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最高规格接待!-《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

  他确实困惑。

  李常务可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大人物,能让他亲自接见一个地方副职,实在不合常理。

  原本他以为,只要让高育良过来敲打几句就够了,可李常务坚持要祁同伟到场,这让他一头雾水。

  尽管心中不解,他还是照办了。

  如今两人已在门外,他也终于忍不住问出心底的疑虑。

  听罢,李常务微微向后靠了靠,嘴角浮起一丝轻蔑的笑意:

  “小金子,你还是太嫩了。

  整个汉东,真正让我看得上眼的,也就两个人——一个是赵立春,另一个,就是这个祁同伟。”

  他顿了顿,继续道:“赵立春不必多说,汉东第一号人物,无人能及。

  若非这次运气好,根本扳不倒他。

  要是没有祁同伟从中发力,赵立春顶多退居二线,哪来如今一锅端的局面?”

  “你瞧祁同伟官不大,可这种人,绝不能小觑。

  别的不说,他一个副部,在这场高层较量中竟能逆势而上,借一起命案撬动公安部的格局,你能想到吗?就算是我,也不敢轻易做到。”

  “表面看是运气好,撞上了突破口,可真正的本事,是抓住机会。

  境外行动,一步踏错就是粉身碎骨。

  那么多武警将领,谁敢带队深入?没人敢。

  可祁同伟敢。

  而且干得干净利落,事后处理更是滴水不漏,堪称典范。”

  “汉东出了这样的人才,是你的福分,也是你的麻烦。”

  话音未落,沙瑞金刚挂完电话不到五分钟,门铃便响了。

  祁同伟与高育良并肩走了进来。

  沙瑞金亲自迎到门口,礼数周全。

  这场会面,不像正式场合的公务往来,没有繁文缛节。

  地点选在家中,氛围便多了几分私人性质。

  既然是家里的聚会,那就不仅是职务关系,更多了些人情意味。

  话题虽免不了涉及工作,但真正关键的,往往藏在言外之意里。

  这一点,几个人心里都门儿清。

  此刻,祁同伟和高育良一前一后迎向走出屋子的沙瑞金,脸上都挂着得体的笑容。

  高育良在场,祁同伟自然退居次席。

  他也早已习惯这样的位置——这类场面,他不是头一回经历。

  于是只是默默站在一侧,手里拎着两瓶酒,静静看着两人寒暄。

  此时的沙瑞金,与平日判若两人。

  满脸笑意地迎上前,一把握住高育良的手,声音热络:“育良同志啊,我到汉东也有段日子了,一直想找机会跟你好好聊聊,今天总算盼到了!来来来,别拘束,就当自己家。

  我一个人住,老伴儿还在京城,你这一来,屋里可就有烟火气了,热闹!”

  话音未落,已拉着高育良往里走,亲热得像多年老友重逢。

  回头还不忘招呼祁同伟一句:

  “同伟,愣着干嘛?人都到门口了,还杵那儿看风景?赶紧进来!”

  这般随和、不端架子的模样,哪像个执掌一方大权的书籍?倒像是街坊邻里的长辈,言语间毫无距离感。

  可越是这样,祁同伟心里越绷着一根弦。

  他知道,真正的高手从不显露锋芒。

  反观高育良,则神情坦然,步履从容。

  这种场合他见得太多,类似的邀约也不止一次两次。

  从前省里的主要领导,也都曾以这般亲切姿态请他入室深谈。

  久而久之,他也习以为常,不再多想。

  当下便笑着与沙瑞金并肩而行,直接步入客厅。

  祁同伟刚踏进门槛,便见一人已在门口等候,伸手接过他手中的酒袋。

  祁同伟点头笑道:“辛苦王秘书了。”

  这位是沙瑞金的生活秘书,专管日常起居。

  名义上叫秘书,实则更像管家,衣食住行事无巨细皆由其打理。

  这类职务,并非常规配置,而是中央特批,由京里直接指派。

  传闻中,这些人都是经过特殊培训,背景清白、行事稳妥。

  至于具体底细,外人不得而知。

  当初中央也曾为高育良配备此类人员,但他婉拒了,只留下一位工作秘书,理由是家属同住,生活不便。

  上级未再强求。

  而沙瑞金不同——凡是上面安排的事,件件照办,毫不推诿。

  这份顺从背后,藏着怎样的心思,耐人寻味。

  此时,屋内沙发上坐着一位中年人,身旁还有一位李书籍作陪。

  见众人进来,那人微微点头示意。

  祁同伟认得他,高育良却从未见过。

  沙瑞金连忙介绍道:“育良同志,这位是我们新任的国务院常务委员,最近才正式履职,对外尚未公开消息。

  但在组织档案中,职务已经更新。

  这次来汉东,是他上任后的首次调研,能来咱们这儿,是我们的荣幸。”

  转而又向对方介绍高育良:“这位是咱们汉东省韦副书籍、省掌高育良同志。

  原本是汉大教授,从学界转入政坛,这些年为地方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

  高育良闻言,压下心头震动,上前握手致意:“您好,我是高育良。

  欢迎您莅临汉东指导工作,有任何需要协调之处,请尽管吩咐,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可他表面镇定,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眼前这位人物,地位之高,几乎触不可及。

  国务院常务委员——那是什么概念?别说亲自接见,以往哪怕只是一位普通国务委员前来视察,汉东都要以最高规格接待。

  如今这位不仅来了,还以如此低调方式现身,且竟是首次调研便落脚于此……

  刹那间,无数念头在他脑中闪过。

  刚才祁同伟提到的那位“纪委第三书籍”,怎么会突然变成了这个身份?

  赵立春的垮台,前些日子发改委和国资委接连派人南下……再联系此人新晋职务,一个惊人的真相在他心中骤然清晰——

  赵立春根本不是幕后主使,充其量不过是个棋子。

  这场风暴的真正源头,远比他想象的更深、更暗。

  赵立春固然是这盘棋表面的核心,但真正让高育良心头一震的,却是眼前这位人物。

  若仅仅为了扶持赵立春,根本不可能让人一步登天,直接踏入如此高位。

  再结合对方此刻所执掌的权柄,以及此前在国资、发改系统中为赵立春撑腰的那股力量——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念头,在高育良脑海中迅速蔓延开来。

  他们盯上的,恐怕是一个更上层的人物。

  而汉东,不过只是这场布局中微不足道的一环。

  想到这里,高育良心头猛然一紧,竟生出几分逃离此地的冲动。

  此时此刻,他们这几人,早已身陷其中。

  甚至可以说,彼此已是同舟共济的命运。

  不知不觉间,他和祁同伟,都成了这张大网中的棋子。

  被动卷入尚且难脱干系,而祁同伟,却已深陷其中,甚至可能是关键一子。

  这一刻,高育良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恐惧。

  以往面对赵立春时,他尚能谈笑自若,从容应对。