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所谓治人,分工明确-《活死人王朝》

  李煜的心思,让人揣摩不透。

  李松只管为自家小姐效劳就好,在李煜面前,大可安之若素。

  赵怀谦与赵钟岳二人,已先后阐明计略,各自入座,安静饮茶,等待李煜的安排。

  张承志,他就不想当众出什么风头。

  要不然起初那条‘投石索’,他也不会私下悄悄的登门献宝。

  他可以私下有所建树,但就是不能当众立功。

  实在是他这城中唯二的百户官身太过敏感,必须淡化存在。

  李煜一日不‘升职’,张承志就得一直如此。

  于是从头到尾,他除了对赵怀谦的口头支持,就没说出什么计略来。

  ......

  外堂里赴约而来的客人,还有一位老者,是孟府的老仆,孟季常。

  他算是其余各府老卒临时的联名代表。

  此人举止也摆明了他只管旁听,事后再负责去各府传话递信儿。

  他的出现,纯粹是李煜对这些抚远卫‘遗老’的安抚之举。

  此刻,这老头眼皮耷拉,几欲瞌睡,对所谓的救民大计兴致缺缺。

  实在是年纪大了,时不待人。

  况且,救民不救民,老卒们并不看重。

  这些老卒的唯一诉求,就是把陷在坊市里的‘自家人’尽早捞出来。

  眼下,张承志摆明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他们就只能指望李煜。

  当然了,他们也不强人所难,仅限于活人就可以。

  李煜那一把火,指不定早就把他们家主还有一众家丁都给烧了个干净。

  可这事儿,谁又能说句不是?

  明眼人都知道。

  尸骨,实在是没法强求。

  只要李煜能让他们达成这个目的,那就听令便是。

  ......

  一时之间,屋里静的只剩下偶尔响起的磕盏脆响。

  李煜也知道,说来说去,还是都在等他拿个主意。

  顺义李氏,沙岭李氏,赵氏。

  这三方汇合后的势头正盛,城里的主导权从来不在外人手中。

  能主导多方共事的只有李煜,也只能是李煜。

  “这样吧。”

  李煜终于开口,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看着他,静候其音。

  李煜的目光转向赵怀谦,打算安排他依计,先做些先期的准备工作。

  “赵班头,你随后派人搜集吊篮、绳索,尽快做些缒城吊具出来。”

  这算是对他方才献策的认可。

  “卑职领命!”赵怀谦起身抱拳,恭敬拜之。

  吊具用不用得上是后话,李煜表露出的态度,才是他最看重的。

  随后,李煜目光看向别处,“钟岳。”

  “你多辛苦,做好手头的新编民册。”

  “这是长治久安的大计。这个月,你怕是都闲不下来了。”

  自今日起,城中每迁入一批人,赵钟岳就得做一次登记入册。

  每个人的籍贯来源,安置之所,皆需详细记录在案。

  顺义李氏,沙岭李氏,抚远县本地人,还有李煜半途解救的流民......

  不同的人群,根据亲疏远近与可靠程度,居住地的划分自然也大有讲究。

  譬如李煜现居的千户府邸周遭,若是府衙空缺可以填民,就得紧着李氏优先。

  这不仅是亲厚,更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李府安危,谨防有人犯上作乱。

  族人环绕,也等同于李府的一道藩篱屏障。

  这方法自古有之,也没什么稀奇的。

  编民造册,便于治理。

  一旦出了些苗头,就能按册索骥,省下很大的功夫。

  这事儿,看似繁琐,实则有差役与赵氏家仆为辅,赵钟岳只需要动笔就好。

  他只要做好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大功一件。

  这摆明了,是一桩能迅速增加赵钟岳话语权的肥差。

  “喏!学生必不负大人所托!”

  赵钟岳起身,向李煜深深一礼,眼中的感激与决然并存。

  知遇之恩,难以为报。

  他是赵氏子,亦是李氏臣。

  虽姓氏不同,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

  这就是其父赵琅当初提醒的深意。

  赵钟岳上了李氏的船,今后就无可避免地被人打上了标签。

  连带着赵氏满门,也成了他人眼中的李煜附庸。

  幕僚什么都好,就是绑定太深,会让人缺乏退路。

  ......

  最后,李煜看向在场为数不多的‘外人’,张承志和孟季常。

  有时候,就连说话的顺序,都暗藏着亲疏远近。

  这就是为官啊!

  个人之喜厌,远没有实际利益重要。

  “张大人,”李煜不改称呼,同样是种态度。

  “趁着当下空闲,你先派人着手收集些马粪、牛粪。”

  “晒干之后,再找医师兑些硝粉、石硫黄,留待他日备用。”

  李煜说的材料,张承志确实是听懂了。

  狼烟嘛,当兵的都能懂个七八分。

  可他仍有一问不明。

  “大人,恕在下孤陋寡闻,不知这硝粉是何物?”

  张承志不是故意找茬,他是真不知道。

  李煜微怔,旋即反应过来,解释道,“倒是我疏忽了。”

  “硝粉就是朴消。”

  “硝石是我私下给它起的名字,日子久了,就习惯了,一时也改不过来。”

  张承志顿时恍然。

  朴硝还是硝石,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李煜认为它该叫什么!

  他抱拳揖礼,领下军令,“喏,请大人放心,卑职回去就着手安排,刮硝制烟!”

  李煜管朴消叫硝石,张承志便有样学样。

  正如当初‘尸鬼’一词传入抚远城中,有些微妙的变化,就是因此而生。

  狼烟一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张承志却觉得,这差事真的很适合他来干。

  铲粪刮硝,意味着李煜得划拨一部分不堪战阵的新兵给他调用。

  总不可能让他自个儿动手,自力更生罢?

  同为百户,李煜在面子上,一直以来做的还是很好看的。

  张承志不管怎么说,也仍然拥有一定的‘兵权’。

  同为武官,他该知道。

  这不大不小的‘兵权’,就代表了李煜的态度,也是暗许给他的安身立命之本。

  依照当下默契而言,他将来既不会遭受排挤,沦为失权的边缘人物。

  而且眼下,张承志也不至于无所事事,徒落人以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