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这便是今日参会的名单?-《被赶出家门后,在天灾战乱中求生》

  天色太晚,宋钰让杨柳赶车将宋晖夫妻两个送回了家。

  小石头已经睡了,被刘嬷嬷抱回了院子。

  孟氏和柳柳也乏了,正欲起身回院子休息,宋钰突然开口,

  “今日,我在芙蕖宴上见到沈夫人和沈明玉了。”

  说罢,她又补充了一句,“沈明玉,就是原来叫宋巧珠的那位。”

  柳柳打了一半的呵欠硬生生的憋了回去,见宋钰神色淡淡心中暗暗升起几分担忧来。

  沈明玉好歹养在宋家十多年,宋钰不想当着孟氏的面儿论她的是非。

  干脆让金钏儿将今日席间的发生的事儿说了一下。

  孟氏和柳柳闻言,皆是一脸的一言难尽。

  仿佛因为认识这样一个人而感到羞愧。

  宋钰直言:“明日我想着去沈家一趟,你们要不要一起?”

  两家到底是有些渊源在身上,而且互养了十多年的女儿,这养恩同生恩。

  今日面对沈母,宋钰也能感觉得到,那位面容苍白容貌姣好的妇人,满心担忧和复杂难言的情绪。

  只可惜宋钰不是原主,难以体会这复杂的情感。

  但孟氏也养了宋巧珠十多年,又怎么可能没半点儿情感?

  眼下两人相距不过数条街的距离,见个面也是情理之中。

  “小,小钰啊,我明儿约了秦秧看铺子。”

  柳柳举手婉拒,顺便带着歉意看了眼孟氏。

  她嫁入宋家时,宋巧珠就已经去了绣房,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

  相较于那个处处看不起自己的小姑子,柳柳和宋钰更熟一些。

  宋钰点头:“那行,明日让刘嬷嬷和杨柳跟着你们一起,也省的被当成外地人宰。”

  柳柳忙不迭的点头。

  宋钰又看向孟氏,“您呢?”

  孟氏蹙眉良久,点头,“明日我同你一起去。”

  两家抱错孩子的事情,一直是沈家在主导。

  沈家是官家大户,宋巧珠要走,孟氏不留。

  但宋钰呢?

  要时,一句话就留下,不要时便弃若敝履。

  她这样好的孩子,因为他们一句话就被送出京去,一路上危险重重险些没丢了命去。

  她当真要见见那位十多年没见的夫人,自己的女儿到底哪里做的不好。

  ……

  “这便是今日参会的名单?”

  宋成易手中拿着一个花名册,简单的翻了几下,询问怡沁园的管事。

  管事点头,“今日过来的宾客都有记录。”

  里面不只记录了到访的客人,甚至连大概的来归的时间都有标注。

  而里面提前离开的参宴者只有两家。

  礼部侍郎的妻子沈夫人同其女儿,以及风头正盛的女功臣宋钰。

  “怎么看起这个来了?”

  白日里同他一道当值的张佑成凑过头来看了一眼,

  “说起来,今日宴会上倒是真有一则趣事儿。”

  他伸手过来,在宋钰的名字上点了一下,

  “这位女功臣,竟曾是沈家女。

  一年前沈家发现孩子和农家妇人的孩子抱错了,这才将孩子换了回来。

  这沈玉便跟了生父姓改名为宋钰,只是不成想才送走的假千金在回来时竟然立下了这般大的功劳。

  而那个被换回来的真千金,便是眼下沈家的嫡女。”

  说着,他手指侧移,点到了沈明玉三字之上。

  “这事儿说起来颇为离谱,听闻那女功臣便是从咏安府来的,和咱们还是老乡呢。

  一个在京中一个在偏远的边关之地,抱错不说,竟还能认回来。

  当真是三清真人庇佑。”

  宋成易闻言心头猛跳,他将手中册子塞给好友。

  “我有事,出去一趟。”

  说罢,人已经离开了门房。

  “啊?这么晚了去哪儿啊?”

  张佑成随手将册子扔还给看门的管事,向外追去哪里还有宋成易的影子。

  他回头看了那管事的一眼,“管好嘴巴。”

  说罢,转身出了园子。

  眼下刚过三更,各家参宴的人已经陆续离开。

  他们在园子里待了一日,眼下放值张佑成还想去喝一杯放松一下,却不想这就被兄弟给抛弃了。

  独自翻身上马背,向着内城的方向而去。

  一年前。

  张佑成同表哥王自安以及宋成易和裴勇一路来了盛京。

  到了这边他们才知道,裴勇的爹竟是当官的。

  因着和老爹赌气这才改名去了西岭关一头扎进了军中。

  本想着做出一番事业来,也好让老爹刮目相看,却不想先成了逃兵。

  这裴勇原名裴晋安,其父裴杰任五城兵马司指挥使。

  当时,正值咏安王叛乱,风声鹤唳。

  裴晋安在外面吃了一鼻子灰,没再敢瞒着老爹,将他们在边关所遇之事说了出来。

  他跪在校场,梗着脖子对裴杰道:

  “儿子做了逃兵,却不是因为怕死。

  而是不想就这样无为的死去。

  我当初既选择了去边关历练,本就做好了马革裹尸的打算。

  但不能因为一个叛国的宦官,将自己的命搭进去,这不值得。

  爹,我们不是逃兵,而是想要用自己这一条命为大邺,为大邺的百姓做些什么。”

  说罢一指宋成易,

  “他家便在清远县的一个村子,我们赶回去时举村被屠。

  爹,百姓的命不是蝼蚁,更不应该成为那些为了拾官进爵的畜生的铺路石。”

  一句话,裴杰收留了三人,并通过职务之便,帮三人重立了户籍。

  后在与与咏安王带来的府兵及私兵的厮杀中,张佑成的表兄战死,宋成易意外替披甲亲战的二皇子挡了一箭。

  三人皆立战功,裴晋安在其父的安排下进了兵部。

  而大仇得报的宋成易,婉拒了裴杰给他在兵马司安排的职位。

  他开始试着在入京的人名单中寻找宋家人的踪迹。

  可半年下来却是半点消息也没。

  当他接受了宋家人已经没了饿的事实,打算回乡给他们立个衣冠冢的时候,张佑成带着二皇子的伸来的橄榄枝寻到了他。

  两人都已经没了家,又是相交数年过命的兄弟。

  在张佑成和裴晋安的劝说下,宋成易这才决定留了下来。

  只是将衣冠冢换成了牌位,放在了临时租住的小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