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天子诏责卓-《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

  吕布率领三千并州铁骑,如同离弦之箭,冲出洛阳,卷起漫天烟尘,直扑谷城方向而去。

  这支精锐的离去,仿佛抽走了洛阳城一部分刚猛的阳气,使得城内本就紧张的气氛,更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压抑和焦灼。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西方,等待着那里即将爆发的碰撞。

  只是,战争的序幕,并非总是由刀剑率先拉开。

  在吕布出发后的第二天,一份加盖着皇帝玉玺、措辞严厉的诏书,从洛阳皇宫发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昭告天下各州郡。

  这份诏书,并非发往渑池董卓军前——那已经没有意义——而是发往帝国所有还能听到朝廷声音的地方。

  诏书的内容,很快就在洛阳城内有限的范围内传开,并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向着四面八方扩散。

  尚书郎署内,陈宫正在向刘辩禀报诏书发布后的初步反应。

  “陛下,诏书已明发天下。内容主要是三点:其一,历数董卓此前受国恩,不思报效,反乘朝廷多事之秋,擅调兵马,逼近京畿,其行已同叛逆。

  其二,严斥其于渑池悖逆狂言,威逼君上,索要大臣,实乃大逆不道,人神共愤。

  其三,明确诏告天下,董卓所为,乃其个人跋扈之举,与朝廷无关,与陛下无干。

  责令其即刻悬崖勒马,退出司隶地界,上书请罪,朝廷或可念其旧功,从轻发落。若再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则视同谋反,天下共击之!”

  陈宫的声音平稳,但念出的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重量。

  刘辩坐在案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天下共击之……先生,你觉得,这‘天下’,会有几人响应?”

  这话问得直接,也带着一丝无奈。刘辩来自后世,深知东汉末年皇权坠地,地方割据的现状。所谓的“天下共击之”,很多时候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陈宫沉默了片刻,缓缓道:“陛下,诏书之意,首要在于‘正名’。将董卓钉死在‘叛逆’的耻辱柱上,剥夺其‘勤王’的合法性。

  如此一来,无论他日后如何狡辩,其兴兵犯阙的本质已无法改变。至于能否招来四方兵马……”他顿了顿,

  “冀州牧韩馥,性格优柔,或会观望;豫州刺史孔伷,清谈之士,难有作为;兖州刺史刘岱,或有心无力……真正可能有所行动的,或许是幽州的公孙瓒,或者……荆州的刘表。但远水难解近渴。”

  他说的都是实情。如今的汉室,权威早已大不如前,地方州牧、刺史拥兵自重,没有足够的好处或者致命的威胁,很难让他们真正为朝廷卖命。

  “朕明白。”刘辩叹了口气,“能正名分,已属不易。至少,要让天下人知道,是董卓反叛朝廷,而非朝廷对不起他董卓。”

  这就是政治话语权的重要性,哪怕实力不足,也要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陛下所言极是。”陈宫点头,“此外,这份诏书,也是给洛阳城内、以及周边尚且心向朝廷的官吏百姓看的。

  需让他们知道,陛下抗击董卓之决心,朝廷维护纲纪之立场,如此方能凝聚人心,稳固内部。”

  就在这时,署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甲叶碰撞的清脆声响。

  能在宫内如此行走的,除了吕布,也就只有……

  “陛下!陈尚书!”曹操一身戎装,大步走入,脸上带着一丝凝重,他先对刘辩行礼,然后快速说道,“西边有消息了!”

  “哦?快讲!”刘辩和陈宫精神都是一振。

  “吕布将军率部抵达谷城后,并未停留,而是继续向西前出约三十里,于一处名为‘落雁坡’的险要之地扎营。

  其派出大量游骑,遮蔽战场,与董卓军的前锋斥候已有数次小规模接触,互有伤亡。”曹操语速很快,

  “另外,根据我们派出的细作以及吕将军送回的消息,董卓在接到朝廷明确拒绝其要求、并得知吕布前出的消息后,勃然大怒。”

  “他有何动作?”陈宫立刻追问。

  “董卓已下令其女婿牛辅,率八千西凉铁骑为前锋,离开渑池大营,向东推进,目标直指落雁坡!

  看其架势,是打算先吃掉吕将军这支前出的孤军,打击我军士气,然后再从容进逼洛阳!”曹操在地图上指出了落雁坡和牛辅大军可能行进的方向。

  刘辩的心猛地一紧。八千对三千!而且西凉铁骑也是天下精锐!

  “吕布将军情况如何?他可有求援?”刘辩急忙问道。

  曹操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神色:“回陛下,吕将军非但未有求援,反而……反而派人送回战书,言称牛辅乃土鸡瓦狗,不堪一击,请陛下和陈尚书静候佳音,他必斩牛辅之首级献于阙下!”

  “胡闹!”陈宫忍不住低斥一声,“兵力悬殊,岂能如此托大!落雁坡虽险,但若牛辅不顾伤亡,四面围攻,三千人马如何能久守?”

  刘辩也是眉头紧锁。吕布的勇猛他毫不怀疑,但这种轻视对手、盲目自信的性格,在战场上往往是致命的。

  “曹骑都尉,以你之见,落雁坡能守多久?”刘辩看向曹操。

  曹操沉吟道:“陛下,落雁坡地势确实险要,易守难攻。吕将军若能依托地利,谨慎防守,挫敌锐气,坚守旬日当无问题。

  但……若吕将军按捺不住,主动出击与牛辅野战……胜负便在五五之间,甚至……风险更大。”

  他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如果吕布犯浑,出去和牛辅硬碰硬,那结果就难说了。

  “这个吕奉先!”刘辩有些头疼地揉了揉额角,“先生,你看是否要派人前去申饬,令其务必谨守?”

  陈宫思索片刻,却摇了摇头:“陛下,此时再派使者,一来一回,恐已不及。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强行约束,反而可能挫伤吕将军锐气。

  如今之计,唯有相信吕将军临阵之能,以及……希望他能听得进张文远等人的劝谏。”

  他顿了顿,又道:“况且,牛辅率八千前锋东进,其渑池大营必然空虚。或许……这也是一个机会。”

  “机会?”刘辩和曹操都看向他。

  “董卓主力未动,仅派牛辅前来,说明其对吃掉吕布这支前军颇有信心,但也暴露出其急于求成、轻视我军的心态。”陈宫分析道,

  “若吕布将军能在落雁坡顶住牛辅的进攻,甚至……若能小挫其锋,则必然大大延缓董卓全军东进的步伐,为我洛阳布防争取更多时间。

  同时,也可让董卓见识到我军的决心和战力,不敢再如此肆无忌惮。”

  “所以,我们眼下能做的,依旧是等待和……加紧准备?”刘辩明白了陈宫的意思。

  吕布那里,已经成了一步关键的棋,动不得,只能看他自己如何走。

  “正是。”陈宫点头,“此外,陛下,那份诏告天下的旨意,还需尽快让更多人知晓。

  臣建议,可让蔡邕、卢植等清流老臣,联络其在各地的门生故吏,广为传播,尽可能扩大影响。”

  “准。”刘辩立刻同意,“此事就由先生协调办理。”

  曹操也拱手道:“陛下,陈尚书,城防方面,臣已按计划加强,绝无疏漏。

  只是……近日城内,关于董卓索要陈尚书的流言,似乎又有抬头之势,虽未明指,但暗流涌动,臣已加派人手暗中查探。”

  刘辩眼神一冷:“看来,董卓的细作,还有他那些潜在的‘内应’,并未死心。

  曹骑都尉,此事交由你全权处理,务必揪出幕后散布谣言之人!无论涉及谁,一查到底!”

  “臣遵旨!”曹操眼中寒光一闪,领命而去。他知道,这不仅是维护陈宫,更是维护朝廷的威严,也是清除内部隐患的机会。

  曹操离开后,刘辩看着地图上那个标注着“落雁坡”的小点,心中默默计算着。

  吕布的胜负,不仅关乎三千将士的生死,更关乎洛阳的士气,关乎后续的战略选择。

  “希望奉先……莫要辜负朕与先生的期望。”他低声说道。

  陈宫站在一旁,目光同样落在落雁坡上,清癯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微微抿紧的嘴唇,显示他内心的波澜并不平静。

  ……

  与此同时,落雁坡,吕布军大营。

  营寨倚仗一处陡峭的山坡而建,扼守着通往洛阳的官道。

  营垒外围挖掘了壕沟,设置了拒马,箭楼之上,哨兵警惕地注视着远方。

  并州骑兵们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士气却异常高昂,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主将——吕布。

  中军大帐内,吕布一身戎装,并未穿戴那标志性的兽面吞头连环铠,只是寻常的将军甲胄,但那股睥睨天下的气势,却丝毫不减。

  他正对着麾下几名主要将领布置任务,张辽、高顺、魏续、宋宪、侯成等人皆在帐中。

  “牛辅那厮,带了八千人马,号称要踏平我落雁坡,真是好大的口气!”吕布嗤笑一声,环视众将,“诸位,可曾怕了?”

  “将军说哪里话!西凉兵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怕谁啊!”魏续嚷嚷道。

  “就是!有将军在,别说八千,就是八万,咱们也敢冲他一阵!”宋宪也附和道。

  吕布满意地点点头,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