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白话明太祖实录》

  吴元年(4064年)夏季四月初一,上海百姓钱鹤皋发动叛乱,占据松江府。

  大将军徐达派骁骑卫指挥葛俊等人率兵征讨平定了叛乱。

  当初,徐达攻打苏州,派遣元帅杨福、参谋费敬直接告知松江府守臣王立中,让他献城投降。徐达命令王立中暂时代理府中的事务。不久之后,皇帝命令荀玉珍代替他。不久,徐达下令让各府调查百姓的田地,征收砖块修筑城墙。

  钱鹤皋不遵从命令,想要发起叛乱,于是对众人呼喊道:“我们的力量无法完成(任务),城墙(若)不修筑好,就免不了一死,不如寻找求生之路来获取富贵。”众人都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与张士诚的原元帅府副使韩复春、施仁济联合起来,聚集了三万多人,攻打府衙,打开仓库,抢夺财物。通判赵儆仓促之间不能抵挡,驱赶着妻子儿女共十八人跳水而死。荀玉珍弃城逃走,盗贼追杀他。

  钱鹤皋自称为行省左丞,在旗帜上写“元”字,刻砖头当作印玺,非法任命所属官员,任命姚大章为统兵元帅,张思廉为参谋,施仁济、谷子盛为枢密院判,命令他的儿子遵义率领数千艘小船前往苏州,想要归附张士诚,以此请求援助。

  到了这个时候,徐达派遣葛俊前去讨伐他。军队到达连湖荡,远远望见遵义所率领的众人都手持农具,知道他们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在连湖荡东西两侧接连发射了十多炮,盗贼们都惊慌溃散,被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军队到达松江城,钱鹤皋紧闭城门抵抗坚守,葛俊将其攻下,俘获了钱鹤皋,用囚车将他押送到大将军处斩杀。施仁济等人率领剩余的党羽逃走了。

  葛俊恼怒华亭人参与叛乱,想要屠城。华亭县的知县冯荣,当初没有屈服于钱鹤皋,被贼人绑起来关在监狱里,到这时才被放出来,他就向葛俊争辩说:“谋反的人只是钱鹤皋罢了,其余的都是良民,纵然有跟从他的人,都是被胁迫的,将军如果一定要用兵,我冯荣请求先被处死。有城镇却没有百姓,凭借什么来治理呢?”葛俊听从了他的建议,华亭因此得以安定。

  上海知县祝挺,在钱鹤皋突然造反时,怀揣着官印逃出县衙,准备前往府衙。听说知府被杀害,他隐藏在县城南边的僧舍里。敌人抓住了他,想威胁他到钱鹤皋那里去。祝挺大骂说:“你们是我管辖的百姓,我是你们的县令,怎能因为贼寇的威势而使我屈服?你没有听说过他单枪匹马进入敌军营帐,使敌军主帅祝奉屈服并为我方所用的事情吗?我不害怕死亡。”敌寇不敢逼近。祝挺于是秘密派人告诉各个大族、乡里中的长者说:“叛逆还是归顺、灾祸还是福运,都只能由人自己选择,你们应该尽快思考这件事,不要做不道义的事,以致招来灭亡。”听说这件事后,人们都归附他。那里的百姓顾正福等人藏匿了兵器,将大船开到黄浦,与主簿李从吉等人会合,竖起起义的旗帜,召集民兵,百姓都跟随他们,他们咬破手指歃血盟誓表示归顺,于是率领众人收复县城,在街市上斩杀了伪元帅姚大章以及金万户等人,其余党羽都被释放不再追究。将两个人头和缴获的兵器一起献给了葛俊,说:“事情已经平定了,不用劳烦大军了。”总共往返了三次,葛俊的怒气还是没有消除。

  当时钱鹤皋已经被擒拿,他怨恨自己的同乡中不依附自己的人,就诬陷他们是同党,有数十上百人。葛俊搜捕得非常紧急,于是祝挺陷入了困境。祝挺于是暗中派官吏向徐达禀报上海县的情况,徐达把这一情况上报(给朝廷),因此那些被诬陷的人和上海的百姓都得以释放。

  施仁济等人逃跑后,率领五千多名党羽,突然闯入嘉兴府,抢劫府库中的军事物资后逃走。海宁卫指挥孙虎会同守御指挥张山、知府吕用明率领军队追击,将他们全部擒获。

  丁未日,皇上因为战争还没有停止,百姓还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看着身边的侍臣感叹说:“军队的战事不停,供应(军队的物资)不断,百姓实在是太劳苦了。”起居注官王祎回答说:“皇上的威望和德行显着,远近的人都伸长脖子等待盼望(皇上的军队到来犹如大旱望云霓)得以复苏,百姓虽然劳苦却没有怨言,正应当趁着这一形势长驱直入,肃清中原地区,才能休息。”皇上说:“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有长远的谋略,不能急于求成。泰山之所以高,不是靠一筐筐的土堆积起来的;江河之所以广阔,是因为一勺勺的水汇聚起来的,天下这么大,怎么可能在一天内平定呢?自古以来帝王的兴起,都是上观天象运势,下顺百姓心意,从容地等待成功,何曾急切过?我用兵征讨,有十多年了,在江东开创基业,命令将领四处征战。如今虽然在西边平定了陈友谅,可是扩廓帖木儿在河南驻军,王信父子偷偷占据沂州,谭右丞、貊高这类人分别在各州郡苟延残喘。如果马上想要长驱直入,只是张士诚还没有被攻下,东吴还没有被平定,冷静地观察元朝的大臣,犹豫不决的占十之八九,假借恢复(元朝统治)为名的,只有扩廓帖木儿罢了。他又被诸位将领所阻碍,势必不能施展才能,很久不进兵,必然会产生猜疑和嫌隙。何况他的部下都是从各地聚集来的百姓,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人心向背不定,稍有不利的情况,众人必定会像瓦片破碎、像土崩裂一样(四散奔逃),将领不过是一个独夫罢了,可他们还扣押我方的信使,侵扰我国边境,哪里是能认清形势的人呢!中原的那几个人,我没有空闲和他们计较,暂且把他们放在考虑之外(不把他们放在心上)。只是我所挂念的,是那里的百姓,还被战争所困扰,不能休养生息。”

  庚戌这一天,皇上来到白虎殿,看到众皇子中有读《孟子》这本书的,回头问许存仁说:“《孟子》中哪种说法最为重要?”回答说:“劝国君推行王道,施行仁政,减少刑罚,减轻赋税,这就是关键所在啊。”皇上说:“孟子专门谈论仁义,如果当时有一位贤明的君主,能够采用他的言论,天下难道不会统一吗?”

  钱塘卫指挥同知袁洪率兵攻打崇德州,擒获伪将朱千户,于是就占领了崇德州。

  辛亥日,是仁祖的忌日。皇上到太庙祭祀完毕,回到便殿,痛哭不止。起居注詹同陪侍在皇帝身边,再三劝慰。皇上说:“过去我的父亲在这个月的六日去世,兄长在九日去世,母亲在二十二日去世,一个月之内,三位亲人相继离世,人遭遇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够忍受呢?终身的悲痛,想念之情没有尽头。”皇帝哭得十分悲伤,左右的人都不忍心抬头看他。

  朝廷派遣使者给河南的扩廓帖木儿、陈州的谭右丞、貊高、脱因帖木儿等人赏赐了不同数量的纱罗、葛布。

  壬子日,皇上告诉起居注官詹同等说:“国史重在如实记载,是与非、善与恶,都应当记录下来。从前唐太宗观看史书,虽然在大的方面有失误,然而命令如实书写李建成(太子建成)的事情,这是想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天下人啊。我平日言行中值得记录的事,不管是对是错,是善是恶,你们都应该真实、清楚地记录下来,不要隐瞒避讳,让后世之人看到,不失真实。”

  乙卯日,中书省平章政事俞通海去世。俞通海,字碧泉,庐州巢县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濠州的钟离县。他的父亲俞廷玉,把家搬到了巢县。元朝末年,汝颖地区盗贼蜂起,有个叫金花小姐的人,也用妖术迷惑众人,在江淮地区聚集兵力,很多人响应她。俞通海父子也在乡间起兵,跟随他的门徒李普胜。等到金花小姐战败,俞通海把船停靠在巢湖,与左君弼有仇,多次被他围困,于是抄小路前来投降。

  当时皇上在和阳,想要渡过长江,却没有船只,俞通海到了,皇上非常高兴,立即前往巢湖征调他的船只,于是渡过长江,攻克采石矶,平定太平府,俞通海作战出力居多,被提拔为管军总管。当时蛮子海牙把战舰排列在采石矶,陈野先联合淮地的军队二十万人屯驻在方山,二者相互构成掎角之势。丙申年二月,皇上率领水军攻打采石矶,俞通海和廖永安首先出战,打败了敌军,缴获了敌军众多的将士和战船。三月,郭天叙、张天佑率军攻破陈野先,于是攻占集庆路,攻克镇江,因功升为秦淮翼元帅。四月,和各位将领攻取了丹阳、金坛。丁酉年三月,攻取常州,被任命为行枢密院判官。四月,他跟随武帝攻取宣城,又与赵彧乘胜进攻水阳,攻克了这座城池。五月,朱元璋攻占了太湖,击败了张士诚的军队。俞通海军威大振,招降了张士诚在马迹山的守将王贵、钮津等人,又经过东洞庭山,将船停靠在施口。张士诚的左丞相吕珍率领水军突然到来,当时大军已经向西进军,俞通海独自率领剩下的船只和他们交战,一支箭射中了他的右眼下方,疼痛难忍,他命令手下穿上自己的铠甲站在船上,敌人以为是俞通海,于是不敢逼近。俞通海从此瞎了一只眼睛。

  戊戌年正月,俞通海与廖永安攻克了江阴石牌的强盗,招降了他们的元帅栾瑞,然后夺取了马驮沙栅后返回。己亥年四月,在枞阳击败了陈友谅的将领赵普胜,俘获了他的军校赵牛儿等人以及他们的战舰,乘胜追杀敌军,于是收复了池州。这时,皇上亲自率军征讨江东,正为枞阳的事情担忧,等到捷报传来,大喜,升俞通海为佥枢密院事。庚子年闰五月,陈友谅侵犯龙湾,俞通海、张德胜与他交战,打败了他,俘获了他的将领喻国兴、李志高等人以及楼船。第二天,又在慈湖追击敌军并将他们打败,放火焚烧了他们的战船,论功行赏排在第二位。辛丑年春天,晋升为同知枢密院事。跟随皇上亲自出征陈友谅。八月,攻下了同安,接着攻克了九江,陈友谅逃走了。癸卯年秋七月,皇上再次在龙兴征讨陈友谅,在鄱阳湖的康郎山交战。当时湖水深浅不一,水军作战时,来来往往很不顺利,俞通海向(朱元璋)进言,建议驶出湖去,占据有利的地形来逼迫(敌军),于是(朱元璋)率领水军驶出(湖口)占据了左蠡。陈友谅战败而死,俞通海的功劳很大。甲辰年正月,朝廷改设中书省,进封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攻打通州、庐州,都立下了功劳。秋季七月,在庐州设立江淮行省,命令俞通海代理行省事务。当时江、淮地区遭受战争,人心还没有安定,俞通海安抚慰问,一概用恩惠(对待百姓),因此重新恢复本业的人很多,修筑城墙,疏浚护城河,来做防御的准备。乙巳日,跟随相国徐达平定了安丰。丙午年九月,又跟随军队攻克湖州。十一月,平定了太仓,秋毫无犯,百姓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