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晴娘-《被赶出家门后,在天灾战乱中求生》

  宋钰拖着这弱鸡身子在蜿蜒曲折的土路上走了将近一个时辰。

  除了黄土、白骨硬是没遇到半个人影。

  在末世苟了十多年,她虽不像小说电影中那般拥有奇怪的异能,但身体也因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异。

  或者说,进化。

  以往,一日徒步百里对她而言也是轻而易举。

  可原主这个壳子,走了才不过半个时辰就已经开始腿脚发软,身体发虚。

  眼看腿软到要跪,宋钰终于不再坚持。

  在路边寻了个枯草遍布的深坑,用长棍敲打了几下确定没有蛇虫便滑了进去。

  见枯草能遮住头顶,精神一松人就晕了过去。

  同一时间,一支绵延百米的商队在刻着“大柳村”的石碑外停了下来。

  队伍最前面,马背上的少年正探头看向空荡荡的村子。

  “怎么一点儿动静也没?

  “人都走光了?”

  少年身边跟着一个比他年岁稍长的青年人。

  青年身姿挺拔的坐在马背上眉峰微蹙,“进去看看。”

  说罢,轻甩缰绳,人已经先一步进了村子。

  ……

  一阵咕噜噜的车轮滚动声响起。

  神经一紧,处于混沌中的宋钰瞬间清醒。

  枯草外光亮依旧,太阳已然偏西,洒下一片昏黄的光来。

  宋钰想要起身,却觉得腿脚冷硬,蜷曲的身体几乎僵直,不由生出几分后怕来。

  沈家的真千金是年前寻回来的。

  原主在沈家过了个鸡飞狗跳的新年,刚过十五便被遣送出京。

  又跟着赵嬷嬷他们在路上走了十多天,眼下也不过刚进二月。

  她身上虽然穿着夹袄,却抵不住地下透出的寒气。

  若自己在这里昏上一夜,怕是再难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眼下却顾不得那些,宋钰简单的活动了下手脚,便忙不迭的想要起身。

  可刚一动,便觉得背后有一股暖意在缓慢蠕动。

  宋钰脸色瞬间变得奇怪起来,她下意识去抓,伸手便摸到毛茸茸的一团。

  刚拎到眼前,就看到一只形容丑陋,露着两颗大板牙的灰毛大老鼠,叽叽叽的叫个不停。

  脑海中悚然闪过祠堂后院那满地肥硕的老鼠。

  宋钰一阵恶心,已经快速出刀将给自己送温暖的“恩人”捅了个对穿。

  ……

  蜿蜒狭窄的乡间土路并不好走,男人肩上挂着麻绳拉着木板车费力前行。

  车上堆着不少东西,用满是补丁的破布盖着。

  板车后面跟着个背着竹筐的女人,时不时帮忙推一下。

  两人显然没想到刚刚还空无一物的荒地里竟会突然冒出一个人来。

  男人警惕的冲来人大喊:“别过来!”

  宋钰紧急刹车,收起了看到“活人”的兴奋。

  她举起双手摇了摇,表示自己无害,

  “大哥,我没有恶意的。

  我就是想问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去最近的没有受灾的城镇往哪个方向走?”

  与原主细腔细调的声音不同,宋钰开口更像是一个还未变声的少年。

  她身着旧衣,又用布巾蒙了头脸,看起来就是个落单的流民。

  “不知道!离我们远点儿!”

  男人依旧警惕,甚至回手从板车下抽出一把柴刀来。

  宋钰颇有些牙疼,这大哥警惕性不错,但手抖得都快成筛糠了。

  “大哥,大嫂,不瞒你们说。”宋钰垂头,声音里挂上了几分哽咽。

  “我与家人一道外出寻亲,却不想遇到了流匪,他们都死了。

  好不容易护着我逃了出来,我却是个最没用的,不识得路又担心再遇到坏人,这才躲了起来。”

  说着,她掀开破衣,露出藏在里面的背囊。

  伸手进去一阵摸索,掏出一个银指环。

  “大哥,我真不是坏人,我不图你们什么只是问个路,我可以用这个交换。”

  说着将东西递了过去。

  手上虽然灰扑扑的,但十指纤长,并没有冻伤开裂和劳作的痕迹。

  那些个装可怜劫道的贼人,多是抢钱抢粮,倒是没有主动送银子的。

  而且眼前这人虽然蒙了头脸,但里面穿的却是绣了花的绸缎袄子,想来也是个家境殷实的。

  男人脸上的警惕稍有放松,手上的柴刀却并未放下。

  反而是一直跟在车后的妇人走了过来。

  伸手将银戒指拿了过去,仔细看了一眼后开口:

  “姑娘,我们要去清水县,你要是信得过就跟在车后面一起走。”

  “晴娘!”

  男人不满妇人的自作主张,刚要呵斥,却被妇人瞪了一眼。

  一家人离开村子想要在县城落脚,银钱是必不可少的。

  男人想到自己兜里凑不出一贯的铜钱,收了声。

  末世多年。

  宋钰十分清楚,想要让人放松警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对方认为自己比他们更富有,更弱小,且无法构成威胁。

  至于对方的目的?

  若是觊觎自己的东西想要半路打劫,宋钰自有脱身的办法。

  可若是恰好遇到个有道德的,也可结伴而行互惠互利。

  一行人上路,宋钰跟着妇人坠在车后,遇到难行的地方也会上手帮忙推一把。

  和晴娘交谈之下她才知道。

  眼前这片荒地并非真正的灾区,她之前所在的村子是清水县治下的大柳村。

  清水县与旱灾最为严重的宁阳府毗邻,但受灾情况要好上一些。

  而这边之所以十室九空,田地荒废甚至举家搬迁,更多的是受到了南来流民的危害。

  他们一家,也是被逼得没了办法,这才举家搬迁,想要到县城寻求庇护。

  小路曲折,各种分岔路极多,夫妻两人都是常年在地里刨食的,耐力极强。

  只要道路平坦,步子都迈得飞快。

  宋钰拖着原主这个娇弱身子,跟的颇为吃力。

  再加上这土路着实难走,原主那薄底儿的绣花鞋,穿了跟没穿一样。

  还没走出多远,就已经开始觉得脚底火辣辣的疼起来。

  好在这夫妻俩也不是铁打的,在经过一棵大树时终于停了下来。

  晴娘将背后的竹筐轻轻放下,宋钰这才知道里面装着个三四岁的男童。

  小男孩瘦的皮包骨头,顶着个大脑袋像是一根行走的火柴棍,一出筐子就抱着晴娘的大腿要吃的。

  宋钰席地而坐,让双脚放松休息,听到吃的默默地吞了吞口水。

  正想着要不要摸个铜板寻妇人买点,一个黑绿的团子便递到了自己面前。

  “用野菜和麸皮做的窝窝,我们的也不多,好歹吃一口,顶顶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