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大厦将倾,蝼蚁何存?-《被赶出家门后,在天灾战乱中求生》

  宋钰没有隐瞒。

  从宁阳府暴动到咏安王欲反再到周霁口中的草包二皇子。

  将他们眼下的局势摊开,一点点的交代给何良。

  她指着抱山村在地图上的位置:

  “从西岭关到盛京,一条线……咱们,就是夹在这条线上的蝼蚁。”

  眼下的平静无波,不过是大厦将倾前的安宁。

  大厦将倾,蝼蚁何存?

  何良早就被宋钰所说,惊的头皮发麻。

  一时不敢置信的问,“你所说的话,可有依据?”

  宋钰呼出一口气去,

  “我觉得,给我消息的人,没那么无聊,拿这种杀头的消息逗我玩儿。

  而且何叔,马家之所以遭难便是因为山界岭的铁矿案,当时我便是在山界岭的铁矿将小蝶救出来的。

  这事儿听起来荒唐,却不由得我不信。”

  何良面色难堪的看着宋钰摊在桌面的路线图,虽信了她的话,却依旧心存侥幸。

  “那咏安王若是要反,也应该一路北上杀到盛京去,咱们……咱们应该不会受到波及吧?”

  宋钰皱眉,盯着那图纸,“咏安王谋反,为的是皇位,若非需要他应当不会滥杀百姓,甚至会想办法收拢民心。

  但流民军呢?

  西澜军呢?”

  宋钰摇头,“我若是咏安王,待流民军到来我不但要主动开城门放行还要主动给他们粮,让他们一路杀到西岭关去,这样一路向北便无后顾之忧。”

  到时候,生灵涂炭,无安无宁,没人逃得了。

  何良面容严肃,心中却早已掀起惊涛骇浪,“你打算怎么办?”

  宋钰:“虽然发生的过程和我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样,但结果没差别。

  我会用最坏的结果来判断眼下的情形。

  何叔,这次的预收税我们不会交的,在这个节骨眼上,交粮等于交命。

  在募兵征粮的差役来前,我们会离开。”

  十七募兵,二十征粮。

  今天,已经十号了。

  去哪里,宋钰没说,但何良是唯一知道的人。

  他蹙眉良久,“这事儿我得寻村长说一下。”

  整个抱山村,几百条人命,他不能瞒着不说只自家逃命。

  宋钰将桌上的纸张重新折叠收回,塞进怀中。

  “何叔,你打算怎么办?”

  宋钰看着欲走的何良问。

  何良被问住了。

  想起宋钰那崖壁上的避祸所,若是只有他和老妻两人,他不会犹豫,肯定也趁着眼下还有时间进山里去,在挨着宋钰那山洞附近寻个可住人的。

  届时两家还能有依仗,到时在山里他能下猎,也饿不死。

  但是他还有女儿,女儿还有婆婆有婆家那边的亲戚,他们肯进山吗?

  若是不小心被野物伤到,被毒物伤到,也不是闹着玩的。

  离开?

  离开又要去哪儿?

  “无论是作何选择,最后的结果无外乎三个:留下,离开,亦或者进山。无论哪一种都有弊有利,并非绝对的安全。”宋钰道,

  “何叔,我连夜来寻您说这些也不过是想要给您提个醒,至于选择权在您。但是关于山洞的事情,我希望您能帮我保密。”

  比这个世道更烂的,是人心。

  宋钰可不想临走前还要坠一屁股累赘。

  何良明白她的意思,点头。

  见他执意,宋钰没再多说回了家。

  这一夜宋钰没能睡着。

  和何良这一通捋顺让她心中升起了一个更为荒谬的念头。

  这一路从盛京走来,她了解的消息并不多。

  做一个一心只想着寻个安稳地界,吃完就咸鱼躺的人来说,那些个权利争斗都是天边的流云,过了就散了。

  只要与她的生活无关,管他们如何腥风血雨。

  可真当大难临头,那些信息碎片又在恍惚中拼凑在了一起,硬是让她看到了这场祸事的冰山一角。

  西岭关有关州军坐镇,多年来相安无事,偏今年西澜骑袭,趁机作乱,还遇上了个玩忽职守的废物监军,导致西岭关将士死伤无数,导致关州军重创,边关无将。

  二皇子顺理亲征,刷政绩。

  偏又值南地大旱,脑子有坑的地方政权硬是压着不上报,致民怨沸腾,官逼民反,直至眼下暴动四起。

  若果从一开始,西岭关遭袭,宁阳府灾祸自瞒不报,流民中有人故意教唆引起暴动,皆与咏安王有关,那这人也当真算的上一号人物了。

  ……

  第二日,还不等柳柳去县里,宋钰就先一步将人拦了下来。

  把婆媳两个叫到一处,她将昨日自己的猜测简单的和两个人说了。

  两人闻言,皆是一脸惧色。

  宋钰神情淡然,“之前已经做了不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等收了粮咱们就进山。

  只是这事儿不能对外说。”

  她说完这话,婆媳两个都有些沉默。

  宋钰问:“你们不愿意?”

  孟氏赶忙摇头,“不,不,你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只是乍一下有些……”

  宋钰表示理解,

  “放心,咱们有屯粮,我也能狩猎,等到外面事件平息,我们随时都能出来回到村子里。

  而且,有我在绝对能保证你们的安全。”

  “小钰。”柳柳眉间满是忧色,

  “咱们不能跟着我娘家人一道去景州吗?

  听我大哥说那边没有被旱灾波及,而且距离西岭关也有段距离。

  咱们只要到了景州,可以再往东走,肯定会安全的。”

  相较于危险遍地的深山老林,和不知道什么样子的山洞,柳柳更倾向于大多数人的选择。

  而且,她也不太想和娘家人分开,也许这一别再见就不知道何时了。

  宋钰沉默片刻,摇头。

  “不保险,且不说前往景州这一路上是否有危险。

  我们不交税粮离开,必然拿不到路引。

  若是各地暴乱,景州必然查的严苛,到时候咱们怎么进城?

  难不成要像流民一般在外漂泊?”

  上路不难,但若想要带够一家人一年的粮食、用品上路却很难。

  不但要防着其他逃难之人,还要预防遇到流匪亦或者叛军。

  到时候,她连自保都不见得,哪里能护得住这老弱妇孺?

  若是丢了粮,她们又能扛几日?

  柳柳想要说什么,张了张嘴没出声。

  她没告诉宋钰,上次归家母亲就提出让她回去,到时候跟着家中一起逃命。

  宋家没了男人,虽说柳柳眼下自己开了铺子,过得还算不错。

  但这是太平盛世时才有的不错,若是碰到乱世,她一家女子加一个小孩子,根本难以生存。

  跟着大哥和三哥,或许还能有条活路。

  “对了,县里的铺子不能开了,若是流匪乘船而来,渡口就是打开门迎客,届时最先遭殃的便是渡口的商户和百姓。”

  孟氏一听赶忙点头,“不去了,不去了。”

  柳柳有些不甘心,他们才刚交了三个月的租金,如今铺子关了那银钱就是白扔了。

  可银钱到底没命重要,“行,但今天怎么也得去一趟,铺子里还有些面粉和串儿,咱得拿回来,我也得同三嫂说一声。”

  宋钰点头,“我同你一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