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暗度陈仓-《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冬去春来,汉中的冰雪逐渐消融,河水涨溢,又到了用兵之时。

  然而,与第一次北伐前的踌躇满志不同,此次汉中大营的气氛,更多了几分沉凝与审慎。

  陈仓那座被不断加固的钢铁要塞,如同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每一位知情将领的心头,也使得任何关于再次兵出祁山的提议,都显得前景黯淡。

  这一日,夜色深沉,丞相行营内灯火通明,却戒备异常森严,闲杂人等一律不得靠近。只有诸葛亮与陈到二人,对坐于巨大的雍凉地图之前。

  炭盆中的火焰跳跃着,映照着诸葛亮清癯而沉静的面容。他没有像往常那样轻摇羽扇,而是用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指尖越过熟悉的祁山方向,落在了秦岭中部一条更为隐蔽、也更为险峻的线路上。

  “叔至,”诸葛亮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打破了帐内的寂静,“二次北伐,若再走祁山,即便能复得陇右三郡,面对郝昭坐镇的陈仓坚城,我大军东进之路,依然被牢牢锁死。顿兵坚城之下,乃兵家大忌。曹真非庸才,必倾力来援,届时我军进退维谷,危矣。”

  陈到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目光随着诸葛亮的手指移动:“丞相所言,正是末将日夜忧虑之事。祁山道虽相对平坦,却已暴露于魏军视野之下,郝昭据陈仓以扼咽喉,我军难有作为。必须另寻他途。”

  诸葛亮的手指缓缓西移,越过祁山,最终点在了地图上一个标注着 “散关” 字样的关隘之上。他的指尖在此处重重一顿,随即沿着一条几乎被忽略的、蜿蜒于秦岭崇山峻岭之间的细线向东划去,这条线的终点,赫然便是——陈仓!

  “吾思虑良久,有一计,或可破此僵局。”诸葛亮抬起头,目光如炬,看向陈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构想:

  “明面上,我军需大张旗鼓,做出主力欲从箕谷(靠近褒斜道)出击的态势!可令赵云、邓芝等将领,多聚兵马,广立营寨,打造船只,征集民夫,并故意泄露消息,佯装欲循当年高祖出汉中之道,经褒斜道北取郿城,威胁长安!曹真经上次教训,必对我军动向极为敏感,见我军势于箕谷,定判断我主攻方向在此,从而将其关中主力,尤其是骑兵精锐,调集至郿城、长安一线布防!”

  “而暗地里,”诸葛亮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决绝的意味,“我大军主力,不走祁山,亦不走褒斜,而是悄然西进,出散关,沿陈仓古道,轻装疾进,直扑陈仓!”

  “陈仓古道?”陈到眼中精光一闪。这条道路他自然知晓,乃是穿越秦岭、连接汉中与陈仓的古老通道,其名便源于此。然而,此道年久失修,极其险峻,许多地段甚至仅容单人通行,大军及其辎重难以通过,早已被世人视为畏途。也正因如此,魏军对散关及陈仓古道的防御,远不如对祁山、褒斜等传统路线的重视。

  “正是!”诸葛亮语气肯定,“曹真与郝昭,必料定我大军难以通行此等险道,其注意力皆被箕谷佯动吸引。我军正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若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陈仓城下,打郝昭一个措手不及,趁其援军未至,城防或许尚有未完善之处时,一举拔除这颗钉子!则关中西部门户洞开,我军进可威逼长安,退可巩固陇右,主动权尽在我手!”

  陈到听得心潮澎湃,此计大胆至极,却又深合兵法奇正相生之理!他猛地一击掌,赞道:“妙!丞相此计,真乃神鬼莫测!明修栈道于箕谷,吸引曹真主力;暗度陈仓于古道,直捣黄龙!郝昭纵善守,也绝难料到我会舍坦途而就险道,且来得如此之快!”

  然而,激动之余,陈到迅速冷静下来,指出了此计成功的关键难点:“丞相此计虽妙,然执行起来,难度极大。首当其冲,便是这陈仓古道!数百里险峻山路,大军通行已是不易,粮草辎重、攻城器械更是难以转运。若行动迟缓,被魏军察觉,则奇袭之效尽失,我军反陷于绝地。”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散关方向:“其次,即便我军成功潜行至陈仓城下,郝昭并非庸将,陈仓城防已极坚固。若不能速克,待曹真反应过来,援军旦夕可至,我军顿兵坚城,后果不堪设想。”

  诸葛亮微微颔首,对陈到的担忧表示赞同:“叔至所虑,正是此计成败之关键。故而,需双管齐下。”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陈到:“粮草辎重,需赖‘木牛流马’!此物经过多次改良,已能适应一定程度的崎岖山路,虽不如平地,但远胜人背马驮。我将集中所有已制成的‘木牛流马’,优先保障此路大军。同时,大军需极度轻装,只携带必要军械与数日干粮,后续补给,全靠‘木牛流马’接力运输。”

  “至于攻城,”诸葛亮语气转沉,“强攻确非上策,当以智取为辅。这便是需要叔至你来承担的重任了。”

  陈到心领神会:“丞相是欲让白毦兵,再为先锋?”

  “不错!”诸葛亮斩钉截铁道,“奇袭之道,贵在神速与隐秘。大军行动,难以完全瞒过敌人耳目。需有一支最精锐的部队,作为全军之耳目与尖刀,提前出发,秘密开辟道路,清除魏军可能设置在古道上的哨卡、障碍,并尽可能准确地侦察陈仓最新布防情况,寻找其薄弱环节!”

  他凝视着陈到,语气无比郑重:“此先锋之任,非叔至与你麾下白毦兵莫属!你需率白毦兵中最擅长山地行军、潜伏渗透的精锐,提前数日,甚至十数日出发。不仅要确保主力通行无阻,更要像一把匕首,预先抵近陈仓,为大军攻城,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或寻隙潜入,或制造混乱,或狙杀关键守将……具体如何行事,叔至你可临机决断!”

  陈到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这无疑是一次极其危险的任务,白毦兵将孤军深入,面对未知的险阻和严阵以待的敌人。但这也是打破僵局,为蜀汉开辟新局面的唯一希望。

  他没有任何犹豫,肃然抱拳,声音铿锵有力:“末将领命!白毦兵必不负丞相重托!纵是刀山火海,亦要为大军踏出一条通途,为攻克陈仓,竭尽全力!”

  诸葛亮欣慰地点点头,伸手拍了拍陈到的肩膀:“好!有叔至此言,吾心甚安。此计关乎国运,成则打开新局面,败则……万事皆休。细节部署,你我还需细细推敲。尤其是箕谷佯动,必须逼真,要让曹真深信不疑!”

  “末将明白!”

  接下来的日子里,汉中这台战争机器,开始围绕着这个名为“暗度陈仓”的绝密计划,以一种外松内紧的方式,高速运转起来。

  表面上,箕谷方向旌旗招展,人喊马嘶,赵云、邓芝所部频繁调动,做出各种即将大举北上的姿态,消息被有意无意地泄露出去。

  而暗地里,一支支精锐部队开始向散关方向秘密集结,所有的行动都在夜间进行,严格封锁消息。“木牛流马”被大量调集至后方基地,进行最后的检修与装载。而陈到,则亲自从白毦兵中挑选了五百名最顶尖的山地战、侦察、渗透专家,组成了一支代号“隼眼”的先遣队,进行着最后的装备检查与战术演练。

  一场决定第二次北伐命运的豪赌,已然在寂静中,拉开了帷幕。

  诸葛亮的“暗度陈仓”之策,如同一支离弦的利箭,瞄准了那座看似固若金汤的城池——陈仓。

  而陈到与他麾下的白毦精锐,便是这支利箭最锋利、最先抵达目标的箭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