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蜀汉上下正厉兵秣马,沉浸于深刻的自我革新与艰苦的训练中。
街亭的伤痛尚未完全平复,但一股更加坚韧、更加务实的力量正在积聚。
这一日,丞相行营内,诸葛亮正与陈到、蒋琬等人商议“木牛流马”试制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以及“将略堂”下一期的授课重点。
忽然,室外传来一阵急促而略显轻快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沉凝。
“丞相!大将军!江东急报!”信使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呈上了一份密封的帛书。
蒋琬接过,迅速查验火漆后拆开,目光快速扫过,脸上顿时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色,有惊讶,有恍然,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快意?
“丞相,叔至,你们看……”蒋琬将帛书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陈到也凑近观看。帛书上的情报极为详尽,显然出自潜伏在东吴高层的细作之手:
“吴主孙权,趁魏国主力西顾,命上大将军陆逊、卫将军全琮为主帅,率兵数万,北攻魏国淮南之地。魏大司马曹休,素轻吴人,不纳贾逵等劝阻,轻敌冒进,率军深入。陆逊于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设伏,以精兵断其退路,山林间多设疑兵,鼓噪而进。曹休大军首尾难顾,阵型大乱,遭吴军主力拦腰截击,遂致大败!魏军损兵数万余,丢弃辎重、军械、牛马辎重无数!曹休本人仅以身免,狼狈逃回,惭愤交加,引发背疽(一说为此战之后不久病逝)……”
情报的最后,还附带了此战对魏国影响的初步评估:魏国东南震动,淮南防务吃紧,被迫从其他方向,包括西线,抽调部分兵力增援;曹休作为宗室领袖、辅政大臣之一,威望遭受重创;魏国朝堂之上,对曹休的指责之声鹊起,连带对之前支持其决策的曹真也造成了一定压力。
看完这份情报,营帐内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沉默。
半晌,陈到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一丝嘲讽:“曹休骄狂,自取其祸!陆逊……果然还是那个善守亦能善攻的陆伯言!”
诸葛亮轻轻放下帛书,羽扇缓缓摇动,眼中的光芒闪烁不定。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东南方向,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片刚刚经历血火的战场。
“吴狗背信弃义,偷袭荆州,此仇不共戴天!”诸葛亮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深深的寒意。关羽之仇,荆州之失,是蜀汉心中永远的痛。
然而,他话锋随即一转,语气中透露出作为顶级战略家的冷静与务实:“然则,孙权此番,虽为自身利益,却也实实在在地……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他转过身,看向陈到和蒋琬,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曹休此败,非同小可。其一,魏国东南精锐折损数万,元气大伤,必从各方调兵填补,西线压力可获缓解;其二,曹休乃曹魏宗室顶梁,其败,重挫魏国宗室威望,曹真独木难支,司马懿……恐怕更要韬光养晦了。其三,经此一役,魏吴之间仇怨更深,孙权短期内必无力也无胆再西顾于我,我可暂免东线之忧。”
陈到点头附和,接口道:“丞相所言极是。此消彼长,石亭一把火,烧掉的不只是曹休的数万大军,更是烧松了曹魏本就存在的内部裂痕。曹真、司马懿之间的制衡,恐怕会因为曹休的失利而变得更加微妙。对我而言,确是难得的喘息与发展之机,也是……下一次北伐的潜在契机。”
诸葛亮抚须颔首,目光再次变得深邃起来:“且让曹魏与东吴,在淮南之地继续纠缠吧。我等的当务之急,是抓紧这宝贵的时间,将汉中之事,一一落实。元戎营需尽快成型,木牛流马需堪大用,将略堂需培养出更多知兵之将!待我内部稳固,兵精粮足,而魏国内耗加剧之时……”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陈到和蒋琬都明白那未尽之语。
“吴狗虽恶,然此役大挫魏贼元气,于我有利!”诸葛亮最终 suarizing 道,语气中带着一种将个人恩怨暂时搁置,完全服务于复兴汉室大业的宏大格局。
尽管对东吴的恨意未曾消减半分,但诸葛亮和陈到都清醒地认识到,战略机遇稍纵即逝。
敌人的敌人,哪怕同样是敌人,其在特定时刻造成的伤害,也可能转化为己方的利好。
石亭的烽火,在魏吴之间燃起,其烟尘却飘到了汉中,让正在舔舐伤口、积蓄力量的蜀汉,看到了一丝乌云背后的曙光。
他们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自身的强大之中,等待着属于他们的下一个“石亭时刻”。
街亭的伤痛尚未完全平复,但一股更加坚韧、更加务实的力量正在积聚。
这一日,丞相行营内,诸葛亮正与陈到、蒋琬等人商议“木牛流马”试制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以及“将略堂”下一期的授课重点。
忽然,室外传来一阵急促而略显轻快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沉凝。
“丞相!大将军!江东急报!”信使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呈上了一份密封的帛书。
蒋琬接过,迅速查验火漆后拆开,目光快速扫过,脸上顿时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色,有惊讶,有恍然,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快意?
“丞相,叔至,你们看……”蒋琬将帛书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陈到也凑近观看。帛书上的情报极为详尽,显然出自潜伏在东吴高层的细作之手:
“吴主孙权,趁魏国主力西顾,命上大将军陆逊、卫将军全琮为主帅,率兵数万,北攻魏国淮南之地。魏大司马曹休,素轻吴人,不纳贾逵等劝阻,轻敌冒进,率军深入。陆逊于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设伏,以精兵断其退路,山林间多设疑兵,鼓噪而进。曹休大军首尾难顾,阵型大乱,遭吴军主力拦腰截击,遂致大败!魏军损兵数万余,丢弃辎重、军械、牛马辎重无数!曹休本人仅以身免,狼狈逃回,惭愤交加,引发背疽(一说为此战之后不久病逝)……”
情报的最后,还附带了此战对魏国影响的初步评估:魏国东南震动,淮南防务吃紧,被迫从其他方向,包括西线,抽调部分兵力增援;曹休作为宗室领袖、辅政大臣之一,威望遭受重创;魏国朝堂之上,对曹休的指责之声鹊起,连带对之前支持其决策的曹真也造成了一定压力。
看完这份情报,营帐内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沉默。
半晌,陈到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一丝嘲讽:“曹休骄狂,自取其祸!陆逊……果然还是那个善守亦能善攻的陆伯言!”
诸葛亮轻轻放下帛书,羽扇缓缓摇动,眼中的光芒闪烁不定。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东南方向,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片刚刚经历血火的战场。
“吴狗背信弃义,偷袭荆州,此仇不共戴天!”诸葛亮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深深的寒意。关羽之仇,荆州之失,是蜀汉心中永远的痛。
然而,他话锋随即一转,语气中透露出作为顶级战略家的冷静与务实:“然则,孙权此番,虽为自身利益,却也实实在在地……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他转过身,看向陈到和蒋琬,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曹休此败,非同小可。其一,魏国东南精锐折损数万,元气大伤,必从各方调兵填补,西线压力可获缓解;其二,曹休乃曹魏宗室顶梁,其败,重挫魏国宗室威望,曹真独木难支,司马懿……恐怕更要韬光养晦了。其三,经此一役,魏吴之间仇怨更深,孙权短期内必无力也无胆再西顾于我,我可暂免东线之忧。”
陈到点头附和,接口道:“丞相所言极是。此消彼长,石亭一把火,烧掉的不只是曹休的数万大军,更是烧松了曹魏本就存在的内部裂痕。曹真、司马懿之间的制衡,恐怕会因为曹休的失利而变得更加微妙。对我而言,确是难得的喘息与发展之机,也是……下一次北伐的潜在契机。”
诸葛亮抚须颔首,目光再次变得深邃起来:“且让曹魏与东吴,在淮南之地继续纠缠吧。我等的当务之急,是抓紧这宝贵的时间,将汉中之事,一一落实。元戎营需尽快成型,木牛流马需堪大用,将略堂需培养出更多知兵之将!待我内部稳固,兵精粮足,而魏国内耗加剧之时……”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陈到和蒋琬都明白那未尽之语。
“吴狗虽恶,然此役大挫魏贼元气,于我有利!”诸葛亮最终 suarizing 道,语气中带着一种将个人恩怨暂时搁置,完全服务于复兴汉室大业的宏大格局。
尽管对东吴的恨意未曾消减半分,但诸葛亮和陈到都清醒地认识到,战略机遇稍纵即逝。
敌人的敌人,哪怕同样是敌人,其在特定时刻造成的伤害,也可能转化为己方的利好。
石亭的烽火,在魏吴之间燃起,其烟尘却飘到了汉中,让正在舔舐伤口、积蓄力量的蜀汉,看到了一丝乌云背后的曙光。
他们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自身的强大之中,等待着属于他们的下一个“石亭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