赞道,“很好。”
虽说这本就是个十拿九稳的差事,但如此顺利,意味着他构想的防线终于彻底闭合。
自此,抚远县城才算在事实上被彻底分割。
生者与死者的辖地,南北泾渭分明。
李煜麾下官兵所占据的‘南城’......
是由抚远卫城、本县南坊与城南瓮城组成的‘安全区’。
也是李煜麾下兵卒把守巡察的实际控制范围。
想到南坊,李煜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这片坊市的情况,稍有些特殊。
早在前几日,南坊所剩不多的幸存者便陆续寻机来投。
如今那里面,估计是不剩下几个活人了。
寻常时候,出城的巡察兵士也并不会进入南坊。
只有一些老卒会在下值后,结伴进入,来回搜寻各家各府中的同伴下落,顺便清理尸鬼。
倒是那军户王二,时有携舌出坊的换粮之举。
随着他‘斩获’渐少,出坊的时间间隔也在逐渐拉长。
李煜借此,能够通过王二的出坊间隔,间接确认南坊局势正在变得愈发可控、干净。
只是目前卫城容纳数量远远未曾触及上限,所以也就没有迁居南坊民居的必要。
南坊就这么被遗忘,成为了一处颇为特殊的‘空白缓冲区’。
......
如今,县城‘南北’之分割,与往昔是两码事。
严格意义上来说,曾经人们口中的抚远县南城,是包含了南坊及衙前坊在内的。
北城,则是涵盖西市、北坊与东市。
城中坊市便是这般南二,北三的布局。
卫城则独立在外。
如今,李煜以县城南北官街上,横亘的那道刀车墙垒为基准,重新划分南北定义。
‘南城’与‘北城’,两者之间,横亘着四道屏障。
一者,便是李煜此刻坐镇的卫城北门,固若金汤。
二者,便是南坊内紧闭的北坊门,此处也最是薄弱,甚至没有兵丁驻守。
若是有胆识的人,大可翻墙逃入南坊,也算是城中百姓的一条生路所在。
三者,卫城西门外的刀车土垒。
这里也是北城尸鬼最容易威胁出入交通的关键位置。
四者,便是今日新近封闭的西南角楼步道。
彻底断绝了尸鬼从城墙上迂回的可能。
卫城高墙,哨兵时刻紧盯城内动静。
只要确保此四点不失,北城群尸便于南城军民一时无碍。
......
“李忠大人还让小人请示,瓮城那架床弩,可否挪至西南角楼望台?”
传令兵把李忠的想法,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
李煜心中赞同,置于角楼高台,床弩射界会更为广阔。
不管是城内城外,都能给予打击,能极大加强官兵对南城的掌控力度。
“准了。”
传令兵并未立即谢恩,反而讪笑着搓了搓手,“大人,我们的人手不够。”
床弩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
所谓‘八抬大轿’,用来抬一架床弩,这人手也不过勉勉强强罢了。
除此之外,瓮墙与主墙之间的步梯,是第二道难关。
将床弩吊上望台,更是难上加难。
一套流程下来,少说没有三四十人帮衬,怕是根本就弄不上去。
......
李煜略一思忖,便有了主意。
“这样,你带着我的口令,去校场找张百户。”
“他那里有四什新卒正在操练,让他们去援助李忠运弩,就权当是今日的额外拉练。”
城中称得上‘闲人’的,也就只有这批新卒了。
他们每日除了两个时辰的操训,便是去捡马粪牛粪,堆晒起来,为狼烟和过冬储备燃料。
派他们去出些苦力,也是再合适不过。
“喏!”传令兵抱拳,躬身后退。
......
校场上。
“叉!插!刺!扎!”
张阆,张承志的家丁,正卖力地替他操训着新兵。
而张承志本人,则乐呵呵地抱着双臂,躲在树荫底下乘凉,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这不是偷懒,只是为了更好的置身事外,是保身之策。
张阆每喊一声,校场上的兵卒们便挺枪戳刺。
“哈——!”
“哈——!”
尽管动作七零八落,但四十人杀声齐汇,也自成一番气势。
传令兵匆匆赶到,对张承志低语几句。
“......好,我知道了。”
张承志对着传令兵点头应下。
他随即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朝校场上喊道。
“张阆!”
“家主。”张阆即刻抛下那些端枪呆立的新兵,快步跑了过来。
“点兵,收械,随我去城外干活儿。”
张承志随意拍了拍衣袍上可能沾染的灰尘,语气随意,就仿佛只是出去郊游。
“是,家主!”张阆倒是听懂了。
干活,就是没什么危险的意思。
他快步走向点将台,敲响铜锣。
‘铛——铛——’
“队率点兵查数!归还兵械!”
“喏——!”队列中的八名军户出列领命。
他们是这支新兵之中为数不多的‘骨干’。
其他人不是民户,便是奴户,没什么战阵经验。
“噤声!”
张承志施施然走上点将台,清了清嗓子。
“今日操训取消,随本官去瓮城搬运床弩!”
‘......’这人是谁啊?
台下一片寂静,不少人甚至都不知道,眼前这个懒洋洋的家伙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他始终游离在操训之外,不少人还以为张阆才是他们的操训主官。
见没什么反应,张承志又‘咳’了一声。
“喏——!”
有八名队率带头,这次总算是响起一阵不大齐整的回应。
他默然俯瞰着死寂的北城,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禀大人!”
“西南角楼已经被我部夺下!”
一名传信轻兵急匆匆的跑上城墙,带来了一些新消息。
“进来说。”
李煜收回目光,回身往了门楼正厅。
他在主位上坐定,才向那名亦步亦趋的传令兵问道。
“与本官仔细说说,李忠那边的情况。”
南城角楼一事,便是由李煜的亲兵李忠,领着两什兵丁前去督办的。
“是!”
传令兵是个顺义军户出身的老卒,他再次躬身揖礼,言辞并不怯场。
“李忠大人率我等一路通行无阻,直至西南角楼,皆未见尸影。”
“我等遂搬石抵盾,现以盾墙遮蔽城墙步道,眼下正待大人重新示下将令!”
“嗯......”李煜微微颔首,夸赞道,“很好。”
虽说这本就是个十拿九稳的差事,但如此顺利,意味着他构想的防线终于彻底闭合。
自此,抚远县城才算在事实上被彻底分割。
生者与死者的辖地,南北泾渭分明。
李煜麾下官兵所占据的‘南城’......
是由抚远卫城、本县南坊与城南瓮城组成的‘安全区’。
也是李煜麾下兵卒把守巡察的实际控制范围。
想到南坊,李煜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这片坊市的情况,稍有些特殊。
早在前几日,南坊所剩不多的幸存者便陆续寻机来投。
如今那里面,估计是不剩下几个活人了。
寻常时候,出城的巡察兵士也并不会进入南坊。
只有一些老卒会在下值后,结伴进入,来回搜寻各家各府中的同伴下落,顺便清理尸鬼。
倒是那军户王二,时有携舌出坊的换粮之举。
随着他‘斩获’渐少,出坊的时间间隔也在逐渐拉长。
李煜借此,能够通过王二的出坊间隔,间接确认南坊局势正在变得愈发可控、干净。
只是目前卫城容纳数量远远未曾触及上限,所以也就没有迁居南坊民居的必要。
南坊就这么被遗忘,成为了一处颇为特殊的‘空白缓冲区’。
......
如今,县城‘南北’之分割,与往昔是两码事。
严格意义上来说,曾经人们口中的抚远县南城,是包含了南坊及衙前坊在内的。
北城,则是涵盖西市、北坊与东市。
城中坊市便是这般南二,北三的布局。
卫城则独立在外。
如今,李煜以县城南北官街上,横亘的那道刀车墙垒为基准,重新划分南北定义。
‘南城’与‘北城’,两者之间,横亘着四道屏障。
一者,便是李煜此刻坐镇的卫城北门,固若金汤。
二者,便是南坊内紧闭的北坊门,此处也最是薄弱,甚至没有兵丁驻守。
若是有胆识的人,大可翻墙逃入南坊,也算是城中百姓的一条生路所在。
三者,卫城西门外的刀车土垒。
这里也是北城尸鬼最容易威胁出入交通的关键位置。
四者,便是今日新近封闭的西南角楼步道。
彻底断绝了尸鬼从城墙上迂回的可能。
卫城高墙,哨兵时刻紧盯城内动静。
只要确保此四点不失,北城群尸便于南城军民一时无碍。
......
“李忠大人还让小人请示,瓮城那架床弩,可否挪至西南角楼望台?”
传令兵把李忠的想法,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
李煜心中赞同,置于角楼高台,床弩射界会更为广阔。
不管是城内城外,都能给予打击,能极大加强官兵对南城的掌控力度。
“准了。”
传令兵并未立即谢恩,反而讪笑着搓了搓手,“大人,我们的人手不够。”
床弩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
所谓‘八抬大轿’,用来抬一架床弩,这人手也不过勉勉强强罢了。
除此之外,瓮墙与主墙之间的步梯,是第二道难关。
将床弩吊上望台,更是难上加难。
一套流程下来,少说没有三四十人帮衬,怕是根本就弄不上去。
......
李煜略一思忖,便有了主意。
“这样,你带着我的口令,去校场找张百户。”
“他那里有四什新卒正在操练,让他们去援助李忠运弩,就权当是今日的额外拉练。”
城中称得上‘闲人’的,也就只有这批新卒了。
他们每日除了两个时辰的操训,便是去捡马粪牛粪,堆晒起来,为狼烟和过冬储备燃料。
派他们去出些苦力,也是再合适不过。
“喏!”传令兵抱拳,躬身后退。
......
校场上。
“叉!插!刺!扎!”
张阆,张承志的家丁,正卖力地替他操训着新兵。
而张承志本人,则乐呵呵地抱着双臂,躲在树荫底下乘凉,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这不是偷懒,只是为了更好的置身事外,是保身之策。
张阆每喊一声,校场上的兵卒们便挺枪戳刺。
“哈——!”
“哈——!”
尽管动作七零八落,但四十人杀声齐汇,也自成一番气势。
传令兵匆匆赶到,对张承志低语几句。
“......好,我知道了。”
张承志对着传令兵点头应下。
他随即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朝校场上喊道。
“张阆!”
“家主。”张阆即刻抛下那些端枪呆立的新兵,快步跑了过来。
“点兵,收械,随我去城外干活儿。”
张承志随意拍了拍衣袍上可能沾染的灰尘,语气随意,就仿佛只是出去郊游。
“是,家主!”张阆倒是听懂了。
干活,就是没什么危险的意思。
他快步走向点将台,敲响铜锣。
‘铛——铛——’
“队率点兵查数!归还兵械!”
“喏——!”队列中的八名军户出列领命。
他们是这支新兵之中为数不多的‘骨干’。
其他人不是民户,便是奴户,没什么战阵经验。
“噤声!”
张承志施施然走上点将台,清了清嗓子。
“今日操训取消,随本官去瓮城搬运床弩!”
‘......’这人是谁啊?
台下一片寂静,不少人甚至都不知道,眼前这个懒洋洋的家伙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他始终游离在操训之外,不少人还以为张阆才是他们的操训主官。
见没什么反应,张承志又‘咳’了一声。
“喏——!”
有八名队率带头,这次总算是响起一阵不大齐整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