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活死人王朝》

  兵力孱弱,名分也需补足。

  为了让太傅霍文留守洛京,在政务处置上能够名正言顺。

  刘令仪与太后赵娥、大司马赵权一系力排众议,行非常之举,擢升太傅霍文兼领了有顺一朝,史无前例的第一任——丞相!

  内务府为此还赶制了一方丞相印玺,交到了霍文手中。

  此举也算是彻底开了历史的倒车,却又是唯一的应对之法。

  荣升‘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之公评的霍文,可以丞相之名,监国处断,节制关东......

  权力乍一听好像很大。

  可是这风光的表象之下,除了在八关险地阻隔庇佑下,尚且安定的关东平原以外,霍文眼下需要面对的各地公文......

  是沦陷的扬州,糜烂的徐州,失联的交州,风雨飘摇的荆州,残破苟存的幽州,和水陆受敌的青州。

  并州、凉州,尚且备边御虏,准备抢收秋粮,自顾不暇。

  他真正能指望的,也只有那冀州一地罢了。

  一州之地,却要粮予关东,兵援东西,亦是左支右拙。

  整个天下,现在就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这一桩又一桩的麻烦事,可都指着如今身负擎天保驾之责的丞相霍文,去临机处断。

  西狩而去的朝堂君臣,都在盼着太傅兼领丞相的霍文能靠这些仅有的留守兵将,为他们在川蜀安稳落脚,再多争取一些时日。

  至于霍文的结局......

  或许,拖得够久,他也能有全身而退的机会吧?

  他扼守洛京八关都邑,西接蜀地天险,东连黄河天堑。

  若真能撑到朝堂在蜀地站稳脚跟,或可自川蜀出兵呼应,连接东西,以图保全西北仅存的三州人世净土。

  如果可能的话,朝堂君臣也并不想轻弃如今天下,为数不多的完好州郡。

  ......

  洛京,皇城崇德殿。

  “霍相,这是青州牧前日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折子。”

  几个强撑起谄媚笑脸的小黄门,讨好似的抬着两箱近日因朝堂西巡而耽搁下来的公文。

  端茶送水,点心糕点,这些也一样不缺的都摆在了霍文案前。

  如今宫内剩下来的宫女、太监,都是了无根基的小人物。

  他们固然厌恨那掌握秋狩名单的太后赵娥——她抛弃了他们!

  但这些即便出宫也无亲可投的人都清楚,想要活命,就只能抱紧眼下霍丞相的大腿。

  像他们这般的低贱宫人,就只能希冀于这仅有的一线生机。

  ......

  就在这崇德殿内,太傅兼领丞相的霍文坐在主位偏座。

  殿中左列,有洛京守备霍绥远、射声中郎将陆琦,与长水营的刘都督与三名中郎将。

  还有角落站着的两位文官,分别是河南尹与洛阳令这两个只能留下顶锅的倒霉蛋。

  作为地方父母官,他们两个完全没有跑路的余地。

  要么,失职被斩。

  要么,就硬着头皮继续熬着。

  此二人在队末皆是一脸的生无可恋。

  ......

  右列,与左列禁军将校相视而对的,是那洛京八门校尉。

  他们职位不高,但眼下切实掌握着超过宫城现有禁军的兵力,此刻也算是位低权重了。

  如今站在崇德殿内的这些人,都是同病相怜的可怜人。

  ......

  在场众人还是很想努力活下去的。

  当然,最可怜的还要数那八门校尉,作为洛京城内禁军之外的唯一驻军,他们的家眷仍然留在洛京。

  西狩规模浩大,不足三万的禁军兵力单是护持百官随驾,与他们自己的家眷随行,就已是极限。

  禁军们对于长水营和射声营同僚,出于愧疚,还会看在往日情分上帮衬他们随驾的家眷一二。

  而八门校尉所部,这帮一向没人搭理的泥腿子,就像被遗忘在角落的垃圾,爹不疼娘不爱。

  他们的家眷安置,根本就没人提及过。

  崇德殿中,最先按捺不住的,也是这八个前来讨公道的城门校尉。

  出身刘姓宗室的平城校尉最先出列,他手臂颤抖,强忍着心中悲怒,毕恭毕敬的向霍文揖礼。

  “霍相,我等只求朝廷给个公道!”

  “哦?”霍文挨个儿翻看着木箱中的折子,头也不抬,声音中听不出喜怒。

  “讲来。”

  霍文越是这样胸有成竹,平城校尉心中便越发慌乱。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是太傅、丞相双职加身的‘霍相’。

  单以权职论,霍文已经是女帝下第一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平城校尉也明白,此言既出,便再不能回头。

  当他想到家中幼子,便再无惧意。

  在一旁禁军将校的漠然注视下,平城校尉仍说道,“霍相,当兵吃粮,为国尽忠,我等万死不辞!”

  然,自古患寡而不患均。

  “他们的家眷随驾入蜀,我等家小为何偏要困在洛京等死!”

  平城校尉破罐破摔,直接抬臂指向旁侧的禁军将校,口不择言。

  “难道我们的命,就比他们低贱吗!”

  这声质问,如惊雷般在殿中炸响。

  左列禁军将校却无人回应。

  长水营都督与他身后的三位中郎将依旧漠然而视,他们该骂的早骂过了,该打的架也打过了,反正......也只能如此。

  好在他们的家眷能随驾入蜀,子嗣得活,仍可传承香火。

  此刻一旦有了对比,竟会觉得这待遇也不差。

  长水营四人看着神色忐忑的八门校尉,眼底隐隐地还带上了一丝怜悯。

  禁军剩下的那位射声中郎将,则是宛如吃了死苍蝇一般,无精打采的耷拉着脸。

  他满心颓废,压根不想搭理这几个小小的八门校尉。

  要说倒霉,他从云端跌落谷底,受的刺激不见得比这八门校尉要小。

  唯一能让他自我安慰的,也就是随驾西去的家小了,起码没有后顾之忧。

  霍文放下手中折书,坐直了身子,久居高位的气场压得殿中众人不敢造次。

  “本相可做主,为你八人许下一诺。”

  八门校尉激动万分,纷纷抬首死死盯着霍文,期盼着......

  “尔等家眷,可居内城避乱。”

  称皇城为内城,已经是霍文有意避讳。

  大难当头,与其使皇城白白空置,倒不如腾出一些偏殿小舍,安置将士亲眷。

  况且......当这八门校尉的家眷迁于内城,便是落入宫城禁军的控制之下,此后何愁他们不从。

  这个消息,并未让八门校尉们即刻妥协,他们想要的更多。

  霍文似乎看穿了他们的心思,继续淡然道,“待朝廷入蜀安置,便会回师援救本相。”

  “本相许尔等家小,届时即可入蜀躲灾,如何?”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颓。

  平城校尉没了继续叫板的底气,而是认真思虑。

  西狩御驾已经走了,现在追赶并不现实,他们更没有真正冒犯天威的胆气。

  或许这就是他们眼下最好的选择......

  入宫前便为此事会面串联过的八门校尉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纷纷出列,垂首拜倒。

  “我等,愿从霍相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